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者哲学 辨证唯物主义包括辨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人生价值 一唯物论又叫辩证唯物论 唯物论共有8个哲学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6、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 7、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 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要求我们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变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一方面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原理内容也表述为,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方要求我们想问题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7、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8、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既要用运动的观点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附:一切从实际出发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
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即主观要符合客观 2、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根本出发点、根本立足点
〈2〉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的前提和依据 3、怎样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点
1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两结合: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结合起来
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唯心主义,又反对消极保守、无所作为的思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识论共有3个原理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原理 1、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具体表现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岐途;
方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也要重视认识的作用,特别是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二认识论又叫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原理:
原理内容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具有无限性;
方要求我们要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又叫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观和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观,马克思主义关于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一〉联系观共有5个哲学原理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4、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的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要求我们用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
方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
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重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二〉发展观共有3个哲学原理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6、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7、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8、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三〉矛盾观共有7个哲学原理
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6、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原理 7、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1、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同时,它们在一定的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区别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6、矛盾主、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原理13,14共同的方: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方: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四〉辨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本质是的、批判的、创新的共2个 1、证否定观原理
2、辩证法的批判精神原理 1、证否定观原理:
原理内容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辩证法的批判精神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的和创新的;
方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四历史唯物主义 〈一〉社会历史观共3个哲学原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创造者原理 3、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要注重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同时又要注意形成科学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落后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3、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二〉价值观、人生观5条原理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重点掌握
2、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重点掌握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方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关于人生价值问题 1人生价值的内容是什么
①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奉献 ②自我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即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3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①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②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4怎样创造与实现人生价值重点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价值的客观条件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价值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