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

1.要使□2×23的积是三位数,□最大填( )。 A.5

B.4

C.3

2.在一个季度、下半年、一个月中都在第1天的是( )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1月1日

3.3吨=( )千克. A.3

B.300

C.3000

4.25×8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A.1

B.2

C.3

D.4

5.17个54相加的和就等于54的( )倍. A.10

B.54

C.17

6.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 A.千米

B.吨

C.千克

7.得数比600大的算式是( ) A. 19×29

二、填空题

8.张师傅要买11袋面粉,每袋27元,张师傅大约要带________元钱。

第 1 页

B.31×21 C.26×22

9.135×42的积是________位数,积的末尾有________个0。 10.1760年、1988年、1994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200年中 (________)年不是闰年。

11.食堂买了32袋大米,每袋50千克;还买了28袋面粉,每袋25千克。

(1)买的大米和面粉一共有________千克。 (2)买的大米比面粉多________千克。

12.8时=________分 9吨=________千克 13.49×28的积是_____位数,积大约是_____。 14.在横线上填上“>”、“”或“=”.

35×76________75×36 55________17×3 18×29________29×18 500÷6________400÷6 15.画一画,填一填。

(1)从8:30到10:30,经过了________时。

画一画:________。

(2)从8:00到8:40,经过了________分。

画一画:________。

第 2 页

三、判断题

16.小明家距姥姥家40千米,他最好步行去。(______) 17.0÷30和0÷3的结果相等。 (____) 18.50×60和500×6的计算结果相同。(______) 19.每年有7个大月、5个小月。(________)

20.每年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的天数相同. (________)

四、计算题

21.用竖式计算(带★要验算).

24×13 32×30 ★25×16

22.直接写出得数.

10×24= 60×80= 58+69= 57÷3= 6×12= 300÷5= 430﹣50= 51×79=

五、解答题

23.学校买来4盒乒乓球,每盒18个,买来的羽毛球数正好是乒乓球的6倍,买来羽毛球多少个?

第 3 页

24.一个编筐专业户27天编了263个筐,比原计划多编了20个筐,原计划每天编多少个筐?

25.中心小学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有5个班,每班有53名学生,中心小学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6.一个人平均每月产生垃圾30千克,小红家有4口人,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27.下面是一幅平面图。

(1)哥哥从家出发向北走,走了38分钟,每分钟走75米。他走到了________的________面。在图中用“★”表示出来。 (2)弟弟从家出发向西走,走了28分钟,每分钟走72米。他走到

第 4 页

了________的________面。在图中用“○”表示出来。

28.每瓶饮料多少钱?

29.豆腐店有12袋黄豆,每袋45千克。这些黄豆能做多少千克豆腐?

六、作图题

30.给下面的钟面画上时针。

第 5 页

参考答案 1.B 2.C 3.C 4.C 5.C 6.B 7.B 8.300 9.四 1 10.1994、2200 11.2300 900 12.480 9000 13.四 1500

14.< > = 15.2 40 16. 17.√

第 6 页>

18.√ 19.× 20.√

21.312;960;400 22.240;4800;127;17 72;60;380;4029 23.432个 24.9个 25.1590名 26.1440千克 27.(1)商店;正南;

(2)公园;正西;

第 7 页

28.5元 29.2160千克

30.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

1.要使□2×23的积是三位数,□最大填( )。 A.5

B.4

C.3

2.在一个季度、下半年、一个月中都在第1天的是( )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1月1日

3.3吨=( )千克. A.3

B.300

C.3000

4.25×8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A.1

B.2

C.3

D.4

5.17个54相加的和就等于54的( )倍. A.10

B.54

C.17

6.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

第 8 页

A.千米 B.吨 C.千克

7.得数比600大的算式是( ) A. 19×29

二、填空题

8.张师傅要买11袋面粉,每袋27元,张师傅大约要带________元钱。

9.135×42的积是________位数,积的末尾有________个0。 10.1760年、1988年、1994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200年中 (________)年不是闰年。

11.食堂买了32袋大米,每袋50千克;还买了28袋面粉,每袋25千克。

(1)买的大米和面粉一共有________千克。 (2)买的大米比面粉多________千克。

12.8时=________分 9吨=________千克 13.49×28的积是_____位数,积大约是_____。 14.在横线上填上“>”、“”或“=”.

35×76________75×36 55________17×3 18×29________29×18 500÷6________400÷6 15.画一画,填一填。

(1)从8:30到10:30,经过了________时。

第 9 页

B.31×21 C.26×22

画一画:________。

(2)从8:00到8:40,经过了________分。

画一画:________。

三、判断题

16.小明家距姥姥家40千米,他最好步行去。(______) 17.0÷30和0÷3的结果相等。 (____) 18.50×60和500×6的计算结果相同。(______) 19.每年有7个大月、5个小月。(________)

20.每年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的天数相同. (________)

四、计算题

21.用竖式计算(带★要验算).

24×13 32×30 ★25×16

第 10 页

22.直接写出得数.

10×24= 60×80= 58+69= 57÷3= 6×12= 300÷5= 430﹣50= 51×79=

五、解答题

23.学校买来4盒乒乓球,每盒18个,买来的羽毛球数正好是乒乓球的6倍,买来羽毛球多少个?

24.一个编筐专业户27天编了263个筐,比原计划多编了20个筐,原计划每天编多少个筐?

25.中心小学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有5个班,每班有53名学生,中心小学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6.一个人平均每月产生垃圾30千克,小红家有4口人,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27.下面是一幅平面图。

第 11 页

(1)哥哥从家出发向北走,走了38分钟,每分钟走75米。他走到了________的________面。在图中用“★”表示出来。 (2)弟弟从家出发向西走,走了28分钟,每分钟走72米。他走到了________的________面。在图中用“○”表示出来。

28.每瓶饮料多少钱?

29.豆腐店有12袋黄豆,每袋45千克。这些黄豆能做多少千克豆腐?

第 12 页

六、作图题

30.给下面的钟面画上时针。

数学学习——了解每道题中蕴含的规律

对于很多中学生来讲,数学似乎都是他们的“硬伤”。他们会认为,数学是考验一个人智商的学科,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学好数学,其实这是个误区。那么,为什么一些学生能学好政治、历史这些学科,偏偏学不好数学呢?一些学生认为,这是因为数学考察的是人的思维,而政治、历史这些学科主要是考查记忆类的知识,这种观点实际上也是片面的。中考数学题思维性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很多题都是平时归纳总结的一些典型的解题思路。这些解题思路,就相当于历史、政治科目中的一个个知识点,是需要记忆的。换句话说,如果说数学考的是思维能力,那么所考的思维能力是平时的思维能力,考的内容是平时思考总结过的东西。

很多中考状元在总结自己学习数学的心得时,都会说:学好数学,就一定要每道题都掌握规律。

第 13 页

中考状元说:“我学习数学的第一个方法是知识点网络总结法。平时做数学题时,一些题目往往会让我们感觉到无从下手,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联想到这道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就可以以此为线索对症下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所谓的知识点网络总结法,就是在平时做题时,如果遇到解答中出现困难的题目,就将与这道题目有关的解题方法和所考查的知识点在题目的旁边列出来,然后在本子上总结出来。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考试的时候看到题目就能联想到有关的知识点,并迅速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为考生节约不少时间,另一方面做题的正确率很高,提高了解题命中率。”

中考状元说:“数学这个学科可能容易学,但也可能不容易学。只要能掌握规律,并且认真、踏实,学好并不是很难。”

我们学数学时要牢记概念、定理和公式,这些要求我们要理解着记忆,而且最好自己推导一遍公式定理等,比如三角函数中两角和差的正余弦公式、正切公式。课堂上要跟上老师,注意老师讲的方法、技巧以及思想,最好自己能够总结一下。比如,求函数值域的方法有单调性法、不等式法、判别式法、数形结合法、导数法,这些都需要我们自己理解透彻。

数学的复习很重要,不能学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至于做题,则要做到举一反三。做一道题等于做一类题,这样才有效率。中考数学中我们给题目分类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有类比的思想,要时时刻刻思考。

第 14 页

另外,考试中更重要的一点是细心,要避免无谓失分。只有知识和细心结合,才能考出好成绩。

这里,两位状元都有自己学习数学的不同经验,但总结起来可以发现,他们都注重归纳和总结,注重掌握解题规律。

那么,到底该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下面是中考状元们总结的几条经验。1.注重课本

彻底掌握相关的概念、定理及公式,如果把解题看作是盖房子的话,这些基本的概念和公式就是砖头,没有砖头是无法盖房子的。 2.注重基础

做题时要多做基础题,不要只钻研难题和偏题。因为中考试题中一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基础题,所谓的“难题”其实也是由基础题通过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如果基础题没有掌握好,根本就不可能解决难题。

3.注重归纳总结,建立数学的知识体系

题目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要讲究效率,要做一道题目会一类题目,这就需要你善于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是学好数学的核心所在,是把所谓的“数学考思维”变成“数学考记忆”的关键一步。如果把数学中所有的知识点及其应用、所有的题型以及解题思路都归纳总结好了,剩下的就是通过做题来反复地记忆,这时考数学就变成像考历史、政治一样了,没有那么可怕。 4.建立错题本

这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的最好的办法,由于时间紧张,

第 15 页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另外要注意建立错题本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错题本的改正使自己在临考前没有错 题遗漏。

5.注意答题的训练

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因此一定要进行训练。在临考前,要多做几套模拟题,目的除了进一步查漏补缺以外,主要是训练答题速度,以及训练答题的书写。

的确,在考场上,由于时间有限,如果遇到自己平时没有总结过的题型,或者总结过但记忆不牢靠、运用不熟练的题型,一般是不可能现场想出来的,这就是对你来说所谓的“难题”。而自己总结归纳过并且记忆牢靠的题型对你来说就是简单题”。因此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并且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归纳总结。

第 1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