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架起课堂与生活的桥梁

架起课堂与生活的桥梁

来源:意榕旅游网
立足生活 超越课堂

——教学案例

一、理念阐述

人,诗意地栖居在生活中。生活是教育和教学的“母机”,生活的故事常常激发教育和教学的反思。在陶行知先生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其内容博大无比,它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活的语言。它来自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实现英语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和谐共振,就要求我们留心周围的生活,走进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尽量使静态的文字变成活泼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使其实践性更强、生活味更浓,从而让学生愉快的融合在英语生活环境之中,自然的、不知不觉地吸收知识和交际操练。

二、案例及分析

大自然纷繁复杂,而人们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有的人常常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而有的人却忽略了时间的重要性,因为自己不合理的生活习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小学英语PEP第六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习用英语表达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学习和生活起居情况,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前,我布置了如下的预习作业:

1、搜集你所学过或见过的动词或动词词组。

2、搜集你所学过或见过的表示时间的介词或介词词组。

3、查出often、usually、sometimes这些词的意思,并观察它们在句中的位置。 4、观察周围人的生活,填写下面的表格。 get up have breakfast have lunch have supper go to bed 后。

为了使学生之间彼此交流搜寻的知识,我把同学们搜集来的词和词组制作成课件,并设计了一个二人合作的游戏:大屏幕面向全体学生,一个人根据屏幕中的词和图片做出body,language,另一个人用英语说出这个动词或动词词组。

在游戏的过程中,同学们时而欢呼、时而紧张,不知不觉地复习并学习了很多的动词和

1

father mother friend teacher grandpa grandma …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学生们积极地从英语课本、课外书中查找所需的资料。谁都不甘落

词组,为新课的句型学习做了铺垫。

接下来,我请学生说出他们所找到的表示时间的介词词组。学生的答案可多了,既有课本中出现的介词短语,如:at 8:00, 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in the evening, at noon, at night, on the weekend… 也有课外的短语,如at dawn, in the middle of the day, in summer holidays等。在完成这项作业时,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收获和提高。

我把这些动词和时间词结合,用幻灯片制成了一个个生活场景,请学生看图造句。

S:I eat breakfast at 7:00 in the morning.

I play sports at 3:00 in the afternoon. …

经过对几组图的操练,学生们很快掌握了句型的表达方法。这些日常之事,学生亲历亲为,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学起来自然也就顺水成舟了。

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often、usually、sometimes这些程度副词的意思,但这种枯燥的预习不利于学生的记忆。我把这些词用图表示了出来。图例的对比使他们明白了这些词的区别。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never

我趁机渗透了never这个词,让学生在表达中运用。 接着我出示了几个句子,让学生判断正误。 1、 I usually get up at 12:00 noon.

2、I usually go to bed at 7:00 in the morning. 3、I usually have breakfast at 6:30 am. 4、I usually go home at 5:00 in the evening.

学生马上判断一、二两句是错误的,三、四两句是正确的,理由是我不可能早上睡觉,中午起床。

我马上接上:“But there are some people. They really go to bed in the morning , and get up at noon. Do you know who are they?”

当学生默然时,我出示了一个夜班警察的一天的生活。

This is my day

I am a policeman. I work at night. I take a bus and go to work at 9:00 in the evening. I eat dinner at 7:00. I usually go home at 5:00 in the morning. After breakfast, I go to bed at 6:00. I usually get up at 12:00 at noon. And I

play sports at 3:00 in the afternoon. This is my day. I enjoy my life.

2

爱动脑筋的小A 举手了,“他的作息时间怎么和我们相反呢?这不利于身体的健康。”“是啊,是啊,怎么和我们完全不一样呢”下面引发了一阵议论。

我微笑着,试图利用这个契机,激发学生的情感,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我问了一个问题:“Why do they work in the evening? Do you know why?”“ You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 in Chinese.”为了能让学生们尽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我允许他们使用中文。

学生们都开始思考。

小B说道:“很多小偷会在夜间行动,所以警察们需要在晚上工作维持秩序。 小C说道:“我们小区的门卫也一样,他们晚上值班是为了防止盗贼的潜入,或者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原来他们晚上辛苦工作是为了大家的安危呀!学生们不由得燃起一股崇敬之情。 小E举手了:“可晚上上班的不止他们,还有doctor , nurse , driver, cleaner and worker,他们都是可敬的人。”

他一下子又列出了一群人,这是我预想不到的。

教学就是这样一门奇特的艺术,她的魅力在于不论你在课前设计了多么周全的环节、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以确保教学时的“万无一失”,而当你真正与孩子们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他们许多的言语和表现似乎让一切都乱了章法,会让你措手不及或是惊喜万分。而恰恰是这种特点,决定了教学必定是一项充满智慧,充满创造的生机勃勃的活动。

我顺势问道:“Do you like them?” “Yes”, 学生们大声地说。

“Yes , we love them , because they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 We should thank them for their hard work.”我大声说道。教室里弥漫着暖暖的温情。

接着,我请学生讨论调查的情况,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调查结果。

第一组的同学说:“我调查是爷爷的生活情况。爷爷年纪大了,很注意保养身体,饮食起居很有规律。”以下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写的短文。

My grandpa usually gets up at 5:30 in the morning. Then he goes to Penglai Park to do morning exercises. He usually plays chess with his friends in the afternoon. Sometimes he goes fishing. After dinner, he takes a walk. He goes to bed at 8:00.

第二组同学调查的是妈妈。汇报中时不时地夹着中文。

My mother is a busy woman. She usually get (gets)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 She 煮 (cooks)breakfast for us. In the evening, she often 洗衣服(washes) and clean(cleans) the room. I love my mother.

尽管有许多语法错误,但对妈妈的爱已洋溢在文字中。

第三组同学说的是他们的English teacher .听到学生要讨论我,我顿时提足了兴趣,请听他的发言。

3

My English teacher is very kind but strict. She often goes to school at 7:00. … She often helps us after school. She goes home late.

学生们的话语使我感到他们真的长大了,懂事了,能体会父母、老师的辛苦。通过调查,学生把目光触及到了周围人的日常生活。平时尘封的情感此时被激发,热爱父母、热爱老师的心被打开了。

我请事先安排的班里一位同学介绍他的生活。这是个平时行为懒散的同学。

I usually get up at 7:20 and go to school at 7:30. I usually go home at 5:00 in the afternoon. Then I play computer games. After dinner, I do homework. Then I read story books. I go to bed at 12:00.

同学们一阵哗然。“你花10分钟穿衣、洗脸,太少了,怪不得每天衣服不整洁。”“早上应该早起读英语。”“你不应该一回家就玩游戏,应该先做作业。”“12:00睡觉,你第二天上课会困的。”„„

同学们各抒己见,那位同学早已经羞得面红耳赤了。 “那就为他重新设计合理的作息时间吧!”

同学们在商议中很快就有了答案。我们共同评出了最佳的方案。 6:00 起床——6:30 读英语——7:00吃早饭„„ 晚 6:00吃饭休息——7:00 做作业——9:00 睡觉

利用这一实例,我提醒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要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每天9小时的睡眠,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更好的学习。”

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但留给我却的是长长的思考和前行的动力。 三、感悟

☆关注学生的生活和体验,让课堂源于生活

“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这个理念的立意是要让教学能立足于学生的生活而进行,但同时又必须为学生开辟未知的生活空间。现行的教材在提供话题的同时,也同时提供了不同层面的生活片断,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纯文本、纯课堂的教学决不能满足学生认识的需要,也难以获得真实的体验。

教育原本是源于现实生活和实践体验的,如果远离实践,单一地通过教师的传授让学生获得积累的间接经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异化为仅仅是知识的“记忆——复现”过程,那么学生就变为知识的容器。我们倡导教育要返朴归真,向生活回归,展开对生活的体验。从本课的实践来看,当学生调查他人的生活,感受别人的生活状态时,就获得了真实的感悟和发现,改变了认识,提高了情感的倾向化,并且产生行为的动机。

☆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课堂贴近生活

“生活的印记就像一张张鳞片,留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一种表象。”一方面由于生活阅历的浅薄,学生的感悟往往落在表面,并不能透析事例背后的道理;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认知层次的差异,面对生活,学生的认识、情感和困惑都有所不同,而学生的参与

4

和实践则成为学生沟通和重新获得发现的重要途径。

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教师设计大量的生活问题,力求让学生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生活感悟能力。在活动中,教师不留痕迹地引导学生对他所面对的生活世界、生活关系、生活意义、生活方式进行不断的理解,扩展他们的生活经验,构建他们的精神世界,形成生活智慧,使儿童能不断的从思想走向行动,从理解走向实践,在生活中创造生活。然而,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生活化教学中的“生活”不可能全部真实化。因此,我们就必须把学生现实中的真实生活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重组,重新诉诸学生的听觉、视觉,让学生通过观看、倾听、参与,不断提升自己的感悟、体验和心得。

☆ 关注学生的道德行为,让课堂走向生活

教育“回归生活”,吸引了学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体现了生活的教育价值。但是,这还不是教育“回归生活”的全部意义。教育“回归生活”的课程意义还在于:要高于生活,要以未来的视角引领生活,要帮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尊重学生和积极引导的统一。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让课程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课程要关注学生的所感、所思、所悟,帮助儿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他们今后的生活。这样,也就能使学生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他们自身而言是有意义的,是有助于他们现在和将来的生活的。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里,我们要积极引导儿童重视、关注、观察、体验、反思和提高他们作为社会人的生活,逐渐引导儿童“过他们自己的生活”成为他自己生活的实践者,成为他自己生活的观察者、反思者、体验者和创造者。只有引导儿童关注和“实践”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意义的教学,也只有引导儿童学习和学会创造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颖敏“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链接方式”《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年5月

3、岳蔚编著《新课程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与实例》2006年3月第2版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