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藏药

藏药

来源:意榕旅游网


藏药种类

从有关资料的统计来看,目前我国有藏药3000种左右,西藏是藏医药的发源地,藏药应用历史悠久。这一地区常用藏药有360多种,主要来源于菊科、豆科、毛莨科、罂粟科、伞形科、龙胆科、蔷薇科、玄参科、十字花科和百合科等植物,重要的药用属有:绿绒蒿属、马先蒿属、紫堇属、报春花属和虎耳草属等。常用藏药中,含生物碱的种类约占50%,这些活性较强的成分多见于乌头属、翠雀属、唐松草属、莨菪属、槐属、龙胆属和小檗属等药用植物。例如,大黄是一味重要的藏药,青藏高原分布大黄属植物28种,其中藏药应用的有21种,藏药用大黄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君母札)的种除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之外, 尚有藏边大黄 、喜马拉雅大黄、塔黄,西藏大黄等,青海、甘肃等地还用波叶大黄;中品(曲什札)有穗花大黄、歧穗大黄、长穗大黄、网脉大黄、心叶大黄、红脉大黄、卵叶大黄;下品(曲玛札)有小大黄。

目前,藏药已制定了统一的用药规范,即由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等6省区合编的《藏药标准》,共收载藏药227种,其中植物类197种、动物类17种、矿物类13种,主要种有:藏茴香、山莨菪、藏党参、藏紫草、水母雪莲花、唐古特 红景天、堪巴色宝(阿氏蒿)、曲玛孜(打箭菊)、达玛(凝花杜鹃)、野牛心、秃鹫、紫草茸、紫胶虫等。 藏药资源丰富,分布在青藏高原藏胞居住的广大地区,并为很多藏医药文献所收录。

藏药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这里具有复杂而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种类,从藏东南的热带季雨林到藏北茫茫无际的草原,依次分布着能反映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植物种类,据资料记载藏区维管束植物种类达6144种,居于全国第四位。有史以来,藏区就是我国药用植物的一大宝库,据初步统计,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有千种以上,其中冬虫夏草、贝母、三七、天 麻、灵芝等为畅销国内外的名贵药材;海南粗榧、红豆杉、鬼臼、八角莲、软紫草、纤细雀梅藤、野百合等为一类有开发潜力的抗癌药用植

物。此外,还有传统中药砂仁、钩 藤、秦艽、丹皮、木瓜、重楼、麻黄、桃仁、黄连、柴胡、当归、黄芪、龙胆、党参、乌头、大黄、三颗针、雪莲花、五昧子等各类药材。

藏药学理论及用药原则

藏医学理论认为药物与五行有关,其性、味、效亦源于五行。五行(土、水、火、气、空)中土为生物生长之本源;水为生长之汁液;火为生长之热源;气为生长运行之动力;空为生物生长之空间。五行缺一,生物则不能生长。这就阐明了药物生长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关系。同时又指出;土水偏盛的药物味甘;火土偏盛的药物味酸;水火偏盛的药物味咸;水气偏盛的药物味苦;火气偏盛的药物味辛;土气偏盛的药物味涩。 藏医在临床上用药是根据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辩证主方。

六味

即甘、酸、咸、苦、辛、涩。药物的六种味对于治疗疾病贩作用也就各不相同。总的来说,甘、酸、咸、辛能治隆病;苦、甘、涩味能治赤巴病;辛酸、咸味能治培根病。 还详细指出了每一味各自的作用和过量的过失。例如:甘味具有增强体力、补气固本,荣润肤色,延年益寿,开窍舒胸,生肌愈疮,治隆赤病的功效。用量过度,滋生培根病及脂肪,降低阳气等过失。甘味能治隆赤病,但是除了甘味陈青稞及干燥地区之畜肉外,多数甘味易于滋生培根病,惟有野牛肉、鱼、羊肉、蜂蜜却对治病培根病有益等。

药味经过消化后之变化:药物入胃,通过胃的消化分解,能使用权原有之味发生变化。如甘咸两种药物,经过初步培根消化后,则化为甘味。酸味在中期赤巴消化后,仍然化为酸味。苦、辛、涩三味在后期等火风消化后,转化为苦味。经过消化后的药味作用是,甘味能治隆与赤巴病;酸味能治培根与隆病;苦味能治培根与赫巴病。

八性

即重、润、寒、钝 、轻、糙、热、锐。药性“生、润、寒、钝”者可治隆病、赤巴病;药性“轻、糙、热、锐”者可治培根病。

十七效

即药物具有柔、生、温、润、稳、寒、钝、凉、软、稀、干、燥、热、轻、锐、糙、动等十七种效能。 每种药物都具有固定的性味、效。必须根据十七效的对治配伍主方。

对治

就是两两相对,其性相反,一为药性,一为病性。如寒与热,寒性病用热性药治之,热性病用寒性药治之。

药效分类

根据现代临床用药的性与效的关系又分若干类,仅选有代表性的介绍如下。

1.治疗热性病的药物有:冰片、牛黄、竹黄、白檀香、红花、毛瓣绿绒蒿。

2.治疗\"赤巴\"病的药物有:藏茵陈、波棱瓜子、止泻木、唐古特乌头、风毛菊、小蘖、秦艽花、钩腺大戟等。

3.治疗“龙”病的药物有:红硵砂、阿魏、野葱、干姜、山柰等。

4.治疗“龙”病和热性“培根”合并症的药物有\"宽筋藤、悬钩木、沉香、广木香、安息香等。 5.治疗热性“培根”病的药物有:余甘子、藏木香、沙棘果膏、绿绒蒿、芫荽、石榴子。

6.治疗寒性“培根”病的药物有:紫硵砂、光明盐、大托叶云实、黄花杜鹃、硵砂、溪畔银莲花、黑胡椒、小米辣、豆蔻、铁线莲等。

7.治疗血病的药物有:锦鸡儿茎与根、藏洪连、鸭嘴花枝条木、矮紫堇、翼首草、红檀香、降香、茜草、紫草茸、余甘子等。

8.治疗瘟病时疫的药物有:大株红景天、膜边獐牙菜、角茴香、翠雀花、波棱瓜子等。

9.治疗食物中毒的药物有:麝香、乌头(含黄、白、红三种)、山莨菪、矮莨菪、秦艽和龙胆的花、小蘖皮、茶藨子皮与果实、翼首草、乌奴龙胆、藏川芎、藏贯众、柽柳等。

10.治疗肺病的药物有:牛尾蒿、葡萄、大籽蒿、沙棘果及膏剂、竹黄、红景天等。

11.治疗虫病的药物有:紫草、茛菪子、天仙子、阿魏、麝香、酸藤果、结血蒿等。

12.治疗\"黄水\"病的药物有:草决明、瑞香皮、麝香黄葵子、小蘖皮、圆柏枝、麻黄等。

二、藏药剂型

其剂型有散剂、丸剂、膏剂、汤剂、浸膏剂、药油剂、药酒剂、煅制剂。

(一)散剂

系指多种药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根据医疗用途不同,又分为内服散、外敷散、煮散和汤散。常用散剂举例。

以冰片为主的七味散:冰片、牛黄、白檀香、红花、藏黄连、藏茵陈、竹黄,以白糖水冲服。治紊乱热症、背痛。

冰片九味散:冰片、檀香、竹黄、红花、熊胆、藏茵陈(獐牙菜)、大株红景天、藏黄连(兔耳草)、紫草茸。以白糖水冲服。治经脉传导性热症、紊乱热症、胸痛、痰液带红黄色或烟汁色。

藏红花七味散:红花、牛黄、竹黄、肉豆蔻、榼藤子、沉香、藏木香。凉开水冲服。治心热症。

檀香八味散:白檀香、竹黄、红花、小豆蔻、大株红景天、岩白菜、葡萄、甘草。白糖水冲服。主治肺热脓疡。

诃子十味散:诃子、小豆蔻、藏茵陈、岩精、山矾叶、白刀豆、茜草、侧柏叶、紫草茸、红花。主治外伤引起的肾病,尿闭、腰痛不能伸直、肾腑热症。

熊胆七味散:熊胆、波棱瓜子、止泻木子、穆坪马兜铃、香附子、川乌、矮紫堇。白糖水冲服。主治外伤引起的肠道瘀血,胆热症。

寒水石十二味散:寒水石、石榴子、小豆蔻、诃子、荜茇、秦皮、肉豆蔻、余甘子、木香、芫荽子、光明盐、干姜。主治溃疡、\"培根\"型消化不良。

乳香十味散:乳香、草决明、黄秋葵子、广木香、鸭嘴花、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宽筋藤、岩精。白糖水冲服。主治痛风、\"黄水\"病、游走性的疼痛。

石榴八味散:石榴子、香旱芹、藏菖蒲、铁线莲、小米辣、硇砂、芒硝、光明盐。主治消化不良,胃火衰败所致的腹胀腹痛、呃逆、胃痞瘤、上吐下泻、寒性尿闭。

以上各方中药物均为等量。

(二)丸剂

系指药物细粉加适量的粘合剂制成的圆粒状剂型。由于粘合剂的不同,有水泛丸、糊泛丸、浸膏丸、酥油丸、药油丸之别。

大鹏五味丸:乌头、麝香、广木香、藏菖蒲、诃子。以童便制丸至梧桐子大,睡前服,第一日服五粒,第二日七粒,自第三日起每日服九粒。主治胃痛、虫病、咽喉疾病、疫疠,尤其对\"黄水\"病、麻风病疗效尤佳。

大鹏六味丸:上方加安息香。制法同。主治喉蛾、疫疠、炭疽病。

硇砂十六味丸:硇砂、光明盐、黑盐、藏红盐、角盐、灰盐、皮硝、芒硝、白秋石、荜茇、胡椒、生姜、诃子、毛诃子、余甘子。上药各等量,用红糖熔化炼丸。主治胃痞瘤、痞块、子宫痞瘤、血痞瘤。

大自在丸:大托叶云实、蒲桃、竹黄、红花、小豆蔻、肉豆蔻、诃子、蛇床子、荜茇、山柰、毛瓣绿绒蒿、茜草、小米辣、葫芦、没食子、五味子、石榴子各等量,以红糖炼丸。主治\"培根\"与\"龙\"激增引起的胸热、腹寒、腹泻。

木通七味丸:藏木通、小豆蔻、螃蟹、干姜、荜茇、胡椒、硇砂各等量,以红糖炼丸。主治胃寒、肾寒、肾虚腰痛、尿道刺痛。

(三)膏剂

系指药物细粉加上不同的粘合剂配制成糊状,服用时以温开水化服。或制成软膏,以不粘手为度,服用时搓成小丸吞服。

黄葵八味膏:黄葵、诃子、竹黄、红花、小豆蔻、甘草、芦狄、铁粉各等量。以白糖和鲜酥油配制。主治肝热、肺热、肝肺陈旧热。

藏茵陈六味膏:藏茵陈、波棱瓜子、青木香、川乌、荜茇、马兜铃。以蜂蜜配制。主治\"赤巴\"型肺病、酒醉、呕吐胆汁、头痛

诃子十味膏:诃子、紫草茸、藏紫草、茜草、竹黄、红花、小豆蔻、芦狄、甘草、大株红景天。以白糖、鲜酥油配制。主治肺脓肿、肺空洞,痰液粘稠腐臭、咳喘 。

硇砂十二味膏:硇砂、麝香、螃蟹、垫状卷柏、山柰、荜茇、胡椒、妇女结石、科苋菜子、芒果核、蒲桃、大托叶云实。以红糖、酥油配制。主治肾脏疾病、尿闭症。

石榴十味膏:石榴子、秦皮、小豆蔻、干姜、荜茇、胡椒、红硇砂、广木香、小米辣、蒺藜。以红糖配制。主治浮肿、严重\"龙\"病、寒性肾病、寒性肠道疾病 。

(四)浸膏剂

是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浓缩至规定的标准。每

1g相当生药2-5g。可以单味服用,亦可和其他药配,也可作为丸药、膏剂的配伍粘合剂。

藏药中以药物熬取浸膏的种类较多,常见有沙棘果浸膏、矮紫堇浸膏、独一味膏、翼首草浸膏、小叶棘豆、镰形棘豆、紫堇、绢毛菊、风毛菊、独行菜、泽漆、狼毒、杜鹃、藏黄连、香薷、麻黄、圆柏、黄精、玉竹、天南星、酸藤果等浸膏。

(五)药油剂

系指以酥油、植物油、动物油经炼制后再加入其它药物细粉制丸或制膏或单味服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