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落实科学发展观 明确办学定位 推进学院全面可持续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 明确办学定位 推进学院全面可持续发展

来源:意榕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ZHoNGGUoYElINIIAoYU 谚霉獬 学 发展犯 明 确办学。定镩 推还学院会面可持续发展 魏兆胜 摘要:新建的本科院校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新观念,办出特色,明确办学定位,制定好学院发 展规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 (二)必须从照搬照抄一般本科的办学模式或盲 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既为高等教育提供 目攀比中解放出来,实现不走一般本科办学老路而 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也向高等教育如何发展提 是向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变 出新的挑战。高校办学定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我们学院是以工为主、多学科发展的本科院校, 导,以人为本,把发展看作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过 与一些老牌的工科院校相比不及他们。我们必须寻 程。保证高校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统一协调发 找适合我们自己发展的空间,必须在办学定位、办学 展。 理念和办学方向上实施创新。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尤 一、明晰办学定位 其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的启动,对高层次 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我们新建 黑龙江工程学院是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 的工科本科院校,必须把眼界放在造就“数以千万计 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和哈尔滨工程高等专科学 的专门人才”上,开展面向地方、面向行业、面向工程 校合并升人本科的。作为新建本科院校,要确定办学 想,更新观念,统一办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认识。 一线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 定位,关键的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 格上。既具备本科人才“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 素质”的一般要求,又突出“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 径、厚基础、重应用、多方向”的课程体系。在工程实 构建“宽口 (一)必须从长期办专科的传统思想束缚中解放 的应用型人才特点。在优化课程结构上,出来,实现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转变 营造良好的工程环境氛围,发挥学生的个性, 我们认为,新建工科院校一般都是由原来的专 践上。科学校合并而升人本科的。办专科的历史较长,无论 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综合 是领导者还是教职工,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固有的专 素质。师资队伍培养上,建设一支符合工程应用型人 科办学的思想意识。升本之后,如果不摒弃这种传统 才培养的特色教师队伍。 的教育思想观念,站在本科教育的层次上来思考办 (三)必须从工科院校重工轻文的误区中解放出 实现工程教育与工程文化教育并重发展的转变 学问题,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专科教育的老路上。 来,因此,我们不仅要完成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人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在思想认识和实践上的偏 才培养模式、思维方式的转变,更需要适应现代化、 差,使我国工程教育存在着一些弊端和问题。我们要 大众化、多样化大学教育思想的要求,使教育的价值 把工程教育只重视工程科学知识教育转变为更多地 观、教育的质量观、教育的发展观发生深刻的变化。 第6页 重视工程系统、工程背景及工程实践的教育上来,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冶金教育2006年第5期 仅让学生学习一些工科理论和知识,还让学生接触 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工程应用技 到工程复杂系统及其管理。工科教育中人文教育相 术以及前沿发展等知识结构的更新,加强了工程背 对薄弱,工科学生缺少人文知识和人文修养。加强工 景、人文精神的灌输与渗透。同时,把实践教学作为 程伦理、工程文化教育,通过对学生的教育疏导,教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来抓,加大实践教学比 会他们如何做人,通过各种方式使他们成为全面发 重,扩大产学合作,加强工程训练。建立了客观、公 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水 展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准人生航向,树立起远大的人 平、生理想。 (四)必须从学院发展实际出发,明确办学定位, 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000年合校升本之后,我们紧紧抓住发展这个 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面对高等教育竞争Et 趋激烈的形势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学院提 出了“立足地方,面向全国,主动服务交通、冶金等行 业和区域经济,培养直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 基层、具有现代科技和管理知识的应用型人才,把黑 龙江工程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发展、 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在此 基础上,我们先后制定了《黑龙江工程学院“十五”计 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黑龙江工程学院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计划纲要》和《黑龙江工程学 院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计划》。 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奋发进取、开拓创新, 学院实现了全面发展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五” 期间,学院筹措资金5亿多元,新建了教学综合楼、 实验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运动场、图书馆等教学 设施,学校总占地面积达到74.1万平方米。目前,固 定资产总值为6.8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 到7151多万元,藏书60万册,中外文期刊约1000 多种;在校生规模达12000多人。学院与美国席勒大 学、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等开展了国际合作办学,扩大 了与Et本丰田公司人才技术培训的范围,与美国卡 特彼勒、澳大利亚威斯特公司建立了人才培训中心。 学院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建立了就业指导与学习 指导相结合的职业发展机制,连续3年大学生一次 就业率位居全省前列。教学改革取得成效,教学质量 稳步上升。学院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 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积极 平稳步提高。教师队伍结构趋于合理,师资队伍整体 水平明显提高。实施人才强校工程,遴选了一批学术 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先后引进了一批硕士以上学历 的教师和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目前,650名 专任教师中,具有正、副教授等高级职称的236人, 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255人,占专任教师总 数的40%。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有比较优势的 专业格局逐步形成。学院从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行 业需求出发,在“主干的工科、适当的理科、必要的文 科”的原则指导下,结合我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 划,加大学科专业建设的力度,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 展要求,有比较优势的学科专业体系。到目前本科专 业已发展到31个,其中土木工程、测绘工程、车辆工 程等3个本科专业,被列为“十一五”期间省级重点 建设专业,现已形成工、管、理、文、法、经六个学科专 业门类。在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时,加大实验室和 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十五”期间,建成1个省级工程 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示范中 tl,。目 前,学院有各类实验室和工程实训中 tl,67个,校外 实习基地62个。学院加强了与省交通部门、省测绘 局、Et本丰田公司和荷兰徕卡公司的合作;与卡特彼 勒公司合作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基地建设。科研能力 和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学术交流不断扩大。学院科研 工作稳步发展,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学院 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全面落实《教育为黑 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计划》,发挥产学研合作 办学优势,先后成立了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研发中心 等4个校企合作工程中心。其中,地理信息工程研发 中心被遴选为省级重点建设工程中心。黑龙江省紧 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在我院建立了“振兴 东北老工业基地汽车制造与维护人才培训中心”和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交通运输与管理人才培训中 心990努力塑造校园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突出。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 第7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ZHONGGUOYEJINJIAOYU 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强了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校园 教育。(5)办学形式定位。办学形式为全日制本科学 精神文化环境和校园制度文化环境建设。开展丰富 历教育为主,适度的全日制职业技术(专科)学历教 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提炼了“昂扬向上、 育和非全日制成人学历教育。(6)办学规模定位。办 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学院精神,确立了 学规模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0000人左右,全日制 “明德求真,知行合一”的校训和黑龙江工程学院校 职业技术(专科高职生)在校生1700人,非全日制成 歌。2005年,学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 人在籍生2800人。(7)服务面向定位。服务地方经济 标兵”荣誉称号。 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制定学院“十一五”规 划。推进学院更快更好地发展 到2020年,为把学院建成应用型工程技术大 学。我们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分三 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6年至2007年,以迎接教育部本 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按照“以评促改、以评 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进一 步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强化质量意 识,严格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到2007 年,确保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合格”,力争“良 好”。 第二阶段,2008年至2010年,提升办学整体水 平,加强优势学科专业、交叉边缘学科专业和新兴学 科专业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强重点实验室建 设,努力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上形成特色,创 建产学合作新机制。适当开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人才 培养优势,学院总体水平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位居前 列。 第三阶段,2011年至2020年,办学实力和办学 水平显著增强,办学特色和优势明显显现,把黑龙江 工程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发展、特色 鲜明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 (一)发展定位 (1)类别定位。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工 科院校。(2)类型定位。教学型本科院校。(3)学科专 业定位。学科门类分为工、管、理、文、经、法等6个学 科门类,从而建立一个“主干的工科、适当的理科、必 要的文科”的学科专业格局。(4)层次定位。以本科教 育为主,适度保持高等职业技术(专科)教育和成人 教育,适度发展国际合作教育和工程或专业研究生 第8页 建设,辐射全国交通、冶金等行业,培养面向工程一 线的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8)特色定位。注重工程文化素质培养,强化工程技 能训练,实施产学结合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模式,建设满足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师资队 伍,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形成依法治校、依法 治教和民主管理的办学特色。(9)办学水平定位。到 “十一五”末期,学院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应处在全 国同类型新建本科院校前列。(10)功能定位。主要培 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同 时,努力为行业和区域经济提供应用型技术服务和 智力支持。 (二)主要发展指标 到“十一五”末期,各项指标要达到:专业数量: 40个本科专业。学生规模:本科生10000人,专科生 1700人,成教生2000人,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职业技 术教育。2010年招收留学生10名。2010年招收硕士 研究生10名。教师规模:750人(生师比16:1)。校园 占地:8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82万平方米。教 学仪器设备总值:1.35亿元。图书:96万册。 以后勤社会化改革为动力,创建优质服务型、资 源节约型的后勤服务集团。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 理,改革创新”的方针,引导和推动校办产业在规范 管理的基础上健康发展。 到2020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14450人; 招收研究生300人;教师750人,其中,博士学历 150人、硕士学历450人;本科专业50个;教学仪器 设备总值2亿元;图书总量200万册,其中,纸质图 书150万册;争创“全国文明单位”。 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采取有效措施,保证 “十一五”规划顺利实现 (一)更新观念,明确认识,实现思想上的新转变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冶金教育2006年第5期 不断寻找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三是集中 学院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 学科专业,科学发展观,站在全局和未来发展战略的高度,正确 精力,加强管理,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调整学科专业 认识学院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 结构。适度发展基础学科专业、社会科学类学科专 观念,加快步伐,努力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 业、人文学科专业,实现学院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 建立动态的学 办学理念和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新的人才培养模 发展的基本定位。四是实施制度创新,式。学院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教职工要从思想到行 科专业建设管理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对学科专 动实现四个转变:即从强调深度融合、团结协作向建 业项目的过程和目标管理,健全学科专业建设管理 设学习型、创新型领导班子转变;从强调以扩大规 模、基本建设扩建的外延发展为主,向优化结构、提 高发展质量和办学效益转变;从强调专科教育向本 科教育过渡,构建教学型本科教育体系,向全面提升 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转变;从强调研究探索大众化 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向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 创新模式转变。 (二)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努力建设一支高 水平的师资队伍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拓展师资队伍建设的视野, 多渠道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学院以实施“龙江学 者计划”特聘教授制度为契机,以领军人物的引进、 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把师资队伍建设与学 科专业建设结合起来,吸引和遴选一批中青年人才, 培养和造就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 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团队,带动一批重点学科专业达 到国内先进水平。建立滚动式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 骨干选拔、培养、使用、考核、评估机制,动态管理,鼓 励竞争,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突出工程实践锻炼,加强教 师的职务培训、学历培训和专项技能的培训,探索应 用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机制。对新引进的教师,在加 强大学精神和工程文化培养的同时,有计划地选派 到工程一线顶岗锻炼,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 力和水平,并要求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实施学科建设系统工程,创建一批支撑学 院发展的重点和特色学科专业 学科建设要坚持“调整结构、扬优扶新、鼓励交 叉、促进融合、突出重点、提高水平、形成特色”的方 针,凝炼学科专业方向,汇聚学科骨干队伍,有重点、 分层次建设一批有影响的重点和特色学科专业。一 是学院将对测绘工程、土木工程、车辆工程3个省级 重点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二是大力发展新兴和交叉 责任制,设立学科专业建设奖励基金,建立学科专业 建设工作奖惩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 予奖励。 (四)切实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 量和水平 按照“统筹规划、优势集成、重点突破、合理布 局”的原则,改善实验室发展的支撑条件。对实验室 建设的设备经费、研究经费、开放经费等方面进行重 点支持,尤其保证重点建设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的 投入,提高重点建设实验室的装备条件,改善重点建 设实验室的工作环境。巩固原有的校外实习基地,进 一步拓宽渠道,选择一些技术含量高、科学管理好、 有知名度的企业或公司,采取挂牌联合等方式,建设 一批新的校外实习基地。同时,还要建设一支高效、 精干的实践教师队伍。 (五)切实提升科研水平,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建立科研基地建设质量监控机制,保证科研基 地的建设质量。学院将逐年增加科技创新经费投入, 通过设立“学院青年基金”、“专项基金”等,重点支持 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学术 交流活动,把握国际先进科学技术思想,掌握国际前 沿信息动态,创造开放、流通的学术交流渠道。 继续举办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月”和大学生 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课外科 技文化活动,广泛参加国际、国内各类科技竞赛和学 科知识竞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继续加强应用型人 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在不断总结和完善的基 础上,向特色化、多样化方向发展。要深化实践教学 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突 出地位和重要作用,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要强化工程文化教育,在工程教育中实施科 第9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ZHONGGUOY ̄i ̄I^ovu 学、人文、工程的相互融合渗透,突出综合素质培养, “八荣八耻”教育,大力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创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风气。加强大学精神、校风、 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加强重点专业精品 校训的宣传教育,增强学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积极 课程、优质教材建设。一是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 推进职业道德建设,构建科学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 内容体系,大力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监督评估体系。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 的改革,积极推进使用英语教学。二是有计划地建设 继续实施“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把人文素质 一批院级精品课程。三是大力加强教材建设,积极选 和科学精神教育融人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人 用国家重点教材及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鼓励 文素质教育的大环境,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加强工 提高学生的工程文化素质。坚持依法治 教师编写适应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各专业教 程文化教育,材。四是建立和完善公共基础课平台、专业实验教学 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 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规,在学院形成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局面。建立自 以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 主办学,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大学 机,健全、完善教学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和评价体 制度。建设和谐校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加强校园 系,坚持院、系、教研室三级听课制度,充分发挥教学 景观建设,结合学院特点,建设具有突出教育性、艺 建 指导委员会的宏观指导和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网的作 术性和时代性的广场和雕塑。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用,切实形成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 入开展 设平安校园。继续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明单位创建 (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 活动,提高文明单位创建水平。 继续做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进”工作,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积极开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 (上接第2页) 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 宽专业口径、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培养目标, 重要作用。改革和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整合演 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协调发展来构建人才培养 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 模式,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势。 1.修订培养方案 将基础实验室和部分专业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鼓 励学生深入实验室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使实验室真 3.加强教学基地建设 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摆上突出位置,坚持以“打 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 好基础,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能力”为指导思 想,按照“基础厚一些、专业面宽一些、适应性强一 学校依托企业先后建立了数十个教学基地和百 些”要求,在对冶金企业进行大范围的调查研究基础 余个实习基地。2000年以来,大部分工科专业学生 上,并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多次修订培养方 在企业教学基地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并在 案,扩大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并在工科专业 现场由学校和企业联合组织答辩。由于部分学生的 中确立“核心课程”,以较强的工程实践和训练做基 设计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被生产实践应用,为企业 础,加强对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同时,设置学分,鼓 化解难题,创造经济效益。 励学生参加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或课外科技活动, 提高理论应用实践能力。 2.加强实验室建设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力度,使全校实验设备总 值从4000万元跃升到1亿多元,确保实验室配备完 第l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