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临床研究・ September 201 2,Vo1.1 0,No.27国衄 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影响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炎性反应的对比研究 陈家趁 李晓波 吴铁 刘巧儿 陈 竞 梁论好 黄华佑 (1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阳江529900; 2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阳江529500;3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阳江529500) 【摘要】目的探讨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腹部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 使其各方面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镇痛,观察组患者给予硬膜外镇痛。检测两组患者术后Oh、6h、24h和48h检测两组患者血清 CRP浓度和血清IL一6、IL一10浓度。结果术后24h、48h两组患者均CRP明显升高;术后6h对照组患者CRP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观察 组。术后6h两组患者IL一6均明显升高,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术后24h对照组患者IL一6仍然明显高于术后oh;术后24h、48h观察组患 者IL一6水平明显减低,且低于对照组。术后6h、24h两组惠者IL一10均明显升高,且术后6h观察组患者IL—lO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48h 观察组IL—lO指标降至术后Oh水平,而对照组患者则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观察组。上述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 论与静脉镇痛相比,硬膜外镇痛在发挥镇痛作用的同时有效的调节了细胞因子的平衡,对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更为有效。 【关键词】术后镇痛;静脉镇痛;硬膜外镇痛;炎性反应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 94(2012)27-0480-02 手术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是一种强烈的应激事件,除疼痛外尚可 照组;术后48h观察组IL一10指标降至术后0h水平,而对照组患者则明 显升高,且明显高于观察组。上述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O.05)。 表1 两组惠者CRP、IL一6和IL一1O比较 指标 组别n 0h 6h 24h 48h 引起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而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从而 加重炎性反应。本研究通过对45例腹部手术患者采取硬膜外镇痛取得 不错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9O例。 CRP(rng/对照组45 17.82±3.41 24.48±7.12 27.05±6.46 23.35±5.08 L) 观察组45 18.93±3.06 20.75 ̄5.31&24.18 ̄5.48 22.04 ̄5.45 其中男53例,女37例;年龄(45-69)岁,平均(52 07±2.15)岁; 其中胆囊切除37例,胃癌根治术25例,结肠癌根治术17例,肝叶切除 术l1例}ASA分级I级27例,II级44例,III级19例。所有患者均排除严 重的感染、出血性休克以及多发性创伤,排除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排 除糖尿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其在性 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IL一6(pg/对照组45 57.04±2.13 73.52±5.89 70.45±4.16 58.46±4.42 mE) 观察组45 49.47士2.07霓阱±15舯 46.74 ̄453"&43.17 ̄4.75"& 1L-lO(p ̄对照组45 20A3±3.13 29.17 ̄6.24 32.6 ̄16.444"27.76 ̄6.46 mL) 观察组45 22.30±5.41 3845 ̄1473"&2891±1628 22.37 ̄7.22& 注: 与0h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正常机体促炎性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间存在着微妙的平 衡,但是当机体受到应激刺激时机体可大量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导 两组患者均采取全麻气管插管加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手术麻醉, 术后采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溶液总量均为120mL。其中对照组 患者采用静脉自控镇痛,以芬太尼5 g/mL、氯诺昔康0.3mg/mL、 氟哌利多0.04mg/mL进行配置;观察组以0.15%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 2.5 g/mL、氟哌利多0.04mg/mL进行配置。两组患者均设置负荷剂 致这个微妙的平衡被打破,发生全身炎眭反应综合征 l。 CRP是组织损伤的标志性炎症因子,通过对其动态监测对严重多 发伤后并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有重要的观察意义 。】。IL一6是淋 巴细胞的刺激因子,具有多种调节功能,可介导机体产生防御机制和 炎性反应,同时也是术后介导免疫损伤的主要细胞因子。IL一10对促炎 性细胞因子有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抑制性免疫调节的作用。 量为(3~5)mL,背景剂量为(2~2.5)mL/h,PCA剂量为lmL/次, 15rnin锁定时间。 1-3观察指标 硬膜外镇痛将局麻药物注入硬膜外腔,阻断神经传导的作用更为 完善 ;而静脉镇痛是通过抑制大脑皮层及其边缘的非阿片类受体向 大脑皮层传导投射,而对于手术区域伤害向中枢传导的阻断作用则相 对较弱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CRP、IL一6与IL.1O呈现时间依赖的 动态变化,但是不同的镇痛方式对其抑制作用亦不相同。观察组患者 与对照组相比在不同时间可以大幅度的降低IL一6和CRP的水平,同时 分别于手术后Oh、6h、24h和48h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RP浓度和血 清IL一6、IL一10浓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且以P<O.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升高IL—l0水平。因此我们认为与静脉镇痛相比,硬膜外镇痛在发挥镇 痛作用的同时有效的调节了细胞因子的平衡,对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 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 应隽,】刘存名戡燕 等.胸段硬膜外镇痛对开胸手术病人血糖、胰 术后24h、48h两组患者均CRP明显升高;术后6h对照组患者CRP 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观察组。术后6h两组患者IL一6均明显升高,且 对照组升高更明显;术后24h对照组患者IL-6仍然明显高于术后Oh;术 后24h、48h观察组患者IL一6水平明显减低,且低于对照组。术后6h、 24h两组患者IL—l0均明显升高,且术后6h观察组患者IL.10明显高于对 岛素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17(3):134・136. 2012年9月第10卷第27期 [2】韩传宝,钱燕 周钦海.术后镇痛对机体应激反应的fJ].国外 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5,26(2):74. [3】尹国强,郝进芳,姚瑜,等.c反应蛋白动态检测对严重多发伤并发 ・临床研究・48l [4J王金兰,刘岩,单雪梅.超前镇痛结合PCEA对术后炎陛反 应的影响[J】冲国实验诊断学,2008,12(6):767-768. [5]吴秀玲梁亚萍,刘爱萍,等.镇痛对上腹部术后炎性反应的抑制作 用f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4):301—303. MODS的临床意义【JJ.伤害医学检验杂志,2002,17(6):34.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前后血清CRP、IL-6及TNF-OC水平变化的研究 陈少志 (当阳市人民医院,湖北当阳444100)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RP、IL-6及TNF—O【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于本院进 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3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纽,同期进行体检的34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术前及术后3、7d的血清 CRP、IL 6及TNF—o【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术前观察组血清CRP、IL一6及TNF一。【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3d观察 组高于术前,而术后7d低于术前,P均<0.O5,有显著性差异,术后7d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惠者手 术前后血清CRP、IL一6及TNF—d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对于疾病的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CRP;IL一6;TNF—ol;变化规律 中图分类号:R74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 94(2012)27-0481-01 3讨论 手术清除血肿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此过程中 患者机体中较多检测指标可随之波动,而对这些指标的研究对于了解 病情的发展转归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而对于手术患者这些指标的波 动有利于了解手术治疗的效果及疾病干预效果。本文中我们就高血压 脑出血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RP、IL-6及TNF— 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具体分析如下。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急骤,预后较差,对于本类患者的治疗可选方 案较多,其中手术清除血肿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随着微创技术 的不断发展完善,微创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效果也越来越好,而患者在 治疗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多的检测指标的波动,有利于我们对手术治疗 效果及患者疾病的发展转归起到一定的监测作用 ]。其中血清CRP、 IL一6及TNF—O【是临床中认为可以较为有效地反映机体在手术前后的变 化规律的指标,其可以较为有效地反应机体的应激程度,一般情况下 应激程度越高则这些因子的水平越高,当其降低时则说明机体的炎性 状态得到有效改善,故认为可以有效反应机体的炎性状态及发展转 归 ’ 。本文中我们就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RP、IL一6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于本院进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34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 46~78岁,平均(69.1±3.9)岁,发病至人院时间7.5~56.5h,平均 (18.3±5.7)h,出血量10.5~58 OmL,平均(28.2±4.6)mL,其中 基底节出血22例,丘脑出血7例,其他部位出血5例。 1.2方法 TNF— 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此类患者术前的血清 CRP、IL-6及TNF・。【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而术后早期如术后3d明显高 于术前,与受到的手术性刺激有关,而术后7d则显著降低,基本与对 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其基本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我 们认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RP、IL一6及TNF—G【呈现先升 后降的趋势,对于疾病的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34例患者均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且围术期用药无显著 性差异。然后将患者术前及术后3、7d的血清CRP、IL.6及TNF—O【水 平进行检测,均采用上海雅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的没脸免疫试 剂盒进行检测。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需要进行统计学处理的数据即为手术前后的血清CRP、 [1]方永军期亚莉,张毅,等_大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血清hs—CRP 及疗效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4):4346—4347. [2]郑声浩,郑吾最,林群力,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中 TNF一0【、IL一1 p、ACTH、GC含量测定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J】.中华当代医学,2004,2(4):9—10. ’ [3]Masugata H,Senda s,Hoshikawa J,et a1.Elevated 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Is Associated with Left Ventricular IL一6及TNF—o【等指标,均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处理,软件包为 SPSS16.0,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术前所有患者的血清CRP、IL一6及TNF—o【水平分别为(13.25± 2.46)mg/L、 (14.32±2.27)pg/mL及(2.26土O.24)ng/mL,对照组 为的血清CRP、IL一6及TNF一0【水平分别为(4.12±1.17)mg/L、 (6.51 ±1.78)pg/mL及(O.92±O.13)ng/mL,P均<0.05;术后3d观察组患 者血清CRP、IL一6及TNF一0:水平分别为(15.86±2.51)mgm、 (17.45 ±2.32)pg/mL及(2.95±0.26)ng/mL,均高于术前,P均<0.05, 术后7d观察组的血清CRP、IL一6及TNF一&水平分别为(4.20±1.14j mg/L、 (6.68±1.74)pg/mL及(0.95±0.14)ng/mL,均低于术前,JP 均<O.05,均有显著性差异,而术后7d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均> 0.05。 Hypertrophy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after Stroke[J].Tohoku J Expe Med,2010,220(3):177—182. [4] 张明伟,彭俊,刘阳,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和颅内血肿液中 IL-1 0、IL一6、TNF—a的含量研究[J]_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 志,2010,9(2):138—141. [5]吴庆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陛期血中TN F—d、IL一1 D、ACTH、 GC含量测定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J1.中国医药导报,2006, 3(18):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