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莉
【摘要】材料蕴含着多元化的教育价值,合理、科学地投放材料是能否成功开展区角活动的关键因素。在选择
区角活动的材料时,应将材料的结构、材料的灵活性、材料的物理特性和幼儿的参与等因素与其发展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在投放区角活动材料时,要把握渐进性、层次性的原则,应与幼儿的知识经验水平相结合,并注意经验的连续性、系统性。另外,还需要尽可能地实现材料价值的最大化,运用多种方式多次使用区角活动的材料。
【关键词】区角活动材料幼儿发展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区角活动已逐渐成为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角活动可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兴趣爱好,照顾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参与区角活动的过程中,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实践证明,区角活动的成功与否与很多因素直接相关,如物理环境的设置、操作材料的投放、教师的指导等。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材料作为反映教师教育观念,传递教育信息,反应幼儿发展状况的媒介,无疑对区角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幼儿园的一线教师,必须对材料的投放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才能使区角活动真正发挥其价值。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笔者对区角活动中材料选择与投放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和总结。
一、区角活动材料的选择
种各样的低结构材料,幼儿还可以更深入地感知材料的特性,对材料进行创造性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加,并在活动中体验到自主探索的乐趣。
2.材料的操作灵活性。在幼儿的活动中,每一种操作
材料都应该蕴含多种变化,以使幼儿通过尝试不同的操作方法获得不同的体验。操作方法的灵活性可以增强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同时使材料的利用价值得到提升。除了同种材料操作方法的多样性以外,材料的灵活性还体现在多种材料的组合形式上。教师在选择活动材料时,要考虑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存在组合的潜在空间。材料的灵活性会给幼儿的活动不断地提供新的变化和刺激,从而推动其活动进展,使之在尝试的过程中将活动不断扩大,不断深入。
1.材料的结构。材料是区角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不
同的操作材料会引发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活动。在选择区角活动的材料时,教师要考虑到材料的结构对幼儿活动的影响。一般来说,高结构的操作材料意图明确,只要操作成功,幼儿即可获得某种知识或某项经验。另外,高结构材料的操作过程往往也有一定的程序性,比较容易达到教育的预期目标。但是,结构化程度高的活动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会束缚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对于高结构的材料来说,低结构的活动材料更容易使幼儿萌发探索的欲望,使其始终对材料抱有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特定的游戏情境下,一些看似平淡无奇的东西在幼儿手中就会变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素材。如在中班表演区的“小乐队”节奏游戏中,活动区里的许多东西都摇身一变成了乐器:两个纸盒盖变成了小镲;两块积木变成了木鱼;板凳变成了大鼓;矿泉水瓶子装上黄豆变成了沙锤……面对各
3.材料的物理特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特
点,在活动中,他们所关注的重点也不一样。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是关注事物的外在形态,因而对色彩、形状、大小比较敏感。所以,在为小班幼儿准备区角活动的材料时,教师就应该注意对材料的这几种物理特性的选择。而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关注的重点则逐步从物体的外部转向内部,开始关注材料的操作方式,对于他们来说,玩法灵活的材料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另外,操作材料的材质对幼儿的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选择质感明显的材料,可以使幼儿更好地感知各种材料的特性,从而在清晰、明确的认识基础上更好地利用材料。
4.幼儿的参与。在选择区角活动的材料时,还要鼓励
幼儿参与到准备工作中来。现代教育强调幼儿在学习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是学习的主人,教育是师幼互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幼儿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可以更好地体现
80
2010年9月(下旬)总第199期教学反思其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其主体意识,从而提高活动的积极性。在师幼共同准备材料的过程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在端午节前后,园中班美工区以做香袋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在选择做香袋的材料时,幼儿围绕着“用什么做香袋”、
“怎么做香袋”等
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很多幼儿通过主动询问家长、上网查询等各种渠道来进行了了解,最终选择了雄黄、艾草等香料和棉花、花布、纸片、塑料袋、毛线等材料。经过共同尝试,幼儿做出了各种各样的香袋:花布缝制的香袋、彩色纸片粘贴的香袋、塑料袋捆扎的香袋、毛线编织的香袋等。由于材料是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水平自主选择的,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他们的积极性一直很高,遇到问题时也能够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法。因此,在完成作品后,他们都产生了较强的成就感。
二、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
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按照适合自己的速度获得发展。
此外,材料投放的层次性还体现在多个区域材料的有机结合上。一般说来,一个目标下的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多种材料的结合来开展,这样幼儿获得的经验就是全面的、系统的。因此,教师在投放区角活动的材料时,可以根据同一活动主题在不同的区域投放各种形式的材料,让幼儿通过与不同形式材料的互动获得相关的经验。
3.材料投放体现知识经验的连续性、系统性。在投放
区角活动的材料时,应注意同一个区域内、各个区域间各种材料之间的联系性和先后投放的材料之间的连续性。只有注意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使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只有将不同区域的材料、同一个区域的材料和前后投放的材料联系起来,使之形成网络,才能使幼儿的知识经验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深化。否则,幼儿获得的经验就会是零碎的、散乱的。
1.材料投放的渐进性。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应该同时
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投放材料的时机、材料的数量和材料的种类,并根据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在投放材料时遵循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原则。同时,材料的投放还应该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到新的变化和挑战,并在活动中不断扩大和加深相关的经验。换言之,在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寻找其最近发展区,不断提高材料的难度和深度,从而增强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另外,在投放材料时,每次投放的数量和种类要适当,如果一次提供的材料数量和种类过多,会使幼儿偏重于材料的感官刺激,不仅难以发挥材料应有的价值,还可能会对幼儿的活动造成干扰;材料过少又可能导致幼儿争抢物品,发生矛盾。再者,投放材料的时间间隔要适宜,教师要随时观察幼儿的活动进展情况,把握好添加新材料的时机。
4.材料的多次使用。区角活动的很多材料都可以在完
成它的第一次使命后,继续发挥其作用。在对材料进行多次利用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都可能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对材料进行多次利用可以通过两种形式来进行:对材料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其中,对材料的改造主要是针对活动中留下的废旧材料。如在美工区做剪纸剩下的彩色纸片,可以用来做剪贴画;科学区用过的吸管可以剪成小段,让幼儿用来练习串珠。我们还可以将原有的一些材料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活动情景,引发新的活动内容。幼儿对一种或一组材料熟悉之后,并不意味着这些材料已经失去意义。这些材料被重新组合后,以新的形式出现在幼儿面前,仍然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能使之换个角度去重新进行审视。
区角活动的材料蕴含着丰富的价值。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对材料的选择与投放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更大限度地发掘区角活动材料的潜在教育价值,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儿童智慧的天地[M].上海:社会科学[1]李建君.区角活动—院出版社,2005.
——当前幼教改革的误区及对区角活动价[2]姜勇.发现区角—值的新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04.
2.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幼儿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年龄特
征,因此,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材料的需求不同。同一主题下开展的区角活动,其材料在不同的年龄班应体现出相应的层次性。小班幼儿的能力较弱,各方面的经验都比较少,因此投放材料时操作的难度不宜过大,但由于其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提供的物品数量一定要充足;而为中班幼儿投放区角活动材料时,不仅材料操作的难度要加强,材料的种类也要有所增加,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可变化性;大班幼儿的区角活动材料相对于小班、中班而言,在数量、种类、组合方式、操作难度等方面,其程度都要相应地提高,另外还要考虑材料的开放性,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在为幼儿投放操作材料时,还应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此,在同一活动中,教师也应该为材料设置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次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目标,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层次来进行活动,在
[3]黄丽萍.区角活动材料的调整艺术[J].幼儿教育,2005.[4]李玮.区角活动材料的情感性研究[J].幼儿教育,2005.[5]靳洁.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策略[J].学前课程研究,2008.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好帮手[J].科教文[6]朱红翔.废旧材料—汇,2009.
[7]宋显凤.创设多元化教育环境,让区角活动成为孩子游戏的
乐园[J].新课程学习,2010.
[8]鞠莉.让幼儿真正成为区角活动的主人[J].幼教园地,2009.
81
2010年9月(下旬)总第199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