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兖镇中心小学
创建市级语言文字示范校自评报告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按照市教体局开展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活动的相关要求,依据《山东省中等以下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评估表》,对我校语言文字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认真求实的自查评估,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们新兖镇中心小学坐落在兖州新老城区交汇地带,占地23亩,建筑面积6600多平方米。学校现拥有24个教学班,在校生1200余人。在校教职工69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36人,山东省优质课执教者2人,济宁市杏坛名师、特级教师2人,济宁市教学能手、优质课执教者13人。学校功能室齐全,设备先进。设有微机室、语音室、图书室、劳技室、科学实验室、科学探究室、智能录播室、电子备课室、机器人实验室,教室实现了多媒体班班通教学,教师办公人手一台微机,教育教学设施基本实现现代化。5月初,投资110余万元200米跑道塑胶操场投入使用,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
学校秉承“培养良好习惯,开启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积极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以执行教育方针为准则,以加强科学管理为先导,以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为目标,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注个性发展,注重科学和人文素养教育。学校始终坚持以高尚的心灵塑造人,开展
系列师德教育活动,强师德,立师魂;以和谐温馨的人际环境凝聚人,教师干事创业,教书育人,形成敬业、严谨的教风;以鲜明的特色发展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将来,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能力;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美丽的校园蕴含浓郁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学生快乐健康成长;以优质的教育和良好的教育形象赢得社会的赞誉。
自98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校”、“济宁市教学示范校”、 “济宁市实验教学先进校”、 “兖州市办学水平先进单位”“兖州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里涉及到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问题。国务院副总理曾重要指示: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其推广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认同传承,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战略举措,是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 为我们进一步科学认识语言文字工作的性质与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肩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社会责任,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认真抓了提高全体师生的思想认识。每年结合举行推普周做宣传活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山东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在教学楼门厅醒目位置悬挂宣传布幅,教室的学习园地举办“写规范字,讲普通话”专题板报,学生做一期
“说普通话,讲述神州佳语;写规范字,彰显华夏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学校的宣传栏、广播站等及时对语言文字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三、主要工作及成绩 (一)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学校认真将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切实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使这项工作成为学校教职工和全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一项常规化工作。
1、健全组织机构。设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学校中层干部及教研组长为成员。实施小组由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导处主任任组长,教导处和少先队组织为主要实施部门。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部署、协调、督促语言文字工作,就宣传、制度建设、教师普通话水平提高、师生用语用字规范、推普周活动等工作进行规划,整体协调并全程督促与检查。实施小组则根据校情,制定出具体的语言文字工作实施方案和计划,并按计划开展工作。
2、明确职责分工。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教导处负责学校语言文字常规工作,督查教师与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少先队组织负责校园普通话的宣传、推广与督查;教科室负责教师的基本功培训,具体指导督促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总务处着力于校园文化及班级文化建设,负责语言文字环境的设计与营造。
(二)完善制度,强化措施。
为了更好地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我校先后制定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管理制度》,《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学校用语用字规范
化管理制度》《学校用语用字规范化监督检查制度》《学校语言文字学习宣传制度》《教师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学生语言文字行为规范》,明确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及要求。让普通话成为校园通用语。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校园内坚持使用普通话,语言文字工作小组从教学常规管理、师资管理、学生作业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测,及时督促整改。保障专项经费。学校在办学经费相对紧张的前提下,每学期划拨一定的专项经费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每学期都送一部分教师外出学习取经,感受并借鉴其他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经验;支持教师参加普通话等级提高培训;丰富学校的语言文字活动,对在钢笔字、粉笔字、书画、教案、说课、演讲、故事等比赛中获奖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奖励。
(三)注重渗透,强化实践。
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卓有成效地开展语言文字工作,在“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方针的指导下,学校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管理力度,开展了许多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增强了教师、学生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意识。
1、德育渗透。为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学校在教学楼、办公楼等处树立和张贴宣传牌、宣传标语,时时提醒着在校师生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各办公室、教室内百幅名人名言,传承丰厚文化底蕴,时刻熏陶全校师生。除了校内的德育活动,学校还组织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学生经常性被带出校门,到周边社区去调查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情况,在观察中,在实践中,在成果中体验了规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快乐。
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综合阅读”也成为语言文字课题研究的一大亮
点。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让学生诵读名言、名篇和古诗等,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精湛与深邃,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课堂熏陶。按照国家及省市关于加强写字教学指导意见的精神,我校1——6年级开设了写字课,每周一课时,加强指导学生正确的书写笔顺、笔画,指导掌握学生写字规范、正确、美观的要领;语文课是指导写字的重要课程,我们要求每节语文课都要有五至十分钟学生书写指导。结合新课程教材的使用,各年级都认真开展“口语交际”课。为保证写字和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质量,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专题研究课。
3、活动促进。为增强教师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学校开展的研究课、公开课、优质课活动,普通话水平、书写汉字都作为重要的评选要素。每学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演讲比赛,参加各级各类的朗诵竞赛、演讲竞赛、书画比赛等。学生的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在每学期,学校举行一次书法比赛,一、二年级写铅笔字,三至六年级写钢笔字,并对学生进行表彰,优秀作品在宣传栏中张贴。学生定期编排手抄报,学校进行手抄报展评活动,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以重要节日为载体,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我们将学生诵读课文,作为常抓不懈的工作。每月各班选出朗读优秀的学生,在本级部其它班级进行朗读展示,在交流中调动学生朗读水平,增强学生讲普通话的意识。活动的开展,搭建课堂内外听说读写训练的平台,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
3、环境规范。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以及板报和学习园地等宣传阵地,倡导有针对性地强化对自身方言的纠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每学期不定期对校园文字使用情况进行清理。校园里的各类
指示牌、板报,各类宣传栏;老师的板书、试卷、自编教材、教学软件;教室里的黑板报、班级文化建设等都作为清理的对象。教导处在每月的常规总结大会上通报教师运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情况。各教研组在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中强调语言、用字规范,并把它作为体现师资水平的重要标志。少先队大队部每学期在全校公开选拔校园广播站播音员、主持人,选拔出用语规范、语音纯正的播音员、主持人。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语言文字含有丰富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品格的养成、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的形成,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的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细化,语言文字的科研课题,必须加强研究,重在落实。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将语言文字工作与推进课程改革,提升综合办学水平紧密结合起来,完善语言文字工作奖惩机制;二是课内课外结合,课内向课外辐射,课外向课内反馈,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三是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的课题研究,挖掘并丰富语言文字学习资源,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工作实效。
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大力度,采取措施,突出特色,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力争把新兖镇中心小学建设成为一所高质量、有文化底蕴的特色品牌学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