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理论综述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二、中日韩三国的研究成果 (一)中国的研究成果
1. 基于中日韩三国经济合作的静态效应及外贸战略的研究
自由贸易区的静态效应是因为自由贸易区区域内关税下降,直接促进了缔约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贸易的静态效应可以用贸易的创造效应和转移效应来考察。创造效应主要反映在缔约国之间废除了贸易壁垒而带来贸易的创造效果上,转移效应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税但保留了对非同盟成员的关税,从而产生了差别关税;在差别待遇的影响下,某一同盟成员把原来向非成员国的低成本进口转向同盟成员国的高成本进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进口成本增加的损失。 价格 Pw Pp Ph e a c d b f S D M1 M2 M3 M4 数量 图1东亚区域贸易合作中最终产品的静态效应图 如图1所示,横轴表示进口数量,纵轴表示商品价格,Ph表示本国价格,Pp表示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价格,Pw表示非成员国的价格。在该国结成自由贸易国之前,其进口价格为Pw,该国进口量为M2M3,此时,关税收入为c+d,消费者剩余为f,参加自由贸易区后,进口量为M1M4,消费者剩余增加了a+b+c+e的量。该国由此获利a+b,即贸易的创造效应。但该国失去的关税收入为c+d,其中c部分转移到消费者,而d部分则代表非成员来源地与较高成本的成员国来
源地之间的成本差异,即贸易的转移效应。因此,该自由贸易区的净收益取决于b+d-e的大小。当本国对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本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贸易商品的成本差别越大、成员国与非成员国同种商品的成本差别越小,则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移的可能性越大。
根据H-O模型,假设各国的自然禀赋不一,各种产品所需要的要素密集程度也不一样,各国将集中使用自己最丰裕的要素生产自己最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中日韩三国的要素禀赋具有较大的差异,中国是劳动力要素相对丰裕的国家,而日本、韩国则是资金、技术相对丰裕的国家,三国之间的贸易品存在较大的成本差异。最终产品的生产是由一系列的中间产品构成的,中间产品又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要素密集度。如果构建自由贸易后,日本、韩国的企业可以大规模地将中间产品的生产转移到中国,发挥中国的成本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贸易的创造效应将会大于贸易的转移效应,区内的贸易合作将会有广阔的前景。
另一方面,开放贸易还会带来规模经济、FDI、技术进步等动态效应。如果三国合作,则能够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另外,中日韩三国都实行的是外向型的外贸战略,如果三国没有建立合作机制,必然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者,最后变成“囚徒困境”,三国的整体利益也会遭到损失。因此,三国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必要的。从三国的的贸易战略及经济合作现状与要求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三国建立FTA是可行的,也是可能的。 2. 东亚自由贸易区多方案选择研究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通过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进行了研究,并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宏观经济影响进行了模拟,结果如下(表1) 模拟的结果显示,三国都会从FTA中受益,其中韩国将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最大受益者,中国其次,日本的受益最不明显。进一步的模拟显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对三国的产业部分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对日本而言,贸易自由化将加强其在钢铁、化工、机械和高档纺织品上的优势;对韩国而言,其在钢铁、石化、电子和皮革生产上的优势将更加突出。对中国的来说,大多数产业的进出口都将有较大同谋的增长,在服装、电子、食品加工、谷物、钢铁、汽车等行业的出口增幅将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在纺织面料、机械设备、石油化工等领域中国的进口将大于出口。而且在贸易自由化下,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将产出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更加突出,而中国传统的弱势产业将受不利影响。 3. 基于国际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
在研究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福利影响时,中国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运用了国际投入产出的模型,分别计算出了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对三国的的分部门产出、贸易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关税减让对区外贸易的不利影响。此研究假定2005年成立FTA,以2002年为基期,其结果如下表所示(表2、表3)。
(二)日本的研究成果
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中日韩同时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三方的GDP的增长及福利的改善程度大于其中任意两个国家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若建立10+3自由贸易区则经济福利改善最多,其代表性的成果如下(表4、表5)。 (三)韩国的研究成果
韩国的学者将自由贸易区的影响分为两个部分:自由贸易效应(TL)和资本积累效应(CA),贸易的总效应为(TL+CA)。其结果表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三国都会受益,韩国依然是最大的受益国,东盟及区外国家将受损。代表性的结果如下(表6、表7)。 三、存在的问题与争论
目前的研究多限于宏观层面,主要是对GDP和贸易总量变化的研究,没有深入分析特定产业部门所受的影响,也没有深入分析特定产业内福利或损失的程度。另一方面,中日韩三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也是影响自由贸易区建立的重要因素,目前的研究还缺乏对政治历史因素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秦熠群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对中国贸易和产业影响的实证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2] 杨贵言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中国自贸区战略——周边是首要[M]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