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31例临床观察

来源:意榕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6年11月第15卷第11期 文章编号:1 671—8631(2006)11—0811—03 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31例临床观察 刘晓玲,王育生,高 峻,王山J (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太原03001 3) 摘要 目的:评价紫杉醇(PTX)联合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紫杉醇1 35~ 175 mg/m 加入生理盐水500 mI 静脉滴注3 h,第1天。亚叶酸钙200 mg/m 静脉滴注2 h,第1天、第2天,氟尿嘧 啶400 mg/m 静脉注射第1、2天,氟尿嘧啶600 mg/m 化疗持续静脉滴注第1、2天,21 d为1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 者复查有关指标,评价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31例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l1例,无变化(NC)13例, 进展(PD)5例,总有效率41.9Yoo。初治患者和复治患者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临床受益率为80.6 A。毒副作用主要 o是白细胞减少,发生率64.5 ,多为I~Ⅱ度,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38.7 。结论: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 胃癌有确切疗效,且临床受益率高,毒副反应可耐受,临床症状缓解率高,值得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关键词 晚期胃癌;紫杉醇;氟尿嘧啶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B 联合化疗是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自2002年3月 复查有关指标,评价疗效和毒副作用。 2005年3月应用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 1.3疗效评定标准 31例,近期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可耐受。报告如下: 按WHO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 1资料与方法 可见肿瘤完全消失,持续1个月以上。部分缓解(PR):肿瘤缩 1.1一般资料 小50%以上,持续超过1个月。无变化(NC):肿瘤缩小不到 本组31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晚期胃癌患者,有X 50%或增大不到25 。进展(PD):肿瘤增大超过25 或出现 线、彩超、CT等客观临床评价指标。初治14例,复治17例, 新病灶。CR+PR所占本组病例总数百分比为有效率。 复治病例中15例曾应用全身化疗,既往用药包括氟尿嘧啶、 1.4临床受益反应(CBR) DDP、ADM、MMC、Vp一16等。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 CBR是近年来评价包括胃肠道肿瘤在内的难治性肿瘤 26 ̄70岁。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18例、印戒细胞癌4例、黏 的1个临床指标,包括患者的疼痛强度、镇痛药物消耗量、肿 液腺癌5例、管状腺癌4例,转移部位包括腹腔淋巴结、浅表 瘤患者活动状态评分(KPS)评分和体重变化。疗效分为有 淋巴结、肝、肺等。其中肝转移8例、肺转移1例、纵隔转移 效、稳定和无效。止痛有效:疼痛评分降低>50 以上或镇痛 1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9例、腹腔淋巴结转移15例、盆腔 药物用量减少so%以上,至少持续4周;KPS评分有效:KPS 转移5例、腹膜转移7例、多处转移7例,伴肠梗阻者3例。 改善至少20分以上,持续4周;体重改善有效:体重增加(非 复治病例要求近4周内未接受化疗。Karnofsky评分≥70 体液潴留)≥7 Ao。CBR评估:疼痛评分或镇痛药用量、KPS 分,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基本正常,预计生存期在3个 评分、体重增加3项指标,1项有效、其他2项稳定为有效, 月以上者。 3项全部稳定者为稳定,其中任何1项无效即为无效。 1.2治疗方法 1.5化疗毒性反应 预处理:应用紫杉醇(PTX)前30 min,静脉注射地塞米 毒副作用的评价采用WHO对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 松20 mg,西咪替丁400 mg,肌肉注射苯海拉明40 mg抗过 反应的分级标准,分为0~Iv度。 敏。患者均常规应用5一HT。受体拮抗剂及甲氧氯普胺止吐。 1.6统计学处理 PTX 135~1 75 mg/m 加入生理盐水500 mI 静脉滴注 初治、复治有效率采用)c 检验。 3 h,第1天。亚叶酸钙200 mg/m 静脉滴注2 h,第1天、第2 2 结 果 天,氟尿嘧啶400 mg/m 静脉注射第1天、第2天,氟尿嘧啶 2.1客观疗效 600 mg/m 持续静脉滴注,第1天、第2天,持续静脉滴注泵 全组可评价病例31例,CR 2例,PR 11例,SD 13例, 采用美国百特公司(Baxter)的便携式输液泵(规格 PD 5例,总有效率41.9 。初治患者和复治患者有效率差异 2C1009K,流速5 mI /h),21 d为1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者 无显著性。CR 2例均为胃癌术后肝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Proceeding of Clinical Medicine J,Nov.2006,Vol 15 No.11 疗后临床表现和转移灶完全消失。 表1 初治复治患者化疗方案有效率比较 例 水仙碱和长春花生物碱),后者主要是促进微管拆卸并导致 微管分解,紫杉醇能特异地结合到小管口位上,导致微管聚 合成团块和束状并使其稳定,这些作用能抑制微管网正常重 u勰 2.2 CBR评估 全组CBR评价有效者共25例,占80.6 ,22例疼痛患 者中18例(81.8 )疼痛减轻,止痛药物减量或疼痛程度降 低≥5o%,其中10例疼痛完全缓解。21例(67.7 )化疗后卡 氏计分增加≥20分。体重增加≥7 者有1 2例(38.7 )。 3例肠梗阻患者化疗后梗阻均得到缓解,恢复饮食。 2.3不良反应 全部病例均可评价毒副反应。主要包括白细胞减少、胃 肠道反应和脱发。白细胞减少总发生率64.5 (20/31),Ⅲ度 以上者12.9 (4/31),经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均能恢 复正常,不影响下一周期化疗,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不明显。胃 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8.7 (12/31), 多数是I~Ⅱ度,Ⅲ~Ⅳ度占6.5 (2/31)。脱发发生率为 80.6 (25/31),主要为轻度脱发。关节肌肉疼痛发生率为 16.1 (5/31),多累及手臂和下肢的关节,1~3 d症状自行 缓解。本组便秘发生率45.2 (14/31)),可能主要为使用了 5-HT。受体阻制剂引起胃肠蠕动减弱所致。 表2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n:31.例 指 标0度 I~11度Ⅲ~Ⅳ度 I~Ⅳ度 血红蛋白下降 白细胞下降 血小板下降 恶心、呕吐 口腔炎 腹 泻 便秘 脱发 气管痉挛 皮肤瘙痒 肝功能异常 心电图异常 关节酸痛 3讨 论 紫杉醇是一种复杂的二萜类化合物,是从短叶紫杉树皮 中提取的活性成分。作用机制有别于其他抗微管药物(如秋 组 】。离体试验表明,紫杉醇具有显著抗MKN一28与MKN一 45胃癌细胞株作用 ]。秦云才等[。 报道,紫杉醇对胃癌细胞 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 4 是其发挥抗癌作用机制之一l3]。CHANG等_4]以紫杉醇处理 胃癌细胞NUGC一3和SG—M1,发现紫杉醇在临床能达到的 浓度(O.01/ ̄mol/I )下,就能有效抑制胃癌的生长[ 。 氟尿嘧啶系胃癌治疗的基础药物,传统的给药方法是分 次单独注射或静脉滴注,氟尿嘧啶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的半衰 4 期短(10~20 arin),由于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其对细胞 增殖周期中的各个时期均有作用,但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 s期(细胞合成期),而且氟尿嘧啶的活性物质与癌细胞结合 量低,抗癌作用弱。因此持续输注使血液内可以维持一定的 药物浓度,持续较长时间就可以杀伤不断增殖的更多的s期 细胞,提高抗癌效果,由于氟尿嘧啶缓慢进入体内,使其分解 代谢等一系列作用较缓慢发生,骨髓抑制也较一次静脉注射 为低。氟尿嘧啶对RNA的形成也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对剂量 依赖关系较明显,所以使用氟尿嘧啶静脉注射与持续输注同 时应用的方法,以达到更好的疗效。亚叶酸钙本身无细胞毒 作用,作为生化调节剂,在肿瘤细胞内与氟尿嘧啶活化物脱 氧氟脲苷酸及胸苷酸合成酶结成三联复合物,从而增强阻止 尿苷酸向胸苷酸的转化,最终影响DNA的合成_5 。 ()BTSU等 报道PTX治疗晚期胃癌单药有效率为 17 ~23 ,而联合用药有效率为50%~60%。MURAD 等 报道应用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化疗方案治疗初治的局 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29例,总有效率为65 ,中位生存期 12个月,2年生存率大于2O 。本研究采用紫杉醇联合氟尿 嘧啶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31例,总有效率41.9 。初治患 者和复治患者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临床受益率为80.6 , 尤其在缓解疼痛、解除梗阻方面效果显著。 紫杉醇剂量限制性毒性主要是骨髓抑制。本研究中白细 胞减少多为I~Ⅱ度,为51.6 (1 6/31),有4例发生Ⅲ~Ⅳ 度白细胞减少,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恢复正常。血红 蛋白、血小板下降不明显。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8.7 ,多为 I~Ⅱ度,经止吐对症治疗好转。有5例出现关节肌肉疼痛, 多发生于用药后2~4 d,1^v 3 d症状自行缓解。本组未见有 支气管痉挛所致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荨麻疹及皮疹等严重 超敏反应。未见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异常表现。 综上所述,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有确 切疗效,临床受益率高,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应用和研究。 3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6年11月第15卷第11期 参考文献: [5] [1] 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 999:298. L 6 [2] 杨全良,周彤,陆洪俊,等.周剂量紫杉醇、顺铂联合醛 氢叶酸/5一氟尿嘧啶二线治疗晚期胃癌[J]。临床肿瘤 学杂志,2004,9(2):162. [3] 秦云才,元玉琴,司君利。等.紫杉醇体外诱导人胃癌 L 7 J 细胞凋亡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J]。前卫医药杂志。 2001,18(4):255. r 4] CHANG Y F,LI I I ,WU C W。et a1.Paclitaxel—in— duced apoptosis in human gastric carcinoma cell lines __J].Cancer。1996。77(1):14—18. 作者简介:刘晓玲(1 972一)。女。河北省人,学士学位,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内科工作。 文章编号:1 671—8631(2006)11—0813—02 希美钠对肺癌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观察 宋 欣 ,宋 晖 (1.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摘要 目的:一M 0 一一观察放射增敏剂希美钠(一吼~…一 盯一呱一 .一~ 一一舌 ~一 CMNa)配合放疗治疗肺癌的疗效及放射反应的变化。方法:一太原 030013;2.吕梁市人民医院,山西吕梁033000) 将8O例肿瘤患 者随机分为增敏组和常规放疗组。常规放疗组4O例(对照组)。常规外照射总量DT60 ̄70Gy/6 ̄7周,每次2Gy。每周 5次,均采用6MVX线照射。增敏组4O例,外照射合并甘氨双唑钠。外照射同常规放疗组。甘氨双唑钠的给药方案:生 理盐水100mI~民人 n ;  +CMNa1.Og静脉滴注,每周3次。结果:完全缓解率增敏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7.5=~一 J∞¨al 一 一~~m撇 A ∞  稿 故   和65.0 (P< 0.05),差异有显著性。达到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增敏组所用放射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增敏组放疗期间血常规、心电 图、肝肾功能等同对照组。无异常改变。放射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放疗合并甘氨双唑钠疗效优于单纯放 疗。并可减少了放射剂量;放射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L e x e 1 O t . :  关键词肺癌;放射增敏剂;希美钠 中图分类号:R81 5 文献标识码:B 影响肿瘤放疗疗效的主要因素是实体瘤中存在lO一 一一一 一一 一:~雪~一一一  ~  ~ 分为两组,每组4O例。A组为常规放疗组;B组为增敏组。经 50%的乏氧细胞,它们对低LET射线具有抗拒作用[1 J。甘氨 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 双唑钠为我国一类新药。基础和临床实验证实其对实体瘤乏 1.2治疗方法 氧细胞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对正常组织无明显影响。为 8O例患者全部进行放疗,照射野包括原发灶+同侧肺 研究甘氨双唑钠对常规放疗效果的影响、毒副反应及放射反 门+纵隔(按原发灶部位不同分为上纵隔或全纵隔)。采用前 应的变化等,自2004年12月一2005年1O月,采用随机分组 后野对穿照射,肿瘤局部达到DT 4O Gy后缩野,避开脊髓继 法对8O例住院放疗的肺癌患者采用外照射合并希美钠 续照射到DT 60~70 Gy。 (CMNa)并与常规放疗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1.3用药方法 1资料与方法 本试验GMNa药品由广州莱泰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将 1.1一般资料 注射用CMNa以1.0 g的剂量,用100 mI 生理盐水稀释溶 选择2004年12月一2005年1O月依据国际抗癌联盟 解,3O rain内完成静脉滴注,患者无不良反应后于30 rain内 (UICC)1 987年所订的分期法为Ⅲ期、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 行常规放射治疗,每周3次,每次1.0 g,从放疗开始连续用 为非小细胞肺癌(NSCI C)的患者8O例,年龄5O~7O岁,接 药至放疗结束,约7周,共21次。 受第1次X线常规分割放疗,放疗前及放疗期问均未接受化 1.4临床观察指标 学治疗或其他免疫生物治疗。放疗的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 评价临床疗效方法:放疗前、后分别进行CT扫描,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