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Ju1.,2010 第42卷第4期 (哲学社会科学版) Vo1.42 No.4 汉语空间短语不同结构式在更替时期的共现情况 储泽祥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汉语空问短语从古到今至少有6种结构形式,不同的时期选择不同的结构式。在新格 式完全代替老格式之前,总会呈现新老交替、共现并存的局面。本文搜集了一些语法环境十分相近、处 于同一个文献中的例子,试图把更替时期的共现情况展现出来。 [关键词]空间短语;结构式选择;更替;共现 [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10(2O1O)04一O123—04 一、从先秦到现在汉语空间短语的不同结构 的共现情况,必须对先秦时期的空间表述情况做 形式 个简单的交代。先秦时期处所词没有形成,方位 我们把先秦到现在的空间短语的不同结构形 短语也很少使用,空间短语主要是A、B类结构形 式大致归纳一下,主要有这么几种: 式。例如: A.(空间动词)+名词; (1)鸬鸠在桑。(诗经・曹风・鸬鸠) B.介词+名词; (2)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诗经・小雅・斯 C.(空间动词)+处所词; 干) D.介词+处所词; (3)自投于床,废于炉炭。(左传・定公三年) E.名词+方位词; 例(1)里的名词“桑”充当空间动词“在”的宾语,表 F.介词十名词+方位词。 示处所。例(2)里的名词“床”表示代词“之”所指 可以笼统地说,从A种形式到F种形式,基 对象的处所,前边有处置用法的动词“寝”。例(3) 本上反映了先秦到现在汉语空间短语主要结构形 中,“床”、“炉炭”充当介词“于”的宾语,分别是动 式的历时变化过程。变化的核心是处所词的形成 词“投”、“废”(隋,堕,下垂义)所支配的处所论元。 和方位短语的发展,大概以西汉为分水岭。西汉 先秦时期,人名、事物名、地名都可以依赖空间动 以前主要使用A、B形式,西汉到唐五代是变化复 词或介词来表示处所。 杂的时期,宋代以后,主要使用E、F形式。空间 (二)西汉时期“处所词”与“介词+处所词”的 短语的结构形式从先秦到现在的消长过程,李崇 共现情况 兴、Ⅲ张,祯 都在一定程度上做了探讨。如果截 李崇兴指出:“在先秦汉语里,如果脱离要求 取某个时期来观察,会发现空间短语的不同结构 带处所宾语的动词,如果脱离表处所关系的介词, 形式,呈共现状态,体现了空间短语演变过程中的 处所的表达不能不遭到困难。”“西汉时代,处所的 、渐变性质。 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从《史记》里面大量的 二、西汉时期空间短语不同结构形式的共现 处所补语不用‘于’字介接这一点察觉到 情况 的。”EI ̄Ep. 。]李崇兴进一步指出:“《史记》里面介接 (一)先秦时期的空间表述简况 处所补语的‘于’字何以会大量脱落呢?在我们看 要讨论西汉时期汉语空间短语不同结构形式 来,这是以处所名词同一般名词出现分化的事实 *[收稿日期]2o10一o1—11 [作者简介]储泽祥(1966 ),男,安徽岳西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汉语方言和 汉语语用学。 ・124・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42卷 作背景的。”D3Ep. 西汉时期,普通名词逐渐抛开 处所词,有自成一类的趋势,使得处所词也有了成 为一类词的可能。普通名词逐渐需要方位词的配 (三)“方位短语”与“介词+方位短语”的共现 情况 西汉时期,A到F六种结构形式的空间短语 都存在,但最多的是“方位短语”,其次是“介词+ 处所词”、“(空间动词)q-处所词”以及“介词+名 合,才能充当空间介词的宾语,但处所词仍然像先 秦时一样可以直接充当空间介词的宾语。处所词 首先是地名形成的语义聚合,与表人或事物的普 通名词语义类别不同,在“动词+普通名词+(介 词”,再次才是“介词+方位短语”。这个时期,方 位短语已经大量出现,据我们统计,《史记》里就有 词)+处所词”结构里,即使处所词前没有介词出 现,也不会引起误解或不能理解,不像先秦时那 样,处所词、普通名词在表示处所方面几乎没有句 法上的区别,这时通常需要介词把表示处所的词 语标示出来,从而表明相邻的另一个名词不是表 示处所。但是,处所词的形成,不是跳跃式的,西 汉时期只能说是雏形,因此,在西汉时期,处所词 前边呈现出用介词和不用介词的共现局面。比较 下面的例子(a不用介词,b用介词): (4)a.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史记 ・夏本纪) b.吾悔不遂杀汤於夏台。(同上) (5)a.纣囚西伯菱里。(史记・殷本纪) b.帝纣囚西伯於羡里。(史记・周本纪) (6)a.与魏、晋战少梁。(史记・秦本纪) b.与晋战於石门。(同上) 例(4a)里,“之”是代词,指“汤”,“夏台”是处所词, 不仅语义类别不同,词类也有明显差别。因为代 词明显区别于名词,即使在先秦时期,常常也不用 介词,如例(2)。例(5)就不同了,人名“西伯”与地 名“羡里”的差别,在先秦时表示处所差别很小,但 西汉时各自成类,句法上、语义上都不同了,因此 可以不用介词。 西汉时期,虽然普通名词与处所词开始发生 分离,但普通名词依靠空间动词或介词表示处所 而不需要方位词帮助的现象仍然保持了相当的数 量。例如: (7)请著之竹帛,宣布天下。(史记・孝文本 纪) (8)然后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施于万世。 (同上) 例中的“竹帛”是普通名词性质的,依靠带有附着 义的动词“著”和介词“於”,仍能表示处所。这一 时期,普通名词直接充当介词的宾语,仍然大量 存在。 1345条方位短语,但“介词+方位短语”只有219 条,先秦汉语里更少,东汉以后才逐渐多起来。[2] 这就是说,“介词+方位短语”在《史记》里并不是 最主要的空间短语。《史记》中,在相同或相近的 句法环境里,“方位短语”与“介词+方位短语”并 存的现象不时可以见到。例如: (9)a.大败晋师河上。(史记・楚世家) b.大破晋军於河上。(史记・郑世家) (10)须贾辞於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 使,与坐堂上,食饮甚设。而坐须贾於堂下,……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11)a.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同上) b.魏齐辱我於厕中。(同上) 例中的方位短语和“介词+方位短语”都出现在动 词后边相同或相近的句法位置上。介词用不用, 并不影响空间意义的表达,但方位短语前使用介 词,可以使“介词+方位短语”成为与动词宾语明 显不同的整体片段,在韵律上多少显得有些尾大 不掉,为“介词+方位短语”的前移做好了剥离 准备。 三、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空间短语不同结构 形式的共现情况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处所词还在逐渐形成 之中,虽然“介词+名词+方位词”越来越多,但普 通名词或以其为中心的名词短语不少还可以充当 介词的宾语,因此,这段时期突出的共现情形是, “介词+名词+方位词”与“介词+名词”呈现并存 的局面。比较: (12)a.故在母之身留多十月。(论衡九) b.文王在母身之中已受命也。(论衡十 二) (13)a.祥尝在别床眠。(世说新语・德行第 一) b.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第4期 储泽祥: 汉语空间短语不同结构式在更替时期的共现情况 -125. (14)a.卢志於众坐问陆士衡。(世说新语・ 方正第五) 用介词“在”,大约四成可以不用介词“在”,口语 里,不用“在”的比例要高一些。 介词不是专门为方位短语而存在的,在方位 b.太傅於众坐中问庾。(世说新语・雅 量第六) 短语极少的先秦时期,介词就经常使用了。因此, 方位短语逐渐增多以后,介词与方位短语的结合 才逐渐多了起来,这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西汉以 后,“介词+方位短语”逐渐增多,到宋元明时期基 本稳定下来。为了说明这个渐变过程,我们做了 一(15)a.妓儿掷绳在虚空。(杨街之《洛阳伽蓝 记》) b.作六牙象负释迦在虚空中。(同上) 例中a类说法是“介词+名词”,b类说法是 “介词+名词+方位词”,到现代汉语里,~般只能 用b类说法了。 些统计。唐宋元明时期统计的对象是刘坚、蒋 绍愚,口 当代的统计对象是王朔等《编辑部的故 事》(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统计数字如下: 统计对象 《史记》 219 四、唐宋元明时期空间短语不同结构形式的 共现情况 (一)“介词+方位短语”与“方位短语”的共现 短语 16.2%0 情况 唐宋元明时期,处所词已经形成,方位短语也 《世说新语》 《唐五代卷》 114 310 30.4 36。2 非常丰富,“介词+方位短语”是最常见的空间短 语,占总量4O 左右的方位短语,都与空间介词 组合在一起,但还是有一些“方位短语”可以单独 出现在与“介词+方位短语”同样的句法位置上, 在句法语义相同或相近的环境中,呈现出共现并 存的局面。比较①: (16)a.五祖遂唤秀上座於堂内。(六祖坛经) 《宋代卷》《元代明代卷》 《红楼梦》(41--60) 465 311 348 41.1% 40.6 39.7 《编辑部的故事》 227 38.2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史记》里“介词+方 位短语”的用例最少,宋代以后,基本稳定下来,魏 晋、唐五代时期是过渡阶段。 (二)空间短语新老交替共现并存的典型用例 唐宋元明时期,是近代汉语的主体时期,也是 汉语语法大发展的时期。在这段时期,空间短语 的结构形式正处在新老更替的激烈进程之中,_4 新的形式与老的形式并存共现的现象经常可以观 察到,下面两组例子就十分典型。 (21)a.生在戏房里唱。(张协状元) b.生在戏房唱。(同上) b.唤惠能堂内。(同上) (17)a.见贤座主於高楼上讲止观。(同上) b.见法贤座主弥高阁殿里讲摩诃止观。 (同上) (18)a.净能於柱内奏日……(叶净能诗) b.净能柱内又奏:……(同上) (19)a.赵正从怀里取出一个包儿,纳还师父。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b.宋四公怀中取出酸馅。(同上) C.净戏房里喝:“放轿子。”(同上) (22)a.却是哥哥在大雪里睡着。(杀狗劝夫) b.将孙二交檐下大雪里跪着。(同上) (20)a.孙二在坟外绞七个纸人。(杀狗劝夫) b.你二弟看,孙二坟外做甚末哩?(同 上) C.哥哥大雪睡着,孙二恐怕冻死,背将家 来。(同上) 上述例子中,a类是使用介词的,b类是不用介词 的。除例(16)现代汉语里已经很少说以外,其他 例(21)是状语位置上“在戏房里”、“在戏房”、“戏 几例的结构形式都仍然保留下来,只不过以使用 介词为常。在有限制的情况下,介词也可以不用。 现代汉语里,动词前边、状语位置上的方位短语, 用不用介词“在”,大概是四六开,即大约六成要使 房里”共现并存,“戏房”是处所词,兼属名词,作介 词的宾语,方位词“里”可用可不用。例(22)是状 语位置上“在大雪里”、“大雪里”、“大雪”共现并 ①这段时期的例子均引自刘坚、蒋绍愚(1995)主编的《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 ・126・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42卷 存,“大雪”是名词性短语,直接表示处所,是先秦 用法的遗留。 五、结语 在汉语历史语法中,空间短语结构形式的发 展演变是渐进性的。如果截取某一段时期来观 察,可以看到新老交替、并存共现的各种现象。如 果把先出现的某种空间短语称为X,而把后出现 的、用来代替X的另一种空间短语称为Y,用大 写的x或Y表示优势用法,用小写的x或Y表示 (三)不同的空间短语表达同一处所 值得注意的是,唐宋元明时期,由于空间短语 结构形式新老交替,就显得更加丰富复杂,同一个 处所,可以选用不同的空间短语去表达。比较: (23)a.来日午时,你可将船泊於蒋山脚下南岸第 七株杨柳树下相候,当有重报。(宋四公大闹禁魂 弱势用法,那么,从X到Y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张) X—X/y—X/Y—x/Y—Y b.石崇明日依言将船去蒋山脚下杨柳树边 本文讨论的现象正是处于X/y或X/Y阶段, 相候。(同上) 虽然x/Y阶段我们不容易观察到,但理论上是应 (24)a.不知你哥哥后角门里是谁杀下一个 该存在的。 人。(杀狗劝夫) b.咱后门前不知是谁杀下一个人。(同 [参考文献] 上) C.见小人后门口不知是谁杀了一个人。 [1]胡竹安,杨耐思,蒋绍愚.李崇兴.处所词发展历 (同上) 史的初步考察,近代汉语研究[M].北京:商务印 例(23)“杨柳树下”与“杨柳树边”表达同一个处 书馆,1992. 所,例(24)“后角门里”、“后门前”、“后门口”表达 [2]张赖.汉语介词词组词序的历史演变[M].北京: 的也是同一个处所。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空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间短语的结构形式越来越丰富,可供说话人选择 [3]刘坚,蒋绍愚主编.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的形式越来越多;二是不同形式的方位短语,有可 [4]王瑛.近代汉语词汇语法散论EM].北京:商务印 能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在同一个语篇里,选 书馆,2004. 择不同的空间短语表示同一个处所,使重复表述 得以避免。 The Coexistence of the Different Structures of Chinese Spatial Phrases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s OHU Ze—xiang (School of Humanities,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 Since their emergence,the Chinese spatial phrases have had at least six structures in dif— ferent periods.Before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old one with a new one,there WOuld be coexistence of the former and the latter.The paper summarizes some examples with similar grammatical contexts from the same text and tries to reveal the coexistence of such structures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s. Key words: spatial phrase;structural choice;substitute;coexistence [责任编辑:杨育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