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考生物专题练习生物圈中的人(含解析)

中考生物专题练习生物圈中的人(含解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9中考生物专题练习-生物圈中的人〔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缺乏维生素A易患〔 〕

A. 夜盲症 B. 佝偻病 C. 贫

血 D. 坏血病 2.关于近视眼患者配戴近视镜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 使进入瞳孔的光线减

少 B. 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变小

C. 使眼球的前后径变

小 像后移至视网膜

3.以下做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 倡导使用可充电式电

池 性筷子

C. 鼓励购置使用私人汽

车 入大海

4.关于人体呼吸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B. 肺泡外外表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有利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

C. 用鼻呼吸可以把吸入的空气变得更温暖、更湿润、更清洁 气 ,呼出二氧化碳

5.衡量心脏工作能力大小的标志〔 〕

A. 心率的快慢 B. 血压的上

下 C. 脉搏的快慢 D. 心输出量的大小

6.神经系统中 ,专门调节心跳、血压等重要生命活动的神经传导中枢在〔 〕A. 大脑皮层 脑 干 7.握紧拳头 ,手臂上会鼓起的条条“青筋〞这是〔 〕

A. 肌腱 脉 脉 8.在诸多特点中 ,属于小肠绒毛的是〔 〕

①数量很多②分布广泛③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④外面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⑤里面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⑥流速慢压力低.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9.正常情况下 ,人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在〔 〕 1 / 12

D. 使物 B. 倡导使用一次 D. 将工业废水排 D. 呼吸的实质是获得氧

B. 小C. 脑D. 脊髓 B. 动C. 静

D. 毛细血管

D. ①③⑥

A. 卵巢 B. 输卵管 C. 子宫 D. 阴道 10.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的器官是〔 〕

A. 大脑 B. 小脑 C. 脊髓 D. 神经

11.联合S环境规划署将每年的6月5日设定为世界环境日 ,旨在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提高环境保护的行动能力。今年中国的环境日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气。以下人类活动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

A. 人大力开发森林资源 ,提供更多的木材 ,用于城市建设 B. 开展生态农业 ,提高生物废弃物的利用效率

C. 雄广生物防治 ,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D. 尽量乘坐公交车出行 ,多步行多骑车少开车 ,减少尾气

二、填空题

12.蛋白质的检测作用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与蛋白质呈现________反响. 13.如图为人的消化系统结构图 ,据图填空〔 〕内填序号 ,横线上填名称:

〔1〕人体的消化腺中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__ ,它能分泌________ ,可以帮助消化________ 。 〔2〕能暂时贮存食物 ,并且进行初步消化的器官是________ 。 〔3〕消化管中含消化液种类最多的是________ 。

14.遗精是指男子进入________后 ,有时在睡梦中________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15.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 ,请据图答复.

〔1〕假设[1]是小肠壁内膜 ,那么[2]中的消化液包括________ ,在食物所含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中 ,不经过消化直接被吸收的有机物是________ .

〔2〕假设[1]是肾小囊壁 ,那么A过程表示________ . 〔3〕假设[1]是肾小管壁 ,那么B过程表示________ .

〔4〕假设[1]是肺泡壁 ,那么它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 〔写两条〕 ,那么在[3]处的氧与________ 结合 ,使血液呈现鲜红色.

〔5〕假设[4]是脑细胞 ,那么C→D血液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 减少 ,________ 增多.

2 / 12

17.如图A、B、C、D分别表示四种类人猿 ,它们的名称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

18.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曲度过________ ,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方 ,矫正时戴________透镜. 19.肾脏是形成________的器官 ,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多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________.

三、解答题

20.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 ,请据图答复以下问题:

〔1〕如下图四条血管中含静脉血的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假设静脉注射药物 ,那么药物首先经过心脏那个腔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当膈肌处于________状态时 ,气体入肺.

〔4〕②所代表的气体是________ ,它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________部位被利用. 〔5〕经过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后 ,血液变为含________较少的________血. 21.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局部器官示意图 ,请据图答复以下问题

3 / 12

〔1〕人体有八大系统除了如图的消化系统外 ,请你再写出任意的另外两大系统的名称________. 〔2〕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________组成的.

〔3〕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或名称〕 ,其分泌的胆汁储藏的胆囊中 ,再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中 ,后到小肠中.

〔4〕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图中7是大肠长约1.5米 ,它能够吸收一局部水、无机盐和________.

〔5〕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的午餐时:红烧肉〔肥肉〕 ,清炒菠菜、苹果、米饭 ,从合理营养的角度看 ,你认为还需增加富含________的食物.

四、实验探究题

22.探究题

I:取适量新鲜馒头 ,切成碎屑并做成浆糊;将口漱净 ,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备用。 II:取一只洁净的试管 ,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1〕李阳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做成浆糊 ,这是为了模拟________。 〔2〕实验过程D中 ,加碘液后试管中的物质未变蓝色 ,原因是________。 〔3〕李阳同学的实验目的是观察________的消化作用。

〔4〕刘明同学认为李阳的实验设计不完善 ,应该改良:再取一支试管 ,编号为2号试管 ,进行相似的操作 ,其中 ,过程B中的“滴加唾液〞改成滴加________ ,其余步骤不变。在过程D中 ,加碘液后2号试管中的物质颜色为________。

五、综合题

23.如下图曲线分别表示人体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 ,据图答复:

〔1〕如果血管②包绕在肺泡外 ,③的名称是________ ,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_

4 / 12

〔2〕假设血管②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 ,表示氧气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_ ,血液中氧气含量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3〕如果血管②在小肠绒毛内 ,曲线________可表示营养物质的变化.

24.以下图是排卵、受精、受精卵发育、植入子宫内膜的连续过程 ,试答复以下问题。

〔1〕填写以下标号的器官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________。 〔3〕胚胎发育的场所是________。

〔4〕器官①的功能是 和 。

答案解析局部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解答】根据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生理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A、缺少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干眼症、皮肤枯燥脱屑等 ,符合题意; B、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 ,不符合题意;

C、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 ,缺乏会患贫血 ,不符合题意; D、缺少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 ,抵抗力下降 ,不符合题意. 应选:A

【分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 ,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还会引起疾病 ,人体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 ,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 ,缺乏维生素

易患脚气病 ,人体内红细胞数量过少 ,或者血红蛋白质含量过少 ,易

患贫血.

2.【答案】B

【考点】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视眼的成因、特点 ,解答时可以从近视眼的成因、成像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 看近处物体时 ,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 ,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 ,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 ,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 ,如读书、写字、看电 视、玩游戏机等 ,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 ,头部前倾 ,眼球内不断的充血 ,眼内压相应的增高 ,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 ,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 ,阻碍 了血液的流通 ,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 ,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 ,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 ,落在视网膜的前 方 ,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所谓的假性近视就是眼球的眼轴和眼的屈光力是匹配的 ,只是因为睫状肌的持续性收 缩调节过度 ,形成调节痉挛 ,出现眼胀、头晕、视力下降等视力疲劳病症 ,我们称这种近视是假性近视或调节性近视.并不是说这种近视是假的 ,不存在的.而是说 眼球正常 ,只是睫状肌痉挛使调节功能发生了问题 ,假设能早日发现 ,及时治疗 ,缓解视力疲劳 ,解除睫状肌痉挛就可治好. 应选B.

3.【答案】A

5 / 12

【考点】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案 【解析】【解答】解:A、倡导使用可充电式电池 ,对电池循环使用 ,可防止大量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 ,符合低能量、低消耗、低排放的生活方式 ,故符合题意;

B、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大量林地被毁 ,不利用环境保护 ,不符合题意.

C、汽车行驶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尾气 ,造成环境污染 ,不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进而破坏生态环境 ,私人汽车越多尾气的排放越多 ,不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要遵循“先净化 ,后排水〞 ,这样做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水体污染 ,会破坏生态系统 ,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不符合题意. 应选:A

【分析】为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如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等 ,据此解答. 4.【答案】D

【考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解析】【解答】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A不符合题意;

B、肺泡外外表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有利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 ,B不符合题意; C、用鼻呼吸可以把吸入的空气变得更温暖、更湿润、更清洁 ,C不符合题意。

D、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并且还能释放出能量。表达式为: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吸收氧气 ,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局部.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鼻腔内有鼻毛 ,可以阻挡灰尘 ,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 ,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 ,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是呼吸系统 的主要器官. 5.【答案】D

【考点】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解析】【解答】解:A、心率是指心脏在单位时间〔一分钟〕内跳动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有显著的个体差异 ,平均在75次/分左右〔60﹣100次/分之间〕 ,不能衡量心脏工作能力大小 ,A错误;

B、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上血管壁的侧压力.肱动脉这个位置和心脏根本处于同一水平面 ,测得血压数值相对准确 ,不能衡量心脏工作能力大小 ,B错误;

C、脉搏即动脉搏动 ,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 ,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 ,正常人的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是一致的 ,不能衡量心脏工作能力大小 ,C错误;

D、心输出量指的是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左、右心室的输出量根本相等.心室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人体静息时约为70毫升〔60~80毫升〕 ,如果心率每分钟平均为75次 ,那么每分钟输出的血量约为5000毫升 ,即每分心输出量.通常所满意输出量 ,一般都是指每分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是评价循环系统效率上下的重要指标 ,心输出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全身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率相适应.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叫做每搏输出量 ,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叫做每分输出量 ,即心输出量.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不同人的心脏 ,其工作能力是不同的 ,一般用心输出量来衡量心脏的工作能力 ,据此解答. 6.【答案】C

【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 ,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 ,叫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错误;

B、小脑位于脑干背侧 ,大脑的后下方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 ,维持身体的平衡;B错误; C、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 ,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 ,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根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C正确;

6 / 12

D、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 ,上端与脑相连 ,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 ,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D错误. 应选C

【分析】脑位于颅腔内 ,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局部 ,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根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如果脑干受到损伤 ,将直接影响呼吸和心脏的活动甚至危及生命. 7.【答案】C

【考点】血流的管道-血管 【解析】【解答】解:毛细血管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因此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不易从体表中看到;有的静脉与动脉伴行 ,位置较深 ,有的静脉位置较浅 ,在体表容易看到 ,呈“青色〞 ,俗称“青筋〞.因此握紧拳头 ,手臂上会鼓起的条条“青筋〞这是静脉. 应选:C

【分析】人体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如表: 血管类型 动脉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较小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处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 ,分布广 非常薄 ,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很小 ,只允许成 过 较大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 ,有的分布较较薄 ,弹性小 浅 8.【答案】B 【解析】【解答】解: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 ,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外表有许多环形皱襞 ,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 ,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 ,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 ,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应选:B

【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9.【答案】B

【考点】人的生殖 【解析】【解答】解: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 ,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 ,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 ,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 ,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 ,与卵细胞相融合 ,形成受精卵.因此正常情况下 ,人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在输卵管. 应选:B

【分析】人类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如图:

10.【答案】B

【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脑位于颅腔内 ,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局部 ,其中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 ,维持身体的平衡。 故答案为:B 【分析】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 ,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 ,叫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7 / 12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 ,大脑的后下方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 ,维持身体的平衡;

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 ,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 ,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根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 ,上端与脑相连 ,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 ,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11.【答案】A

【考点】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解析】【解答】A、大力开发森林资源 ,提供更多的木材 ,容易破坏生态平衡 ,A符合题意;

B、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那么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提高能量利用率 ,B不符合题意; C、推广生物防治 ,减少杀虫剂的施用 ,减少环境污染 ,C不符合题意; D、尽量乘坐公交车 ,减少尾气排放 ,倡导低碳生活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 ,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开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 ,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根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那么会造成环境污染 ,破坏生态平衡. 二、填空题

12.【答案】双缩脲试剂;紫色 【解析】【解答】解: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 ,在碱性溶液中 ,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反响 ,形成紫色络合物.因此蛋白质的检测作用的实验原理是: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响. 故答案为:双缩脲试剂;紫色.

【分析】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或蛋白质的含量多少 ,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在碱性溶液中 ,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反响 ,形成紫色络合物.

13.【答案】4肝脏;胆汁;脂肪;6胃;9小肠 【考点】消化和吸收 【解析】【解答】〔1〕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成人的肝重约1.5kg ,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能够分泌胆汁 ,胆汁中不含消化酶 ,但它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

〔2〕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 ,呈囊状 ,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 ,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 ,胃液中含有的胃蛋白酶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

〔3〕口腔、胃、小肠都能对食物进行消化;各段呼吸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 ,能够吸收大局部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 ,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因此咽和食道根本上没有消化和吸收功能。 【分析】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4.【答案】青春期;精液 【解析】【解答】解:进入青春期之后 ,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 ,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 ,女孩出现月经 ,遗精是指男孩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遗精和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我们要正确对待 ,但频繁遗精不利于健康.. 故答案为:青春期;精液;

【分析】进入青春期之后 ,男孩出现遗精 ,女孩出现月经 ,据此答题. 15.【答案】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解析】【解答】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故答案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分析】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 ,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 ,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 ,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 ,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因此现存的人种属于人类进化的智人阶段.

16.【答案】肠液、胰液和胆汁;维生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 ,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红蛋白;氧和养料;废物 【考点】排泄的途径 ,排泄的意义

8 / 12

【解析】【解答】〔1〕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长约5~6 m ,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 ,皱襞上有小肠绒毛 ,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因此假设[1]是小肠壁内膜 ,那么[2]中的 消化液括肠液、胰液和胆汁.在食物所含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中 ,不经过消化直接被吸收的有机物是 维生素.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 ,除了血细 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 ,血浆中的一局部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 ,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 ,形成原尿;因此假设[1]是肾小囊壁 ,那么A过程表 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正常情况下 ,「2]肾小囊腔中的液体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3〕假设[1]是肾小管壁 ,那么[3]是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 ,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 ,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 ,包括大局部水、全部葡萄糖和局部无机盐 ,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 ,重新回到血液里.

〔4〕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 ,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 ,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 ,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 ,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 ,这样 ,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因此假设[1]是肺泡壁 ,那么[3]处的氧与血红蛋白结合后使血液成鲜红色.

〔5〕 当血液流经身体各局部〔如脑〕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 ,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细胞利用 ,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 走;这样 ,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因此假设[4]是脑细胞 ,那么C→D血液成分的变化是氧和养料都减少 ,废物增多. 故答案为:〔1〕肠液、胰液和胆汁;维生素 〔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 ,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红蛋白 〔5〕氧和养料;废物

【分析】图示为血液流经人体某一器官〔或结构〕的毛细血管时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1所代表的器官〔或结构〕不同 ,那么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也不同.

17.【答案】长臂猿;大猩猩;黑猩猩;猩猩;森林古猿 【解析】【解答】解:图中A是长臂猿 ,B是大猩猩 ,C是黑猩猩 ,D是猩猩.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 ,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 ,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 ,一局部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 ,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 ,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 ,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 ,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 ,是近亲 ,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答案为:长臂猿;大猩猩;黑猩猩;猩猩;森林古猿

【分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 ,是近亲 ,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18.【答案】大;前;凹 【解析】【解答】解: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 ,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形成近视眼 ,可以佩戴适宜的凹透镜加以矫正.因此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大 ,成像在视网膜前方 ,矫正时戴凹透镜. 故答案为:大;前;凹.

【分析】a. 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 ,或眼球前后径过长 ,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b. 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 ,或眼球前后径过短 ,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

9 / 12

物像 ,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

19.【答案】尿液;肾单位 【解析】【解答】解:如图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小球是个血管球 ,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旋而成 ,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是一种双层壁的囊 ,它包在肾小球的周围 ,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故答案为:尿液;肾单位

【分析】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 ,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是排出尿的器官. 三、解答题 20.【答案】〔1〕肺动脉;上下腔静脉 〔2〕A 〔3〕收缩

〔4〕氧气;线粒体 〔5〕氧气;静脉

【考点】血液循环途径 ,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解析】【解答】解:〔1〕分析图示可知:血液流经身体各局部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 ,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细胞利用 ,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 ,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 ,这样 ,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与心脏相连的四条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有肺动脉、上下腔静脉.〔2〕血液循环途径如下图:

从血液循环途径图中看出 ,“假设静脉注射药物〞 ,药物进入血液后经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因此 ,药物经过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3〕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呼吸运动: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 ,引起胸腔容积增大 ,肺随之扩张 ,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10 / 12

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 ,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 ,结果胸廓缩小 ,肺也随之回缩 ,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膈肌处于收缩状态时 ,气体入肺.〔4〕分析图示中的箭头可知 ,②代表的气体是氧气 ,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后 ,在线粒体处参与分解有机物 ,将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应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5〕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血液流经小肠处的毛细血管后 ,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多 ,同时血液中的氧气被小肠中的组织细胞利用 ,因此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后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 故答案为:〔1〕肺动脉、上下腔静脉;〔2〕A;〔3〕收缩;〔4〕氧气;线粒体;〔5〕氧气;静脉.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 ,图示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 21.【答案】〔1〕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任选二个〕 〔2〕消化腺 〔3〕1或肝脏 〔4〕维生素 〔5〕蛋白质 【解析】【解答】解:〔1〕高等动物体和人体有八大系统分别是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八大系统.〔2〕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3〕1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肝脏能分泌胆汁 ,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 ,但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将较大的脂肪微粒乳化成较小的脂肪微粒 ,利于脂肪的消化.其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中 ,再经导管流入到十二指肠中 ,最后到小肠中发挥消化作用.〔4〕消化食物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是4小肠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且上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加大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面积.图中7是大肠 ,没有消化功能 ,只有吸收功能 ,能够吸收一局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5〕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 ,数量充足 ,比例适当 ,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 ,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 ,食物应多样化 ,荤素搭配要合理 ,营养全面合理.米饭主要提供淀粉类 ,红烧肉主要提供脂肪 ,菠菜主要提供无机盐和维生素类 ,此食谱中无蛋白质类 ,因此应再添加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如牛奶、鸡蛋等.

【分析】图中1唾液腺 ,1肝脏 ,2是胆囊 ,3是十二指肠 ,4是小肠 ,5是胃 ,6是胰腺 ,7是大肠. 四、实验探究题 22.【答案】〔1〕牙齿的咀嚼作用

〔2〕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 〔3〕唾液淀粉酶 〔4〕清水;蓝色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A表示在试管中放入浆糊;B表示向试管中参加唾液;C表示将试管放在37℃温水中水浴10分钟;D表示向试管中滴加两滴碘液.

〔1〕实验中将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作用 ,进行充分的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作用.

〔2〕唾液中含有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唾液淀粉酶;D中试管加碘液后颜色不变蓝 ,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

〔3〕该实验目的是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4〕该实验没对照实验 ,应设置对照实验 ,再取一支试管 ,编号为2号试管 ,进行相似的操作 ,除过程B中的“滴加唾液〞改成滴加清水外 ,其余步骤不变.2号试管遇碘变蓝 ,原因是淀粉遇碘变蓝色 ,说明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使实验具有说服力. 故答案为:〔1〕牙齿的咀嚼作用;〔2〕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3〕唾液淀粉酶;〔4〕清水;蓝色.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要探究“牙齿的咀嚼 ,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应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是: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37℃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五、综合题 23.【答案】〔1〕肺静脉;B

〔2〕B;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

11 / 12

〔3〕A

【考点】血液循环途径 【解析】【解答】〔1〕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如果②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 ,那么①是肺动脉 ,③是肺静脉;在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即氧气含量逐渐减少 ,同时 ,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 ,即血液中的氧气逐渐增多;因此 ,图示中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是曲线B.〔2〕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 ,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 ,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即需要流经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时 ,血液中氧气的含量逐渐减少;因此假设血管②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 ,那么表示氧气变化的是曲线B.〔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因此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后 ,血液中的营养物质逐渐增多 ,因此图示中曲线A可表示营养物质的变化.答案为:〔1〕肺静脉;B〔2〕B;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3〕A.

【分析】图示中 ,横坐标表示血流方向 ,因此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曲线A、B表示的是血液流经身体的某个器官时氧气或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 24.【答案】〔1〕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2〕② 〔3〕③

〔4〕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考点】生殖系统 【解析】【解答】〔1〕由题图可知 ,图中 ①是卵巢;②是输卵管;③是子宫;④是阴道。 〔2〕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 ,即图中的②。 〔3〕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即图中的③。

〔4〕器官①是卵巢 ,它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故答案为:〔1〕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2〕②;〔3〕③;〔4〕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分析】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

卵巢:女性的主要性器官 ,能够产生卵细胞 ,分泌雌性激索;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 ,是完成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也是月经流出的通道。

12 /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