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cHNoLoc 浅议股权分置改革 傅丽霞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重庆市南岸区400067 摘要:实施股权分置改革要着眼于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和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通过股权分 置改革,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巩固全体股东的共同利益基础,促进上市公司有效利用各项金融创新工具提高资本运作效 率,优化资产结构,增加投资回报。要鼓励改革后的公司进行并购重组、资本运营等方面的创新试点,帮助上市公司利用资 本市场做优做强,提高公司质量。 关键词:股权分置股票市场 改革 股权分置是指在中国股市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发展演 变中,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 股票”(非流通股和社会流通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 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 至于打破他们的期望和改变他们的投资行为。这种高明的决策 方式,有利于保障股市运行的稳定。 分散决策的另一个特点是,通过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分散 了上市公司集中进行这一改革可能带来的震动。从5月起,先 试点,在两批试点结束且股市运行比较平稳的条件下,按每星 期10多家的速度,有节奏地展开其他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 股权分置问题被认为是困扰我国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由 于历史原因,我国股市上有2/3的股权不能流通。由于同股不 同权、同股不同利等“股权分置”存在的弊端,因此严重影响了 股市的发展。 革,形成保持稳定性所需的一个重要条件——有序性。 第二,大胆创新。将具体的改革措施交给了股市投资者,相 关投资者和其他参与者群策群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行一系列 创新。从股份对价到股本权证,从送股送现金进行对价到缩股、 承诺最低价和延长锁定期等;既体现了创新精神,也开拓了股 市新局面。 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早已成为中国证券 市场的一块“心病”,股权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规 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随着新股发行上市 不断积累,其不利影响日益突出。 2005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 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股改的开始。8 月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 的指导意见》,股改开始大规模推行。这次股权分置改革采取尊 重市场规律的做法,由上市公司股东决定解决方案,方案的核 心是对价的支付。对价可以采用股票、认购权证、现金等形式。 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协商,通过支付一定的对价来获得 流通权。其实,股权分置改革就是把非流通股改革成可流通股; 全流通就是把股权的可流通状态过渡到锁定期届满后的可套 第三,通力协调。从2005年4月到10月,证监会、税务总 局、财政部等部门联合或单独出台的有关股权分置改革的文件 多达17项之多,涉及范围从股权分置改革的原则、程序和步骤 到各类股份的处置、管理再到有关税收问题、上市公司回购社 会公众股份问题等,其中一部分政策措施突破已有的法律法规 规定。这些政策措施既体现了中央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决心, 也对股市稳定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6月13日至17日,证监 会、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等部门连续出台5个文件,既表明了国 家政策取向,又提高投资者的信心。 另一方面,为了支持股权分置改革,人民银行、保监会等金 融监管部门,积极配合证监会,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高危证券 公司问题。从融资等方面支持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经营 机构;同时,积极支持商业银行创办基金管理公司、保险资金和 社保资金人市等;动用资金上千亿元,有效保障了股市走稳。可 以说,股权分置改革以后的半年多时间内,是金融监管部门协 调配合最好的时期,也是他们对股市支持力度最大的时期。 股权分置改革是一个“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政策举措,尽管 2005年的开篇比较顺利,但更为艰巨的还是2006年的收冒。在 现状态。随着新股发行上市不断积累,其不利影响也日益突 出。 股权分置改革是一项艰巨的重大制度调整。4000多亿股的 非流通股人市,一但给股市投资者预期造成冲击,引致股市大 幅下跌乃至崩盘,非但不能继续,更重要的是股市的进一步发 展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有着严重的政策风险。另一方面,在 一个不利的时点展开,又有着国有股减持的前车之鉴,政策风 从半年多的实践来看,股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其顺利程 险更加严重。因此,将其称为“惊险一搏”不为过。 度超乎意料,这与改革过程始终坚持稳定原则直接相关。以下 三点比较重要: 棋局对弈中,收官不慎引致的前功尽弃现象绝非个别。在2006 年,股市扩容依然压力巨大,扩容规模将达到600亿股。中国社 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国刚博士在研究这个问题提到如下 几个要点: 第一,分散决策。与国有股减持相比,此次股权分置改革的 特点是,将是否批准非流通股股份人市流通的决策权交给了上 市公司的流通股股东,变集中决策为分散决策,使得上市公司 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通过,虽对其他投资者有影响,但又不 第一,坚持稳定股市的政策。在稳定中求发展,是2006年 股市发展的基本政策取向。稳定并不意味着股指和股价没有波 2006/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ANo MARKET 臃撅纷置竣蕈晌 蹶纷褫 谢小伟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65 2005年4月29日,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破题,揭开了我国 一方面,也难使企业不要过分依赖于银行的间接融资,从而促 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决心。这次改革是基础制度层面意 进银行业的改革,对于解除我国的金融抑制会有一定的促进作 义上的改革,旨在修复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股市创立之初制 用,考虑到国有企业的性质以及对企业决策的控制权,仍然保 度设计上的缺陷,这种缺陷表现为股权分置的现象,即上市公 留了大部分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从股市设立之初的 司的股份中有一部分是可以上市流通的,有一部分是不能上市 相关规定来看,对于国有股流通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的禁止性规 流通的。截至2004年底,国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份占到了 定和制度性安排,而是总体上采取搁置的办法,也是形成股权 上市公司股份总额的三分之二,而国有股份在非流通股份中占 分置格局的原因。而后来通过配股、送股等孳生的股份,仍然根 到74%,因此,可以说我国的股市中大部分的股份是无法流通 据其原始股份是否可流通划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则进一步 的,这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 加深了这种格局。因此,可以说股权分置现象是资本市场设立 一、股权分置的由来和弊端 之初由其先天制度缺陷导致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经济转轨过程 我国的股票市场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步较晚,并且 中的市场经济的特点在资本市场上的体现,它人为地割裂了市 相对于西方国家动辄上百年的历史,我国股市的发展时间还很 场,使股市的应有功能难以得到发挥。 短。当时创立股市的初衷是希望能发挥它的融资功能,提高企 股权分置现象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有中国特色的社 业的融资效率,同时能为居民个人提供一个新的投资渠道。另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得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当时 动,有上有下的波动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但大起大落的波 第六,积极出台股权激励机制。它是有利于上市公司和股 动,既不利于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也不利于提高投资者的信 市发展的重要机制。出台股权激励机制,既重视激励效应,又重 心,更不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 视约束效应,还要防范可能的各种风险。 第二,积极开拓资金入市的新渠道和新机制。不论按市盈 10多年来,中国股市发生的诸如证券公司挪用客户保证 率计算还是按市净率计算,中国股市都已达到最具投资价值的 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庄家操纵股价等现象,都与股权分置缺 时期。由此,不仅要积极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扩大保险基金、社 乏直接关联,但却是计划经济体制继续发挥作用的产物。股权 保基金等人市的资金量,而且应在落实新《证券法》的过程中, 分置改革是股市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它不可能解决股 鼓励其他合法资金入市。 市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因此不能将其看作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 第三,加快发展公司债券。一方面先从已完成股权分置改 药,不要以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了,中国股市运行和发展中根 革的上市公司开始,既减轻股本再融资给股市带来的扩容压 本问题就解决了。 力,又促使上市公司提高使用资金的守信意识和守信机制;另 事实上,对中国股市的发展来说,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市场 一方面,准许创新类和合规类证券公司发行中长期债券,支持 机制、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以及加快国际化步伐才是其持续健 证券公司之间的整合,提高证券公司的运作能力。 康发展的根本。 第四,适当调整交易机制。应考虑将目前的T+1交割方式 参考文献: 调整为T+0交割方式。由此,提高入市资金的使用效率,克服 【1】李振明.股权分置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北京:经济科学 由流通股扩容与人市资金不足所形成的矛盾。毋庸讳言,T+0 出版.20o5 的效应是短期的,但它对于缓解股市的暂时压力有着积极效 【2】王斌.股权结构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应。另外,应调整股市交易的佣金收取方式,变按交易额收取高 【3】孙继云.股权分置改革非流通股股东的会计处理.财会研 限佣金为按交易笔数收取低限佣金。鼓励机构投资者和大额投 究.2006 资者的交易行为,逐步减少小额的交易现象发生,推进股市投 【4】付敏,陶长高,李少军.我国股权分置改革问题讨论综述. 资者的结构调整。同时,促进证券经纪商的服务质量提高。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 第五,适时推出股指期货交易。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 【5】贾韶军.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回顾与展望.金融经济. 股指期货的设立条件也日臻成熟。由此,推出股指期货有利于 2006生 促进投资者的预期形成和股市走稳。 200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