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解析

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解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建筑与结构设计A rchiiedural and Structural Design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解析Analysis of Art Form of New Chinese Architecture任杰卿(建发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8)REN Jie-qing(C & D Corporation Limited, Xiamen 36100& China)【摘 要】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人们的思想形态也在不断丰富。随着外来建筑风格的融合,我国建筑的 艺术形态也慢慢与世界接轨,新的中式建筑艺术逐渐成为我国各领域讨论的热点。论文主要基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讨

论新中式建筑的艺术形态。[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economy, the urban population in China is increasing, and people's ideology is also enriching.With the integration of foreign architectural styles, the artistic form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is gradually in line with the world, and the new

Chinese architectural ar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discussion in various fields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artistic form ofnew Chinese architectur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关键词】新中式建筑;传统形态;艺术形态[Keywords ]new Chinese architecture; traditional form; art form【中图分类号ITU201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9467 (2019) 08-0009-02[DOI] 10.13616/j.cnki.gcjsysj.2019.08.2051引言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是对我国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风格

古代建筑、近代建筑以及现代建筑。古代建筑的风格历史十分 悠久,经历了最原始的时期,随后横跨了夏商奴隶制时代,并

在封建王朝时慢慢成熟,有了固定的设计思路。建筑思路的初

归纳整合而成,合理吸收了旧式建筑的设计思路并加以改良。 其产生原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说得上因需而生,可归纳 为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人口

步形成具体到朝代是在汉代,随后,唐代将其延续并加以改 良,使其在封建王朝的巅峰时期得以稳定并开阔思路,到了明

清时期,古代建筑形态的发展达到顶峰。不断增多,人们的思想形态也在不断丰富,传统建筑的设计风

但是,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我国从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

格和思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发展需要;(2)传统建筑多数使用 樟卯的样式构造,其建造周期长,耗费的人力物力都非常巨大;

(3)传统建筑涉及用料。我国旧式建筑多为木质原材料,

地半封建社会,闭关锁国的被强制破除,社会各界思想逐 渐受到西方国家的洗礼,我国的古代建筑风格发生了改变,转

变为近代建筑形态。由于受到外来国家文化的影响,我国建筑 风格从单一W色变成多种多样。设计师们在学习外来文彳涮,

木材很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如蚊虫雨雪,湿热冰雹等灾

害,导致后期修建翻新频繁,影响人们的居住体验。种种劣势都

将其与自身文化相融合,吸收了优良的设计思路,这便是近代 建筑的主要风格来源,极大地冲击了旧式建筑形态。这个时

呼吁着人们进行建筑思路设计的创新,此时,新中式建筑艺术

形态应运而生。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 进步中必然会采取的举措。代,各种小洋楼、俄式美式英式建筑层出不穷,无不彰显着近 代各国文化对我国建筑风格的深远影响。2我国建筑风格的发展与传承在我国,建筑的形态和风格发展根据时间划分,可划分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历尽艰险,赢得了抗战的胜

利,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这也标志着我国建筑设计进入现代 时期。现代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与国际接轨,人们的思想也

【作者简介】任杰卿(1985~),男,福建惠安人,工程师,从事房地产 开发研究。开始,现代主义建筑逐渐流行起来,并展开了多元化的发

展。如“小别墅”“欧式建筑”\"海景房”等设计元素,在学习夕卜国

9工程建设与设计Construction & Design ForProject建筑的同时,我国传统建筑在继承和创新的工作中有了新的 突破,各式充满我国古代文化韵味的楼宇拔地而起,与西式建

筑交相辉映,我国具有深厚底蕴的建筑形态和受西方文化影

响的建筑形态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便是独具特色的“新中式”建 筑风格m。3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的发展现状出于建造时的实际考虑,要迎合具体的发展需要。新时代

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口增多,并且土地资源日渐紧张,土地 资源非常宝贵,住宅建筑的重点要求变为空间足、密度大,人们

的居住空间较小,不利于传统建筑形态的复兴,而新中式建筑 发展的思路是统一建造中式咼层。在新中式建筑发展过程中, 要不断适应现代建筑发展的具体需求。新式建筑不管是写字

楼还是住宅小区,普遍都是高层,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新中式建筑设计时,釆纳了古代塔式建筑优秀的方案,辅 以新式的建造技术,既符合时代要求,又极具匠心,保证了其造

型实用的同时又不会太过朴素。如广州新闻大楼,该建筑是从

古代佛塔式建筑中吸取的设计路建造而成。我国新中式建筑的艺术形态多是参考现有的大师级作

品。然而多数情况下健筑设计师并没有考虑具体的发展需要 和发展方案,并且过于注重建筑的样式,忽视了建筑本身的实

用性和美观程度;在建筑空间分配方面也只是流于表面,过分

追求功能,导致新中式建筑生起“面子工程”的恶劣局面,设计 者缺乏匠人精神,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更有一点,我国传统 建筑样式多与园林融合,这一点在南方的建筑群表现得尤为明 显,不符合新现代建筑设计的要求,并没有合理地运用现有景

观衬托出中式建筑的特色,体现不出我国传统建筑独有的深厚 文化底蕴。以上种种都是发展中存在的隐患。4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改良与发展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发展,不只要顺应时代,更要同步吸 收我国优良的文化,将其传承。具体到以下方面。4. 1建筑设计时的参考思路要科学新中式建筑的风格,存在一部分借鉴的元素,这在我国多

数地区新兴的建筑中都有体现,彰显着我国建筑艺术形态的

多元发展o其中,对具有地方特色的设计方案要谨慎采纳,应 合理借鉴设计元素,注重建筑整体的协调美观,切忌盲目使

用。具体到项目的建造中,可以紧抓设计总体方案,把握建筑的 风格特征,以现代化的需求为宗旨,适当加入地方独具特色的 建筑元素,从而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让建筑的组合设计不仅

10美观,而且实用,且不是过度追求单个元素忽视建筑的整体。4. 2空间要合理分配我国传统建筑设计以人为主体,讲究舒适性和居住空间

的宽敞,如今,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中式建筑要与外 来建筑思路相结合,建筑样式需要向现代的中式高层样式靠 拢。为此,需要设计者对新式建筑的空间进行合理分配,使我

国的建筑艺术形式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适当加入开放性的

现代化发展空间。另外,建筑设计者要与时俱进,在模仿的基

础上与我国建筑的设计风格相融合,在思想融合的过程中进 行创新,只有抱着学习进步的态度,才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 求,以新式的建筑样式表现出传统建筑的精妙之处,做好文化 的传承与发展叫4. 3借助巧妙的设计体现新式建筑的特色新式建筑的建造,可以让具体景观衬托自己的特色,丰富

建筑的整体效果,让其具有独特的美感,也可以使实地建筑融

入当地的自然景观中,让建筑更加灵动,富有大自然的气息。威尼斯水城将城市建筑坐落于水域上,让河水流动的美

感将建筑衬托得静谧祥和,是一种典型的景观衬托建筑的设

计思路,相辅相成,美不胜收。由此可以得到启示:设计师进行

设计前,应对实地景观力口以考量,考虑如何将建筑融于景色 中,使所设计的建筑艺术形态更加灵动,获得独特的意境。苏州

园林便是巧妙地运用这个设计思路建造而成,其中的各个景 物建造的位置很有讲究,让人们在游玩时都能找到最佳角度

欣赏园林景物的美,体现出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使建筑

有了大自然的气息,人们可以沉醉其中,听鸟儿唱歌,听小溪流

淌,如痴如醉。这种合理运用景物的新式建筑手法,可以恰当地 展现建筑的美感,是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的独特发展。5结语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研究刚刚起步,不管设计者还是其作 品,都会有矛盾点,应辩证地看待,但新式建筑形态与我国传统

文化没有矛盾。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的产生源于我国悠久历

史的沉淀,要贯彻建筑的历史性与时效性,从而实现我国传统

设计的传承和发展。di?【参考文献】【1庄学勇,刘海艳.解读“新中式”建筑风格卩].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13,44(2):295-299.【2】孙彦婷.浅谈新中式建筑的空间形态[耳建筑与文化,2018(5):97-98.【收稿日期】2019-05-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