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水稻肥效田间试验总结

水稻肥效田间试验总结

来源:意榕旅游网


水稻肥效田间试验总结

1 试验目的

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需肥参数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为建立水稻平衡施肥专家系统和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在米泉市长山子镇土窑子村,占地面积1.17(667m2),多年连作水稻,供试土壤类型青泥水稻土,质地中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43.3g/kg,全氮2.05g/kg,磷解氮68mg/kg,速效磷14.1mg/kg,速效钾100mg/kg,PH值8.0。

2.2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水稻,品种秋田39。供试肥料为尿素(含N46%)、三料磷肥(含P2O546%)和硫酸钾(含K2033%)。

2.3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设氮、磷、钾3个因素,各因素有4个水平,14个处理,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28m2(宽4m×长7m)。试验田田间管理与大田一致。四水平(0水平为空白,2水平为当地估计最佳施肥量,1水平为2水平的一半,3水平为2水平的1.5倍),其中N、P、K的2水平分别为16.1kg/667m2、11.5kg/667m2、2.5kg/667m2。

2.4试验实施

2006年4月8日播种,方式为中棚旱育秧,4月27日整地、开渠、打埂子、放水进行耙地,5月10日用地膜处理埂子防止各小区串水。5月11日施肥(试验中的N肥尿素1/3作基肥,2/3作追肥,三料磷肥和钾肥硫酸钾全部作基肥)然后人工耙地,5月14日人工插秧,行距和株距为30cm×12cm,全生育期追肥4次,人工除草3次,晒田一次。

3 结果分析

3.1不同处理生育期调查

通过缓秧情况调查,发现处理5、7、9(氮肥二水平组合)生长最好;插秧后14天调查发现处理5、7、9分蘖速度最快,处理3、4、6、8、10、11、13次之,处理1、2(无肥区和缺氮区)、12、14最慢。

3.2不同处理产量构成 从表1可看出,各处理间水稻产量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5、7、11、14、6、9、4、10、8、3、13、12、1、2,氮、钾最佳施肥量

范围内产量最高。

3.3获得的相关参数

3.3.1地力贡献率:地力产量=533.4kg/740.5kg=72%

3.3.2相对产量N为69.8%、P为97.3%、K为88.8%,该试验地氮肥相对产量属于缺范围,肥效氮>钾>磷。

3.3.3肥料利用率:

氮肥利用率%=(施肥区水稻吸收氮量-缺氮区水稻吸收氮量)÷(氮肥施用量×氮肥养分含量)=33.4%

磷肥利用率%=(施肥区水稻吸收磷量-缺磷区水稻吸收磷量)÷(磷肥施用量×磷肥养分含量)=1.3%

钾肥利用率%=(施肥区水稻吸收钾量-缺钾区水稻吸收钾量)÷(钾肥施用量×钾肥养分含量)=111.3%

3.3.4试验数据经回归分析得出水稻施肥效应方程:

Y=531.2+23.IN-7.38P+21.35K-0.48NP+0.06NK-20.83PK-0.27N20.96P2+4.6K2,R=0.9817,说明方程与试验数据相关性较好,可以利用此方程计算施肥量。回归方程检验F值极显著。最佳施肥量:N20.648kg/667m2、P2O517.217kg/667m2、K202.83kg/667m2,最佳施肥量产量772kg/667m2。该试验田属中肥力水平,土壤氮肥较缺、磷肥和钾肥处中等水平。

4 结论

4.1在米泉市水稻生产中,氮肥是控制产量的首要因子,今后施肥中应适当减少磷肥比例。

4.2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中氮肥用量一般为15kg/667m2,磷肥6.9kg/667m2,钾肥1.65kg/667m2。

4.3肥力低的土壤中氮肥用量一般为13.8~16.1kg/667m2,磷肥9.2kg/667m2,钾肥2.48kg/667m2。

4.4氮肥用量一般不应大于16.1kg/667m2,配合使用1.5~2kg钾肥对激活土壤钾素作用明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