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武邑职教中心
袁凤英
陈冬梅
【时政链接】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6年12月19日,网上的一篇文章《2016年中国农村改革重点:三权分置、集体权能改革》中写道:中国的改革,可以说是从农村开始;而农村的改革又是从土地开始。2016年,又一项中国农村重
,大改革依然与土地有关,就是“三权分置”也就是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分置。农业部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三权权、
分置”正稳步推进。农业部最新统计,作为“三权分置”推进的基础,目前,全国已经有7.5亿亩土地完成确权颁证,接近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60%,并计划在2018年全部完成。
【知识链接】
一、土地改革
1.时间:1950年冬—1952年底。
2.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解放区3亿多人口强烈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3.依据: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法》
4.核心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4
··
5.历程: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6.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这也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
1.时间:1953年—1956年。2.原因: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方式: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核心内容: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实现集体经营。
5.历程:从1953年春,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1955年,政府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底,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6.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年—1980年。
2.原因: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不足,对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性估计不足。
3.目的:建立人民公社是企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
65
义过渡。
4.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和规模,扩大合作社的规模,产品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
5.历程: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一个多月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的时间里,
6.评价:这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挫伤“左”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国民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也使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2.原因:“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奠定了政治前提;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安徽、四川两省改革试点的成功,党中央决定在全国推广。
3.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
4.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土地的经营方式和产品的分配方式。
5.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6.改革的方向:社会化、商品化、专业化。【重难点解析】
1.分清两次分田的不同。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没有改变土地的私有性质,农民获得的是土地的所有权,可买卖、处置等。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保持土地公有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只获得土地的承包经营使用权,没有土地的所有权,不得买卖、处置。2.分清两次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土地改革中,变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66
··
3.分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变与不变。作为农村改革实行的主要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也就是土地的公有性质不变,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的是经营管理方式和分配方式,改变了人,共同生产的方式,实行“分田到户”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统一经营、
农民获得是承包经营管理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吃大锅饭、按需分配的方式,实行“自负盈亏”农民获
得了收益权。
【中考真题解析】
例1.(2016·重庆)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
:“过去头顶地主的天,喜地地说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分了地,。材料表明土地改革(了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C.①③④
土地所有制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A.①②③B.①②④
)
③废除了地主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的识记情况。土地改
因而①不符合题意;从1950年—革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没有开展,
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及意义可知,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在扩大的中央例2.(2016·江西)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
:“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
’。”“七分人祸”()分天灾,七分人祸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农业政策曲折历程的掌握程度。
“大跃进”“左”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的错误严重泛滥,使农业生产遭B项都是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运动,到严重破坏。而A、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C项不是农业政策。故选D。
:“7月9日,例3.(2012·河北)陕西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写道
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
67
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
……”()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由材
“大包干”“包产到户”可知,该日记反映的是家庭联料中的有效信息
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A项中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B项中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对农业的社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项中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盲目扩大公有制规模,会主义改造,均与
“包产到户”无关。故选D。
【试题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右图是1950年朱宣咸木板刻画《争阅土地改革。该作品反映的事件是法》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2.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①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④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3.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A.归农民所有B.归乡镇所有
D.①②④
(
)(
)
)
C.归集体所有D.归国家所有4.关于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68
)
·
A.改革前我国农村均是维持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B.改革后实现了集体土地所有制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指导土改的文件之一D.这一时期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也进行了土改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B.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社会理想D.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6.1953—1956年我国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运动C.“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合作化运动
(
·
)
)
7.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A.让农民分散经营
B.让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对农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D.实行公私合营
8.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有计划性
B.“左”的错误严重泛滥C.自然灾害迅速蔓延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9.右图为新中国成立后某一
《刻舟称瓜》。时期的漫画,名为
)
)
69
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大跃进”运动
C.“文化大革命”运动
(
B.人民公社化运动
D.真理标准大讨论
)
10.在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曾出现过“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
②对国情认识不足
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④急于求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
(
)
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②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A.城市B.农村13.右图表现了1978年小岗村农民签订契约的
:“我们场景,当时大家约定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
章……”这份契约的签订实()际上是
A.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
B.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C.参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D.自主建立生产责任制14.中共中央1982年关于“三农”“一号文件”问题的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该“一号
()文件”着眼于
70
D.①③④
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C.国有企业
D.政府机关
C.②③④
)
·
A.改革农村生产关系B.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C.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生产经济体制15.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1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是A.包产到户
C.产品完全由农民支配
((
·
)。
)
B.把土地所有权给农民D.土地可以自由支配
1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经历了以下几
()个步骤,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土地改革作化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
18.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①实行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②③④
积极性④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
(
)
③提高了农民生产
D.①②③④
②人民公社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农业合
二、非选择题
19.**总书记指出,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三农”部分,做好工作,关键在于向改革要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
“三农”。中国农村正在不断深入的改革中释放中央深改组多次聚焦
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观察下页的漫画,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出现图一中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71
图一:农民得解放图二:农业合作化是让大家富裕的道路
图三:共产主义大食堂图
图四:大包干
(2)图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其主要形式是什么?(3)图三反映了什么运动?其根本原因是什么?(4)图四反映了什么政策的实施?它的实施有何意义?
(5)依据以上漫画和问题的设置,你认为促进我国当今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材料一: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的苏。”……“坦率地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联模式僵化了
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我们现在要解
”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农业部最新摸底显示,目前,全国2.3亿农户中,流转土《关于完善农地的农户已经超过了30%。因此,今年10月,中央出台
,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在保持农村土地集体顺应农民的意愿,将流转土地上的承包权与经营所有不变的基础上,
:“农村的土地权分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说
实行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改
72
··
”革,这是我们农村改革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央视新闻客户端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为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进行了哪些成功探索?
(2)“三权分置”实施的基础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B2.D一、
3.A4.C5.D6.D7.B8.B9.A
10.C11.A12.B13.D14.A15.A16.A17.B18.C19.(1)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翻了身,二、成为土地的
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3)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左”的错误。(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5)正确的政策(制度);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20.(1)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0年代,在城市推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90年代,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调整经济体制要从本国国情出发;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调整经济体制要勇于创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