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名称Vendor name: 东莞市虎门浩迪塑胶制品厂 厂址Adress: 广东省东莞 市虎门镇小捷溶工业区 评监日期Date: 2010/7/17 评监成员Survey team member: 郑卫辉 胡远春 张永健 甘鹏亮 项次 No. 项目 Item 单项最高分 评监结果 Result 13 12 NA 8 8 13 15 15 36 130 评监合格率 Qaulified Rate 86.67% 100% NA 80% 80% 86.67% 100% 75% 90% 88.45% Highest score 15 12 10 10 10 15 15 20 40 147 1 2 3 4 5 6 7 8 9 品质系统 不合格及矫正预防措施 设计管制 仪器设备 教肓训练 产品防护及标示 品质记录及文件管制 供应商管理 环境关联物质管制 综合评分 Total 稽核结果: □优秀:总分:(总分:147分,得分132~147分以上,得分率:90%以上) ■合格 (总分:147分,得分118~131分以上,得分率:80%~89%) 口限期改善 (总分:147分,得分96~117分以上,得分率:65%~79%) 口不合格 (总分:147分,得分96分以下,得分率:65%以下) 审核结论:此次品质系统稽核总分是147分,而实际得分是:130分。列入“合格”之供应商名目;要求就问题点在限期之内回复(即8/1号前书面回复),并在一个月内改善所有问题点。 胡远春2010/7/22 广晋电子厂 供 应 商 评 鉴 表 以下评鉴内容作为合格供应商评核的依据,所有项目需确认系统上有实际运作,有书面程序及记录,必要时要求提供记录及文件之影印本,作为实施运作之据,并供参考。 评鉴结果 评鉴项评 鉴 内 容 补充说明 目 有 无 √ 是否已建立品质管理系统并文件化 QM-01质量手册 是否有制订品质政策 品质政策是否被全员所认知 是否有制订品质目标 品质目标是否定期检讨 是否有建立完整的品质计划 品 质 系 统 (15分) 是否有宣导品质政策及品质目标之证据 是否有建立良好的沟通管道 是否有任命管理者代表 品质管理部门是否独立运作 当品质事故发生後,品管部门是否有制止继续生产的权力 是否定期召开管理审查会议 是否定期进行系统稽核 客户要求是否会得到及时处理 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支持各项品质活动 小 计 对不符合之材料,是否有一文件化的程序来控管? 对退回之产品,是否执行不良分析? 是否有一系统来回馈不良分析及改善行动给相关单位? RMA 的记录是否有按照保存期限保存? 是否有对材料处置的标准/导引? 是否有专责及被授权人员来检视/认可不符合材料之处置? 改善行动是否记录必要的细节? (如料号,批号,检验日期,批量,抽样数,不良数) 改善行动是否包含短期/预防行动? √ √ √ √ √ √ QP-13不合格品控制 √ √ √ √ √ √ √ √ QM-01质量手册 QM-01质量手册 QM-01质量手册 QM-01质量手册 QM-01质量手册 QM-01质量手册 QM-01质量手册 QM-01质量手册 品管部架构於生产部门之下 品管部架构於生产部门之下 √ √ √ √ √ √ QM-01质量手册 QM-01质量手册 QM-01质量手册 QM-01质量手册 13 QP-1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QP-13不合格品控制 QP-13不合格品控制 QP-01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要求保存3年 QP-13不合格品控制 不合格品及矫正预防措施 (总分12分) √ QP-13不合格品控制,8D √ QP-13不合格品控制 改善行动是否包长期/原因分析行动?假如问题与供应商有关,是否有回馈给 IQC 来采取措施? 是否有一系统来追踪改善行动之状态? 改善行动的内容是否能防范未来再度发生? 改善行动的报告是否被相关权责单位检阅及认可?改善行动是否有监控其预防再发生之有效性? 小 计 小 计 是否有成立专职工程研发部门进行新产品开发,制程分析及产品分析等工作? 是否有明确订定设计和开发的作业流程,并定义各相关人员的作业细则与责任权限? 研发作业之与产品相关要求的输入是否明确并有记录可追溯,且经由最高单位主管审查? 对研发的输出是否有书面记录可供追溯,输出的项目是否符合产品或输入的预期要求(功能,特性,经济性等)? 设计 管制 (10分) 是否有一系统对研发之输出进行审查与验证(如会议审查或试产与样品试验)? 是否有一系统确保产品设计变更过程有经过审查验证和确认,并有评估变更有效性之记录? 设计和开发产品是否与各相关单位进行有效沟通?以预防各项作业能顺利进行 产品设计和开发时,其样品送客户试用及承认是否有相关客户承认资料保存 ECR/ECN是否依照规定流程作业 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是否有依照计划进行?并加以对每个阶段执行之设计品质做验证 小 计 是否有明确的计量器具管理办法 是否建有仪器清册 仪器 设备 管理 (10分 计量器具是否进行编码管制 是否有建立仪器校验计划 √ √ √ QP-13不合格品控制 QP-13不合格品控制 QP-13不合格品控制 √ QP-13不合格品控制 12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 √ √ √ √ QP-10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仪器、量具管理台帐 仪器、量具管理台帐 仪器、量具校准一览表 有依“仪器、量具校准一览表”执行 仪器校验计划是否确实执行 仪器外验是否委派有资格之单位进行 所有仪器是否委有专人管制 √ 委外高品校验 无专人管制 无专门仪器管理人员 √ √ 仪器管理人员是否执有资格证明 √ 计量器具之入厂、异动、报废等是否确实管制 仪器之使用人员是否有进行认知训练 小计 是否有明确的教育训练制度 是否定订年度教育训练计划 教育训练计划是否确实执行 对执行影响产品品质之人员是否进行过训练 是否有对参加训练之人员进行过不同类型之考核 教育 训练 (10分) 对考核不合格人员是否有进行相应处理 教育训练记录是否保存 特定作业人员是否执有资格证明 新员工进厂是否有执行“三级教育” 是否有建立特定的获得新知识/方法之管道 小 计 是否有明确的文件用以阐述产品防护要求 作业人员是否了解产品防护要求 产品 防护 及 标识 (15分) 不同类别之产品是否建有独立的防护标识 是否有书面文件规定产品之追溯方式 是否可对不同类别之产品进行顺、逆向追溯 所有作业人员是否了解追溯方式 是否有进行颜色管理 制造现场是否有使用“看板管理” √ √ √ √ √ √ √ √ 仪器、量具管理台帐 教育训练记录 √ 8 √ √ √ √ √ √ √ QP-03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2010年培训计划 QP-03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QP-03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QP-03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QP-03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QP-03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特定作业人员如电工未执有资格证明 新员工进厂未有执行“三级教育” √ √ √ 8 QP-12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QP-12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QP-12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QP-12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QP-12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QP-12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QP-12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QP-12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管理人员是否可随时掌握作业进度 是否有执行先进先出管理 帐、卡、物是否一致 重要场所是否有执行温、湿度管理 是否有确实之温、湿度管理办法 搬运设备是否安全 搬运设备之作业人员是否通过资格认定 小 计 是否设有专职人员对文档进行管理 文件管理人员是否有经过认知训练 是否有建立文件清册 品质手册等重要文件是否经过高阶核准 是否建有书面化文件管理制度 品质记录是否有年限管制要求 品质 记录 及文 件管 制 (15分) 管制性文件是否留有分发记录 管制性文件是否便於识别 管制性文件之废止後是否留有流向记录 是否建有外部管制性文件清册 客户文件(标准)是否列入管制 外部管制性文件是否有明显标识 是否建有法律法规等获取管道 不同场所所使用的文件是否为文件之最新版本 不同文件之版本是否有作区分 小 计 主要原物料供应商是否得到管制 供应商 管理 是否有完整的合格供应商名册 (20分) 是否有制订供应商评审计划 √ √ √ QP-12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QP-12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帐、卡、物一致 仓库未有执行温、湿度管理 无温、湿度管理办法 √ √ √ √ 13 √ √ √ √ √ √ 文管员 文管员教育训练记录 受控文件一览表 品质手册由总经理核准 QP-01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 《QP-01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4.12.1保存期3年 文件发放登记表 有加盖文件受控章 QP-01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 受控文件一览表 受控文件一览表 有加盖文件受控章 QP-01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 QP-01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 QP-01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 15 √ √ √ √ √ √ √ √ √ √ √ 主要原物料供应商得到管制 合格供方名单 √ 未制订供应商评审计划 是否定期对主要供应商实施评审 是否有对评审不合格供应商作相应处理 是否有制订新供应商开发计划 是否定期对供应商供货品质进行评价 是否有对供应商供货品质进行排名 是否对排名最末之供应商发出改善通知 改善(矫正)通知是否得到管制 √ √ 供方考核表 QP-07采购控制程序 √ 未制订新供应商开发计划 供方考核表 供方考核表 未对排名最末之供应商发出改善通知 未执行 未执行 异常改善处理报告 供应商基本资料表 供应商了解本公司品质要求 供应商能够满足品质要求 通过邮件、传真及书面档向供应商输出品质要求 每6个月收到供应商“满意度调查“并签署 供应商产品价格能够接受 供应商供货交期得到保证 主要原物料易於采购 15 √ √ √ √ √ 是否有对前几名供应商实施过某种奖励 供应商是否如期回复改善(矫正)通知 供应商档案是否完整 供应商是否了解本公司品质要求 供应商是否能够满足品质要求 是否有通过不同管道向供应商输出品质要求 √ √ √ √ √ √ 是否经常会收到供应商“满意度调查” √ √ √ 供应商产品价格是否能够接受 供应商供货交期是否得到保证 主要原物料是否易於采购 小 计 ……. 是否有指定RoHS指令应对责任人 该责任人对RoHS指令内容是否了解 是否明确本公司产品管制范围 环境 关联 物质 (40分) 是否有建立有对应的管理系统 是否有向供应商进行RoHS宣导 是否进行过全员性认知训练 训练记录是否保存 制造现场及制造设备是否有作区分管制 √ √ √ √ √ √ √ √ RoHS指令应对责任人吴其贵 该责任人对RoHS指令内容了解 有签署《不使用环境管理 物质保证书》 QP-07采购控制程序 有向供应商进行RoHS宣导 2010年教育训练计划 训练记录有保存 从2007年起已全部导入环保制程 是否有明确(明显)的标识 原物料供应商是否明确管制要求 是否向供应商提供过对应标准 是否有原物料入厂验收体系 合同情况下是否可签订“物质成份保证协议” 是否可提供如SGS/ITS等公正单位检测报告 是否可提供物性表、成份表等 原物料放置场所是否有进行区分与标识 √ √ √ √ √ √ √ √ 有环保标识 原物料供应商有签署环保保证书 有将对应环保标准提供给供应商 QP-12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有签订“物质成份保证协议” 可提供SGS检测报告 可提供物性表、成份表 原物料放置场所有进行区分与标识 受控文件一览表 未建立对供应商评估之环境管理体系查检表 未对供应商进行环境管理体系稽核 未对供应商进行环境管理体系稽核 针对供应商提供的ICP资料,成分表,不使用证明是否√ 有作管控? 是否有建立对供应商评估之环境管理体系查检表? 是否有按环境管理体系查检表之查检表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对供应商进行环境管理体系的稽核其记录是否有保存3年? 是否规定了防止禁止物质的污染,防止混入的作业程序? 有无禁止物质的种类,数量,使用方法,地点等的记录? 从材料到成品(从成品到材料)的材料履历是否清楚? 是否有定义产品之监别与追溯管控程序? 有无进行不适合品的识别管理? 是否建立环境管理物质稽核计划? 是否按所建立的环境管理物质稽核计划对公司内部作稽核管制? 针对稽核过程中发现的不良项是否向管理者代表及最高经营者报告 是否对稽核中的不良项作限期整改,并将改善结果报告於环境负责人? 是否有环境管理物质的检验仪器?若无,则是否有环境管理物质的送测计划? 是否对环境管理物质测试仪器作校验? 发生不良品时,是否查明对象批号,进行处理? 发生不良品时,是否向环境负责人报告? 不良品和良品是否被明确区分? √ √ √ √ √ √ √ √ √ √ √ QP-12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未使用禁止物质 从材料到成品(从成品到材料)的材料履历清楚 QP-12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QP-12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2010年内部稽核计划 2009年有依年度稽核计划对公司内部作稽核管制 2009年内部稽核过程中发现的不良项向管理者代表及最高经营者报告 2009年对稽核中的不良项作限期整改,并将改善结果报告於环境负责人 无环境管理物质的检验仪器,目前送SGS检测 √ √ √ √ √ √ 无环境管理物质的检验仪器 QP-12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QP-12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QP-12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不良品是否被隔离处理,是否有记录? 出货前是否进行了最终确认? 客户要求时,是否可以马上提出测定数据? 环境管理之所有相关文件是否有按程序修定,发行,废止,保存? 环境禁用物质相关文件是否有发行至相关单位? 环境管环理之相关记录是否规定保存期限? 是否有保管3年以上? 小 计 √ √ √ √ √ √ QP-12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QP-12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客户要求时,可以於24小时内提出测定数据 QP-01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 QP-01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 QP-01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 36 总得分 129 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