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初探

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初探

来源:意榕旅游网
教育研究学刊2019--月(上)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初探万卫东(重庆市北碍区文星小学,重庆北秸400700)【摘要】传统儿童美术教学只是对少部分的在空间智能方面较好的学生起了积极作用,培养了极个别的艺术人才,而不 利于大多数儿童对美术文化的学习,影响了大多数儿童审美能力的提高和想象力、创造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儿童美 术教育不应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是生活美术教育。选择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小学 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也无法进行过于强调技能技法的美术专业学习。【关键词】儿童美术生活化整合情境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2-0407.2019.03.049一、 整合教材,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好教 材,整合教材,设计贴近学生的熟悉的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美术 教育生活化教学选择儿童美术教育内容不仅可以是单个美术 门类的内容,还可以是多个美术门类之间的贯通融和;内容的 来源不仅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经历、体验和需要预先 设计的,也可以是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敏锐地捕捉来自学生 生活和兴趣中突发性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来调整教学计划, 生发出新的更适宜的教学内容,使美术课程呈现动态、灵活的 特性。例如班上有一位同学过生日,即使本课教学内容不是贺 卡的制作,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一节美术课程《生 日贺卡》,让美术教学内容走出单纯的课堂而走人生活。二、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教学注重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 学情境以直观方式再现生活中的实际事物及其相关背景,可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审美

能力。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 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 汤中.你早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 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 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接受和吸收。创 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便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更好地进入 主动学习探究状态。笔者在教学湘教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新年吉祥》一课 时,课前先将美术教室布置得如同过春节一般.贴上对联,把具 有民间特色的窗花贴满了教室的窗户,创建一个喜庆祥和的过 年气氛,并欣赏视频《春节联欢晚会》,整节课沉浸在过新年的 欢快情境之中。学生自主创作绘画《过年》时.非常积极主动,表 现效果也非常好。三、 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形式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美术,让学生 在活动中享受乐趣,丰富体验,勾勒岀“生活画面”。新的基础教 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 兴趣盎然。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 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 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 参与各种美术活动”。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小学美 术教学以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为主,活动的设计应与学生的生活 密切联系美术教学的活动应该来源于生活,具有生存性;也应 该回到生活,具有体验性。如湘教版美术教材一年级《小小食品 店》一课,把同学们分成几个组,每组同学们合作制作精美的小 食品,开办小食品店,组内评选一人当营业员,介绍每一种“食 品”的名称和特点,然后各组同学当顾客,相互参观投票评选出 “五星级食品店”。整个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在 活动中扮演各种角色,感到新鲜有趣,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是

主动的、快乐的。四、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生活化评价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 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 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 选拔功能。\"儿童美术生活化教学活动中,特别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 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课前学生对材料收集、 整理的探究情况;课堂中与同伴合作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 感体验和探究、观察、创作的过程等等;课后学生参与自主探究 的热情、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儿童美术的 学习并非要求学生像艺术家那样,必须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 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了什么并不重要,关 键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了解探究问题的方法,培 养探究问题的意识。由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追求的结果。所以,美术探 究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反映学生的成长 发展历程:指对学生在动态教学过程中执行情况、效果及时反 馈,及时调节,以达到预期目的。它突破了长期以来,在美术教 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现象,促使美术教师全面的、多层次 的看待学生,积极采用多维、多级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 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 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 展。°评价时还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

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 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 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无论什么评价方式,目的 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尊重 学生不同的个性、兴趣、生活经历和个性体验,多听听学生的自 评,鼓励他们表现出自己的感受和创意,对教师看不懂的儿童 画,让儿童自己说说,定会发现儿童了不起的一面。有一教学案 例,儿童创作绘画《陪妈妈逛街》,有一儿童画面上无楼房、无街 道、无车辆、无商品,只有数不清的腿。开始老师也没看懂,还以 为学生在胡乱作画。当问到学生画的什么时,学生回答到:“我 和妈妈一起逛街时,街上人太多,大人们太高,我什么也看不 见,只看见无数的腿。”新一轮核心素养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儿童美 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面临新的 机遇和挑战。逐渐认识到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儿童的 发展,在于儿童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于儿 童美术文化的学习以及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不再是以前单纯 绘画技能的学习。儿童美术教育怎样才能促进人的个性形成和 健康发展?儿童美术教育怎样才能培养具有探究能力、创新能 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是儿童美术教育研究的首要问题。-5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