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第1 1卷第19期 ・临床研究・ll1 两种穿刺方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中的比较 范丰英 (江西省丰城市中医院,江西丰城331100)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穿刺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影响,探讨科学的内瘘穿刺法。方法将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 2组,每组26例,观察组26例患者内瘘采用动脉端向心穿刺法,对照组26例患者内瘘采用动脉端离心方向穿刺法,比较两种穿刺方式 的透析效率有无差异及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种穿刺方法的透析效率差异无显著性 >0.05),观察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 明显减少 <0.05)。结论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能保证透析效率,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可选择动脉端向 心方向穿刺。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护理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3)19-01 1 1—02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不断发展,血液净化患者存活期明显延长。慢 低血压。透析治疗时参数准确,肝素量适当,避免过渡超滤,血压骤 降,血流量不足,增加内瘘狭窄和阻塞的风险。下机拔针时,均应立 即压迫止血10~15min,力度适中以针眼不渗血为准,压迫部位应在 距穿刺针尖方向0.5~1.0cm处,此处正是血管穿刺点,这样才能有效 止血。切忌压迫止血的力度过大,时间过长,血管内血栓形成,继而 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首先应建立一条血管通路。血 管通路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先决条件,自体动静脉内瘘(简称内 瘘)因其方便、安全、使用寿命较长、并发症少等优点而成为最主要 的血管…。如何保护性的使用内瘘,减少其并发症,延长使用时间, 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考验。内瘘的穿刺方式方法可直接影响 到其使用的时间,为探讨更佳的穿刺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OlO年1月至2012年l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并使用新内瘘的患者52f ̄J。其中2011年6Yj至2012年12月的患者2 为观察 引起内瘘的狭窄和阻塞。内瘘狭窄,内瘘阻塞可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 成像明确诊断。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用spssl1.o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用 检验,透析效率用t检验。 2结果 组:男l8例,女8例。年龄(5O.05±16.35)岁。原发病为慢胜肾炎21例, 高血压肾病4例,肾结石1例;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的患者26例为对照 2组透析效率的比较见表1,2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见表2。 由表1可得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尿素氮清除率和肌酐清除率差异无显 著性 >0.05),说明顺穿法的应用对透析效率没有影响。再由表2 可看到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O.05),对照组并发症 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说明应用顺穿法时内瘘并发症 的发生率要少。 表1 2组透析效率的比较( ±S) 组,男l7例,女9例,年龄(52.76+17.24)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21例, 高血压肾病3例,肾结石2例。所有病例血液透析,每周2次,每次4.5h, 透析时均采用全身肝素化,碳酸氢盐透析,穿刺部位皆为成熟的内瘘, 穿刺皆为(宁波天益医疗器有限公司)16号内瘘针,针眼用邦迪创口贴 保护。完成治疗后用透明胶带结合指压法进行压迫止血。2组间性别, 年龄,疾病及透析方式,时间,材料等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患者均由熟练穿刺技术的责任护士固定穿刺。观察组动脉端 采用向心穿刺(顺穿法),穿刺点选择距内瘘吻合口5~6cm以上(绳 梯法),动脉端穿刺点若与静脉端穿刺点在同一条痿管上时,两点距 离在10cm以上,对照组采用传统离心穿刺(逆穿法),所有患者静脉 端均为顺穿穿刺。 1.3观察指标 注:t-I.573.P>0.=05 表2 2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例(%)】 ①比较2种穿刺方法的透析效率。分别于透析前,后抽取2组患者 的血标本各一次,测定尿素氮(BUN)及肌酐(SCR)的值,计算 注:Z2=9.618.P<0.05 3讨论 其清除率。②观察比较2组内瘘在l8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假 性动脉瘤,内瘘狭窄,内瘘阻塞等的发生率。假性动脉瘤表现为内瘘 局部扩张明显,局部明显隆起或呈瘤样,直径>15mm。多见于在静 脉血管上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而形成,可用弹力绷带适当包扎,防止继 现代人们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各种疾病的发生 率也在不断增多,慢性肾病是社会群体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 国内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等患病率逐渐提升,这不仅影响了患者正 常的生活规律,病重者也会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 续扩张,必要时手术治疗。内瘘狭窄表现为血流量不足或较原来减 少,痿13听诊有非连续性收缩期粗糙及高调的血管杂音 】。内瘘阻塞 表现为血流量不足,痿口处听诊杂音减弱或消失,触诊震颤感减弱或 消失。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严格监测干体质量,控制入水量,避免 康。传统医学治疗方案中,对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的治疗比较单 一,且最终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常用的方 式,其对于肾病医治可起到良好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原有的病 态。内瘘的动脉端顺穿不影响透析效果。从表1中能够看出,当外界 112・临床研究・ 条件相同时,选用动脉段穿刺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与常规操作方式 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充分说明了动脉端顺穿并不会影响到患者身 July 2013,Vo1.11,No.19 导致血管内膜增生日趋严重,最终致内瘘功能的丧失 】。所以内瘘穿 刺时护士应具备高超的穿刺技术和经验,提高穿刺的成功率。穿刺成 功率的提高对保护和延长使用时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而,内瘘的 动脉端顺穿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体的正常恢复,并且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除了上述发现外,还能分析出内瘘的动脉端顺穿对防止各种并发 症的效果显著,其对现有症状不仅起到了治疗作用,还能有效抑制其 它类似疾病的发生。从表2数据分析,相比于表l中的数据,表2在假 性动脉瘤、狭窄、阻塞等主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明显超出了表1中 的已有数据。这表明了内瘘顺穿操作的实用性更好 】。 内瘘在单位面积内的穿刺次数是导致血管病的主要因素。成熟内 参考文献 [1]洪鹰,贺云岚.动静脉内痿闭塞的原因分析及早期干预方法的观 察[J].血液净化论坛,2006,4(3):247-248. 【2]何长明,张训,闵志廉,等.肾脏代替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文献出版社,1999:43—46. 瘘的静脉已动脉化,静脉内压力高,若穿刺失败,容易发生血肿,给 第二次穿刺带来困难。穿刺失败,穿刺点血管壁弹性成分受损,血栓 形成,血栓机化后,该组织移位,延长,久而久之造成局部血管壁的 瘤样扩张,瘤的边缘管腔狭窄,承受压力小,加上血液高流量的刺激 【3】樊晓智,李月红,刘宇,等启体动静脉内痿阻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 策[J].中国血液净化,2004,6(3):319—321. [4]何长明,张训,闵志廉,等.肾脏代理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文献出版社,1999:574—582.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唐秀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疗区,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静脉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I岳床效果及安全性,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选择2010 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需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惠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纽,组间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 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晦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静脉溶栓;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3)19—0112—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老年人常见疾病,是心血管常见的急危病症 之一。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发生病变,导致心肌发生缺血、坏死。与其 他国家相比,我国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逐渐升高。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治疗急性心梗死 要求不断提高,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已经成为现今重要研究课题。 笔者为进一步研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率,选取了 我院收治的100例伴有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人患者,其中50例患者采 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并与同期50例只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 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图明显抬高sT段下降时间,观察血清肌酸激酶峰值前移时间及程度, 患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时间等指标。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冠脉再通率;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 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 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 用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冠脉再通率 溶栓后如出现以下两种或两种以上现象则说明冠脉再通:①溶栓 后2h内胸痛减轻或消失, ̄ST段抬高段在溶栓后2h内抬高最显著段下 选择2010年3月至201 1年3月在我院需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老 年患者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3.6 士3.2)岁。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5O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平 降≥50%}③血清肌酸激酶峰值向前移至16h或移至<16h。 (4)溶栓 后2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观察组50例,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成 功35例,溶栓治疗后冠脉未通15例,成功率为70.00%}对照组50例, 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成功1O例,溶栓治疗后冠脉未通40例,成功率为 均年龄(73.4士3.5)岁;观察组5O例,平均年龄(72.8土3.9)岁。所 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情况及 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O.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20.00%。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 如表1所示。 所有患者人院后进行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心电图、心肌酶等 检测,均需卧床休息,并给与镇痛、镇静治疗,溶栓前嚼服阿司匹 林,并静脉滴注硝酸盐类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 后,将尿激酶150万u加入氯化钠溶液100mL,于30min内滴注完,并 可针对性给予低分子肝素0.5mL治疗,皮下注射,连续注射5~7d;对 照组患者给于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记录患者胸痛减轻时间,患者心电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冠脉再通率比较[n(%)] 2.2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