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皖南宣州窑

皖南宣州窑

来源:意榕旅游网
皖南宣州窑

宣州窑的主要产品及特色

2012年底,宣州区水阳镇境内的水阳江河道进行拓宽改造。到2013年底河堤两岸开始盛传挖出了文物,此后“挖宝”逐渐成为苏皖两省交汇处的部分村民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人多的时候有百人之多,不少还属于组队合作,甚至有大型挖掘机。由此也引来大量文物贩子,更有甚者设局在其中诈骗。后被媒体曝光,文管部门派人值守并禁止掏挖。据说,出宝的地段集中于原卫东街的一段河道,两三百米长的地带,民间传说曾为“宣州窑”的一个窑址。

此后几年市面出现了大量残瓷和瓷片,“宣州窑”便成了热词,学界探讨文章明显多于过去,而玩界也多有展示甚至炒作。但在公开的讨论和展示中,繁昌窑、霞涧窑还是区分的很清楚的,唯宣州窑的认定有争议,因为窑址至今没有经过科学发掘,特别是玩界多有扩大,把好的青瓷说成是越窑,把不相干的都往“宣州窑”里装,无非都是想卖个好价钱,但却混淆了视听。

因此,说“宣州窑”不能不先说水阳江。水阳江从上游到下游流经宁国、宣州、芜湖等地,全长120多公里。五十年代,房迎三()在水阳江中下游发现旧时器地点35处,有代表性的有宣州陈山、五里棚和宁国官山、毛竹山等地。陈山位于宣州市东南15公里处,水阳江在其东偏北1公里处自东南向西北流过,年代距今约68万年。这说明,水阳江流域自远古以来便是人类繁衍之地。

在房迎三的研究中,经测定陈山地点的粘土主要化学成分是SiO2,含量高达70%以上;Al2O3次之,但也大于13%;含量第三位的是Fe2O3,含量在5.75-6.21%;以下为钾、镁、钠、钙等氧化物。陈山就在现水阳江窑口附近。现在我们知道,这种结构的瓷土是非常适宜作瓷器的,特别是其铝的含量虽达不到20%但也普遍高于其他地方的瓷土,因此此地能够烧造大型器物不是偶然的,如大型黑釉罐和直径超过70公分的缸;而含铁量较高,决定其胎、釉的颜色只能是青、黑或褐色等。

一个窑系应该有其烧造的标志产品。所谓标志产品,考古学上叫“标准器”,就是能够代表该窑鼎盛时期烧造水平的产品,人们一见到它就很容易将其与其他窑口产品分开,一想到这个窑口就马上呈现出这类器物的印象。

“宣州窑”从唐代烧造一直延续到宋代,其鼎盛时期在唐和五代时期,因此能代表的也正是这一时期烧造的瓷器,而到宋代时主要烧造“韩瓶”之类的酒瓶。“宣州窑”烧造的范围很广,有碗、盏、盘、壶、罐、钵、盂、炉、缸等,甚至还有不少建筑材料。下面主要是水阳江附近窑口唐五代代时生产的瓷器,不包括现池州、铜陵等窑口的瓷器。(注:以下图片资料均来自网络。)

一是碗类。碗、盏是主要品种,以青釉和酱釉为主,有褐釉点彩。烧造时是以支钉明火叠烧,碗内和底部多有支钉痕,釉色不稳定,质量普遍不高。

图3:宣州窑各类碗

二是壶类。壶是宣州窑最具特色的品种,器形是典型唐代中期以前的器形,鼓腹,双系,多棱短颈嘴。一种是在青釉上条线连续点彩或块状连续点彩壶,可以说这是宣州窑的首创。二是黒釉或酱釉素面大壶,又分亚光和亮釉两种。亚光黒釉壶色黑如漆,有的可能是在先还原后氧化气氛下烧成,使黒釉中透着红色,美妙异常;亮釉壶黑亮如镜,特别是从水阳江出水的,更象新壶一样。推测这类器具,有一部分可能是匣钵装烧的。

后期及其他窑址还生产有大量其他形状的小壶,有酱黒釉饰蝴蝶结等装饰,与周边繁昌窑装饰相近,可见当时这些窑口之间相互影响。

图4:宣州窑各类壶

三是矮罐类。矮罐类也是宣州窑的特色品种,鼓腹,短颈,黒釉或酱釉,釉不及底。这类罐大小都有,大的在50公分以上,据说窑址也有很多残次品。双系青釉罐与壶一样,多从上到下连续点彩,韵味无穷。还有一些青釉四系罐,年代可能要晚些,为五代至北宋时期产品。

图5:宣州窑各类矮罐

及底,部分有流釉现象。多为晚唐时期产品。

四是高罐类。这类罐均四系,有青釉、黒釉等釉色,普遍施釉不

图6:宣州窑各类高罐

四是盂类。盂类多文房用具,因此制作多工整、雅致。有青釉、青釉点彩和褐釉带盖的,晚期略显粗疏。

图7:宣州窑各类水盂

五是钵类。钵类是唐宋时期流行的器具,可能与佛教盛行有关。宣州窑钵类多制作精致,也较多装饰,有腰部划线一周,有上下各贴塑鼓钉一周,还有篦划线条装饰等。篦划装饰年代较晚些,可能已到北宋时期。

图8:宣州窑各类钵

六是瓶类。相比而言,唐时瓶类器具少些,可能当时为四系高罐类所代替。五代特别是入宋以后,这类双系、四系瓶、罐类显著增加。尽管制作较为粗糙,但在芜湖东门渡窑和宁国北闸古窑都曾出土“宣州官窑”款的酒瓶,合肥南唐墓中也曾出土过,说明这是地方官府在这一时期所监造的酒类专卖凭证。

图9:宣州窑各类瓶

宣州窑灯盏的标准器,造型稳重,釉面靓丽。

七是灯盏类。普品较多,精品较少。下面一件青釉点褐彩灯盏是

图10:宣州窑灯盏

上面仅仅是水阳江流域宣州窑所出的产品,还不包括现池州和江苏溧水、溧阳等地窑口器物。遗憾的是这些窑口也大多未经科学发掘,器物多散落民间,甚至已流出这一区域。在此,也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加强这一方面的基础研究,也盼望民间有识之士高度重视,将这一研究继续下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