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 体 美
对我国田径选材的研究
广西河池学院 黄宗峰
[摘 要]本文通过了解当今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探讨了科学选材的重要性。分析了田径选材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田径选材方法和观念创新对我国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关键词]田径 选材 发展
前言
凡称得上世界体育强国的,都是田径强国,然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的奖牌总数虽居世界第二,但仍憾之为世界体育
[1]
强国,原因之一是田径仅获2枚金牌。要使我国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必须在短期内提高我国田径在世界田坛上的地位,并形成可持续发展。
1、目前国际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
纵观当今世界田径运动发展史,运动成绩始终朝着“更高、
[2]
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世界纪录在不断被更新。科学技术不断地融入竞技体育,使得训练更加科学,运动员的连续比赛能力不断增强,老队员的运动寿命延长,新老队员同台竞技现象普遍。比赛多,规模大,竞争更加激烈。世界田径实力格局由上世纪90年代前美国、苏联和民主德国的三足鼎立向多极化发展。在竞技体育上的竞争已经转化为各国在科技与经济实力上的较量。
2、我国的选材现状与科学选材的重要性与田径强国前苏联、东欧诸国、美国等国家相比,我国受现实的科技与经济等条件的制约,无法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科学选材,因此科学选材的综合实力较弱。我国科学选材研究起步较晚,科学推广面不够,部分省只有省体科所和少数地(市)级体校开展科学选材工作,开展的工作也局限在测试一般的形态、技能素质等指标,横向、纵向、综合对比与分析等深层
[3]
次研究少。结合我国现实的国情,合理地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走一条适合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对于我国的竞技体育来讲,以尽可能少的人员投入和经济投入打造世界一流的运动员,是竞技体育高效益的最优化。科学选材的价值在于它在
[4]
整个竞技体育中是最首要和最先决的条件。我国田径运动项目的成绩欠佳,原因是多方面的。“选材成功就意味着训练成功
[5]
的一半”。突出的运动天赋是体育人才发掘与培养的前提。由于我国运动员在身体素质上与欧美和非洲运动员有较大的区别,虽然在训练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运功成绩达不到期望值。从源头选材进行初步探讨,科学的选材,能减少训练投入的成本,缩短训练的周期,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实践告诉我们身体素质是基础,按照能与欧美、非洲运动员对抗的标准,选拔专项素质具有天赋的后备人才,经过高标准的训练,才能达到与国际高水平运动员抗衡的能力,尽快提高我国的田径运动水平。
3、转变选材观念
走科技选材,系统选材的新路,走出田径水平长期低水平循环的老圈子。狠抓初选工作,选拔有天赋的后备人才具有特殊的意义,要从训练人才向发现人才的观念转变。拓宽初选的途径和层面,增加专项指标,加大选材与科研的结合力度。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为选材提供足够的选择对象,并密切结合科学的训练。群众体育的量变难以产生竞技体育的质变,也没有出现搞好群众体育“普及”得到竞技体育“提高”的效果,没有得出一个事物
[6]
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抓住偶然的机会,善于发掘有天赋的优秀人才。随着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员本身的天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初选的的任务将发现有天赋的人才放在第一位。竞赛是选拔人才的必由之路,在比赛中,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才能表现出来,这是日常训练所不能代替的。竞赛选材应该从最基层做起,让运动员从小就在竞争中成长,这对于成为高水平运动员是十分必要的。刘翔的成功就有部分归功于多次的大赛经验,心理素质过硬,临场发挥稳定。
4、给传统选材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4.1特异性指标选材
对运动员的发育程度、身休形态、身体机能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各项目根据特异性指标选材,可以减少投入,增加实用性和目的性。通过这些特异性指标应该能判断运动员是否适合从事这个项目、并可能达到较好的成绩。对于那些其它测试指标一般而特异性指标突出的运动员,要进一步考察,而对于那些其它指标都很好,只是特异性指标一般的运动员可以转为其他所适合的项目,尽力发挥他的特长,做到人尽其材。
据研究发现:红肌纤维比例大,是中长跑选材的一个重要指[7]
标。助跳板上做动作通过表现出的负面心理和积极心理可以
[8]
检测受试者的心理素质。经过科学训练,肌肉长者的肌力要比
[9]
肌肉短者的大得多,肌肉长度不受后天影响。白肌纤维比例高
[10]
的运动员适合从事爆发性的运动项目。选材时测出运动员的下肢肌肉白肌纤维的比例,越高越好。凡是肺活量大、肺通气量大的队员训练后身体素质、运动成绩的增长比这两个指标小的队员要快。这些发现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其它的指标对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
4.2心理选材
心理素质主要测试神经类型、综合反应能力、对动作的控制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智商等,特别注意在比赛中表现出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选材中心理因素反映的4个能力即: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自制能力,如果心理因素反映的各种能力
[11]
较好,就说明心理因素方面较强。没注意包括心理品质在内的全面测试与评价,在重大赛事上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或怯场而无法发挥真实水平的运动员意味着赌一把,这已经是一个长期困扰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问题了,同时也是一个初选阶段的遗留问题和训练问题,目前我们还缺少这方面的选材方法法和评价测试手段。
4.3遗传选材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我们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样为体育的发展开创了新的纪元。生理和遗传科学的介入,使体育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运动员的机体是由亲代遗传得来的,遗传得来的机体具有很大比例的先天因素。科学家们通过对双胞胎的长期研究证实,心脏大小形状的90%—93%,脉搏数的56%—62%,最大脉搏频率80%—86%,以及肺面积的70%—72%,最大吸氧量的90%—93%都与遗传有关,对运动员承受负荷能力与恢复能力起着决定因素。不同的神经类型直接
[1]
影响到田径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差异,遗传度达90%。身高,最大吸氧量,最大脉搏频率,血乳酸浓度以及红、白肌纤维的比例等的遗传度都较高。运动实践已经证明,著名优秀运动员的后代中,有50%的人能在运动成绩上有突出表现,说明父母某些遗传性状均能在子女身上再现,并能通过遗传有所发展,因此在选材工作中家系调查是一项必须进行的工作。
我们已经从身体的表面特征到身体的内部结构和机能等全方位结合选材展开了研究,有的指标和因素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而有的经过了反复研究实用价值不明显,我们要把主要力量转移到有发展前景的指标和因素上去或是开发新的评价指标。
5、开创选材新的方法5.1根据血型选材的探讨
据研究调查了8个运动项目,284名运动等级在国家一级以上男、女运动员的血型与指纹图形,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血型的分布看,运动员中A型最多,其余依次为O型B型、AB[12]
型。东北师范大学马为,田毓斌。长春中医学院徐迪,通过对
—462—科技信息
音 体 美
400名少年优秀田径运动员的ABO血型的分布、血型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进行测试及分析,提出利用ABO血型进行选材是不可靠的。因此根据血型选材是有争议的。
5.2根据表露在体表的遗传因素选材的探讨其包括头发、指纹、皮肤等。一、通过对运动员头发中的Zn、Fe、Ca、Ni、Mn、Cu、Sr七种微量元素的测定、比较和分析,掌握优秀运动员头发中微量元素与一般运动员的差异以及微量元素与生理机能的关系,对运动营养、运动员选材和指导运动训练提供参考;二、皮纹是暴露在体表的遗传因子,具有可靠的遗传信息;三、指纹图形中斗形纹和尺箕纹无显著性差异;桡箕纹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105),弓形纹女性显著多于男性(P<0105),运动员十指的指纹图形搭配情况与一般人的情况十分相
[12]
近,因此不能作为选材时的参考指标。
5.3种族与地域选材黑人在一些对抗性强、冲突激烈、感性色彩浓的项目上,如
[13]
篮球、田径、拳击、足球等诸多项目占绝对优势。黑历届奥运会从100米到10000米径赛项目的奖牌被众多的黑人选手夺得。黑人在形体结构,肌肉质量及心、血管功能上更适合于径赛项目;欧洲人擅长中跑,因为欧洲人的冠状动脉普遍比亚洲人粗;芬兰人的标枪曾是他们的“祖传法宝”;乌克兰人更擅长撑竿跳高,这与该民族的遗传素质密切相关。混血儿具有个体生物遗传优势;我国长期生话在高原的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色素多心肺功能强他们的体质和良好的心肺功能,有利于耐力项目的选
[9]
才与训练。身体机能的地域性在今后的选材工作中,要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加以考虑。地域特征相差很大,要充分利用资源。
6、建议
选材的任务在于发现具有专项运动天赋的后备人才。我们长期以来忽视了选材作为一个系统存在,以至于上下脱节,后备无人,难以做到选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科学选材这门学科,为后备人才的选拔提供理论支持。更新选材观念,完善选材体制,从上到下行建立一条龙的选材和训练制度。提高广大基层教练员选材热情,广泛开展田径运动吸引大批的少年儿童积极参加田径运动,为选材提供足够的选择对象,运用更多简易可行的科学方法或借鉴其它项目的选材方
法,提高选材效率。减少资金的投入,例如在身体指标检测方面,除了专门检测外还可以和学生的常规体检相结合,在初选阶段就能检测出先天性生理指标较好的苗子。积极开发新的选材方法,把重点放到发掘有运动天赋的少年儿童,努力探讨关于心理素质方面的选材和测试手段。加强国际交往,尝试通过与外国人种的通婚来改变遗传特征虽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但也未尝不可。
参考文献
[1]徐永生.对田径运动员科学选材遗传因素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3月.第2期.
[2]徐佶.中国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2月.第2期.
[3]谭长青,卢晓鹏.我国运动员科学选材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2年3月.第1期.
[4]姚绩伟,余梅.我国运动员科学选材及其现状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2月.第1期.
[5]高文绪,乔勇.对投掷运动员选材问题的探讨[J].山西体育科技.2005年11月.第4期.
[6]雷桂成.从运动员选材看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3月.
[7]胡明轩,王立志,王凤波.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材[J].科学选材.
[8]陆建军,陈丽丽.谈短跑运动员的多维选材[J].辽宁体育科技.2003年10月.第5期.
[9]方水泉.遗传与田径运动员选材[J].名家指点.
[10]左从现,孙革.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的早期选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2月.第1期.
[11]周玉英.标枪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方法及其运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年3月.
[12]沙川华.试探血型、指纹在运动员选材中的应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6月.第23卷.
[13]张大超,张国锋.黑人在竞技体育运动中的体能优势[J].辽宁体育科技.2005年12月.第6期.
(上接第461页)感染作用,对他们良好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的形成产生着深刻的积极影响。
四、体育隐性课程设计、实施和利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体育隐性课程的影响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体育隐性课程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而且体育隐性课程的接受机制往往是无意识心理,所以,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极其复杂。但是体育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持久性,其影响的性质既可能是积极的,又可能是消极的,因此,体育教师在设计和实施体育隐性课程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体育教师要增强反省意识。教师如果缺乏对设计、开发体育隐性课程的反省意识和能力,那么,所开发的体育隐性课程影响很可能会把学生带向与所追求的课程目标背道而驰的方向,每一个教师都应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一次不经意的情绪发泄,对学生哪怕出于善意的嘲讽和体罚,自己对事业与生活的不良态度倾向的微流露,都有可能
[5]
对学生的发展造成终生无法逆转的影响。同时要增强反省意识,善于与其他教师、学生教育行政人员、专家进行充分的交流。
2、体育教师要基于对学生的理解而创设自由、民主、开放的教育情境。
学生是主体,他们拥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基于相互理解的交往过程、智力活动过程、人格发展过程。为学生创建自由、民主、开放的教育情境的时候,每一个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这个过程不但可以顺利完成
[4]
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还会获得许多预想不到的教育成果。
3、体育教师要明确隐性课程的主要范围或类型,有针对性
地进行体育隐性课程开发和利用。
隐性课程的主要范围或类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的物质、社会、文化环境。学校中的建筑物、设备、景观和空间的布置,可能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影响。2)社会制度中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学校知识的选择、分类、分配、传递于社会价值观念、利益分配的相互关系是隐性课程的重要领域。3)情意方面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形成,也成为隐性课程探讨的重要课题。应当注意,不同隐性课程有不同特点和不同的接受规律,因此,对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应具有针对性。
总之,积极探索体育课程结构的整合,把体育隐性课程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之中,优化体育课程结构,是体育隐性课程研究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重视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学校应加强体育教师政治思想品质的培养,完善体育教师进修制度,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推动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1][3]《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育部[2]《体育隐性课程探究》.李玫红,赵永[J].广西右江师专学报2005,(3)
[4]《体育隐蔽课程价值的研究》.姚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
[5]《课程与教学论》张华钟启泉著[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313页
—4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