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教育 2Q!MOTH 至苤1ER 塑lLAND 2 朗朗书声启智怡情 265400) 王瑞风 (烟台机械工程学校【关键词】诵读;经典;文化素养;陶冶情操 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 慧和民族文化精髓。优美的诗文,目遇之恰心智,耳得之冶情操,给人心 灵上的极大的享受,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比拟的的。 诵读,就是嘴巴张开,边读边迅速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 大声地、有感情地将文章读出来,要反复读,直至能够背诵。诵读是对文 章内容的自我感受、自我体验和自我欣赏。良好的诵读能力是进行口语交 际的基础,诵读对人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结构有着良好的滋养作用。 诵读能够把经典诗文的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进行经典 诵读活动,能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增强自信心,营建唯美唯善 的精神家园。在品读经典中,激活学生与作品、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 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发学生心灵的呼唤,感情的激发,智慧的启迪,从 而积淀成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了学生的文化涵养。为了引导学生全面健 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充分享受读书和成长的快乐,在教学 实践中,我对诵读教学在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和研究,摸索诵读教学的规律,在教学中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 的教育教学理念。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保证诵读时间。在我任课的11级财会班级,每天固定上午第一节课 前的预备时间l5分钟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周一进行本周诵读任务的分 配。高一诵读《弟子规》、《论语》,高二诵读《唐诗宋词》,高三诵读《老 子》、《庄子》和《孟子》。 2诵读方式灵活多样。采用教师范读、学生齐声读、主持人领读、自 由读等多种形式,以学生诵读为主,老师讲解为辅。师生每天共同品味诗 文,畅谈体会,交流情感,经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每次大休回家,建议学 生拿出临睡前2O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家庭亲子诵读氛围。 3在课堂上重视诵读。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实现语文教育文学育人的 功能,我善于运用多媒体,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逼真的生活场景, 生动地再现课文的意境之美、音韵之美和精神之美,.营造能让学生迅速进 入情境的氛围。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我把荧屏精彩对白用视频播 放出来,让学生真正感受曹雪芹语言艺术的巨大魅力。然后我引领着学生 赏析诵读,学生模仿读,男女对读,师生齐读,一遍,两遍,三遍,直至 高潮。这样将文字符号变成可感的形象,通过视听感觉器官,对人产生不 可抗拒的感染力量,也可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优化了学生的气质,陶 冶了学生的情操。 在课堂上,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诵读时间,让学生在丰富的诵读中去品 味文章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文学修养。在品读经典中,激活学生与作品、 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发学生心灵的呼唤,感情 的激发,智慧的启迪,从而积淀成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了学生的文化涵 养。我的诵读特色语文教学,获得了“招远市职业教育优质课”。在2012年 举行过烟台市公开课,收到很好的反响。我的教师征文在全市读书征文中 获得一等奖,被推荐到烟台参加读书征文活动。 4开展丰富活动,让学生体验“诵读”乐趣。我在班级开展“诵读比赛”、 “诵读在我班”征文比赛、诵读知识竞赛、诵读接龙比赛和“古诗文诵读先进 个人”评比等活动。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上,竞选每周诵读主持人和选举诵读 明星,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让班委会发动全体学生,汇集近期内班级 围绕这一主题的优秀事迹,再从社会上寻找这一方面的先进事迹,再根据 汇集的情况和及普通话水平,竞选出一个诵读主持人,确立班会的发言代 表。通过这样精心组织的班会,每次都能有计划地突出德育的某一方面, 让学生每周都能经受一次灵魂的净化。 5在班级的每个角落,营造诵读氛围。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发 表学生的心得征文及诵读技巧的经验介绍,宣传诵读活动中的诵读明星。 利用教室多媒体,由学生主持播放,内容有诗文朗诵、经典赏析以及有关 古诗文的趣闻轶事等。每月一次让学生聆听名家的诵读及讲座。班级的诵 读氛围日渐浓厚,经典诗文和名著走进了班级,启迪了智慧,陶冶了学生 的情操,班级赢得了“书香班级”的美称。 6向学生推荐《古诗文背诵》、《唐诗宋词》和《论语》和《弟子规》 等经典国学,确定学生必须熟读背诵的篇目和数量,并且将这些材料和课 本结合在一起,成为教材的有机补充。 通过经典诵读,使学生多读多背加强了语感,提高了语文成绩。在进 行诵读活动的同时,注重经典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倡导学 生每周做一件对班级、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引导学生通 过具体的行为实践道德规范,逐渐成为习惯。学生做到了知行合一,终生 受益。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后,提高了人文素养,陶冶了高尚的情 操和审美情趣,激发了爱国主义的热情。经典诗文和名著走进了班级,还 为班级的管理和发展增添了激情,注入了活力,增强了班级凝聚力,班级 赢得了“书香班级”的美称。 文化,是一条河。抑扬顿挫的诵读,似朵朵美丽的浪花,绽放智慧, 释放激情。尽情诵读吧,在散发着缕缕书香的校园,怎能没有朗朗书声?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彭英田 (河北省武安市大同镇儒教村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 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 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 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 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内容为例,探究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1注重读图的情感培养 般说来,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广泛接触过图画,对读图已有一定的 经验。到了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更多的是以一幅完整的图画呈现丰富的数 学信息。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中用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 图画展现了美丽的校园,图中画着一面国旗、2副单杆、3条凳子等,教师 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在教学中,除 了注意插图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思想性等 因素,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2注重观察图的能力培养 观察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看图随意 性大,目的性不强。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 面。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表述要简练、清晰,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 察画面,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一 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可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有序、完整 地说出整幅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问:图中有几 面红旗?(指导完整回答:图中有一面红旗。)有几副单杆?几条凳子?几 只小鸟?几棵树?……引导学生感知自然数的概念。学生通过用眼观察、 动手点数、动口读图,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 一河北武安056300) 题的简单“模式”,让学生先模仿老师读图,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意。比如, 在教学7的加法时,我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5只蝴蝶,右边有2只蝴蝶, 合在一起共有几只蝴蝶?或者5只蝴蝶在玩耍,又飞来2只,一共有几只蝴 蝶?在教学6的减法时,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一些苹果,右边有3个苹 果,一共有6个苹果,左边有几个苹果?解决“已知总数和部分数,求另一 部分数”这类题,学生的难点在于不知道要求什么,常常出现只要看见大括 号就列式为3+3=6(个)的典型错误。所以讲清大括号的作用以及问号所在 位置的含义尤为重要。在教学连加、连减法时,我引导学生用“有……添 上……再添上……一共有…..”与“有……去掉……再去掉……还剩……” 这样的句式来读图。说解题思路时,我让学生用“我是这样想的:左边有…… 右边有……一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句式表述。经过反复练 习,学生就逐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练好语言基本功。 4注重读图方法的指导 4.1阅读单一的主题图。主题图中有很多非数学信息,目的是为孩子 们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景,提高学习兴趣。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比多”、“比少”问题,以小兔要盖一间房子,朋友们都来帮忙为故事 背景,小猪抬木头,小兔抱砖头,其中蕴含了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木头比 小猪多,苹果比胡萝 少等数学信息。在孩子们眼里,画面更多的是故事 情节而不是数学信息,所以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小兔家盖房子,有 几只兔朋友来帮忙?(2)4R小兔抱了几块砖头?(3)小兔的只数和砖头 的块数一样多吗?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图中小兔和砖一一对应,使学生认识 到“同样多”的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个数“同样多”; 进而再设计问题:(1)有几只小猪来帮忙?(2)抬了几根木头?(3)是 小猪的只数多还是木头的根数多?再引导学生找出图中小猪和木头一一对 的数感。 应的部分,则剩余部分是“多”或“少”的部分,认识了“多”和“少”的含义;学 3注重语言描述的示范 生通过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等充分认识“比多”“比少”的关键是 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开始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读图和回答问 弄清“谁与谁比”。这样长期坚持指导学生多读图、掌握读图方法,就能提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