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辣椒枯萎病的田间识别及其防治措施

辣椒枯萎病的田间识别及其防治措施

来源:意榕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玉地国艺 病虫防治 辣椒枯萎病的田间识别及其防治措施 黄炜巩振辉 活。病菌主要通过雨水和灌溉水在田间传播,也可 近年来,随着我国辣椒种植面积的扩大及复种 指数的提高,因枯萎病导致辣椒死株的情况越来越 以借助风传播。辣椒枯萎病的发生温度最低为17 严重。该病在陕西、甘肃、吉林、四川、湖南、北京、广 西等地均有发生,发病率一般为15%~30%,严重 时达70%~80%,有的甚至全田枯萎死亡。因此, 在辣椒栽培管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辣椒枯萎病的 田间识别和防治。 1症状表现 辣椒枯萎病多发生在幼苗期或开花坐果期,在 地膜覆盖、温室大棚和深植条件下更容易发病,发 病部位多在辣椒植株根部或根颈处。发病初期,根 部或根颈处常常发生水渍状褐色斑点,脚叶黄化, 嫩芽和嫩叶生长缓慢,色泽暗,叶片出现半边枯黄, 半边绿色,中午萎蔫,晚上恢复,可持续2~3天。随 着病情加重,根颈处及主根、侧根基部皮层干腐纵 裂,容易剥落,植株下部叶片大量脱落,与地面接触 的茎基部皮层发生水渍状腐烂,茎秆和叶片迅速凋 萎。病害扩展后,每条病根的一半或整段出现腐烂, 髓部变为暗褐色或略带紫红,茎基部近地面3 cm 左右整段干腐或半边出现纵向枯死的长条斑。天气 潮湿时,病部长出丰茂的白色菌丝或蓝绿色霉状 物。发病后期,植株很容易被拔起。病株侧根很少, 折断茎秆可见根颈部维管束变褐,外部也常呈褐 色。病株地下部根系也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 落,木质部变成暗褐色至煤烟色。 2 发病条件 辣椒枯萎病由镰刀菌引起,病原菌主要以厚垣 孢子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腐生生 黄炜,巩振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邮编 712100(陕西杨凌)。 收稿日期:2006—04—03 cI=,最适为24~28 cI=,最高为37 cI=。潮湿或土壤水 分过量时有利于病害传播;排水不良、畦面凹凸不 平、干湿不均的地块发病严重。在适宜发病条件下 2周就会出现死株现象。 3 防治方法 1)播种前用80~100 mg/kg农抗120水溶液 浸种6小时。 2)床土铺好后,用70%甲基托布津r 000倍液 将床面喷湿,覆盖塑料薄膜,2~3天后揭膜播种。 3)选择排水良好的沙性土壤,推广高垄双行栽 培。合理密植,每667 mz地可栽植3 300~3 500 株,以利于通风,降低田间湿度。 4)基肥要重施腐熟有机肥,适时追施磷肥、硼 肥及农家肥。宜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水位线不 宜超过垄高的1/3。加强菜地沟渠管理,避免田间 土壤过湿或雨后积水。 5)栽培茬口安排上应当避免与茄果类和瓜类 蔬菜连作,可与葱蒜或十字花科蔬菜轮作。注意田 间卫生,及时清除和妥善处理病残体,减少病原菌 积累。 6)发病初期喷洒30%绿叶丹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普力 克水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此 外也可用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400倍 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3.2%恶甲水剂(克 枯星)6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灌根, 每株用药液0.4~0.5 L,每7~10天用1次,视病 情连续灌2~3次,施药后6小时内遇降雨应重新 喷施。 一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