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光伏电站光伏面板雨水收集系统[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光伏电站光伏面板雨水收集系统[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意榕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7700269 U(45)授权公告日 2018.08.07

(21)申请号 201721739927.2(22)申请日 2017.12.14

(73)专利权人 甘肃省水利厅兰州水土保持科学

试验站(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地址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窦家山

35号(72)发明人 王喜君 周波 王立明 (51)Int.Cl.

E03B 3/02(2006.01)H02S 20/10(2014.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7700269 U()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光伏电站光伏面板雨水收集系统(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光伏电站光伏面板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若干光伏面板,固定架以及集水部,光伏面板成两列排列在固定架上,集水部设置在光伏面板的下方,固定架包括用以设置光伏面板的斜梁,两列相邻的光伏面板之间均存在间隙,集水部包括第一集水组件、第二集水组件以及蓄水池,第一集水组件固定在固定架上位于间隙的下方,第二集水组件半埋于地下,蓄水池分别连接第一集水组件以及第二集水组件;第一集水组件以及第二集水组件均包括输水管,输水管上设置有竹节状开口。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第一集水组件、第二集水组件以及蓄水池,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同时第一集水组件以及第二集水组件位置的不同,更好的防止雨水的浪费。

CN 207700269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光伏电站光伏面板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光伏面板,固定架以及集水部,光伏面板成两列排列在固定架上,集水部设置在光伏面板的下方,固定架包括用以设置光伏面板的斜梁,两列相邻的光伏面板之间均存在间隙,集水部包括第一集水组件、第二集水组件以及蓄水池,第一集水组件固定在固定架上位于间隙的下方,第二集水组件半埋于地下,并与光伏面板的下沿相配合,蓄水池分别连接第一集水组件以及第二集水组件;

第一集水组件以及第二集水组件均包括输水管,输水管上设置有竹节状开口,且设置有开口处的输水管的径向截面呈弧形结构,且开口朝向光伏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伏电站光伏面板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输水管的开口轴向的长度为2m,且每间隔5cm设置一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光伏电站光伏面板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集水组件还包括输水管固定架,输水管固定架一端固定在斜梁上,另一端与对应的输水管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光伏电站光伏面板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集水组件中的输水管半埋于地下,且开口方向朝向光伏面板的下沿。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光伏电站光伏面板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固定架还包括:横梁、后立柱、前支撑架以及斜撑架;横梁设置在斜梁上,后立柱一端竖直设置在地上,另一端与斜梁的一侧相连;前支撑架与后立柱平行设置,且一端设置在地上,另一端与斜梁的另一侧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光伏电站光伏面板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前支撑架长度小于后立柱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的光伏电站光伏面板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输水管为PVC管。

2

CN 207700269 U

说 明 书

一种光伏电站光伏面板雨水收集系统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水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伏电站光伏面板雨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光伏电站一般布设在日照充足、蒸发量大、土地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劣,有效降雨量少,水分条件是发展经济作物和植被恢复的主要性因素,因此,如何将光伏面板的有限降水充分收集利用,是提高光伏电站生态建设的关键。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以及利用的光伏电站光伏面板雨水收集系统。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0005]一种光伏电站光伏面板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若干光伏面板,固定架以及集水部,光伏面板成两列排列在固定架上,集水部设置在光伏面板的下方,固定架包括用以设置光伏面板的斜梁,两列相邻的光伏面板之间均存在间隙,集水部包括第一集水组件、第二集水组件以及蓄水池,第一集水组件固定在固定架上位于间隙的下方,第二集水组件半埋于地下,并与光伏面板的下沿相配合,蓄水池分别连接第一集水组件以及第二集水组件;[0006]第一集水组件以及第二集水组件均包括输水管,输水管上设置有竹节状开口,且设置有开口处的输水管的径向截面呈弧形结构,且开口朝向光伏面板。[0007]较佳的,每一输水管的开口轴向的长度为2m,且每间隔5cm设置一开口。[0008]较佳的,第一集水组件还包括输水管固定架,输水管固定架一端固定在斜梁上,另一端与对应的输水管相连。[0009]较佳的,第二集水组件中的输水管半埋于地下,且开口方向朝向光伏面板的下沿。[0010]较佳的,固定架还包括:横梁、后立柱、前支撑架以及斜撑架;横梁设置在斜梁上,后立柱一端竖直设置在地上,另一端与斜梁的一侧相连;前支撑架与后立柱平行设置,且一端设置在地上,另一端与斜梁的另一侧相连。[0011]较佳的,前支撑架长度小于后立柱的长度。[0012]较佳的,输水管为PVC管。[0013]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0014](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第一集水组件、第二集水组件以及蓄水池,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同时第一集水组件以及第二集水组件位置的不同,更好的防止雨水的浪费。[0015](2)此外,输水管上开口的设置更好的进行集水。[0016](3)同时开口长度以及间隔一定,保证了输水管稳定性的同时更好的集水。附图说明

3

CN 207700269 U[0017]

说 明 书

2/3页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伏电站光伏面板雨水收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伏电站光伏面板雨水收集系统的俯视图。[0020]其中:[0021]附图中,11、斜梁;12、横梁;13、后立柱;14、斜撑架;15、前支撑架;2、光伏面板;21、下沿;22、间隙;31、输水管;32、输水管固定架;33、蓄水池;4、原地面。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伏电站光伏面板雨水收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伏电站光伏面板雨水收集系统的俯视图,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的光伏电站光伏面板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若干光伏面板2,固定架以及集水部,光伏面板2成两列排列在固定架上,集水部设置在光伏面板2的下方,用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固定架包括用以设置光伏面板2的斜梁11,进而方便雨水的滴落,同时也增大了阳光的对光伏面板2的直射面积,两列相邻的光伏面板2之间均存在间隙22,集水部包括第一集水组件、第二集水组件以及蓄水池33,第一集水组件固定在固定架上位于间隙22的下方,进而对光伏面板2上滴落的雨水进行收集,第二集水组件设在原地面4中,并与光伏面板2的下沿21相配合,进一步的对雨水进行收集,蓄水池33分别连接第一集水组件以及第二集水组件。[0024]第一集水组件以及第二集水组件均包括输水管31,输水管31上设置有若干开口,且设置有开口处的输水管31的径向截面呈弧形结构,且开口朝向光伏面板2。[0025]以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描述之结构、工艺、选材仅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可行性,并无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意图。[0026]更具体的,每一输水管31的开口轴向的长度为2m,且每间隔5cm设置一开口,这样的设计在保证输水管31稳定性的前提下,也保证了输水管31的集水效率。[0027]此外,第一集水组件还包括输水管固定架32,输水管固定架32一端固定在斜梁11上,另一端与对应的输水管31相连,进而将输水管31悬挂在斜梁11的下方,对两列光伏面板2之间的间隙22处的雨水进行收集。

[0028]第二集水组件中的输水管31半埋于地下4中,且开口方向朝向光伏面板2的下沿21,用以对雨水进行收集。[0029]固定架还包括:横梁12、后立柱13、前支撑架15以及斜撑架14,横梁12设置在斜梁11上,用以连接斜梁11与光伏面板2,后立柱13一端竖直设置在原地面4上,另一端与斜梁11的一侧相连。前支撑架15与后立柱13平行设置,且一端设置在原地面4上,另一端与斜梁11的另一侧相连,前支撑架15长度小于后立柱13的长度,进而使得斜梁11倾斜。斜支撑架一端

4

CN 207700269 U

说 明 书

3/3页

与后立柱13相抵,另一端与斜梁11垂直,对斜梁11进行支撑。[0030]输水管31为PVC管,且雨水收集管管经按不同区域汇流的最大流量确定,雨水收集汇集管布设比降0.1%。[003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第一集水组件、第二集水组件以及蓄水池33,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同时第一集水组件以及第二集水组件位置的不同,更好的防止雨水的浪费。此外,输水管31上开口的设置更好的进行集水。同时开口长度以及间隔一定,保证了输水管31稳定性的同时更好的集水。

[003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5

CN 207700269 U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图2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