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春 李耀华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某污水处理厂一体化氧化沟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经灌水试验出现渗漏水现象,渗漏水位置出现在变形缝处、水平施工缝处、振捣不密实或漏浆处。根据渗漏水出现的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案。主要采用聚氨酯堵漏剂进行堵漏处理。
一、材料性能特点
所使用的聚氨酯堵漏剂属于氰凝类产品,由甲苯二异氰酸酯和三羟基聚醚进行化学反应合成的单组分高分子化学注浆堵漏材料,具有以下特点:
1、亲水性好:产品遇水后会立即分散乳化,进行聚合反应,并与砂石固结成弹性固结体。 2、可控制诱导时间:产品遇水后的固结时间可调节在几十秒至数分钟。 3、膨胀性大:产品遇水后,边反应边固结边膨胀,膨胀值大于350。
4、粘度低、可灌性好:即使在低温条件下,粘度增加不大,仍可注浆使用。 5、单液注浆:施工简便,注浆设备清洗容易。 二、孔洞渗漏水堵漏方案
从毛细孔渗水到较大的蜂窝孔洞漏水,均为孔洞渗漏水。孔洞渗漏水主要发生在混凝土浇筑不密实的地方,孔洞渗漏水根据水压及孔洞大小,分别采用堵漏或采用引水注浆加刚性抹面的方法堵漏,图示如下:
孔洞渗漏水源
聚氨酯堵漏剂 孔洞渗漏水源
水硬性堵漏剂 带有注浆料的棉纱
注浆胶管
水硬性堵漏剂
棉纱 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
渗水孔洞治理方法 线流孔洞治理方法
施工工艺:
1、将发生渗漏水的部位剔凿至密实的混凝土,一般不少于5cm深,剔成“V”形槽。 2、将混凝土界面用清水冲洗干净。 3、填塞带有聚氨酯堵漏剂浆液的棉纱。(用于渗水,无线流时)
4、将注浆管插入渗漏水部位,用速凝型堵漏剂封闭注浆管周围部位,用注浆管引水。 5、待速凝型堵漏剂完全凝结硬化后,用注浆泵将聚氨酯堵漏剂从注浆管中缓缓注入渗漏水孔洞,直至压力增大到足够大。
6、待堵漏剂凝结固化后,将注浆管从根部截断。
7、检查处理位置不渗不漏后抹保护层,保护层采用1:2水泥砂浆,分二次抹成,砂浆中掺加5%的膨胀防水剂。
三、施工缝渗漏水堵漏方案
施工缝位于施工接茬处,处理不好很容易产生渗漏水,施工缝渗漏水可采用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堵漏。
施工工艺
1、将混凝土施工缝处混凝土剔成“V”形槽,槽宽3~4cm,深3~4cm。 2、将混凝土界面用清水冲洗干净。
3、埋设注浆管,间距约40cm~50cm,注浆管设在出现渗漏水的部位。 4、沿槽埋设PS泡沫条,用速凝型堵漏剂封闭“V”形槽。
5、用注浆泵将聚氨酯堵漏剂从注浆管中缓缓注入渗漏水部位。 6、待堵漏剂凝结固化后,将注浆管从根部截断。
7、检查处理位置不渗不漏后抹保护层,保护层采用1:2水泥砂浆,分二次抹成,砂浆中掺加5%的膨胀防水剂。
孔洞渗漏水源 聚氨酯堵漏剂 堵漏剂砂浆 覆盖砂浆保护层
注浆胶管
PS泡沫条
混凝土结构
施工缝处渗漏水处理方法
四、变形缝渗漏水堵漏方案
地下工程变形缝是极易产生渗漏的部位,多年来地下工程变形缝渗漏治理一直是维修中的难点,变形缝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适应工程结构的不断伸缩、沉降、位移的变形而不产生结构的损坏。为了适应变形缝上述变化的需要,根据“新优材料、刚柔结合、多道防线、综合整治”的防水堵漏原则进行施工。
1、在外墙外侧以变形缝为中心每边剔凿25cm宽, 5cm深,将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的部分凿除。
2、对混凝土蜂窝处出现的渗漏水位置扩缝为“V”形,用清水洗净;然后预埋注浆管,并用快干堵漏剂对漏水部位进行封闭;用注浆泵将聚氨酯堵漏剂从注浆管中缓缓注入孔洞,将渗漏水初步止住。
3、在变形缝内埋设注浆管,外侧安装PS泡沫条,外侧打入耐侯密封胶。通过注浆管往变形缝内灌入聚氨酯堵漏剂。
4、在变形缝两侧混凝土上涂抹一层防水水泥砂浆。待砂浆硬化后,用喷灯烤干,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涂料厚度不小于1.5mm。涂刷最后一遍时,撒一层砂,聚氨酯干燥后在变形缝两侧抹水泥砂浆防水层,变形缝处灌入耐侯密封胶。
五、施工注意事项
1、在注浆管和准备注入聚氨酯堵漏剂的部位垫入棉纱、麻丝、泡沫条等材料,以便给注浆液提供通道,防止堵塞。
2、注浆压力0.3~0.8MPa。
3、注浆前应对注浆系统全面细致的检查一遍,注浆阀、管及压力表等器件的接头部位是否牢固?扎头是否拧紧,否则会引起爆管或串浆事故。
4、注浆时应严密注视压力、流量、时间等参数,力求一次成功,对有些吃浆量大的部位可采用间歇注浆的方法。
5、注浆时在各接缝处可能会出现跑浆、冒浆现象,这种情况属于封闭不严所致,应停止注浆,封闭严密后再注浆。
6、注浆时有时压力突然上升,这种是假压力,是由于局部管路或部位暂时堵塞所致,随着高压力的进入,堵塞物会被冲开,压力会下降,这属于正常情况。
7、注浆时施工人员一定要戴眼镜、安全帽、口罩和胶手套,防止浆液碰到皮肤或溅到眼睛里。如碰到皮肤上,可先用酒精清洗,再用肥皂水洗净,涂上油脂,如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干净毛巾或手帕擦净药液,用温水洗脸后去医院请医生处理。
8、注浆时一定要注意和保持通风良好,施工现场要远离火源,严禁烟火,防止火灾发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