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诗歌鉴赏学案

诗歌鉴赏学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安丘一中语文高二下学期导学案

课题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一至五册诗歌复习 课型 复习 课时 包组领 导 1 日期 编号 第9周 4 教研组 长 1、熟背课本诗歌并熟练默写(重点) 2、结合课本诗歌熟悉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难点) 知识梳理案 一、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二、诗歌鉴赏中主要题型的答题模式 (1)、分析意象 1、提问方式:诗中运用了什么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的作用。 2、答题步骤:(1)找出并概括意象特点;(2)揭示作者情感。 例1: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好象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步骤一)。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子思乡(步骤二),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动,委婉含蓄。 (2)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要特别注意以下六种常见的手法 (1)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2)各种修辞手法 (3)动静结合(4)虚实结合 (5)色彩的渲染 (6)观察角度的变化 3、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2: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问:“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步骤一)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步骤二)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步骤三) (3)、炼字 - 1 -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3: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步骤一),诗人玉阶伫立仰见飞鸟,归期无望(步骤二) “空\"字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步骤三)。

(4)、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答题步骤:(1)诗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例4: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问: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

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步骤三)

典型问题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2012年山东卷)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达标检测案

一. 名句默写:(2007年——2012年山东卷高考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 2 -

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弦弦掩抑声声思, 。(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蓝田玉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 。(李白《蜀道难》) 二 、填空思考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思考: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了几处典故,分别是哪几个,抒发了词人什么感情?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 3 -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思考:上片描绘了哪些的景物?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离别苦的特点? 声 声 慢 李清照 ,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思考: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巩固拓展案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 - 4 -

参考答案 (1)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送。这首词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勾勒古战场景象。先写江岸,后写江水。“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雪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蔚为壮观。 (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理想。 人道寄奴曾往: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凭谁问:廉颇老矣: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虞美人 思考: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 设问、比喻。用春水来比喻愁,化无形为有形,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蝶恋花 晏殊 思考:上片描绘了哪些的景物?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离别苦的特点? 槛菊、愁烟、泣兰、燕子、明月 拟人、烘托:赋予菊、兰人的情感,它们似与词中主人公同病相怜,以悲景写愁,烘托出一个凄清的氛围。对比、反衬:“燕子双飞”“明月穿户”皆是令人悲愁恼恨之物,乐景写悲,以无情反衬有情。 声 声 慢 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点点滴滴”等叠词,分三个层次写出词人的动作神态、外部感受和内心愁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而且多用声音比较压抑低沉的字,“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梁启超语)。全词字音的选择和组合,也体现出明显的压抑感,具有特殊的音乐效果,真切地传达了词人内心的忧郁和沉痛。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口语,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口语,朴素浅近而又真切自然。 - 5 -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 答案:⑴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⑵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 6 -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 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 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