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世界经济概论论文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

来源:意榕旅游网


金融危机后外国投资变化及原因分析

1111652梁志远

摘要:2008年的金融危机波及了全球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危机也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在外商投资出现了多年来的首次下降的情况下,我国及时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促进了外商投资在较短时间恢复了增长势头,但危机后外商投资的方式有所改变,投资的产业、地区、规模有所不同,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这一变化趋势,积极诱导外资流向我国经济建设最需要的地方,避免可能的风险。

关键词语:金融危机、外商投资、方式改变、应对策略 一、外商投资的变化

金融危机时,许多跨国企业改变了原定在中国投资的计划,大量资金回流到本国。但是金融危机一有所缓解,为了自己公司的需要,又重新开始关注在华的投资市场。由于危机带来的种种影响,国内以及国际投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外商依据这种环境适时对投资的方式进行了变化,主要体现在投资的行业、地区、形式三方。

首先是危机后,外商投资行业的改变。如下三图是2008年、2009年 、2010年的外资直接投资项目个数和实际使用资金金额。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七个重点行业在这三年中的变化趋势。

农、林、牧、渔业 采矿业 制造业 建筑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917 149 11568 262 25 452 3138 119102 57283 4989483 109256 57255 1858995 505884

农、林、牧、渔业 采矿业 制造业 建筑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008年图 896 99 9767 220 52 569 2864 142873 50059 4677146 69171 45617 1679619 607806 农、林、牧、渔业 采矿业 制造业 建筑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009年图 929 92 11047 276 85 689 3418 191195 68440 4959058 146062 112347 2398556 713023 2010年图 由三年的图可以得出,在2008年危机到来之后,中国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的实体经济行业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尽管在2010后反弹回升,但增加速度已经大大减小。有的行业甚至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如采矿业在2009年下降了33%,在2010年依旧下降17个百分点。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的虚拟经济行业,如上图所示的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后,不但没有出现大幅度回落甚至部分行业出现新一轮的增速。例如金融业在2009年增速达到了100%,2010年依旧保持在63.46%的高水平。服务业领域使用外资的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一万零五百三十七家,同比下降9.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三百一十五点七亿美元,增长了42.6%,占同期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数和

实际利用外资的金额比重分别为50.7%和42.5%。服务业吸收外资主要集中在分销、运输、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旅游等方面。通过两种不同经济的对比以及三年的变化趋势不难发现,金融危机之后,外商把投资的重点开始向金融业等虚拟经济行业开始转移。

其次危机后,外商投资地点的变化。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开放格局,不仅仅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在近年来在吸引外资方面也表现出了迅猛发展的势头,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西部特殊的投资环境渐渐被外商所接受,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不断增加。危机发生以后,中西部地区和东部一样,引入外资的数量下降。但是进入2010年后,东部地区的外商投资已经又重新开始大幅攀升,而部分中西部的省份依旧停滞不前甚至不断下降。2009年东部地区例如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外商投资总额增速在17%左右,而贵州、陕西等西部省份增速在8%左右,西藏、青海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如果再考虑到东部省份的外资金额基数大而中西部地区基数小,那么在金融危机后,两者在吸引外资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

2007 指 标 总 计 外商直接投资 合资经营企业 合作经营企业 外资企业 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 实际使用 金 额 783.39 747.68 155.96 14.16 572.64 4.92 2008 实际使用 金 额 952.53 923.95 173.18 19.03 723.15 8.59 2009 实际使用 金 额 918.04 900.33 172.73 20.34 686.82 20.44 2010 实际使用 金 额 1088.21 1057.35 224.98 16.16 809.75 6.46

合作开发 其他 外商其他投资 对外发行股票 国际租赁 补偿贸易 加工装配 35.72 4.02 1.80 0.18 29.72 28.58 0.77 1.44 0.52 25.85 17.71 1.62 2.30 0.13 13.66 30.86 16.64 3.00 0.45 10.78 还有一点就是外商投资形式发生了改变。观察下面2007年到2010年外资不同形式的分布。在直接投资方面,合资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在2009年摆脱危机后呈现大幅上升态势,增幅在20%左右;而合作经营企业呈现下降态势。在外商其它投资方面,对外发行股票、 国际租赁、补偿贸易在危机过后增加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对外发行股票;中国传统的加工装配领域大幅下降,与2007年相比,降幅超过了50%。细细分析以上外商投资形式的改变,可以感觉到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变。外商更加倾向于可以减少资金投入的投资形式以及在短时间内可以资金回流的形式。例如中外合作企业中需要外商提供大量的资金,而中外合资企业对这种需求就相对少一点,所以后者就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二、出现投资变化的原因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国吸收外资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也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新形势下也使得国内外的投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商在中国的投资以此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方面。在金融危机中印度、东南亚以及一些非洲国家廉价的劳动力优势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很多准备在中国投资实体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向上面的地区和国

家,这使得中国在实体经济行业吸引外资的能力减弱。一些国家为应对危机提出了产业回归和制造业再造,采取财税等措施来吸收跨国公司的资金回流,已经影响到其海外的投资发展,跨国公司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内部的重组和结构调整上,放缓了实施新的投资计划和步伐。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政策上的调整,也对我国实体经济在利用外资方面造成了不利影响。在我国内部,政府采取了一些经济转型的策略,加大了在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方面的投入,外商在国内投资一些例如高耗能的产业受到了少许限制,优惠条件也相对减弱,这使得在中国投资实体的内部环境相对恶化,影响了外商的投资。

相对于实体经济投资环境的恶化,中国虚拟经济投资环境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前所未有的优势。第一,巨额的外汇储备,足可抗御外来风险的冲击。第二,传统的储蓄美德和较高的储蓄率。中国政府内债、外债的总和不到GDP的60%,财政负债风险不高。第三,审慎严格而又灵活,既管制又自由的外汇管理政策。资本项下实行管制,外国资本不能随意地进出中国,而在经常项目下的外汇进出又较为自由灵活。第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内需市场。第五,健康的金融体系和严格的金融监管。中国的金融体系经过几十年来的改革发展已经基本完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中国金融制度健全管理严格,且严格控制金融衍生产品,没有出现类似于美国金融体系那样的问题。第六,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中国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法制逐步健全,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因此风险相对较小。中国的金融市场成了危机期间外商资金的避风港。此外,国家政

策向服务业倾斜,外商抓住此次机会,开始大量投资第三产业。

在投资地点方面,尽管国家在中西部的优惠条件好于东部,但危机来临之后为了吸引外资都加大了优惠条件,使得在政策上两者的差距减小。自2008年以来,加之通货膨胀的影响,国内油价不断攀升,导致运营成本增加,许多外商打算在中西部投资时不得不考虑一下产品的运输费用。

在投资形式方面,外商侧重于那些投资金额小,回收周期短的行业。金融危机后,许多金融机构破产倒闭,剩下的金融机构也采取各种措施来规避可能的风险,比如增加了审批项目、严格了贷款流程、加强了对贷款企业的资金监管。外商获得大量资金的难度加大,成本也相对危机前有所上升。由于国内资本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各国会将部分海外资本撤回以确保国内市场的稳定,从而加剧全球短期资本流动的波动性,这就使得有更少的资金可以支配。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外商更加青睐于资金少而且流转速度快的形式来投资。

三、应对策略及相关建议

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不应单单看其数量,还要看其质量以及资金流向。对于有利于我国目前经济建设的外资应给支持,加大引进力度;而对于一些对我国建设无益的外资,应该加以限制利用。

(1)大量外资在金融危机之后有实体经济转向了虚拟经济领域,对于这部分资金,不能一概而论。首先,由于在低端制造业的投资减少而服务业的投资相对增加,符合了我国提出的经济转型策略,对我国下一步经济发展有利,应该予以支持。但是,有几点需要注意,流

入金融业的资金在促进我国金融业向国际接轨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一旦这部分资金在国外环境稳定后短时间内抽回,势必造成我国经济动荡。还有大量资金涌向房地产业,可能导致房价偏离实际价值,形成泡沫,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对于这些资金,应该加强防范。

(2)针对中西部在危机后吸引外资能力下降的情况,中西部省份要自力更生,减少对外资的依赖。国家也因该适时出台相关的政策,比如产品运费的补贴等等,来增加中西部地区对外商的吸引力。其它方面例如可以改善中西部的外部环境,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尽可能为政策上的支持,力争让外资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优势。

(3)针对外商投资形式的变化,我国应该加大对合资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支持力度,在不影响经济建设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外商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华投资建厂。另外,我们应该培养在对外发行股票、国际租赁、补偿贸易等新兴领域的管理人才,这样既有利于我们监督外资的流动,还可以填补我国在以上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当然,由于外资的不稳定性,加大在以上方面的监管是有必要的。

这只是针对危机后变化的三点建议,在实际中,我国也应该适当调节外资来源,加大对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外商的吸引力度,改变单一结构以减小发达国家经济动荡时对我国外资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焜文.国际投资学[M].湖北科技技术出版社

2.何军,石静.西部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现状及对策

3.李玉梅,桑百川.国际直接投资[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李志群,《金融危机下的外商在华投资》,北京现代服务业网 5.江心英.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与政策调整[M].科学出版社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