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开幕》是学习认识时分的数学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虽然经常接触,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容易被理解.通过课堂教学,可以看出执教者准确把握教材脉络,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善于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突破教学重难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呈现了一堂优秀的教研课。具体有以下几点感受:
1、情景激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学伊始,执教者利用多媒体,以2008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时的场景,声像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钟面是静止的物体,时间单位是抽象的概念,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不易理解。教学中,执教者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变抽象为形象,化腐朽为神奇,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难题,使学生易学,乐学.
3、因材施教。本堂课执教者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比较
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扶有放,扶放结合。在理解重难点部分加以启发诱导,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又能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比如在“认识钟面”的教学上,教师不惜浓墨重彩,悉心点拨指导,力求分析透彻,学生学得明白。
4、让学生主动探究,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
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教学中,执教者让学生经历了认识钟面——交流汇报--认读时间——练习巩固等一系列学习过程,学生经过动手、动脑,形成完整的学习知识的过程,感受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课堂的生成资源,适时引导,点拨,形成动态生成。
当然,个人认为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小组合作学习不够;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鼓励性语言偏少,尽管这样,但瑕不掩瑜.我们说,课堂是缺憾的艺术,正因为缺憾而更显真实和魅力,如同断臂的维纳斯。总而言之,这是一堂成功的教学研讨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