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中共党员,自2003年应聘农电工以来,我就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我热爱的电力事业。在多年的工作中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2003年至2007刚踏入电力工作的时候,我还是个电力行业的“门外汉”,可我深深的知道:“知识改变思想!思想改变行动!行动决定命运”这句话,知道在当今学习的社会里,对于电力更应该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更新新的观念,以满足时代对于电力的更高的要求。正是这样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一步步的从“门外汉”变成了现在的技术骨干。
一、加强政治学习,提高理论思想水平
多年以来,我深知:一个人只有有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做指导,人的认识才会提高,思想才能净化,行为也才能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同步,与发展同步,也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有作为者,正因为如此,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思想理论方面的知识,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认真听,做好笔记,写好心得,并且用“三个代表”思想来约束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从而真正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技术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尤其在电力行业这个技术密集型企业中,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从踏进电力企业的大门开始,我就自觉学习专业知识,以书本为老师,阅读各方面的相关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以老同志为师傅,细心观察他们的实际操作,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实践为老师,从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会。三、发扬三千精神,做好优质服务 知识无边界,学习无止境。我将再接再厉,全面学习政治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并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境界 马海波,一个非常柔情的名字,其主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硬汉子。 “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项事业、一种乐趣、一项爱好去做,你就会产生一种责任感、一种力量,一种动力,就会把工作干得更出色”。在办公室里马海波立下了这个座右铭,用以自勉。
服务水平很重要,我们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供电所管理逐渐走向正轨,马海波开始向管理要效益、要市场。
2008年,霍尔果斯口岸中哈边境国际合作中心实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计划2007年-2009年三年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压缩到两年,2008年底要全部竣工验收。在严峻的形式和责任面前,马海波毅然放弃了无数个双休日主动上门到合作中心内的近三十家施工单位进行用电服务。在特别酷热的三个月中,他发过烧中过暑,在40摄氏度高温的戈壁滩上来回跑的鞋子都烂了,因为强烈的紫外线,他被晒得跟黑人一样。合作中心内有上千人的民工队伍在施工,因为他天天在中心内跑来跑去的服务,大多数民工都认识他,纷纷说:“新疆的电力工人是不是工资很高啊?在我们内地也没有见过你这么不要命的人啊”。
正是因为他的敬业,所里全年没有发生过一起因供电服务不到位而使合作中心建设受阻的现象,直接受到口岸管委会和中哈合作中心领导及各标段施工单位的高度认可和称赞。
时间一长,这些树木有的形成了树障,威胁着供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为确保线路、设备的安全可靠供电,马海波多次到线路上巡视,绘制了树障现状图,并请专家对树木的修剪提出方案及新的造型,了解掌握各类风景树在受到砍枝修剪后的成活率,在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和论证后,他又多次找到当地政府领导和城建局、园林绿化公司进行汇报,摆事实、讲道理,与他们积极协调清理树障相关事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提出的建议和方案被政府领导批准,由园林绿化公司负责监督清理,此举,打破了口岸历年来清理树障困难的被动局面。仅2008年到2009年5月,马海波就带领全所职工累计砍伐、修剪树障近300棵。提高了口岸区域的供电可靠性、安全性。 一年多来,马海波累计为特殊用户无偿服务94次,均在承诺时间内及时为用户排除故障并恢复送电。每当双休日、节假日,别人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他又担负起值班、急修任务,还要完成伊犁州、县公司下达的接待任务。因为口岸的特殊性,来伊犁的客人都要到这参观、考察,一年多来,仅他接待的区内外电力系统客人达到3400多人次,并多次出色完成了伊犁电力公司下达的重要接待任务。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马海波以全心全意为企业和用户服务的精神,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尊重和赞赏,可也让他失去了很多,对于家庭,他能说的话就是:“我真的很愧疚。”
只有平凡的岗位,没有平凡的事业。马海波正是凭借这一信念和对电力事业的热爱,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行为标准,忠诚不渝地履行了一名电力建设者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
他,仿佛是万能的,工地上无论什么机械设备有了故障,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他;他,仿佛又是全天候的,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凌晨,只要工地上的机械设备不能正常运转了,人们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他;他,被所有的领导、所有的职工和几百号农民工们都亲切的称为“咱们的牛电工”;他,就是第一项目部电工技师××。
虽说是快40岁的人了,依然有着年轻人的冲劲,当天下午,他就找到领导请缨上××铁路。
我局作为××城际铁路的主要施工单位,承担了开工典礼筹备工作中的场地平整、主席台搭设、休息室建设以及现场各类服务设施的安装等工作。根据局工指的安排,由一公司负责具体实施。
由铁道部主办,上海铁路局和××城际铁路公司承办的××城际铁路开工典礼规模宏大,与会领导层次较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以及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江苏省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上海市市长韩正等领导将亲自出席开工典礼。为此,铁道部、上海市、江苏省极为重视开工典礼的筹备工作。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江苏省省政府秘书长樊金龙、上海铁路局常务副局长王峰、××城际铁路公司总经理杨建中等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典礼筹备工作进展情况。局总文秘杂烩网经理许宝成、副总经理张建场以及××城际局工指领导和一公司主要领导几乎每天蹲点现场指挥、督战。此时已经是6月下旬,开工典礼定于7月1日,时间只剩下一个星期,典礼会场有4千米的低压线路以及一组应急变电设施需要布设和安装,会场各类扩音器材以及休息室各类照明设施和空调等各类电器的安装,却只有他一名熟练电工。典礼筹备现场来那么多的领导督战,他知道这是一场硬仗。来参加典礼的大部分领导,他只在电视上和报纸上见过,他知道他不能出现任何闪失。整整一个星期,他没有和床接触过,好在是夏天,困了就在搭设主席台用的木板上对付一会儿。有好几次他躺在木板上睡着了,尽管时间紧迫,现场的领导却不忍心叫醒他;眼睛布满血丝,蓬头垢面,整整一个星期没洗过一次脸,像回事的吃过一次饭。开工典礼那天,他负责现场电力保障,弦一直绷的紧紧的,直至典礼结束才松懈下来。事后,董事长王平均特意委托现场的项目领导转达他对他的敬意。
一公司××城际铁路一项目部管段全长15.37公里,全线共需安装变压器7个,架设动力线路6千米,××城际铁路自建点伊始就面临着工期紧、任务重,人员紧缺等各种困难。艰巨的安装和架设任务自然落在他的身上,他二话不说,背上自己的工具箱,扛着梯子,就开始了电力线路的安装和架设。时值8月,天气炎热,地表温度高达50多度,他头顶烈日,脚踏热地,爬杆架线。每天天刚亮就上工地,直到摸黑回到工地。几天下来,脸和胳膊晒得脱了皮,可他没有说一句怨言。他心理清楚,电力是施工的前提和保障,他必须要坚持住,既然来了就要用实际行动来完成自己来时的心愿,圆自己的梦想。他用他的行动向自己、向领导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在××城际铁路中铁四局管段率先将所有的变压器安装调试完毕,所有的动力线路架设完毕。
管段全长15.37公里,沿线分布着各类用电设备80多台(套),各类电闸(箱)100多处,外协队伍20多家,还有一座日产混凝土200余立方米的拌合站。哪一台设备是什么样的性能,哪一台设备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位,他如数家珍,熟悉得就好像是他的儿女或是他身体的一部分。这样的“熟悉”非一日之功,刚开始,外协队伍的设备出现了故障,会立即报告现场领工员,现场领工员再通知他去修理。后来他发现,通过现场领工员“转述”,一是耽误时间,二是有时对故障具体情况“转述”不清,影响了他对各类配件的准备。于是,他一台一台设备进行全面“体检”,把每一台设备的性能、状况和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位记在他随身带的小本上。为了让现场操作工人随时随地能找到自己,他把自己的电话写给每一个操作工人。时间一长,现场的领工员和操作工人不仅只是信赖他,而且依赖他。一次供电局临时拉闸断电,虽然提前有通知到每一台设备操作工人,但刚停电,现场对讲机里就响起一片“咱们牛电工呢”的声音,几乎是此起彼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