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股骨颈内固定简易定位法

来源:意榕旅游网
实用骨科杂志第18卷,第3期,2012年3月 定后,取出最远端的静力锁钉,在远近段各有2枚锁钉锁定 的状态下通过远端管状位和矢状位的滑动孔实现动力化,骨 折端不会出现旋转和摆动,起着阻挡钉的作用,能有效保障 骨折端在稳定状态下有骨折愈合所需要的轴向刺激,进而促 进骨折愈合,通过本组病例可以肯定初步疗效。 该新型髓内钉在动力化过程中的联合交锁作用,保障骨 折端的纵向和横向稳定性,克服普通髓内钉因胫骨远近端髓 腔过宽不稳定不能使用髓内钉的不足(普通髓内钉适用于胫 骨平台下6 cm至踝关节以上5 cm的胫骨干骨折),其适应 证更广。在理论和实际功能上均优于传统髓内钉,是治疗胫 骨干复杂骨折或术后骨不连的又一种新选择。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刘德俊(1979一),男,主治医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骨科,215128。 ~蟪一蝴]口, 一 _ ] 一T ~一卜 ~一  ]~一.呱善m耋 ~Ⅲ~(一?  ~~S一  ]一~_= 股骨颈内固定简易定位法 ~i一 ~一 ~一_ 拂一勾槐~ 宋景仑,王俊江,吴战勇 (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骨二科,河北邢台~一1慨 一嘲~醐 050019) 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时需将螺丝钉打入股 1.3多针和空心钉导针体外定位导向器__2 应用多针和空 骨颈内,手术中往往因缺乏准确定位而反复钻孔,造成并加 心钉导针体外定位导向器穿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钉针 重股骨颈创伤而引起固定不牢固和股骨头坏死l1]。传统方法 在头颈内均立体交叉扇形分布成桁架结构。 往往定位不准确,而近年来有人发明一些特殊设备虽然定位 1.4 自制三维定位器 对股骨颈骨折术中使用自制三维 较准确,但操作复杂难以被临床广泛使用,作者经过大量标 定位器模板进行定位中空螺钉固定。 本实际测量和反复临床实践应用,总结出一种简单而准确的 1.5计算机导航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l4 以上三种方法较 定位方法,现予以介绍以便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为复杂,需要使用特殊器械和设备,在临床工作中并没有被 1 国内外对股骨颈进针点测量和定位的现状 推广使用。 1.1 止血钳法 骨折复位完成后,将直止血钳顶端放在腹 2本方法技术要点 股沟韧带与股动脉的交点上,止血钳的方向应尽量与股骨颈 2.1 a点确定股骨粗隆前方下缘最突出即为a点。 的方向一致,用胶布将钳固定,然后术中透视检查。在正位屏 2.2 b点确定股骨头颈接合处斜坡部位即为b点。 幕上可以观察止血钳的尖端与股骨头的关系,也可观察止血 髋部外侧粗隆尖处皮肤向下切一2 ̄m小口,用手指尖即 钳所指的方向与股骨颈的关系,进行校正后作为导针插入的 可触到a点,用1根2.0克氏针放置经过a点,以成130。角向 定向。 内上方穿入有阻力时即达b点。 1.2铁丝网板法用12 cm×12 cm的铁丝钢板一块,网眼 此针在正位X线上是股骨颈中点处,术中立体定位是由 边长0.5~1.0 cm,网板中心用铁丝系2个结,用胶布固定在 此针向后平移一指进针便是股骨颈中点针的位置(见图I)。 骨折部位的股前部。正位X线片可见股骨上段与铁丝网的重 3本方法应用 叠影,这样就可在x线片上画出插针线,并定出该线从大转 3.1股骨颈骨折 透视下骨折牵引复位后,在髋部外侧粗 子下的骨皮质进针点到股骨头端点的两个点,在X线片上, 隆尖处皮肤向下切一2cm小口并切开深筋膜,用手指尖触到 数出这两点距铁丝结的格数,即可定位。 大粗隆前方最突出部位(即a点),取1根2.0克氏针放置在 以上两种方法只是在X线平面,无轴向立体定位,不能 经过此部位(a点),以成130。角向内上方穿人有阻力时停止 确定前倾角,常常不准确。 (即达b点)。以此针为标准,向后上、后下及后方各间隔i cm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Vo1.18,No.3,Mar.2012 与粗隆最为贴附时即可,钻孔、拧入螺钉即可达到理想位置。 4本方法特点 本方法确定的ab针主要是确定前倾角度和颈干角,依 据此针可以确定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的进针位置。 本方法是经过大量标本实际测量得出的结论,使用简 便、准确、可靠。在临床工作中经过反复实际应用,准确率很 高,已经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伟强,杨庆秋,荣汉昌,等.多根空心螺钉方法治疗 图1 内固定简易方法示意图 股骨颈骨折LJ].四川医学,2002,23(6):598. 的位置平行于ab针钻入5根2.5 mm克氏针,正位及轴位透 视后选取其中位置最好的3根导针,沿导针拧入3枚空心加 压螺丝钉。 E2] 刘明忱,银河.应用多针和空心钉导针体外定位导向 器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口].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18(11):724—726. E33 彭世民,周厚彬.自制三维定位器用于股骨颈骨折中 空螺钉固定26例临床观察EJ].中外医学研究,2010, 8(16):767. 3.2粗隆问骨折切开暴露骨折处并复位后,直视下经大粗 隆前方最突出点(即a点)放1根克氏针,沿股骨颈方向成 130。角向内上方穿入有阻力时停止(此即b点),取1块锁定 接骨板,将其放置于大粗隆外侧垂直于ab针的位置,板上端 [4] 京华,吴波.计算机导航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J].中 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8):626—627. 收稿日期:2011 09—09 作者简介:宋景仑(1965一),男,副主任医师,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骨二科,050019。 文章编号:lOO8—5572(2012)03—0280—02 关节镜下整形修复创伤性臃肿皮瓣 程驰 (山东肥城矿业中心医院骨科,山东肥城271608)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整形修复创伤性臃肿皮瓣的技术和效果。方法 自2007年5月至2009年6月,21例 创伤性臃肿皮瓣应用关节镜下整形。通过皮瓣相对缘作小切口,置入关节镜及刨削器械,去除皮瓣下臃肿的脂肪组织 及瘢痕,使皮瓣变薄。结果术后无皮肤坏死及感染,无皮下淤血或瘀斑,随访9~15个月,皮瓣外形较满意,功能明显 改善。结论关节镜下整形修复创伤性臃肿皮瓣,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文献标识码:B 关键词:关节镜;整形;创伤;臃肿皮瓣 中图分类号:R684 应用游离或带蒂皮瓣修复创伤后遗留各部位各种不同 的创面已成为创伤骨科医生的共识 ]。但对于某些部位因 皮瓣修复12例(腓肠神经皮瓣4例,内踝上皮瓣5例,股前 外侧皮瓣3例);手部皮肤撕脱伤皮瓣修复9例(腹部皮瓣 5例,骨问背侧岛状皮瓣2例,股前外侧皮瓣2例)。皮瓣面 积3 cm×6 cm~8 cm×10 cm不等,所有患者均为创伤后遗 留创面,行皮瓣修复3~15个月,平均5.5个月,整形前所有 皮瓣均血运良好。 1.2手术方法 I.2.1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拍摄患处X线片,了解患处骨 骼情况。 修复后皮瓣臃肿而导致美容障碍或影响日常生活,则不得不 对皮瓣进行整形。目前整形臃肿皮瓣多采用分次切开和吸脂 术。本文通过应用关节镜下小切VI整形臃肿皮瓣,取得较好 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5月至2009年6月,在肥城矿业中 心医院骨关节外科接受整形治疗的各种创伤修复性臃肿皮 瓣共43例,其中21例应用关节镜下整形。男13例,女8例; 年龄19 ̄44岁,平均(28.96±6.45)岁。其中足背皮肤缺损 1.2.2 手术步骤 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确定皮瓣血管 轴线并标记。制作皮瓣下空腔,通过一侧小切口使皮瓣与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