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及其变革
——兼论马克思的历史生成性
廖洁莹 黄秋生
(南华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摘 要:预成论者认为,只要把握终极实体,便有了世间万物的存在根据,世界的运行和发展便有了确定的答案。与预成思维不同,生成思维不是把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考察,而是从联系中去进行考察;不是从静止状态,而是从运动状态去考察;不是把它们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而是看作生成和消逝的东西。正是立足于生成思维,马克思拒斥了传统本体论对终极实体的执著追求,哲学转向了活生生的关系实在。
关键词:马克思;预成思维;生成思维;历史生成性
中图分类号:A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6-0053-03
一 预成思维的哲学传统
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不仅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性变革,而且从思维方式上来看,他还完成了由预成思维向生成思维的转变。预成思维,就是这样一种起源于古代
德认为:“存在的东西无生无灭,它完整,不动,无始无终。它既不是在过去,也不是在将来,而是整个在现在作为‘单一’和连续性。”[3]P94在他看来,存在的东西不会能够灭亡,也不会生成。因为它如果在过去或在将来生成,那么它现在就不在,所以生成是子虚乌有,灭亡同样不可言名。生成和灭亡,存在和不在,位置的转移和色彩的变化,这些常人信以为真的东西,不过是人为的名称。虽然极力主张存在的无生无灭,但巴门尼德并不完全拒斥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他也承认现象界的生灭变换。他指出,由于存在着光明与黑暗、热与冷、轻与重、稀与浓、左与右等对立面,这些对立面的混合造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然而,巴门尼德所认为的这些运动变化却非真正的生成,而是由宇宙的最高原因——女神所主宰和掌控。肇始于巴门尼德的这种追问终极存在、预设最高原因、习惯用不变原则统摄世界的预成性思维为后来传统本体论哲学们所继承和发扬。
与巴门尼德不同,亚里士多德强调运动、变化和生成的普遍性。通过把事物区分为潜在的和现实的,他给出了运动的定义:潜在的存在向现实的存在的转化。他还指出,运动必然包含三类——质的运动、量的运动和位置方面的运动,而且,一切运动都是某种变化(性质的变化、数量的变化或位置的变化),但是,并不是一切变化都是运动,只有从主体到主体的这一种变化才是运动。那么,什么是变化呢?亚里士多德认为,变化就是从一物转成另一物,它又有三类:从主体到主体,从主体到非主体,从非主体到主体。由于归于存在的变化才称为生成,所以,三种变化中只有从非主体到主体的变化才是生成。然而,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因此而跳
53
哲学的“万物归一”的思维模式,习惯于在纷繁复杂、变
动不居的世界中追问预先给定的、绝对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最高存在的第一实体和最终始基,“这种始基无论是作为凌驾于世界之上的创世主,还是作为自然的本质原因,或再抽象一步作为存在,都形成了一种视角,由此看来,世界内部的事务和事件尽管丰富多彩,但还是能够整齐划一,
[1]P29成为特殊的实体,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整体的各个部分”。
于是,预成论者认为,只要把握终极实体,便有了世间万物的存在根据,世界的运行和发展便有了确定的答案,因为,“它们乃是其他一切东西的基础,而其他一切东西或者用来表述它们,或者是存在于它们里面”[2]P13。
脱胎于神话的第一代哲学家米利都学派继承了宇宙神定的原始思维,于是,他们在预设了宇宙本原去说明世界形成的同时,又坚持了万物产生与消灭的命定性必然,从而开启了预成性的哲学思维方式。之后,通过预设不生不灭的、连续完满的“存在”,巴门尼德不仅使关于“存在”的研究就成为哲学的主题,更使预成思维成为本体论传统。巴门尼
收稿日期:2012-03-26
作者简介:廖洁莹(1987-),女,湖南祁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黄秋生(1973-),男,湖南衡南人,副教授,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哲学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离预成思维。在谈论运动的本性和根源时,预成思维使他陷入了神秘的目的论。这种目的论认为,“自然”是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内在变化的冲动力,虽然事物运动有其必然性,但从属于目的因,“自然”不会做任何没有目的不合理性的事,整个自然界有规律的运动都是出自某种目的的结果。最后,如同前辈一样,亚里士多德在他古希腊思想史上最庞大的知识理论体系预设了至高无上的、万物变化的终极原因和根据——“第一推动者”。可见,这位试图综合赫拉克里特的万物流变说和巴门尼德的存在不变说的“最博学的人”,仍旧用预成性思维方式构建着他的“第一哲学”。
毋庸置疑,中世纪经院哲学家们又把预成思维进一步推进,由此形成上帝创世说:不仅预设了宇宙的造物主上帝,而且认为世界发生的一切都出自她的旨意,都由她事先安排预定。随着近代唯物主义兴起,自然规律逐渐代替了神的意志,但自然界一切都是前定的预成性思维方式还是得以保留。到十七八世纪牛顿经典力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预成思维发挥到了极致。依据牛顿的力学定律,只要给出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就能精确预言物体的未来状态。而它对冥王星存在的成功预言和对“流浪者”彗星运动的准确描述使得大家对决定论更加普遍接受。19世纪初,拉普拉斯把几何学上的发现和万有引力的发现相结合,提出了著名的拉普拉斯决定论:只要知道宇宙中一切物体粒子的某一瞬间的质量、位置和速度,就可以精确地揭示出一切事物的过去和未来。在这样一种预成思维指导之下,近代唯物主义直接将自然规律搬入社会领域,于是便产生了历史宿命论。
二 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
作为传统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既反对上帝创世说,也反对机械决定论。因而,他认为世界万物的确处于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之中。恩格斯对此有过直接的赞誉:“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之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
内在联系。”[4]P736-737然而,黑格尔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自己提
出的任务,反而陷入圆圈式发展的“循环论”泥潭。虽然承认自然界处于永恒的运动中,但他却认为:“它不能在时间上发展,只是在空间扩展自己的多样性,因此,它把自己所包含的一切发展阶段同时地、并列地展示出来,并且注定永远重复始终是同一的过程。”[5]P229与此同时,黑格尔还为这个世界预设了从来就存在的、超时空的、绝对的“观念”,并坚持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的事物和过程的抽象反映,相反,事物及其发展只是在世界出现以前就已经在某个地方存在着的“观念”的“外化”。可见,黑格尔也不例外,预成思维还是残留在他的思辨哲学体系之中。
然而,哲学并非天生和预成思维联袂而与生成思维无缘。恰好相反,发端于思辨的古代哲学所饱含的朴素辩证法
思想就是朴素生成思维的结晶。这种与预成思维不同的生成思维,不是把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考察,而是从联系中去进行考察;不是从静止状态,而是从运动状态去考察;不是把它们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而是看作生成和消逝的东西。因此,生成论者认为,整个世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成着和消逝着,“世界从本质上是某种从混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生成着的东西”[5]P26。只不过,这种由自发辩证法奠基人赫拉克里特所褒扬的生成性思想,被巴门尼德阉割而扼杀在摇篮之中。在赫拉克里特眼中,作为世界本原的“火”不是僵死的不生不灭,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他特别强调“火”的变动性,认为它是无形体无边界的、最生动活跃的、最富变易性的、能动的东西。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既非神创,也非人造,它是从火转化而来,又复归于火,“万物都等换为火,火又等换为万物”,整个世界就是火充裕燃烧和消耗熄灭的转化过程。既然作为本原的火是那样变动不居,那么,由它生成的一切事物当然会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状态之中。“不是说存在的有些东西运动,有些不运动,而是一切事物都在永远运动,但是我们的感觉发现不了这一点。”由此,赫拉克里特形成了他的“万物皆变”的哲学思想——“万物流变,无物常住”,而且以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自己的流变思想——“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不仅如此,赫拉克里特还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斗争”这一重要的哲学范畴,并把对立面的“斗争”看成万物生成的根据:“是昼也是夜,是冬也是夏,是战也是和,是饱也是饥,” “必须知道,战争是普遍的,正义就是斗争,万物都按照斗争和必然性而生成。”[3]
然而,赫拉克里特这些饱含生成性的辩证法思想在后继者那里被剔除,直到黑格尔那里才以思辨的形式得到恢复,而真正重新开启生成性思维的是马克思。马克思认为,“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失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不息的运动和变化中。只有这样一个本质的差别:在希腊人那里是天才直觉得东西,在我们这里则是严格科学的以实验为依据的研究的结果,因而其形式更加明确得多。”
[5]P270-271
由此看来,马克思不只是简单地回到赫拉克里特自
发的、朴素的生成观,而是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生成性思维。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后来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所关注和分有,如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创立了“过程哲学”,否定了作为“具体性误置”例证的实体概念,把现实实有归结为“生成”过程;而比利时著名科学家伊·普里戈金直接宣称当代科学关注的重心已从存在走向了生成,他指出,现实世界的绝大部分不是有序的、稳定的和平衡的,而是充满无序、不稳定、多样性、不平衡、非线性关系以及暂时性,而且,“有序和组织可以通过一个‘自组织’的过的从无序和混沌中‘自发地’产生出来”[6]P11。
三 马克思的历史生成性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4]P733因此,马克思指出:“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演变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这种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4]P342那么,非一般历史哲学理论是什么呢?那就是生成性的历史观或者说历史生成论。
“历史的全部运动,既是它的现实的产生活动——它的经验存在的诞生活动,——同时,对它的思维着的意识来说,
又是它的被理解和被认识到的生成运动。”[7]P296历史生成论
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人类史与自然史都是在人的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形成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辫驳的证明。因为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即人对人来说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来说作为人的存在,已经成为实际的、可以通过感觉直观的,所以关于某种异己的存在物、关于凌驾于自然界和人之上的存在物的问题,即包含着对自然界的和人的非实在性的承认的问题,实际上已
经成为不可能的了。”[7]P309-311
因而,在历史生成论看来,“我
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8]P66这样,马克思指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生成:一方面,是人以自然界为基础通过劳动而诞生并不断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人通过实践作用于自然并使其不断生成的过程。或者说,一方面,是自然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另一方面,是人对自然界来说的生成过程。
马克思认为,自然发生说是对创始说的惟一实际的驳斥。虽然“创造”很难从人识中排除,但大地创造说是不可信的,它受到了地球构造学即说明地球的形成、生成是一个过程、一种自我产生的科学的致命打击。用亚伯拉罕·戈特洛布·韦尔纳的地球构造说,马克思指明了自然界的自我生成的形成过程。然而,这个自我生成的自然界还不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不是马克思所关注的自然界。因为,“被
确定为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是无”,只有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只有“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才是马克思关注的、“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也就是说,马克思所关注的自然界,不是自为的存在,而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性的存在。他还进一步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
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中的人的身体。”[7]P272
正是在这个
意义上,马克思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7]308同时,他又指出: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生成着自身,而且,“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9]P486。因此,人自身也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正像一切自然物必须形成一样,人也有自己的形成过程即历史,……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7]P326。所以说,历史是人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的过程,同时也是自然界对人生成的过程。正是立足于生成思维,马克思拒斥了传统哲学对终极实体的执著追求,哲学转向了活生生的关系实在。这样的哲学没有先在预设和无限永恒,只有不断的运动变化和不断的生成。
参考文献:
[1]于尔根•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3]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比]伊・普里戈金.从混沌到有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责任编校:王晚霞)
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