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猪 猪蓝耳病及高热病的防控.基层篇 、^,、^n^/.zgxmzs.com E—mail:jrxmsy@1 26.com 蓝耳病及防控措施 陈艳新,李志伟,宋晓光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1发病情况 心肝肺与胸膜粘连。 4诊断与治疗 2009年1 1月,承德县某养猪场出现多只猪发 热、皮肤发红和食欲不振,其中仔猪体温较高、眼睑 水肿、皮肤有出血斑点、脱水、呼吸困难,育肥猪食 经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疑似高致 病性猪蓝耳病感染。采集病料样品送实验室进行 高、低致病性猪蓝耳病RT—PCR鉴别诊断,根据 欲减少、气喘、有眼屎或脓性分泌物,个别种猪有食 量下降现象。发病三天后出现仔猪死亡,常规抗生 素治疗后效果不显著,五天后死亡总数增至7头, 场主怀疑为流行性传染病。 2临床症状 RT—PCR检测结果确诊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感染。 针对以上情况该场立刻停止从外地购猪,淘 汰、无害化处理无治疗价值的病仔猪。对病猪紧急 进行隔离治疗。采取黄芪多糖注射液0.5毫升/千 克,1次/日,连用2天;强效阿莫仙(粉剂,主要成 分:阿莫西林)1支(0.5克)/50千克,1次/日,连用2 天;10%氟苯尼考注射液0.1~0.15毫升/千克,1次/2 Et。对初生仔猪补给电解质、葡萄糖,对仔猪断奶前 病猪主要表现为乳猪体温高达4lqC、眼睑水 肿、皮肤有出血斑点、四肢外展呈“八”字、体质衰 弱、脱水、呼吸困难,死亡率较高。育肥猪体温升高 至41℃左右、食欲明显减少(个别猪食欲废绝,全身 发红)、呼吸困难、气喘、眼睑水肿、有眼屎或脓性分 后、转群等情况,按预防量适当在饲料中添加氟苯 尼考、阿莫西林、金霉素、土霉素等抗菌药物,母猪 分娩前20天左右连用数天水杨酸钠或阿司匹林等 泌物。母猪和种公猪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 困难。 3病理变化 抗炎性药物,预防和减少流产。母猪分娩前后各一 周喂服氟甲砜霉素或支原净+金霉素。预防和减少 细菌性继发感染。加强场区环境消毒。实行带体消 毒,减少饲养密度,改善猪舍环境。经用药治疗观 经剖检发现病猪肺脏明显充血水肿,肺间质增 宽呈褐色大理石状病变;肝肿大、色淡:脾脏表面或 边缘出现梗死病灶;心肌出血;肾脏呈土黄色,表面 和切面部分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扁桃体肿大、出 血:腹股沟、肺门淋巴结肿大、出血:个别病猪出现 察,发现病猪病情得到控制并有好转,猪场病情得 以控制。 6讨论 降低,从而引起其他病毒、细菌乘虚而人造成猪的 混合感染。临床多伴有蓝耳病、猪瘟、猪圆环病毒、 猪伪狂犬病毒、猪流感、猪弓形体、猪附红细胞体等 的混合感染,从而使该病难以治疗。所以提升猪的 6.1霉菌毒素是霉菌的代谢产物,对人和动物 造成危害。霉菌毒素除直接使畜禽中毒致死外,更 为严重的是降低畜禽的免疫机能,促进感染性疾病 的发生,造成疫苗免疫失败和引起难以治愈的疾 免疫力在预防高热病的暴发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6.3当暴发该疫情时,不要期望高热综合征有 特效药治疗。营养是猪抵抗力的基础.在发病的 最初关键时期,饲料或饮水中额外添加电解多维. 病。笔者认为霉变饲料在该病暴发和流行过程起重 要的作用,霉菌毒素是猪高热综合征的主要诱因, 霉菌毒索中毒引起动物的免疫抑制。一些条件致病 病原体乘虚而人引起发病,加重了病情。因此笔者 建议在饲料长期添加脱霉净。 黄芪多糖等,有利于提高整体的抗病能力。因此笔 者建议,在治疗高热病期间,想尽一切办法提供给 病猪营养和免疫物质,减少应激,防止继发感染是 控制该病的关键。 6.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圆环病毒病等均 为免疫抑制性疾病,感染后使猪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今R畜牧兽医o 201 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