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
摄影=曝光=感光度+快门+光圈
摄影就是知道在某情况下,用某感光度,某快门, 某光圈的组合。 说几个例子,拍风景用小光圈, 拍人像用大光圈, 拍流水烟花用慢快门, 派运运动用快快门, 强光用低感光度, 弱光用高感光度,等等。 摄影的奇妙是有无限的可能。
感光度: ISO100, ISO200, ISO400, ISO800, ISO1600
光圈: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5, f/, f/90, f/128
快门: *1/1000 s *1/500 s * 1/250 s * 1/125 s * 1/60 s * 1/30 s * 1/15 s * 1/8 s * 1/4 s * 1/2 s * 1 s
以上的感光度,快门,光圈每个数字隔 1 EV. [EV=曝光数值] ISO100 => ISO200 = +1 EV F/1.4 => F/2 = -1 EV 1/1000 => 1/500 = +1 EV
问题:[ISO100, f/8, 1s] = [ISO200, f/8, 快门=?] 分析:ISO+1ev, 光圈不变, 快门所以要-1ev
答案:1/2s问题: [ISO100, f/11, 30s] = [ISO 1600, f/1.4, 快门=?] 分析:ISO+4ev, 光圈+6ev, 快门所以要-10ev 答案: 1/30s
当你明白了这些基本, 对你摄影是很大帮助的。 比如选择光圈优选和快门优先, 拍夜里的车流, 河里的水流时用快门优先的慢快门。 拍人像用光圈优先的大光圈, 等等。 总之受用无穷。
曝光数值表 以下数值表的感光度是 ISO100
这数值表非常有用, 先不说它的EV. 单看看快门和光圈。 在EV10, (光圈f/2.8, 快门是1/250) (光圈f/4.0, 快门是1/60) (光圈f/5.6, 快门是1/30)....等等。这说明了什么?在感光度和现场光(EV10)不变得情况下, 光圈调小了, 快门需要调大(慢).曝光数值是负数的时候是弱光,曝光数值是正数的时候是高光。
F-number = 光圈数值 8m = 8 分钟的快门数值 8 = 8 秒的快门数值 1/8 = 8 分之一秒的快门数值
相机的测光器有时候会失灵, 他们说从前的摄影师是用眼睛测光的,其实他们的眼睛不是测光器, 而是根据不同的环境瞎猜的。可是他们通常都猜很准。
白天明显影子下的沙滩和雪景 = EV16 白天晴天有明显影子 = EV15 白天晴天影子不明显 = EV14 白天阴天白云很亮(没影子) = EV13 白天阴天白云不亮(没影子) = EV12 白天晴天在阴影下 = EV12 室外彩虹蓝天万里无云 = EV15 室外彩虹灰天乌云笼罩 = EV14 日落前的几分钟 = EV12-14 日落 = EV12 日落后的几分钟 = EV 9-11
二、快门是什么?
1,相机机器里的组件, 快门打开了, 光就进来了。
2,快门打开长久的数值, 1/1000s的意思是快门打开1000分之一秒, 可想而知,快门是可以很快的. 快门10s的意思是快门打开10秒了,
也可想而知,快门是可以很慢的.我们有兴趣的是后者: 该打开快门多长时间.打开快门的长久为了描述动作, 拍摄一个不动的的东西时, 快门是不重要的. 但拍动的东西时, 快门就非常重要了, 就好像上图的流水. 用1 秒把水拍的很柔情, 而用1/800把水拍的很激情.慢快门的问题: 慢快门手持拍出来的照片一定模糊, 就算你拍的东西没有动, 可是拿相机的您动了, 所以照片用模糊来表达了你的存在. 通常快门越快就越少机会拍出模糊的照片, 理论是用快门在(1/镜头焦距), 或者以上. 也是说如果你的镜头焦距是200mm, 那就需要用1/200s, 或者更快的快门才能维持手持照片不模糊. 当然有些人可以手持更快的快门, 或者他们可以用三脚架, 快门也就不是问题了.
快门常用的有: *1/1000 s *1/500 s * 1/250 s * 1/125 s * 1/60 s * 1/30 s * 1/15 s * 1/8 s * 1/4 s * 1/2 s * 1 s1/60s以下为慢快门, 1/60s 以下为快快门.
三、光圈的基本功
光圈是啥? 有啥用的?
1,光圈是:镜头里打开的大小, 是曝光组合里的其中之一 **. 通常用F/## 来表达。 常见光圈有:f/1.4, f/2, f/2.8, f/4, f/5.6, f/8, f/11,f/16, f/22, f/32。小数字的 f/1.4 是大光圈。而大数字的f/32 是小光圈。为啥呢? f=焦距 焦距/光圈数值=光圈实际的大小。200mm镜头, 光圈是f/4,光圈实体的大小是200mm/4=50mm, 打开 50mm 直径的圈了。 又比如200mm镜头,光圈是f/2, 200mm/2=100mm。100mm 的圈比 50mm的圈大。 所以 f/2 是大光圈, 而 f/4 相对说是小光圈. 也是说一个 200mm F/2 的镜头比 200mm F/4 的镜头很多, 镜头大了, 也就贵很多了. (所以的套头都没有很大的光圈, 比如佳能的套头 18-55mm f/3.5-5.6, 它最大的光圈是f/3.5-5.6, 为啥最大光圈有两个数字呢? 因为在不同焦距里, 镜头的最大光圈是不同的, 也是说用18mm的时候, 最大光圈是f/3.5. 而当你用到 55mm的时候, 最大的光圈就变小到f/5.6了)
2, 快门用来描述动作的, 而光圈用来控制\"景深\". 你看别人拍出来的照片, 背景是模糊的, 那就是浅景深的效果. 光圈的理论很简单: [用大光圈, 景深浅]. [用小光圈, 景深深]. 如上图. f/5.6, f/8, f/11 为中间光圈, 也是很多镜头拍出来最清晰的光圈. 如果景深不是问题, 就用这组.f/2, f/2.8, f4 为大光圈, 如果你要虚化背景的时候, 用这组光圈.f/16, f/22, f32 为小光圈, 如果你要背景, 前景, 都清晰, 就用这组光圈吧. 四、闪光的基本功
这我注
重两个主题:一个闪光器材;另一个闪光应用。为什么用闪光?原因也有两个: 1,光太弱,用闪光为了增光; 2,艺术的用光用闪光为主光,这也是主要的。人像,静物,微距,就连风光都可以用闪光。 用闪光的好处:
*专业的摄影家都用闪光,你用闪,你就是专家 *用了闪光,摄影创意的空间增加了 *用了闪光,你是神,光线让你控制 *用了闪光,快门可以更快了,拍的也更快 *闪光效果比自然光好,对比度高,低都让你控制
*最重要的是弄一个闪光器材并不贵这章有个承诺:看完后,保证你可以用最低的代价买一套闪光系统成为用闪光的高手。
器材:说闪光摄影,第一要说清楚,闪光灯。 但在说器材前,先说说它的几个特点。闪光灯常识几个特点解说:
1,最大闪光力 (就好像汽车的马力一样;有的车特别快,比如赛车;有的车特别慢,比如牛车。)
2,自动模式 (全自动的模式,就好像DC的自动曝光模式一样) 3,手动模式 (可以让你选择电力率,常见有:1; 1/2; 1/4; 1/16;1/32。 1 就是用最高的电力, 1/2 就是用在最大闪光率的一半电力。。。等等)
4,快门同步:旧闪光最快的快门同步是1/60;现在的单反基本都用1/200 以上了。有的闪光,可以让你用更快的快门同步。
5,光闪的前后:如果你拍张照片用了 2秒,前闪光就是在你按下快门的那时候全闪了;而后闪光就是在你按下快门后2秒后才全闪。
6,频闪模式:就是在一张曝光里,连续闪多过两次。比如拍球从地上掉下来的时候,就用它。
7,离机闪光:就是不把闪光按在相机上,这样才能比较有效的控制光的方向。离机闪光有分有线和无线的。不管多么先进的闪光灯,都离不开上面的几个特点。该买什么闪光灯,这就要看你自己的预算了。不过只要有手动模式的闪光灯,都可以考虑。所以说,买旧的闪光灯是一个好选择,只要它有手动模式就可以。上图的闪光灯,就是一个有手动模式很旧的闪光灯,Vivitar 285HV (二百到五百块)。当然,如果你已经有个新的闪光灯,比如佳能 580EX 那也可以用,因为它也有手动模式。 我说的闪光摄影,都是离机的。如果你把闪光按在相机上,那拍每张都是前光。所以闪光灯,不限一个。 事实上,我建议最少买2个以上。 一个做主灯,另一个做副灯或者轮廓灯。 当然越多越好,我觉得三个最理想,但只用一个也行。闪光灯有,那怎样用单反触动它们呢? 这就是下一章的话题了。 闪光灯连线:有线;无线。
理论很简单,连线的方法也很多。上图是一个常用的,因为不管你用什么闪光,用什么单反相机,都可以用。无线是好东西,理论也简单:一个接受器,安转在闪光灯上。一个发射器,安装在相机上。相机上快门一按,信号从发射器传到闪光灯的接受器上,然后就触动了闪光。 一个发射器,可以同一时间触动几个接受器。
最后就是控制闪光的方向和质量:闪光是硬光,因为它是一点强烈的直射光,就好像晴天的太阳一样。阴天是软光,因为云把太阳的光分散了,散了就变柔了。所以只要在闪光灯前,放个白伞,闪光灯的硬光就在经过白伞的时候给分散变柔了。 理论就是光源越大,光质越柔。把闪光安转在一个架子上,就可以控制它的方向。这个架子可以用三角架,也可以买闪光专用架子。看上图:闪光灯还是Vivitar 285HV ,一个白伞,一个架子,用了有线连线。现在器材,都弄齐了。开始说说技术上的问题了
闪光的曝光=光圈+感光度+闪光电力的强度 (注意,快门不见了)说到曝光,有两个:1,闪光的曝光 ; 2,自然光加上闪光的曝光。闪光一闪,这个速度是很快的,所以, 1/100 的快门和1/50的快门,基本是一样的,这就是闪光的曝光。 但是 1/100的快门,和 1秒的快门,效果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自然光加上闪光的曝光,因为在一秒里,相机把自然光也记录下来了。上图:用了1/60秒,把背景一点的光线记录下来了。这时候,本来是可以用1/200的,但如果用1/200,背景的自然光就没有了,也就失去了趣味了。
和上章一样,这张照片也用了闪光,也可以用更快的快门,但是顾及背景的曝光,快门还是用慢了点。如果这张照片用快门 1/200, 光圈 F/8, 那么背景就会全黑。你可以这么想,假设没有用闪光灯, 就像平常一样拍照片,对着背景测光,特意在正确曝光的前提上,再减一Ev,这样背景就暗了点,人就完全看不到,因为当时是黄昏;现在打开闪光灯,用同样的快门光圈,这时候,背景还是一样,而人像因为闪光灯的照射,曝光就正常了,也就像上图的效果。那么怎么知道这么闪光照到人像的时候是绝对正确的呢?最简单的方法是,现设置好闪光离主体的距离,这个随便就可以,然后用闪光手动模式,电力随意就可以,可以考虑用 1/2 或 1/4,然后选一个光圈,比如 F/2.8, 选个感光度,选个快门,最后就试拍一张,用直方图看看曝光如何。如果过曝了,那么就手动把闪光的电力调低,用小一点的光圈,或者
减低感光度。如果曝光不足,那么就手动把闪光的电力调高,用大一点的光圈,或者增加感光度。因为现在都用数码相机,试拍一张来调闪光的曝光是最简单的。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买个闪光测光表。
基本的曝光搞清楚后,就是学习布光的时候了。布光其实很简单,看上图,照着布就行。这里有一点是注意。一样的闪光灯,一样的电力, 距离远的比距离近的电力低。 左右各放一个灯,总要一个比另一个灯强才好。背景灯如果比前面的主光强,那么背景就全白了,这是光比的课题,也是用光的课题。
用闪光控制色彩: 闪光的色温是5000K,但是只要在闪光上面加上块有颜色的透明纸,就能改变一个闪光灯的色温。比如像上图,背景用了蓝色的透明纸的闪光灯,主体用了正常的闪光灯,相机用正常的5000K 色温,人像色温正常,背景就变蓝色了,增加了感情。这就是闪光色温的用法。除了这样,我们还可以尝试别的方法,让色彩变的不一样。
上: 慢快门; 下:高快门。 这算个效果图吧。 五、构图的基本功
对于构图很多人可能会有误会,他们可能以为构图就是一种东西,比如有些人会很坚决地回答你,黄金分割法就是构图。 把主体放左右1/3或者2/3的两边。
那就是构图。 ——这种话是狗屁。那构图是什么?构图就是摄影。 换句话说: 一个不会构图的人,他也不会摄影。但摄影是什么呢?摄影
就是拍照:什么时候拍, 在哪里拍, 拍什么, 为什么拍,怎么拍。我有个哥们,他是搞摄影楼的, 所以通常在摄影棚拍, 时间也不定, 拍的主要是人像,他说为了艺术而拍照, 但我觉得他为了挣钱, 因为他是很麻木的拍, 毕竟每天都有人光顾,拍多了人也变机器了。闲话不提, 言归正传。 构图是什么? 我以为构图还是那句话,构图就是摄影。
1. 什么时候拍, 往往评定一张照片的好坏, 因为不同时间, 室外的光不同, 构图也就不同了, 如果要把质感,纹理,色彩拍出来就靠光的好坏。如上图的鸡蛋, 鸡蛋的平面是圆形的, 而相机的CCD 也是平面的。怎么把圆形的鸡蛋拍成球形的,那就靠光线了。可能你觉得构图和用光没有关系, 但一个圆形和一个球形的分别是否很大? 要拍出立体,基本用45度的前侧光。 但自己也可以尝试用90度的侧光,立体感会更高。 结论: 同一景色, 用前光拍,缺乏立体感; 用侧光拍,有立体感。
2. 在哪里拍,一张在厕所拍得照片和一张在山明水秀的河边拍的照片的分别。在哪拍还有深一层的意思, 那就是拍摄的角度, 不同角度不同效果。 那怎么知道要从什么角度拍?结论:这角度能把主体简单化和可以表达你要表达的。
3. 拍什么, 也是说, 主体是什么? 如果没有主体, 你用什么构图来表达它呢?
4. 为什么拍, 如果你帮人拍护照相片, 就不会拍全身, 因为护照相片, 只需要人头就够了。
5. 怎么拍, 也是说用什么焦距的镜头, 什么光圈, 快门, 什么光线, 等等。 很明显,大光圈和小光圈, 拍不来的照片是不同的。 构图也就不同了
构图是很大的话题, 可以写一本8百页的书也说不完。 上面是基本, 这里说说构图的技巧。用颜色的对比:绿和红对比大, 拍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孩,在绿色的公园里, 就很吸引人了。用图案:一个鸡蛋可能没什么,但十个鸡蛋呢? 那如果其中一个是红色的鸡蛋呢?用侧光:如这篇的图二, 一个鸡蛋平面是圆形的, 用前光, 拍出来的效果也是圆形的。 但如果用侧光就有立体感了。侧光出来能让照片立体化,还能表露纹理, 怎么才能把老人拍得年轻, 用前光就能把老人的皱纹隐藏, 也就年轻几年了。
物体的对比:大小是相对的, 没有比较就没有大小。 拍一棵大树, 通常增加一些我们人常见到的事物(比如人, 车), 就能让看图的人有个比较, 也就能表达那大树是大树了。用图形:如这篇的图一, 马的细节根本看不清楚, 用了图形的轮廓了, 让人有想入菲菲。
照片蓝色,绿色,黄色,都有。虽然是简单的物体,但是吸引力强。
家里穷, 没多余的鸡蛋, 就上网找了这张小图片, 确实小了点。
红色和绿色,色彩对比大。
破模型车, 家里还有一部, 可惜不能吃。 蓝色和橙色的对比也高。 六、构图的外家功
练内功不容易啊,这需要几十年风雨不变的一根钉子,一块木头的练下去。现实内功也没有速成的。世界是残酷的,危险的,不学上几招防防身是不行的。这里我送大家几招三脚猫的招式,也练练我这份没有退步中的思维,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参考,残酷的世界好像就不那么可怕了。摄影的内功就是对美的了解。那个画鸡蛋的画家叫什么来的?虽然忘记他叫啥,不过也知道他是一个爱鸡蛋的人,不然他也不会画那么多幅的鸡蛋画了。其实这个鸡蛋,我也喜欢。谁不喜爱呢?它的维他命与蛋白质对我们的身体是非常有益的;特别是小孩,在发育的年龄上,就该多常吃鸡蛋这么好的东西。他喜欢鸡蛋这个争论就暂且说到这里。我认为他画鸡蛋除了他自己真的对鸡蛋情有独钟以
外,他还在探索从形式上简单的鸡蛋的美。美是哲学的问题;几千年前,我们就探索美了。啥是美?咋算美?老人眼里的美和小孩眼里的美有啥分别?等等关于美的问题就像生小孩那样生出来了;当小孩越来越多,问题也就越来越复杂了。好。现在希望能给大家一个美的概念了。如果内功是美,那么外功就是丽了; 因为气力和美丽嘛,气是内功,力是外功。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糊涂了。因为我也模糊了。 丽的含义应该就是力吧。且不说它美不美,就讲有没有力。构图的力就有那么几个:吸引力,冲击力,说服力。
你完全不需要懂什么为美,也不需要会艺术,只要拍照片前问问自己将要记录下来的照片具备不具备上面的三力。与其一招一式的练习,最后苦练回来的招式用了几招就给全忘了,还不如无招胜有招的洒脱。美和艺术这个东西既然是人研究出来的,那么你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不要让前人的形式左右你的创意。 吸引力:
作为人类,我们都喜欢美丽的事物。两个MM;一个平凡的,一个天仙般的。谁更具备这个吸引?可能大家第一想法当然是那个天仙MM了。其实那确是个错误的想法。因为只有能把一个平凡的人,不平凡的记录才能有难度,才算真正的吸引力。那也是常讲的化腐杇为神奇。读读鲁迅老师的文献,大多数写的都是很平凡的人。因为平凡,才感动人,才能吸引人。
冲击力:
世界在现实生活里是立体3D的;但当按下快门的那一个开始,这个
立体的世界就变成平面2D了。一张由冲击力的照片,第一个前提就是要尽可以在2D的空间呈现最3D 的事物。一颗巨大的树,拍出来变小了,是个好反例子。在巨大的建筑拍人像留念,人像通常都拍的太小,过于小就谈不上冲击力了,这是第二个例子。
说服力:相机虽然很忠诚的拍下镜头前的事物,但拍出来的东西,有没有说服力,那就不那么绝对了。比如,本来是想拍春天为题的作品,但是拍出没有缺没有让人感觉到春天,这也就是没有说服力。那可能是技术上的错误,以致缺乏说服。树本来就是大的,拍出来缺乏这个大的感觉,那就是说,缺乏说服力了。以上三丽,是值得自己深入思考研究的。上面只是我自己基本的解释。这三丽是独家的。理论还不清晰,以后会修改一下。欢迎意见。 七、分区曝光系统
这是 测光和曝光 的图文并茂版,也可以说是一个简单版。 如果两个都看了,效果一定会更好。这系统是让我简单化了的分区曝光法, 用起来,理解起来也就简单了。废话就少说, 说说这个系统的原理吧。原理就是把黑到白分开几个区, 而从一个区到达另一个区可以用 Ev (曝光数值) 来计算。比如从 1 到 2, 就是 +1ev了。 1 到 3,
就是 +2ev了。 1 到 5, 就是 +4ev了。相机把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看成3区,它会把5区的看成3区,1区看成3区。就用1区看成3区来说, 把平均的黑物体,曝光成18%,相片就灰了。就用5区看成3区来说, 把平均的白物体,曝光成18%,相片还是灰了。所以从相机的立场来说,如果你拍摄的东西为在1区, 你就要-2ev来做曝光补偿。因为3区到1区是 -2ev.如果你拍摄的东西为在5区, 你就要+2ev来做曝光补偿。因为3区到5区是 +2ev.
世界不是黑白的, 参考这图给你各种颜色大约是在于什么区。
这张算个例子吧, 我用了黑镜头来测光, 它大约为1区, 相机是为3区。 3区到1区,为加-2ev 曝光补偿。
这张没有曝光补
偿, 因为相片里的东西本来就在3区。
这张算个高对比例子吧, 我用了白色的背景来测光, 白色大约为5区, 相机是为3区。 3区到5区,为加+2ev 曝光补偿。就连黑色的圈的曝光也很正确了。正确的曝光不是绝对的,以下的资料假设你已经懂得什么是曝光的了,曝光里所说的EV、快门、光圈、ISO都已经明白了。、凡事从基本起,要学正确的曝光,第一要知道什么是正确、什么是曝光;第二要知测光,因为曝光值是测光算出来;最后就是知道如何应用所学的到现实中。
1、正确不是绝对的,一张片有:高光、中调、暗调。高光,曝光过了,细节是没有了;而暗调,曝光不足,细节也埋没了,重要的是“中调”,中调如果过度曝光,或者曝光不足,就不是中调了,为了简单化,我把高光当“白”,中调当“灰”,暗调当“黑”。正确的曝光通常是把黑色曝光不足,把白色过曝,把灰色曝成中调。
2、测光有2种:反射和直射测光,它们都用灰色来做的标准。反射型测光是所有相机内置的测光方法,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测光会因它的反射度而影响。比如白色的反射度高过黑、黑色的的反射度低过灰。直射型测光是所有相机都没有的功能。你要买一个测光表来测光。因为光线是直接射进测光表,所以这种测光模式是很正确的。如果你用
直射测光表,得出来的曝光值就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因为用这种测光方法需要离主体很近,如果主体是几里外的风景,那利用直射测光表是不可能的,而且用直射测光表还有几个缺点:1、要化钱买个测光表;2、用测光表不方便.我们比较有兴趣的是反射测光,理由有几个:1、每部相机都有的功能;2、用起来方便...。缺点:因为利用反光,测光就不能百分百的正确,比如拍黑的纸和白的纸,相机的测光器都会把这张纸看成灰色的,不管你拍什么,相机都会把你要拍的东西看成灰色。这就是问题了,曝光因此不正确了。拍白,相机会把白看成灰,因此它会很诚实地把白色曝成灰色。记得我开始说的吗?正确的曝光是把白拍白,黑拍黑,灰拍中调。把原来的白色的东西拍成灰色了,也就是曝光不足。所以拍白要加曝光,也就是常说的曝光补偿了。----白加黑减
3、测光曝光的技巧,我的绝招现在才说我的绝招,对前面的基本要非常清楚明白才能完全明白领悟。把全黑到全白分为5的不同的高度,中间是灰(18%灰),而每一个亮度为1ev(曝光数值),0和6为最前最后的亮度,0、表示全黑;6、表示全白;1、表示黑,但是有细节的黑;2、黑和灰之间,也是深色;3、表示灰色;4、灰和白之间,也是浅色;5、表示白,但是有细节的白。要记得所有测光器都用灰来测光的,不管你拍的是黑是白,它都看成灰色,也是说你如果拍的东西如1亮度,测光器会把它拍成3,黑拍成灰,就是曝光过度了,过了2个亮度,也是+/- 2ev,所以你需要-2ev才能得到正确的曝光。
绝招1:测光时,观察主体是在什么亮度,是黑、深、灰、浅、还是白,最后是相信自己的观察+ - 曝光,利用点测来对小部分的地方测光会比较正确。
绝招2:观察画面的明暗,最暗的地方-2ev,最亮的地方+2ev,曝光1ev出入。
绝招3:望天打卦。在室外,前光、侧光的时候用天空来测光,曝光(+2ev)曝光1ev出入。 绝招4:用白纸测光 绝招5:用RAW格式 七、视觉与构图
视觉与
构图,密密相关, 如果把构图比喻数学,那么视觉就是数字。视觉那么到底是什么?简单两句半古文: 视者,眼睛去看也。 觉着,感
觉也。复杂一点一句长句子:那是在一个框子里的物体根据它们不同的距离,排列,大小,类同,整体,连续,摄影的景深,镜头的焦度,主体的轮廓,等等,给看图人的感觉的强烈程度。视觉里有不少影响看图人的感觉的常规,常用的有四:距离,类同,连续,闭合, 这里就说说这四种吧。
距离:两件物体,它们越接近彼此,就越会让人觉得它们是一体的。 A, 你看到什么? 黑线, 还是四条白柱子? B,点和点距离大
约一样,所以你应该看到一个长方形。C,横的点彼此的距离比较近, 所以你会看到一横横的点。D,竖的点彼此的距离比较近,
所以你会看到一竖竖的点。
类同:两件物体,它们彼此越一样,就越会让人觉得它们是一体的。A: 你应该看到竖向。B: 你应该看到横向。C: 因为大小的类同,所以你应该看到横向。D: 因为颜色和对比的类同,但是因为竖向的距离很近,负负得正,所以你应该什么向也看不到。
连续:两件物体,它们彼此的距离越近和类同越一样,就越会让人觉得它们是一体的。A:虽然黑鬼汉没有直接连成一个圆形,但你还是应该看到一个圆形。B:虽然黑鬼汉没有直接连成一个三角形,但你还是应该看到一个三角形。C:明显的一条线。D:非常明显的一条线。
闭合: 物体的接口如果闭
合,会让人觉得它是一个件物体。A: 没闭合的黑B: 闭合后的黑C: 轮椅设计D: 闭合后的效果
视觉的应用实在很多, 比如设计,画画,建筑,等等。我们有兴趣的是在摄影里的视觉。利用距离,类同,连续和闭合来构图,或者说避免一些构图。比如拍人像,要避免人像头上有柱子,因为当两个物体的距离越近,它们就会被看成一体。一个正常的人头上长柱子就不
正常了。 水能沉船,也能载船。再说个人像的例子,如果把两个人,或者一人一物,特意的放在近距离里,那么就会让人把他们看成一体的了。 构图不能只说物体之间的距离。还要因该考虑到类同,连续和闭合的因素。一张好的构图,最少要有这四点。上面的照片是很好的例子。 小孩头上的柱子。 还有三个人的距离让我们把他们看成一家人。 还有当然是他们的样子都很像。
例子
八、用光终极篇
光心急的通过了它的洞洞,到了它的最隐秘的地方,就在百分之一秒,
甚至更快的那一刻, 那时的冲动是文字说也说不清的兴奋。 “用光”是什么? 这问题太过于简单了,用光就是拍照。你应该问为什么用光?如何用光?那才是对。 用光的目的也是很简单的, 为了表达细节, 或者隐藏。 如何用光就是我这篇的目的,希望能给大家一点指引。 [光的基本]说到用光, 那第一个前提是搞懂“光”。 光可以分两种:硬和软。 如何分别光是硬或者软呢? 那就要看影子的边缘了。 明显的边缘就是硬光;边缘不明显, 或者根本没有影子的光就是软光。比如晴天的太阳就属硬光, 而阴天是属软光。硬光有方向, 可以分三种:前, 后 和侧光。 软光也有方向, 但就没影光那么明显。光的方向是相对的。 拿着相机对着主体, 来自你身后的叫前光; 来自主体身后,你对面的叫后光, 也叫逆光; 来自左右的叫侧光。
1. 软光: 阴天多云的时候, 是没有影子的;就是软光。 很适合拍照。不管是人像, 还是风景。
2,硬光:但如果要高对比度, 不想拍出来的相片灰的, 就用硬光吧。 要记住,有很明显边缘影子的光叫硬光哦。
3,光的方向, 给与一张照片质感, 纹理, 立体感。45度的前侧光是最好的, 因为对不不大, 又能有立体。 而前光是最差的, 没有立体, 也没有对比。
4,以上是光的基本, 懂了什么品质的女孩是美女, 才能追求。 分清楚美女(光), 再追求(用光)才是正解。
5, 举个的例子: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是黄昏。 主体用了一个前侧无线闪光灯; 背景用的是自然的光。 背景有点黄, 而主体的白平衡是
真确的, 因为我拍的时候选择了闪灯的白平衡。 主体和背景融合了。这里用了不同色温, 拍出不同颜色。{3} 的鸡蛋也用了不同色温不同的颜色, 所以半边是蓝色的。
6, 再举个例子:拍人像,用闪光是我的风格吧。 自己只用一个无线闪光灯, 通常都放在大约45度的;这张也不例外。 然后, 我再用了黄昏的自然光(后侧光), 主要用来表达主体的轮廓的。 其他没有光的地方, 就全黑了。 白平衡用了闪光, 所以黄昏的阳光分外黄。到现在为止, 我没有直接说过该怎么用光; 不过从上面的例子,相片和文字, 你应该有点概念了。
[对于背景的用光]:1, 背景适合黑, 不宜白。在室外, 只要用闪光灯, 特意减低背景的曝光, 就会有个黑背景了。 闪光灯的电
力是有限的, 不能射的很远, 离主体远十几米的背景所以曝光不足,变黑了; 而四五米的主体,因为有闪光照射, 就曝光正常了。 2, 但全白的背景如何弄? 1,给主体闪光; 背景没有光。 所以有了黑背景。 反过来, 就有白背景了。 比如上面 {2} 的木头人, 我用强光照射背景, 同时用东西挡着强光,不让它射到木头人身上。 而木头人的光, 我用了弱一点的前侧光。 测光在射到木头人的弱光上, 背景的强光就过曝了, 也就全白了。
[主体的用光]:主光用侧光, 45度为最佳。副光用可以用前光(减低以下对比度, 也是说, 不要影子那么明显), 后光(把主体和背景分离, 也是说增加了轮廓)。 软光比硬光好。
光也有分类:光质, 色温,方向,强弱。 光光光
的的的
方
质色向
量温:
::前
,硬蓝
后
,,,
软 红 侧
光的强弱:强,中,弱
光的质量:软
光影子边缘不明显的叫柔光。 是比较理想的光线,曝光比较容易控制,对比不是太高,适合拍很多类型的东西。阴天多云的时候, 云把太阳的硬光分散变软。 所以阴天多云的时候属光。 晴天在影子下,比如树荫下, 太阳晒不到的地方的光也叫软光。《晴天太阳在天空上的时候, 在阴凉的影子下》和《多云的阴天下》的正确的曝光组合是:
F/11, 1/100, ISO400 F/8.0, 1/100, ISO200 F/5.6, 1/100, ISO100 F/4.0, 1/200, ISO100 F/2.8, 1/400, ISO100
光的质量:硬光
影子边缘明显的叫硬光。光线直接照到物体上形成高光和暗调的对比增加。暗调的影子基本没有细节;换个词:全黑。不过因为硬光的亮度比软光强。小心注意光影之间比率,还是可以拍出高对比度的好作品来的。在晴天,太阳在天上,天上没有云彩的时候, 就属硬光。闪光灯发出来的光也属硬光。在晴天太阳在半空中的时候《前光》的正确曝光组合是: F/16, 1/100, ISO100 F/11, 1/200, ISO 100 F/8, 1/400, ISO100 F/5.6, 1/800, ISO100 F/4.0, 1/1600, ISO100
F/2.8, 1/3200, ISO100在晴天太阳在半空中的时候《侧光》的正确曝光组合是:
F/16, 1/100, ISO200 F/11, 1/100, ISO100 F/8, 1/200, ISO 100 F/5.6, 1/400, ISO100 F/4.0, 1/800, ISO100 F/2.8, 1/1600, ISO100
光的质量:软光
光的质量:硬光
光的色温:蓝光除了质
量,还有它的色温。色温从蓝到红。不同颜色给人不同感觉。蓝色的
色温给人有傲慢,冷酷,无情,冷血,凄凉,清静,等等的感觉。天空本来就是蓝色的,在晚上,太阳下去后的几分钟,天空的蓝色最好,这时候的光属软光。在白天也有蓝天,不过光属硬光。不太适合拍风
景。光的色
温:红红色让人的感觉是,热情,高昂,奔放,温柔,等等热的感觉。 日落,日出是最佳的时候拍这种色温的自然风景。除了光本身的颜色,还可以通过调白平衡来增加这种效果。 要更蓝:用低色温,5000K 为中间色温,也是5000K以下。要更红:用加色温,5000K 为中间色温,也是5000K以上。
光的方向:侧光除了有光质,色温,还有方向。光的方向可以分前,后,侧。在按下快门前先注意光线来源,会大大提升你的照片的质量。CCD是2D的,而世界上3D的,摄影就是通过利用光的方向把3D的世界,有效的纪录在2D的CCD上。而侧光是三方向中最有效的一种。
光的方向:前侧光
光的强弱:弱简单的概念,就是光线的亮度, 这直接影响到曝光组合
光的强弱:强这张照片是在晴天太阳在半空中的时候用《前光》拍的。 这个曝光组合《f/16.0,1/100,ISO100》和我上面所说相符。强光的好处是,曝光组合可以用很小的光圈而还能手持拍出清晰的照片来。特别是拍风景的时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