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秋”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作者:赵飞燕
来源:《新课程教学》2014年第04期
一、设计思路
(一)选一组合适阅读的内容
正值秋天,学生已经学习了与秋有关的几篇课文,以“秋”为主题进行拓展阅读,是我们“增量阅读”的基本要求。那么,怎样选择合适的文章呢?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诗歌《秋姑姑》是最早被选定的。这首诗歌较全面地写出了秋天的特点,其形式学生也喜欢,读起来朗朗上口。当看到《秋天,观察的季节》这篇文章时,我眼前一亮,观察是习作的基础,观察的习惯对于学生至关重要,这篇文章不是正好可以教育孩子们用眼睛去观察大千世界,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吗?因此,这篇文章被划入了我的选文范围。但是这篇文章主题较严肃,文字读起来可能趣味性不强,于是,笔者考虑再选一篇趣味性强的文章,童话故事就被列入了我的所选范围。仔细阅读了几篇童话故事,经比较后《一片自由的叶子》因其故事性强、情理交融、篇幅较长、有读写结合点而入围了。有了三篇阅读材料,课堂上学生阅读的量就有了保证。增量阅读强调语言的学习运用,于是,我决定借助和秋有关的词语来打通读写的通道。 (二)订一份科学的阅读计划
有了内容,但不能简单地堆砌,巧妙的安排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在设计时,我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尝试把《秋姑姑》放在第一篇教学,然后是《秋天,观察的好季节》《一片自由的叶子》以及和秋有关的词语。先从学生喜闻乐见、难度较低的诗歌入手,让学生从诗歌中找到秋天的变化;再学习《秋天,观察的好季节》,让学生知道要善于观察,并说说自己在秋天观察到的事物;接着学习《一片自由的叶子》,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最后,学习和秋有关的词语。这样做,虽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还需要调整,如果能在学《秋姑姑》时用上词语说说文中描绘的景象,岂不是一次大运用吗?而《秋天,观察的好季节》让学生明白要注意观察,也应该放在第一篇,也就是说,要让学生一开课就学到一种行为,形成一种思想,养成一种习惯,以这种习惯统领整节课,会促使学生用自己的眼去观察秋天,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也会用心去体会别人观察到的秋天。而这又是一整节课的综合运用。有了这样的思考,就有了正式上课时的学习顺序:即先学习《秋天,观察的好季节》,接着学习“和秋有关的词语”,然后学习《秋姑姑》,最后学习《一片自由的叶子》。
(三)拟几个有价值的阅读议题
“增量阅读”要求一篇文章只能提炼出一个有价值的议题来引导学生读议。所谓的“有价值”,主要是指简约明了,且对文章的覆盖面较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秋天,观察的好季节》一文,知识性强,趣味性较差。如何让学生一进入阅读之旅就兴趣盎然?
笔者想到了用“看题目猜内容”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读后谈验证猜想”来满足学生的阅读后的表达欲望。用主问题“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来调动学生记忆中的储备,以顺利地达到学习与运用的结合。
对“和秋有关的词语”的学习,重点在于积累和运用,不涉及问题的设计,因此设计起教学环节来就更加简单明了。学习内容是两组词语,每组学完后先进行一次小检测,两组学完后再进行一次大检测。这样设计就降低了难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为了能使学生对学到的词语有一个相对开阔的运用空间,《秋姑姑》这篇文章的核心问题也就渐渐浮现,即“小朋友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关键句,并试着用上刚才积累的词语来概括。这个问题的抛出,会调动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并引领学生试着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一片自由的叶子》这篇文章较长,如果针对文章内容来设计,需要几个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把内容说清,所以就需要另辟蹊径。于是,笔者把问题设置为:请你们读完后给文章换一个题目。这样,学生可以根据阅读情况来摆出自己的理由,在说明理由时重现阅读内容。但是在反复阅读文本后,我又觉得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在有限时间内,追求生命的精彩”来理解这片叶子的做法。或许,这才是文章题目为什么命名为“一片自由的叶子”的真正原因。思考到此,问题“你支持这片叶子追求自由的做法吗?”就涌进了我的脑海。课堂上学生双方辨析的过程就是阅读成果展示、思维碰撞、育情明理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阅读吗?你们都读过哪些书?
教师归纳:是呀,读书会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启迪心智,读书会使我们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今天,我们就要去读一些关于“秋”的文字,在文字中畅游,一路前行,一路收获。 (二)阅读第一站:《秋天,观察的好季节》 1.文本阅读
问题:(1)出示文章题目,猜想文章会写些什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师归纳:同学们都是善于思考的孩子,根据题目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测,究竟谁的猜想是正确的呢?让我们走进文本中去寻找答案吧!
问题:(2)带着猜想读文,注意把文章读正确、流利。 (3)a.哪些猜想被验证了?
b.文章的哪些内容是你没有猜想到的?
教师归纳:通过阅读我们都有了自己不同的收获。有猜想被验证的喜悦,有获得更多知识的喜悦,这真是开卷有益啊!在作者的眼中秋天可以观察到这么多的景象,你平时是一个爱观察的孩子吗? 2. 学以致用
问题:(1)说说你在秋天都观察到了什么?
(2)能用你从文章中学到的词语把你眼中的秋天描绘出来吗?
教师归纳:能用双眼观察世界的孩子,是细致的;能把看到的描述出来的孩子,是细腻的;能用新学到的词语来描绘眼中秋天的孩子,是智慧的。
【设计意图】不同的孩子,会依据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去猜想:秋天是个观察的好季节;秋天是个好季节;文章写的是秋天……在不同的猜想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于不经意间做了阅读指导。同时,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对秋天的见闻感受。这一问,可谓是一石三鸟。一个“猜想”贯穿始终,孩子们在猜中悟法、在猜中积极读文、在猜中读有收获。“猜想”是语文学习的好方法。通过猜想,文字不再只是文字,会是鲜艳的色彩、会是悦耳的声音……
(三)阅读第二站:和“秋”有关的词语 1. 词语阅读 第一组词语:
秋水长天 天高云淡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秋风送爽 秋风习习 秋雨绵绵 金风飒飒 第二组词语:
金桂飘香 硕果累累 五谷丰登 层林尽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叶落知秋 绚丽灿烂 桂子飘香 五彩斑斓 自己读,积累。通过多种形式检查积累情况。 2. 学以致用
问题:(1)看图猜词语。(出示和词语对应的图片) (2)选择合适的词填在相应的句子中。 内容:
望穿秋水、秋高气爽、春去秋来、各有千秋、叶落知秋、明察秋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多事之秋
1. 见到出差回来的妈妈,真有( )的感觉。 2. ( ),它昭示着炎热的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临了! 3. 今天真是个( )的好天气。
4. 约定的时间早都过了,我( )也没见到她的踪影。
5. 姥姥病了,爸爸又出差了,妈妈一人忙里忙外,家里真是( )啊! 6. 小田的书法写得好,小白的钢琴弹得好,他们俩比起来是( )啊! 7. 芳芳的自行车丢了,多亏民警( ),仔细排查线索才找到。 3. 教师归纳
会读书的人,每读一个词语都会读出它的画面、它的意境、它的含义。因此,借助一定的语言情境来学习词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四)阅读第三站:文章《秋姑姑》 1. 文本阅读
问题:(1)小朋友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边读边画出关键句,试着用上刚才积累的关于“秋”的词语来概括。 2. 教师归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通过阅读诗歌,大家读出了多个秋姑姑的影子,不管是红扑扑的圆脸,胖乎乎的秋姑姑;还是妙笔成画的秋姑姑;不管是忙碌的秋姑姑;还是送来凉爽的秋姑姑,她都给我们留下了一串又一串丰收的喜悦。 指导朗读,背诵喜欢的句子
【设计意图】学就是为了要用,在该表达的时候就要引着学生用,导着学生用,一定要关注学用结合,才能彻底解决读写结合的链接问题。学生在读秋的过程中,学会了表达秋,为读写结合埋下伏笔。
(五)阅读第四站:文章《一片自由的叶子》 1. 文本阅读
问题:你支持这片叶子追求自由的做法吗?分组两种观点进行辩论。 2. 教师归纳
两种观点都有可取之处。我们应该把两种观点综合起来,梦想要切实可行,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应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不同的思想就会有不同的故事结局,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续写这篇故事。
【设计意图】学生在辩论中发展了思维能力,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实,无论孩子们的观点是什么,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辨的过程,也是读书最至关紧要的方法指导。当孩子们思维动起来的时候,这篇文章的阅读已经硕果累累了。 (六)总结
在学生谈本节课学习收获的基础上师归纳:开卷有益,让我们和书成为朋友,让书籍照亮我们的人生,用书籍来滋养心灵的沃土。让我们齐读这几句读书格言。 读书格言1: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
读书格言2:书是咸的,翻开才知道它是海洋。书是甜的,阅读才知道它是甘泉。 三、教后反思
回顾这次的备课和教学过程,感觉还是比较轻松的,而这种轻松正是源于简单教学、注重运用这一思想。纵观“三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方法的指导、有写法的奠基、有情感的提升、有价值观的思辨、有读写结合的启迪,读秋、读得硕果累累!笔者认为,只有从大处着眼,巧抓问题,一举几得,才会让学生在文字中畅游、享受阅读的快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最后,笔者想摘引课堂上学生辩论的原话来展示“主题增量”阅读的成果。同时,这也坚定了我继续做好“增量阅读”实验的决心——
支持派发言:我要做一片自由的叶子,可以实现我的梦想。 反对派发言:叶子离开大树会死的,生命都没有了实现梦想干什么。
支持派发言:反正是要死的,做一片自由的叶子有什么不好呢?还可以交到许多新朋友、看到许多没有看到的景象。
反对派发言:书中的叶子运气好,要是这片叶子没有那么幸运怎么办?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