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化在民间

来源:意榕旅游网
贻之以图

中秋节回老家探望我的老外公,一见到我老人家特别高兴地张罗着要让我尝尝他刚买的西瓜,我嚷嚷着要帮忙,可是被外公的一个背对的手势“无情地”拒绝了。我一个人呆在客厅里,静静地打量着,感觉外公家的摆设.气味.甚至连光线从木制旧窗棂照射进来的角度都没有变,一切一切,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时空的缝隙,永亘不变······

兀的,墙上挂着的一幅挂历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是再普通不过的新年挂历了:大红的底色,印刷着虎生肖和农历新历日期。可值得玩味的是挂历的封面密密麻麻的排满了艰涩难辨的繁体字,仔细辨认有几分像篆体的福字,我大吃一惊,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百福图》?

回到家,我打开电脑仔细查阅,发现原来那真的是篆体的《百福图》。据资料记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青铜器铭文上,即已有不同结构的“福”字。尔后随着古籀、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出现,“福”字书法越来越多,越来越艺术化,后人集书的《百福图》、《千福图》则集中了“福”字的各种写法,让人美不胜收。《百福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篆体为基础的字字异形图案,即民间流传已久的“福”字圆形图案,其字体造型稳重、均齐、端庄,极有意趣和韵味;一种是以真、草、隶、篆百种不同写法组成的矩形图案。

看完不由心中啧啧称奇:外公难道也是有着“文化背景”的人?百思不得其解,我跑去问母亲:原来外公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太外公在民国时期家世不俗,所以外公也是上过私塾受过教育的。顿时,尘封的记忆之门被打开:我忆起小时候外公好像真的手把手地教过我读书写字的,可惜被幼稚的我糟蹋了此大好机会。我的外公一直给我们一种开朗中不失稳重的感觉,却是甚少提及自己的过去的,以至于我一直到如今才想到要去了解一下我一直敬重的外公。

我瞬间有个想法:反正也在烦恼要送什么新年礼物给外公才好,不如送《百寿图》。顾名思义,《百寿图》由整百古今各体寿字组成,为祝寿之用。已年逾古稀的外公能福寿安康地生活着,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夙愿,送上百寿图恰好能表达我们的美好愿景与对外公真挚的祝福,相信在场的亲戚们都会颔首以对。不知道这份礼物又会唤起外公怎样的回忆呢?嗯,这一次我一定要好好的问他一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