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吴正玉 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把老支书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联系课文相关语句说说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积累优美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把老支书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准备: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学习过程: 一、课前引桥
1、听写易错词语 2、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预习导学
1、自由朗读1——6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描写洪水可怕和人们紧张慌乱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
2、默读7——23自然段,红笔画出描写老汉的句子,读一读,在旁边做批注,同桌交流: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重点谈谈对这几个句子的理解: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2)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3)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3、认真朗读24——27段。
(1)同桌交流:课文为什么要在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呢?
(2)写话: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老支书的坟前,你怎么用一句话来赞颂他?最好用上“桥”这个字。
4、浏览全文,我发现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点,我会说出一种来。 5、课文中的句子生动形象,优美感人,我能背出自己喜欢的一句。
6、读完课文,我还有一些不理解的问题需要问一问。 三、自主合作探究:
我们发现矛盾与疑惑 :①老汉从刚开始恶狠狠的“揪”到最后危难关头又“吼”又“推”,这是矛盾一,为什么? ②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到最后危难关头又“推”老汉先走,这是矛盾二,为什么? 四、展示学习成果:
(1)当我们明白老汉和小伙子原来是父子关系时,再回过头来看看父子在木桥前的情景,我们又有了新的感受。
(2)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一起来深情地朗诵第三段,我们就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
(3)我们想象:老汉似乎要对儿子喊什么?
(4)此时的老汉又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认为 “父爱如山”。
五、课堂小结。
是的,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六、当堂检测(5分钟) 1、积累优美语言
山洪 着,像一群受惊的 ,从山谷里 而来, 。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 了。人们又 折回来。
死亡在洪水的 声中 。 2、理解课文填空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通过学习课文,我了解到老人是个 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