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届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_含答案

2019届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_含答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2017年广东)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A.控制军队 C.钳制思想

B.强化皇权 D.改革科举

2.(2017年广东深圳)图中所示建筑里曾设有清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构,里面的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这一机构是

A.中书省 C.东厂

B.内阁 D.军机处

3.(2017年湖南岳阳)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属于乾隆帝在位期间的是 A.组织雅克萨之战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平定三藩之乱 D.设驻藏大臣

4.(2017年四川内江)1405年,郑和率领60余艘船只,从刘家港出发,出使西洋,当时的皇帝是 A.明太祖朱元璋 C.清顺治帝

B.明成祖朱棣 D.清康熙帝

5.(2017年湖北襄阳)下列史实,不属于中外友好交往的是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D.戚继光抗倭

C.郑和下西洋

6.(2017年江苏扬州)郑成功写信给荷兰殖民头目揆一说:“此地必归中国同一政府之管辖,事实证明隔海两边地区之居民皆系中国人”。郑成功所说的“此地”是指 A.香港 C.澳门

B.台湾 D.新疆

7.(2017年广东)《中国历史十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闭关锁国 C.轻徭薄赋

B.休养生息 D.重文轻武

8.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弈中寻找两者权力的平衡。下列皇帝中,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A.秦始皇 C.宋太祖

B.唐太宗 D.明太祖

9.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的考试制度,目的是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C.选拔皇帝的忠实奴仆 10.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印度洋一带

B.东南亚一带 D.非洲南端

B.推广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D.促进教育制度的发展

11.“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闽浙粤沿海……“戚家军”的历史功绩是 A.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收复台湾 D.抗击沙俄侵略

12.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制度的完善 C.社会文明的进步

B.生活习惯的变化 D.君主集权的强化

13.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当时台湾府隶属 A.江苏省 C.福建省

B.浙江省 D.广东省

14.为抵抗沙俄的侵略,清政府曾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与此有关联的事件是 A.册封达赖、班禅 C.设置台湾府

B.签订《尼布楚条约》 D.设置伊犁将军

15.下列哪些史实可以证明清朝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①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册封藏族宗教首领为“达赖”和“班禅” ④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A.①②③④ C.②③

B.①②③ D.①④

16.清朝中期以后,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导致落伍的主要原因是 A.闭关锁国 C.八股取士

B.倭寇入侵 D.文字狱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会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1)据材料一,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此,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巩固统治?

材料二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答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籍忠臣。”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3)材料三中的“帝”指哪位皇帝?丞相这一官职的设立始于哪一朝代?

材料四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4)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从秦到清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题干引文主要反映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杀掉丞相胡惟庸,废除了丞相制度。丞相制度的废除,使得君主权力得以加强,答案为B。 2.【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君主集权空前强化。清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命令交由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故选D。 3.【答案】C

【解析】乾隆帝在位时,派兵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之后,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组织雅克萨之战和平定三藩之乱的是康熙帝,设驻藏大臣的是雍正帝。故A、B、D不符合题意,选C。 4.【答案】B

【解析】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于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一路向南,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世纪。故选B。 5.【答案】D

【解析】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威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他组建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戚家军,九战九捷,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被

尊为民族英雄,永远载入史册。戚继光抗倭属于反抗外来侵略,不属于中外友好交往。A、B、C属于中外友好交往,不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是我国古代远洋航海史上的壮举。此题选A。 11.【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结倭寇扰乱沿海。戚继光组建抗倭队伍“戚家军”,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荡平了沿海倭寇,A项符合题意;收复台湾的是郑成功,排除B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是乾隆帝,排除C项;抗击沙俄入侵的是康熙帝,排除D项。故答案选A。 1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图片可知,君臣礼仪从图一的坐而论道到图二的站议时政,再到图三的跪受笔录,反映出皇帝的地位越来越高,实质是君主集权的强化。答案选D。 1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清政府设置了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故选C。 14.【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抵抗沙俄的侵略,康熙帝两次出兵雅克萨,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B项符合题意;册封达赖、班禅是清政府管理西藏的措施;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清政府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A、C、D均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5.【答案】C 16.【答案】A

【解析】闭关锁国政策作为一种消极防御的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它更大的影响在于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它使中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故选A。

17.【答案】(1)分封制。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2)重用人才,虚心纳谏等。 (3)明太祖朱元璋。秦朝。

(4)军机处。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5)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衰弱等。(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也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