姻2018年第9期姻现代管理科学姻发展战略野互联网+政务服务冶背景下政务公开绩效评估创新路径研究荫杨慧田红红传统政务公开绩效评估正面临新摘要院政务公开绩效评估是推进政府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导向性、科学性和互动性等挑战。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政务公开绩效评估的先进性、从深度、广度和效度三度空间构建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坚持问题导向,“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政务公开绩效评估的创新路径,旨在提升政务公开的质量和实效。政务公开;绩效评估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服务;多年来袁在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推动下袁我国政务在国外受到了广泛关注遥20世纪中期以来袁瑞典尧美国尧英公开得到快速发展袁在政务信息发布尧政策解读尧互动交流国等国家都积极开展政务公开制度建设的工作袁制定有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袁不仅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袁也改政务公开的法律法规袁以此加强政务公开立法袁健全政务善了政府与公众的关系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袁推公开的监督机制遥如瑞典在1766年就发布了叶出版自由动政务信息化已成为世界性共识遥**总书记明确指法曳袁对于政务信息自由进行相关规定袁这是世界上最早对出袁野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冶遥提高政务公开信息化水政务公开制度立法的国家遥作为世界上政务公开制度相对平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遥发达的国家袁美国颁布实施了多项法律法规强调政务公开党中央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作出系列部署袁发的权威性袁促进政府机构更为透明袁旨在保护公众掌握政布了叶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曳渊中办发也2016页府信息的主动权和主导权遥可以看出袁国外政府都制定了系统的政务公开法律袁而且都广泛利用强大的网络技术向8号冤尧叶关于印发2016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曳渊国发也2016页30号冤尧叶国家信息化社会公开政府信息遥在我国袁学术界对政务公开的研究开发展战略纲要曳尧叶关于加快推进野互联网+政务服务冶工作始于村务公开袁而且研究起步比较晚遥从十五大明确提出的指导意见曳渊国发也2016页55号冤尧叶政府网站发展指引曳渊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尧健全民主制度以后袁我国学者逐渐开办发也2017页47号冤等文件遥这些重要文件对政务公开的内始对政务公开的理论进行研究遥2008年颁布的叶中华人民容和渠道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袁并强调要做好政务公开的绩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曳对我国政务公开的范围尧方式效评估和考核工作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袁野增强改革创新和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袁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遥本领袁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袁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目前政务公开被学术界和理论界予以高度关注袁但探讨动工作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冶遥政野互联网+政务服务冶背景下政务公开绩效评估的研究相对务微信尧政务微博尧政务软件等多元化的新型电子政务形滞后袁已有的研究多停留在借鉴西方经验或推进政务公开式袁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袁也不可避免的迎来政府的现状或对策上袁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还不多见遥迄今治理与服务的新挑战遥如何借助互联网思维和手段推动政为止袁已有的文献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院府治理的便捷化和高效化袁充分了解公众的切身需求袁提1.从法律规范的视角阐述政务公开的发展过程和组高政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袁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织机构遥学者黄安心渊2003冤基于国外政务公开制度构建和开透明袁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精准化的水平袁成实践经验袁从思想尧制度尧立法等方面对建立我国政务公开为新时代公共管理领域备受关注的议题遥制度提出了建议遥胡仙芝等渊2008冤从规范层面介绍了政务一尧研究回顾公开的发展历史尧内涵尧原则与内在发展规律袁指出政务公政务公开是现代行政的一项重要制度袁其产生和发展开应强调对公共权力的监督袁以提高公共部门运行的效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遥西方公共行政学奠基人W威率遥还有学者渊史达袁2011曰夏义堃袁2013等冤从政治发展的窑尔逊指出行政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院野政府怎样才能以角度袁论述了政务公开对现代政府存在和运作的基础意尽可能高的效率及在费用或能源方面用尽可能少的成本义袁并探求其在我国政治发展的进程中的各种积极功能遥完成这些适当的工作冶为标志遥随着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袁2.从政务公开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解政务公开作为实现民主参与和改善政务服务质量的必需袁决措施遥学者赵丽丽渊2011冤提出政务公开实践中的问题主-67-姻发展战略姻现代管理科学姻2018年第9期要涉及政务公开工作在立法尧公开及事后绩效评估和监督等方面普遍存在缺乏实效以及理论研究与政府实践脱节的现象曰并强调政务公开面临着新技术与旧思维相博弈等多重困境袁探究新形势下如何继续推进政务公开迫切且重要遥学者渊朱向军袁2010曰张栋邦尧李正明袁2014等冤从实证角度出发袁对我国政务公开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袁由点及面提出了具体的政务公开实践经验渊2016冤遥学者谭海波尧孟庆国政务公开平台认为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袁具体包括不断完善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建袁打造智能化尧便民化的设袁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综合政务信息平台袁建设基于新媒体的政民互动新渠道遥概括而言袁国内外关于政务公开的实践已现成果袁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遥但其理论探索依然任重道远遥因此袁本文聚焦于野互联网+政务服务冶背景下政务公开的绩效评估袁探索互联网思维和手段在政务公开绩效评估领域的深入应用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绩效评估体系建设袁从而推动简政放权尧放管结合尧优化服务改革遥二尧野互联网+政务服务冶背景下政务公开绩效评估特征分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袁传统政务公开正面临新挑战院在公开方式方面袁从单向信息发布到双向互动曰在公开内容方面袁从被动公开到主动公开曰在公开渠道方面袁从依托单一门户网站到野两微一端冶融合升级遥政务公开平台建设不断推进袁成为公众办事的重要渠道袁办事服务的实效性也将成为政务公开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遥因此袁野互联网+政务服务冶背景下政务公开绩效评估要体现科学性尧系统性尧先进性尧评估的有益经验1.先进性合法性遥袁要借鉴国外有关大数据和政务公开绩效尧实践性和互动性的基本要求遥分析前沿理论和实践袁把握政务公开绩效评估的发展方向遥一方面体现为各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的宏观战略通过信息技术推进政务公开遥如20世纪90年代初野的电子政府宗旨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袁美国就开始建设电子政务遥进入新世纪以后冶袁1994年袁明确了建立以顾客为导向遥1993年美国率先提出了袁美国提出野大数据战略冶作为基本国策袁政府信息化建设日臻完善袁2012年袁美国发布叶数字政府战略院创建21世纪的平台更好地为美国人民服务2017叶年5曳袁月袁把面向用户的移动政务服务放在优先地位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遥国应对僵尸网络及其他自动化和分布式威胁的能力增强联邦政府网络与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13800号总统行政令曳袁增强美遥可以看出袁美国具有世界最高的电子政务成熟性袁为公众提供精简尧安全和易用的政务公开内容遥另一方面体现为互联网技术和手段在政务公开方面应用的实践经验遥如2009年5月袁美国联邦政府推出了Data.gov网上平台袁通过此平台能够提高政府数据集开放袁大量的信息通过Data.gov发布袁推进政务数据更加透明袁确保高效地查找与访问袁为公众提供更便捷服务遥2015年袁英国政府数字服务小组出台野政府即平台冶计划袁强调公共部门机构需侧重支付服务遥2016年5月袁英国内阁办公室颁布叶开放政府合作组-68-织英国国家行动计划渊2016-2018冤曳遥2016年袁新加坡政府发布MyInfo政府网站服务野一表通冶袁即公众只需在网上登记一次个人资料及证明材料袁终身受用袁为公众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遥这些都体现了政务公开以野公众冶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袁构成了政务公开绩效评估的核心内容遥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绩效评估工作2.导向性遥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尧服务型政府和创新型遥一方面袁政务公开绩效评估工作的引导方向应该与当前国家的战略要求保持高度一致袁在借鉴国外先进评估经验的基础上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务公开绩效评估体系袁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及其阶段性成果进行及时评估袁促进政策执行更加阳光透明遥另一方面袁政务公开绩效评估要与政务部门开展工作的现实情况尧与企业公众办事服务的实际需求相契合遥坚持野以绩效为基础袁以结果为导向冶的理念袁制定目前和未来重要时间节点的符合政务公开实际需求的绩效评估目标和标准体系袁确保政务公开绩效评估的与时俱进遥此外袁确保绩效评估结果能够为各级政府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提供准确的判断结论或参考依据袁不断提升政务公开的质量估的内容将随着社会公众3.科学性遥遥政务公开绩效评估是一个系统过程尧企业的办事需求不断拓展和完袁其评善遥具体而言袁一方面袁设定评估指标过程中要从评估对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袁体现客观合理曰构建绩效评估指标要兼顾各区域尧各部门的野互联网+政务服务冶发展现状袁在统一评估指标体系架构的基础上袁合理分配权重和分值袁不仅要统筹兼顾尧突出重点袁而且要适度体现发展趋势袁实现评估体系的系统可操作遥另一方面袁确保绩效评估数据采集的方法科学尧过程严谨遥采用先进的评估手段尧构建高效的采集流程袁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袁最大程度的减少和避免仅凭直觉及主观思维的评估袁提升数据挖掘的深度遥基础4.遥将绩效评估结果作为各地方各部门目标管理中效能互动性遥互动性是政务公开绩效评估具有生命力的建设等考核的依据袁强调绩效评估结果反馈及沟通的及时性袁在发现症结的基础上袁促进评估部门改进问题并提升绩效袁旨在更好地实现政务公开绩效评估的目标遥一方面袁评估主体定期公开绩效评估结果及其排名袁让评估对象及时掌握政务公开的绩效水平袁先进地方或部门要给予表彰袁形成标杆袁存在不足的部门要进行交流沟通袁提出下一步改进和完善的计划遥另一方面袁拓展多渠道全方位公开绩效评估的结果袁提高评估效能和公正性袁增强政务公开绩效评估的公信力和威慑力遥互动性不仅有助于提升评估主体与评估对象的参与感袁形成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袁而且有助于绩效评估目标的实现袁不断提升政务公开质量遥三尧野互联网+政务服务冶背景下政务公开绩效评估的创新路径一般来讲袁野互联网+冶的理念就是互通互联袁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和社会运行成本遥而野互联网+政务服务冶则是利用现代互联网科技对传统政务服务模式进行优化改造袁姻2018年第9期姻现代管理科学姻发展战略打通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而生成全新政务服务模式的动态过程遥野互联网+政务服务冶将进一步促进政务公开的发展遥总体来看袁野互联网+政务服务冶背景下政务公开绩效评估还处于探索阶段袁本研究在把握政务公开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袁提出创新政务公开绩效评估的路径坚持三度空间应信息技术发展和传播方式变革1.增强政务公开绩效评估的深度袁具体体现为院袁采用互联网手段创新管遥各层级政府积极顺理服务遥各级政府网站成为野互联网+政务服务冶背景下政务公开尧政策解读与宣传尧回应公众关切的重要平台遥要借助政务网站对各级政府政务公开的情况进行有效考核袁一方面袁加强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政策和权责清单袁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情况的评估曰加强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目录进行考核评估袁具体包括财政预决算信息尧公共资源配置尧重大建设项目等领域信息曰加强对污染防治尧精准脱贫等方面相关政策解读的评估曰增强对于政务舆情回应的评估遥另一方面袁也要加强对野互联网+政务服务冶有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及其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袁如野互联网+政务服务冶的事项清单尧服务流程尧服务功能及便民服务情况遥通过绩效评估工作袁及时掌握各级政府推进落实政务公开战略的基本情况尧发展思路和基本路径尧进展效果尧面临的困境等袁有助于各级政府部门科学尧合理的完善决策袁进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袁能力的重要工具2.拓展政务公开绩效评估的广度为公众提供更多便利遥袁系统客观的政务公开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遥作为提升政府治理是整个绩效评估工作的核心遥一方面袁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要全面完整袁所选评估维度与指标要能够全面覆盖政务公开绩效的主要方面袁包括政务公开的内容尧政务公开的形式尧政务公开的渠道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指标选取遥另一方面袁不同地区尧不同部门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也要体现差异性遥由于我国现阶段区域间尧部门间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袁就需要根据各地区和各部门的具体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袁在统一的原则和要求基础上袁构建符合各地区和部门特点的指标体系遥为此袁政务公开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要既体现全面性袁也体现差异性遥一个有效的政务公开绩效评估体系需要具有动态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和环境等各种因素都会对评估的效度产生影响3.提升政务公开绩效评估的效度遥评估的标准遥遥首先尧主体袁确立科学统一的政务公开绩效评估标准袁杜绝政务公开质量好坏一样的现象袁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主动公开袁有效公开袁将公众满意度作为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遥其次袁政务公开信息供给侧进行结构尧内容尧方式的绩效评估袁消除各部门之间壁垒袁建立公众认可袁方便快捷的公开渠道袁缩小部门的自由裁量权曰再次袁要基于利益相关者形成多元化的评估主体体系袁协同政府各职能部门尧公众及企业尧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多方主体袁识别其价值取向尧回应其利益诉求袁以此构建政务公开绩效评估主体的协调机制袁不断提升政务公开评估实际效能曰同时袁目前的政务公开绩效评估活动多处于自发状态袁缺乏相应的制度尧法律支持和保障遥要不断完善政务公开立法袁强化政务公开的严肃性袁明确各地方和各部门的责任袁实现用法律手段倒逼政务公开规范化遥四尧结语与启示纵观世界各国与我国政务公开的发展袁都是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的过程遥随着互联网尧大数据的发展袁我国已经进入信息社会袁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政务服务已经成为转变政府职能尧深化简政放权尧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趋势遥我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袁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遥但野互联网+政务服务冶背景下政务公开绩效评估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袁任重而道远遥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袁对野互联网+政务服务冶背景下政务公开绩效评估的先进性尧导向性尧科学性和互动性进行深层次探究野袁坚持问题导向袁径互联网袁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政务服务冶背景下政务公开绩效评估的创新路从深度尧广度和效度三度空间构建遥参考文献院[1]彭光煜,余文学.西方政府绩效评价研究初探[J].现代管理科学,2007,(6):64-65.[2]黄安心.从知情权与政治特权的消长看政务公开[J].鄂州大学学报,2003,(3):32-34.[3]胡仙芝.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中国政务公开与政府治理[J].政治学研究,2008,(6):60-66.[4]史达.受托责任、电子政务与政务公开[J].电子政务,2011,(10):13-25.[5]夏义堃.民间组织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与共享的国际经验借鉴[J].图书情报工作,2013,(2):37-41.[6]赵丽丽.当前我国县级政府政务公开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学位论文:2011.[7]朱向军.“开放式决策”助推政务公开向纵深发展[J].中国监察,2010,(17):40-42.[8]张栋邦,李正明.如何突破当前基层乡镇政务公开的困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9):168-169.[9]谭海波,孟庆国.打造智能化便民化的政务公开平台[J].中国行政管理,2016,(4):8-9.[10]王仝杰.“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政府网站网络安全的思考[J].广播电视信息,2017,(3):41-43.[11]陈文.政务服务“信息孤岛”现象的成因与消解[J].中国行政管理,2016,(7):10.[12]范柏乃,段忠贤.政府绩效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作者简介:杨慧(1986-),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北京市社科院综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东北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政府管理与创新、人才发展战略研究;田红红(1984-),女,汉族,山西省平遥县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助理,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政府治理与创新、互联网治理。收稿日期:2018-06-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