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2-2023年上海市奉贤区七年级上学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调研语文练习

2022-2023年上海市奉贤区七年级上学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调研语文练习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22-2023奉贤七年级上学期学业质量

绿色指标调研语文练习 (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文言文(24分) (一)默写(8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3.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 4.如果来到一个静谧的江南水乡,看到有年代感的树木和桥边的民舍,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5-6题(4分)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本诗的作者是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____(姓名),《观沧海》是他的诗《___________》中的第一章。(2分)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2分) A.开头两句“东临石,以观沧海”点明了观沧海的时间和地点。

B. “水何溏溏,山岛谏峙”两句以动静结合的方法写出了大海的辽阔壮观。 C.“树木丛生,……洪波涌起”四句用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岛和海水的景象。 D.“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四句通过对实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的旷达和乐观。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7-10题(12分) 【甲】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乙】王羲之学书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②?”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②所秘:所珍藏的书。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使弈秋诲二人弈( )

(2)七岁善书( )

8.下列对【乙】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2分) A.假如等我长大后(再看),恐怕就埋没了孩儿幼年的美好才华了。

B.假如你们等着长大(再看),恐怕就躲藏掉了孩儿幼年的美好才华了。 C.假如你们等着长大(再看),恐怕就埋没了孩儿幼年的美好才华了。 D.假如等我长大后(再看),恐怕就躲藏掉了孩儿幼年的美好才华了。 9.【甲】文中“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造成的结果是“__________”,【乙】文中王曦之“窃而读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表述)。(4分)

10.【甲】【乙】两文说的都是学习的故事,【甲】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王羲之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4分) 二、现代文(2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5题(12分)

济南的冬天(节选)

①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譬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zhu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④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1.根据拼音写汉字:zhù ____蓄(1分)

12.仿照示例,为第②段描述的内容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2分) 示例:雪后初晴图(第①段)

13.下列对第①段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的“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_(2分)

A.“妙”在小雪使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

B.“妙”在白色的山尖给蓝天镶上了一条银边。把水、垂柳拟人化,在济南的冬天

C.“妙”在小雪给山坡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出现一切绿色生物,一切是那么生机勃

D.“妙”在斜射在山腰上的阳光变成了粉色。

14.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3分)

15.以“最妙的是___________(横线上填写与天气有关的内容)”为总起句,就你熟悉的一道风景写一含片段,60字左右。(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12分)

微笑的可乐

①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们。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脚。尽管我还是个孩子,却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害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

②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地挂着拐杖离开家,慢慢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蔚蓝色的波浪缓缓起伏,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也许,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与无助。

③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_______地“嗯”了一声。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为了给车祸后的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④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走上马路,噩梦犹在。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挂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魔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⑤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天,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盛夏的假日里,我带上家人去童年时常去的海滨度假。而每一次把可乐递给儿子时,我总会指着瓶子上那个飞扬的缎带标志说:“你看,它在对你微笑呢。”一如爷爷当年对我说时的郑重。

⑥假如你对生活微笑,上天便会把你所有的辛辣与苦楚酿成这世上最最甜美的可乐。

16.在第③段横线上填上意思为“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的成语,最恰当的是_____(1分)

A.魂不守舍 B.漠不关心 C.漫不经心 D.满不在乎

17.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是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8.梳理文中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的经历。(6分) 我在车祸中失去了右脚,不再去海边玩耍。 我每天早早离开家,__________________(1)

面对冰镇可乐的诱惑,____________________(2)。 面对汽车飞驰的马路,“我”因车祸的阴影而迈不开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35年后的“我”行动自如,生活幸福。

19.本文题目是“微笑的可乐”,对其作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2分) A.独自过马路买可乐的经历让“我”对生活重新有了勇气和希望。 B.虽然身体残疾,但“我”微笑面对生活,也获得了幸福的生活。 C.可乐瓶子上飞扬的缎带标志就像在微笑,吸引“我”独自去买可乐。 D.“可乐”是文章的线索,“微笑的可乐”暗示了文章的中心。 三、综合运用(12分)

根据要求,完成第20-23题(12分)

最近,语文老师组织同学开展《鲁滨逊漂流记》的名著阅读活动,要求同学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为下阶段开展“《鲁滨逊漂流记》在中国的传播”“鲁滨逊的漂流经历”“鲁滨逊对后人的影响”等主题分享活动做准备。 20.小张同学经上网查询,搜集到下面三段资料:

【资料一】《鲁滨逊漂流记》最早由杭州残疾青年沈祖芬译介到中国,书名为《绝岛漂流记》。《绝岛漂流记》译成于1898年,1902年由杭州惠兰学堂印刷,上海开明书店发行。

【资料二】《鲁滨逊漂流记》一书自1719年面世以来,备受欧美各国读者喜爱。自晚清一来,该小说被冠以“冒险小说”也风行中国,主要阅读群体为青年读者和学生,直到今天,这一趋势依然没有改变。

【资料三】到19世纪末,《鲁滨逊漂流记》在世界上的各种译本已达700多。过去的120年,该小说的中文译本也在100种以上,1990年至2004年间的中文不同译本达到了85种之多。

从三段资料中分别概括出一条反映“《鲁滨逊漂流记》,在中国的传播”的信息:(2分)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3)中文译本多。

21.《鲁滨逊漂流记》在国内被很多出版社发行过,其中大部分小说的封面用了鲁滨逊划船的画面,小说中与这个画面相匹配的情节是______(2分) A.鲁滨逊不顾父母的忠告和担心,独自出航冒险。

B.鲁滨逊自制简易木筏将搁浅船只上的物品运送到荒岛的岸边。 C.鲁滨逊被海盗抓获后,趁其不注意,想办法驾船逃跑。 D.鲁滨逊在非洲进行商品交易,获得了不少暴利并运回家乡。

22.在中国,孙悟空是无数人心目中的英雄;在西方,鲁滨逊也是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是西雄。请你仿照示例,对鲁滨逊的英雄形象作简要介绍。(3分)

示例:孙悟空是中国神话小说中的人物。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路上遇到了火焰山,孙悟空向铁扇公主三借芭蕉扇并扇灭了山火。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个有勇有谋的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对《鲁滨逊漂流记》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既然我们非读书不可,那么,有一本书在我看来对自然教育是论述得很精彩的。”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卢梭做出这个评价的理由,80字左右。(5分) 四.写作(40分)

24.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都会碰到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事情或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感受。请以“从来没有这样_______”为题,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要求:(1)请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感动”“难过”“后悔”等。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