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下雨了活动反思
下雨了这次活动中,重点是引导幼儿了解下雨时的自然界变化,知道下雨前后会有哪些不同。在活动中,我在阅读区投放幼儿用书欢乐夏日,让幼儿可以自由翻阅书本中雨前雨后大不同的内容,并一同了解夏天的特征。美工区投放画纸和油画棒供幼儿绘画,还有剪好的雨滴状与云朵供幼儿粘贴,还有画好剪下的雨伞、雨鞋等雨具模型,小卡片供幼儿装饰。娃娃家投放衣服、雨具供幼儿表演。
在活动开始时,我先关于下雨的特点展开谈话,让幼儿巩固对下雨时的特征的`了解,在谈话过后,再展示老师新投放的材料以及玩法,幼儿普遍对于娃娃家的材料感兴趣,其次是老师投放的雨具模型,果然在活动中,孩子们最先选择的都是进入娃娃家,其次是选择手工区和阅读区,但是选择阅读区的小朋友又是只阅读了几分钟就没有兴趣了,在区角里打闹起来,而选择手工的小朋友大部分都是选择装饰雨具,画纸与蜡笔就很少人选了,还有一部分小朋友选择了以前投放的材料:装饰扇子、扣扣子、装饰衣服。
从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结果,我反思到,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更好地组织区域活动,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材料准备充分,如果有新颖的材料能够吸引到幼儿,那么他们将会玩得不亦乐乎,像娃娃家的雨具,他们就非常开心是穿到身上,还彼此帮助整理好,在想象的情景中表演。而阅读区的孩子虽然选择了这个区角,但是不够吸引他们,如果多投放些下雨时的图片或者先创设一个情景,投放头饰让幼儿表演则会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在手工区的材料也是尽可能地丰富,让孩子自主地产生兴趣去动手操作。
在活动后,还有重要的一个过程是点评幼儿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展示幼儿的作品,我记得在刚开始以新模式开展区域活动时,好多孩子都争抢着去娃娃家,而没有进入娃娃家小朋友“无奈”进入了手工区也无心操作,有一个原因也是老师不曾展示他们的结果,而后来老师每次都会选取漂亮的作品一起欣赏,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他们越来
越多地选择手工区。
在区域活动中,还有很多盲点,希望自己能够在教学中的观察得到更多的方法去组织好区域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