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细胞呼吸》说课稿

《细胞呼吸》说课稿

来源:意榕旅游网
《细胞呼吸》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新陈代谢一章中的重点内容。它系统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我们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②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2、 能力目标

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③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对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④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①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②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

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有氧呼吸的过程,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生物呼吸的有关知识,对呼吸的气体交换现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限于初中学生的化学知识和认识水平,对呼吸作用的过程几乎未涉及。高中学习呼吸作用,重点放在使学生认识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上,可使学生对生物的呼吸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呼吸作用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的本质的基础;是理解有氧呼吸和

1

无氧呼吸区别和联系的基础;是理解生物呼吸作用与植物光合作用区别与联系的基础。学生认识呼吸作用过程,有利于理解内外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有利于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解决方法] 通过提问、读书、思考、理解反应式及图解、课堂练习来突出。

通过简表列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栏目,简明地抓住要点。

2、 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有氧呼吸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的化学知识,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不足。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糖的彻底分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所伴随的能量变化,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呼吸作用的过程比较抽象,现又缺乏直观教具,是学生对其理解困难的又一原因。

[解决办法] 通过引导、思考,学会写相关反应式,使学生清楚须有“能量”栏才能表达其完整性和科学性。通过列表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启发学生思考不可分离的联系点。

(四) 课时安排

鉴于这部分内容较多,呼吸作用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中又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以安排2课时为宜。

二、 说教法

1、

探究教学法:它由四个环节组成:(1)创设联想,提出探索问题,(2)引导学生

进行探究、推理,(3)设计实验或演示其它教学媒体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索结果。

2、 3、 4、

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

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区别和联系的表格,进行教学反馈。

直观教学法:通过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

三、说教法

呼吸作用的过程复杂、抽象,学生对呼吸过程的物质、能量变化理解困难,建议同学们联系各种亲身体验,理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概念、过程。充分理解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过程。联系课件,并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探究问题:1、有机物质中是否含有能量?

2、如果我们认定有机物质中确实含有能量,用什么方法加以检验? 3、我们的饮食中是否含有能量? 讨论:1、请对细胞内产生能量的方式作出推测?

2

2、你认为细胞内可能发生类似体外燃烧过程的依据? 提出课题:第七节细胞呼吸

提问:呼吸作用与通常说的呼吸有什么不同?

通常说的呼吸是指外呼吸,也叫呼吸运动,只是由外界吸入O2,肺部CO2呼出体外的这一动作;而吸入的O2是要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进入细胞内的,在细胞内部进行有机物分解的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的类型:由呼吸运动吸入的氧气到哪里去?二氧化碳又是在哪里产生的呢? 有氧呼吸由学生先自学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再请学生讲述,出示课件,教师边提问边讲解。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问和讲解:有氧呼吸各阶段的场所、各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情况及反应式,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的原因。)

总结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和概念(关键词:氧气、酶、彻底、分解、大量) 练习:

1、下图是有氧呼吸的过程图解,请依图回答:

(1)写出长方框内1、2、3所依次代表的物质名称: 、 、 。 (2)依次填出椭圆框内4、5、6所代表的能量的多少 、 、 。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进入该场所的呼吸底物是 。 (4)生成椭圆框内5所示物质的场所在 。

(5)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3

酶 C6H12O6 4 1 酶 [H] [H] O2 酶 2 5 6 3 C、 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2、完成下表 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场 所 反应物 产物 释放能量 提问:苹果储存久了,会有什么气味散发出来?(回答:酒味。) 提问:什么道理? (回答: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提问:剧烈运动后上肢和下肢骨骼肌往往会产生什么感觉?(回答:酸、胀。)

讲述无氧呼吸过程、产物、能量的释放、概念、发酵等 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呼吸类型 场所 条件 有氧呼吸 先细胞质,后线粒体 需要相应的酶参加,最后需要氧气参加 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CO2和H2O 释放大量能量,产生大量ATP 1.C6H12O6→2C3H4O3+4[H]+少量能量 过程 2.2C3H4O3→6CO2+20[H]+少量能量 3.24[H]+O2→12H2O+大量能量 1.同的氧呼吸第一步反应; 2.2C3H4O3→C2H5OH+CO2(或C3H6O3)+少量能量 酶 无氧呼吸 细胞质 不需氧,但需相应的酶参加 葡萄糖分解产生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如酒精、乳酸等 释放少量能量,产生少量ATP 区别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C6H12O6 ——→2C3H6OH(酒精) +CO2 + 酶 能量 酶 C6H12O6 ——→ 2C3H6O3(乳酸) + 能量] 反应式 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 4

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1、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 说明 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以热中,其余以热能形式散失; 能形式散失。 2、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相同点 实质 联系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从葡萄糖到丙酮酸这一步的化学反应完全相同 下面请同学们围绕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自由提问。

(可能提出的问题:无氧条件下葡萄糖分解为什么也称氧化分解?酿酒时为什么要密封?为什么密封不好会导致酿酒失败?水淹时高等植物能进行无氧呼吸,为什么水退后有些不能存活?水稻等作物的根又为什么能比较长时间在水中生存?水生生物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以上问题学生曾提出,教师可以简要回答,适时、灵话把握。)

练习: 小结:

课后探究课题:江山农村有家庭酿制甜酒酿的技术,请同学们组成合作小组一起探究甜酒酿的酿制过程并能提出相关问题继续探究。(如:①加酒药前为什么先要使米饭冷却?而后为什么还要保温?②加的酒药是什么?③既然是酒为什么会甜?④在瓷坛内的米饭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什么?⑤酿制甜酒酿时,总是先来“水”,后来“酒”,为什么?⑥可用大豆制甜酒酿吗?等等问题)

五、板书设计(略)

六、效果预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探究引入,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引起加强学生有意注意,通过比较归纳,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教师的点评与总结一方面统一了认识,给学生一个较为正确的可供参考的观点,另一方面较好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能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预测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后的探究性课题将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讲述:可见高等植物仍保持有无氧呼吸的能力。再如在水淹 等情况下,高等植物可以短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少量能量,以适应缺氧的环境条件。

5

讲述:这是因为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尽管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加强了,但是仍不能满足骨骼肌对氧气的需要,这时骨骼肌内就会出现无氧呼吸。酸胀感觉就是其产物乳酸过多刺激所致。另外,有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也可以产生乳酸。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在前面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反应式下添加板书:高等动物和人体、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在无氧呼吸中,葡萄糖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比有氧呼吸时少很多。

具体酿制过程是先将米煮熟,作为发酵基质。待冷却至30oC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和酒药,与米饭混合均匀后置于一瓷坛内(其他容器也可以),在中间要挖一个洞,盖好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12小时左右。探究。

13.人体内进行无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 ) A、肺细胞 B、内环境 C、线粒体 D、细胞质基质

14.有氧呼吸最常用的物质是 ( ) A、淀粉 B、糖元 C、葡萄糖 D、ATP

15.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下的骨胳肌,可以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此时葡萄糖分解为 ( )

A、酒精 B、酒精和二氧化碳 C、乳酸 D、乳酸和二氧化碳

16.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阶段是 ( )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17.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氧的阶段是 ( )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18.下列物质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的中间产物是 ( ) A、乳酸 B、二氧化碳 C、酒精 D、丙酮酸

19.与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最主要的特点是 ( ) A、分解有机物 B、释放能量 C、需要酶催化 D、有机物分解不彻底

8.下列关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和H2O,正确的是 ( )

A、 第一阶段产生水,第二阶段产生CO2 B、 第二阶段产生水,第三阶段产生CO2 C、 第二阶段产生CO2,第三阶段产生水 D、 第一阶段产生CO2,第二阶段产生水

10.备战奥运会的长跑运动员高强度的训练时消耗的能量来源于 ( )

6

A、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 C、磷酸肌酸转化 D、以上三种同时进行

12.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CO2中的氧来自参加反应物中的 ( ) A、C6H12O6和H2O B、C6H12O6和O2

C、C6H12O6 D、O2

13.密封地窑中保存水果,可以保存长时间,原因是 ( ) A、温度恒定,水果抗病能力强 B、温度适宜,易保存水分

C、阴暗无光,不易过快成熟 D、CO2浓度增加,抑制呼吸作用

14.用黄豆生豆芽,1Kg黄豆可以生出5Kg的豆芽,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含量发生的变化是 ( ) A、数量增多,种类增多 B、数量减少,种类增多 C、数量增多,种类减少 D、数量减少,种类减少

15.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是因为 ( ) A、没有氧气参与 B、有机物分解不彻底 C、反应过程比较简单 D、只发生在低等生物

15.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是因为 ( ) A、没有氧气参与 B、有机物分解不彻底 C、反应过程比较简单 D、只发生在低等生物

16.种子在浸水和不浸水的情况下进行呼吸作用都产生 ( ) A、酒精 B、CO2+H2O C、丙酮酸 D、乳酸

17.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酒精发酵分解葡萄糖,如果两种作用可产生等量的CO2,那么两种作用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 ( )

A、1:2 B、2:1 C、1:3 D、3:1

18.下列哪一项不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 ( ) A、H2O B、CO2 C、[H] D、ATP

10.D 11.A 12.A 13.D 14.B 15.B 16.C 17.C 18.A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