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读《学生第一》有感

读《学生第一》有感

来源:意榕旅游网


只有《学生第二》才有《学生第一》

——《学生第一》读后感

在阅读《学生第一》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脑海里跳出过这样一些词:无聊、惊奇、震撼、开朗、羡慕、无奈、希冀……

一直以为,学校里至少应该有两个群体:老师和学生。过分强调任何一个群体,都会造成教育的失衡。看了题目《学生第一》,我心中暗骂,又出来一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专家”,又出来一个忽略教育规律以“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言论来媚俗的作秀教育政客。写这样的书真够“无耻”的!读这样的书真够“无聊”的!写读后感真够“无奈”的!

可在随手翻看序言之后,我开始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并且产生了深入阅读的兴趣,特别是发现李希贵校长还写过一本书——《学生第二》之后。看上去似乎,两者是矛盾对立的,但读完书你就会发现,没有《学生第二》就没有《学生第一》。在李校长的教育里, “‘学生第二’其实是管理学的概念,而‘学生第一’则是教育学的取向。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如何将教师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尊重他们,相信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说,管理工作中的‘学生第二’,从根本上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校园里的‘学生第一’”。毕竟只有“第一流的老师”才能教出“第一流的学生”。居然还有这么有主见,这么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师的领导,我不由得有了几分“惊奇”。

带着这份惊奇,我开始了对《学生第一》的深入阅读。

66个引人深思的小故事,无数记载了精彩瞬间美丽场景,让我震撼不已。66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都在诠释着李希贵校长的办学思想,每幅精美的照片都展示了他们的优秀成果。这本书

对于社会实践经验缺乏的中国素质教育来说,无疑是一本校园活动小百科。也许它的内容更没有那么博大浩瀚,也许其中的设置其他地区难以复制,但它对学校进行社会教育实践教育的借鉴角度讲无疑是一把钥匙,开启我们的思路,激发创造的火花。

虽然,由于地区的差异,他们开展的一些活动,我们不可能复制,但本书中所介绍的活动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及教育价值取向,却能给我们最深刻的启迪。

在《学生第一》中,创意无处不在,个性无时不有。“开学护照”、“校园公司”、“名师大讲堂”、“学生大使团”、“学生院士”“学校纪念日”等精彩的创意直接指向学生,让 学生乐于参与,让 学生从中受益。

比如说,“开学护照”——每年开学,设计开学护照,填写校长和年级部分老师的手机号码并记住它,便于在关键时刻有求助于交流对象,收集10名老师、20名同学的签名,请家长写下新学期祝福,写下自己新学期目标和规划让班主任盖章确认……,通过这一活动训练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校园机会榜”——把学校的一些工作进行分类,把学生可以做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做到的事情教给学生,比如一年四十次的升旗仪式,校园活动志愿者,社会活动志愿者……,让学生在这些工作中锻炼自己,给学生全新的成长体验。

“校园吉尼斯”——学生自主报名,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通过自我闪光点或者才艺的展示,树立信心,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校园吉尼斯最大的收获我以为就是培养出学生的信心。

“社会职业考察”课,让学生走近各行各业进行零距离观察,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让他

们在比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让他们从幻想走近理想。

“每月百星”激发了学生的荣誉感, “校园泼水节”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名家大师进校园,让学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人生和世界,培养学生非同一般的视野和胸襟;模拟国际新组织锻炼了学生掌握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知识和能力,使得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不断提高。

……

太多的创意、太多的精彩,来自于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源于的人的尊重,来源于对教育实质的践行。李校长及其同事们在努力创造一个真正属于学生的学校,努力打造一个学生可以自由生长、锤炼自我、放飞理想的人生舞台。

他们的理念来源于哪里呢?

记得一篇文章中,李校长讲过一个关于自己学生的小故事:当时他担任班主任,疯狂奔跑去抓逃课出校园玩扑克牌的学生,那个学生回了他一句话“老师,你除了会让我学习,你还会干什么”。我想也许正是这件事,刺激到李校长,才有了北京十一中今天的精彩。

再看看我们的周围:沉重的书包,早已成为学生厌学逃学的动力;单调的课堂,早已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杀手;形式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早已为睁眼看社会的学生们所漠视;冷酷的管理方式,为校园内的矛盾冲突埋下了一枚枚“火种”。

李校长有过这样一句话,他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

在《学生第一》这本书里,有相当的篇幅是在强调尊重教师,因为在李校长看来“缺乏幸福....感的教师”是不可能实现一流的教育的,不可能教育出“第一的学生”的。 ................................

为此,新教师来了,学校举行迎新酒会,在轻松的气氛中让新教师对学校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当教师退休时,学校为每一位教师设计退休纪念册,这对于退休教师固然是一种承认,一种荣誉,对在职教师来说更是一种鞭策——当自己退休的时候能在北京十一中的历史上留下什么呢?解决教师子女的教育问题,表彰教职工的优秀子女,“建立教师互助中心”解决老师们生活、工作中的困难,李校长对教师们的尊重、理解和支持,让老师们产生非同一般的幸福感,这样的教师们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必然是惊人的。

当其他学校把老师们的工作量化到毛孔里的时候,北京十一中却早已淡化了评价。

在李校长看来,在任何组织里评价都是一项“高利”或“高害”性的工作,要尽可能地少运用评价。检查与评价分开,检查是一种督促,不再是考核内容,检查要认真,但评价却不要太计较。刻意的评价往往最终结果是弄虚作假,激化矛盾。 .....................

比如:对学生的常规检查,如果与班主任的评价“分分计较”,班主任就必定与学生“分分计较”,这既影响师生关系和班级生活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当然“慎用正式评价”并不意着大家“你好、我好、他也好,都好”的虚假和谐,尽管李校长三年多未在全校大会上进行过一次总结性评价,但却经常进行非正式表扬,比如让学生评选自己喜爱的老师,寻找身边的感动……

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近六百处墓葬的挖掘、考证,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有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而非由奴隶所建。

其实,第一个做出这种预言的,是瑞士钟表匠士塔•布克。为什么 在400年前,一个钟表匠一眼就看出,金字塔是自由人建造的呢?

1536年布克因反对罗马教廷而入狱。由于他是一位钟表大师,入狱后,他被安排制作钟表。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他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都不能使他制做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可是,入狱前他在自己的作坊里,甚至能使钟表的误差低于1/100秒。

起初,布克把它归结为制造的环境,后来,他越狱逃往日内瓦,才发现真正影响钟表准确度的不是环境,而是制作钟表时的心情。

过分严格监管的地方很难创造出优秀的东西,因为人只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最佳水平。一个人如果在充满委屈、怨恨和束缚的工作环境中式无法发挥其工作能动性,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的。想要要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除了提高物质上的回报外,重要的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充满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让员工用心工作,使工作更具创造性和能动性。

尊重教师,教师,帮助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度“幸福感”的教师才是最具战斗力的教师,才能创造早一流的教育,才能实现“学生第一”的目标。

只有《学生第二》才有《学生第一》

——《学生第一》读后感

张 向 军

三 里 河 中 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