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治疗与前瞻性研究

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治疗与前瞻性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38 ・临床研究・ Mamh 2015,Vo1.13,No.9 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治疗与前瞻性研究 明 皓 荣 阳 荣根满 (1沈阳煤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辽宁沈阳110122; 2中国医科大学辽阳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辽宁辽阳111000l 3中铁十九局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辽阳111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疗效分析与临床意叉。方法治疗前后对比临床症状、CT及MRI、 EEG、血流变学、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关数据进行 检验。结果治疗前后上述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显著和非常显 著的好转。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痴呆症状,CT、MRj、EEG和血流变学有明显好转,改良长谷川 痴呆量表结果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进步,而且未发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关键词】醒脑静;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Il鲁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5)09-0038-02 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是在急性CO中毒后1 ̄4周,再次出现以 进行EEG复查8例轻度异常,其余恢复正常。HDS示29.5~20分18例, 19.5-10分22例,1O分以下l0例(P<O.O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10-20分3O例,21 ̄30分lO例,30分以上10例(P<0.05)。两项均有显 痴呆为主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临床研究表明”。 此类患者存在严 重的广泛的脑血流量减少,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集聚力增高。其他 学者也证实 】此病存在明显的微循环障碍。因此,改善脑循环脑代 谢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采用醒脑静注 著的改善。所有观察病例未发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2O例完 整随访3个月,16例完全达到生活自理,并参加一定社会活动,4N也 有明显的进步,基本能够生活自理。无1例症状复发。 3讨论 射液为主治疗5O例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 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2例,女18N,年龄平均为57.98岁,既 往有高血压病史18例,脑供血不足18例,余无特殊病史。急性CO中 毒的原因是冬天烤火22例,烤烟12例,煤气中毒10例,锅炉房内中毒 6例。中毒经抢救好转,间歇期分别是1周(8例),2N(24例),3 周(12例),4N(4例),5周(2例),出现迟发性脑病的症状主要 是:痴呆50例,帕金森综合征50例,大小便失禁36例,癫痫20例,失 语2O例,谵语18例。50例行CT检查示广泛脑白质区低密度改变,38 例行MRI检查示脑萎缩,脑白质区多数长T。及长T 片状异常信号。CT 及MRI均考虑脱髓鞘脑病。38例行EEG检查示中一重度广泛异常。5O例 行血流变学检查示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普遍严重增高(包括高切和低 醒脑静注射液主要由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等中药组成,文 献报道对意识障碍、高热、脑血管病、癫痫、急性酒精中毒和老年 痴呆有较好的治疗作用t9- ̄3],单味药理实验表明:麝香和冰片对中 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和镇静的双重调节作用,郁金则有改善血黏度 的功效。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内皮细 胞肿胀、微小血栓形成、静脉淤血和血黏度增高是不争的事实。本 组52例急性CO中毒后迟发脑病经醒脑静注射液治疗20 d,收到了很 好的疗效,结果显示临床上痴呆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CT、MRI及 EEG同时有明显的好转,HD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进步有显著和 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少数病例疗效尚不满意,与治疗观察时间 较短有关,进一步的治疗可望得到痊愈。治疗的机制虽有待进一步 切)。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结果示29.5-20分(轻度智能低 下)4例,19.5~10分(中度智能低下)10例,lO分以下(重度智能低 下)36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10 ̄20分16例,21 ̄30分24例,3O分 以上10例。 1.2方法:采用醒晌静注射液20 mL+5%葡萄糖250 mL静滴,Qd,治 探讨,但推测与醒脑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促醒和对微循环的显著改 善作用有关。本研究提示醒脑静注射液可以用于治疗急性CO中毒后 迟发性脑病” …。 参考文献 【l】苏中山,江昌杰,满媛.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治疗与 疗效评价[J]冲华神经科杂志,2013,46(6):379—380. 【2]贝政平.内科诊断标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331-337. 【3】刘风华,荣阳,荣根满.急性脑血管病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 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7—28. [4]姜志莹,荣阳,荣根满,等.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的临床分析与前瞻 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225—226. 疗后20 d给予临床评价,统计方法为 检验。其他给予维生素、抗生 素、能量、支持及对症治疗。 2结果 治疗20 dR临床表现痴呆1O例,帕金森综合征8例,大小便失禁4 例,癫痫2例,失语2例,谵语0例(P=0.005)。CT、MIu有明显的好 转。40例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恢复正常,l0例仍有轻中度增高。20例 结果显示采用流动相乙睛一水(体积比10:90)可为使色谱图中栀子苷与 [1]刘锋,黄显会,付美琴.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清开灵注射液 中栀子苷的含量[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31):104—107. 【2】孙华芳.HPLC法测定清开灵片中栀子苷含量[J】 宜春学院学报, 2009,6(31):128—129. 其他杂质峰获得满意的分离。因此,我们选择乙睛-水作为流动相。 本方法对样品预处理相对较为简单,进样量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 线性关系且精密性、重现性、稳定性与回收率较好,可有效控制清开 灵注射液的测量质量,达到测量的标准,提高测量的精度。 参考文献 [33】 孙秀玉,王英姿,贺葵邦,等.HPLC法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栀子苷 的含量【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4(36):352—353. 国眶吾囡—盈同2015年3月第13卷第9期 ・临床研究・ 39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治疗与研究进展 宋清雪 冯朝晖 (辽阳市中心医院眼科,辽宁辽阳1 1 1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II岳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20例252眼随机分为两组, 小切口组106例122眼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对照组l14例13O眼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对比, 观察术后1周、3月时的视力及散光情况。结果小切口组122眼,术后1周及3个月裸视≥0.5者分别为7O眼(57.37%)和106眼(86.9%), 平均散光度为(1.86±0.99)D和(0.89士O.72)D,对照组130眼,术后1周及3个月裸视≥0.5者分别为44眼(33.8%)和80眼(61.5%), 平均散光度为(4.36士1.49)D和(2.49±1.48)D,二者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O.05)。结论小切13'手术简便,易行,创伤小, 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5)09-0039-02 随着眼科显微技术的普及、推广,白内障手术有了突破性进展。 本院自2010年以来开展小切I:1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 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相比较,前者比后者取得了更满意的效果, 报道如下。 人人工晶体。吸出粘弹剂,注入BSS液,形成前房,查切口闭合无渗 漏,结膜瓣烧灼粘合,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包扎术眼。 对照组患者手术按常规大切口进行操作 2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20例252[1[ ̄患者均为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q 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男126例(1461] ̄),女94例(10611 ̄), 2.1术后视力:小切I:1组122眼术后1周及3个月裸眼视力≥O.5者分 别为70眼(57.3%)和106H[ ̄(86.9%)。对照组130眼分别为44眼 (33.8%)和8olI ̄(61.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1B]和3个月裸眼视力≥0.5者的眼数和比率 年龄55-85岁。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组(采用小切1:3非超声乳 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对照组(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 植入术)。小切口组122眼,对照组130眼。每组手术固定一位医师完 成,术后结果由同一位医师统一观察、记录。 1.2手术方法:小切/:3组患者常规内眼术前准备,复方托品酰胺散 瞳,常规消毒;球后麻醉、开睑器开睑、上直肌缝线固定眼球。于 11:O0~1:O0处做以弯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暴露巩膜,烧灼止血。 距角膜缘后2 mm处做反眉状切口,长5 ̄7 mm,深及1/2巩膜。用隧道 刀潜行分离至角膜透明区内约1 mm,3.2 mm穿刺刀刺人前房,注入粘 弹剂。开罐式截囊,扩大内切口,使内口大于外I:1。水分离核,旋转 注:经凇验,-J: ̄,-P<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2术后散光:小切13组1221] ̄术后l周及3个月平均散光度分别为: (1.86士0.99)D与(O.89土O.72)D,对照组1301]l ̄分别为: (4.36士 1.49)D和(2.49士1.48)D。见表2。 表2术后平均散光度比较 晶体核至前房,核上下方注入粘弹剂,用近“△”鳄鱼嘴钳将晶体核 咬去1,4,随机托出并采用旋转法将剩下的3/4核托出。注吸皮质,植 注:两组经凇验,- ̄-P<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5】薛兆利.现代心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5:321 327. 社,2005:587—593. [13]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631.636. [6】胡维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师669 M】.北京:北京医科大 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合出版社,2003:491—493. [14]刘翠红,荣阳,荣根满,等.急性脑血管病血钠代谢紊乱的预后与 临床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241—243. [15】杨期东 申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5—139. [16】中华神经内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 ,[7】郭玉璞,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68. 773. [8]刘诗翔,梁燕,杨靖华,等.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局部大脑血 流量测定[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4(10):233.234. 志,2012,45(6):379—383. 357—363. 【9]宋严明,谢昭安.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疗效评 价[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10—211. 【17】韩仲岩.实用脑血管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O]刘卫平,章翔,张志文,等.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 疗作用的观察[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2013,20(11):520— 522. [18】王新德.脑血管病分类草案[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2009,23(1): 58。59. 【19]张天锡.急性脑外伤、脑缺血、脑水肿的发病机制分类及其防 治[J].急诊医学,2013,22(1):53—57. [2O】陈灏珠.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1—209. 【11]黄克维.神经病理学【M】.jE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4—63. [12】芮德源.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