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新型重组竹板连接件[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新型重组竹板连接件[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意榕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7363164 U(45)授权公告日 2018.05.15

(21)申请号 201721375775.2(22)申请日 2017.10.24

(73)专利权人 福建金竹竹业有限公司

地址 363600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南靖高

新技术产业园区(72)发明人 李小贤 

(74)专利代理机构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5221

代理人 程昭春(51)Int.Cl.

E04F 13/076(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重组竹板连接件(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重组竹板连接件,突破传统地板或墙板等装饰板连接件的构造形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重组竹板铺设在铺设基层上,使相邻的两重组竹板之间形成空隙,将锁固部对应放置在此空隙处,并使第一延伸连接部和第二延伸连接部分别搭设于相邻两重组竹板上,此时可在重组竹板的相应处设置对应容置第一延伸连接部或第二延伸连接部的凹陷部,然后利用锁固钉等部件将锁固部锁固在铺设基层上,而且随着锁固钉的锁固,第一延伸连接部和第二延伸连接部会将相邻的两重组竹板压紧固定在铺设基层上,进而可对重组竹板进行有效固定,同时锁固部可对相邻的两重组竹板的间隙进行精准限定,重组竹板的铺设更加精准高效。

CN 207363164 UCN 207363164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新型重组竹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处于相邻两重组竹板之间并与铺设基层连接的锁固部,与其一重组竹板连接的第一延伸连接部,和与另一重组竹板连接的第二延伸连接部;所述第一延伸连接部和第二延伸连接部分别朝相应的重组竹板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重组竹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定义铺设基层处于水平面内,重组竹板水平放置且具有朝上的正面、朝下的背面和处于竖向平面内的竖向侧面;所述第一延伸连接部和第二延伸连接部处于所述锁固部的上方,所述第一延伸连接部和所述锁固部之间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延伸连接部和所述锁固部之间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二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重组竹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部为沿铺设基层延伸的金属板,所述第一延伸连接部和第二延伸连接部为沿重组竹板正面延伸的金属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沿重组竹板相应竖向侧面延伸的金属板;所述第一延伸连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端连接的第一连接边缘和与第一连接边缘相对且向下按压相应重组竹板的第一按压边缘,所述第二延伸连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端连接的第二连接边缘和与第二连接边缘相对应且向下按压相应重组竹板的第二按压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重组竹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边缘设有第一按压抓手,所述第二按压边缘设有第二按压抓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重组竹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抓手包括多个形成于所述第一按压边缘且向下延伸的尖齿,所述第二按压抓手包括多个形成于所述第二按压边缘且向下延伸的尖齿。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重组竹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连接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边缘和第一按压边缘之间且向上拱起的第一弹性弯曲部,所述第二延伸连接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边缘和第二按压边缘之间且向上拱起的第二弹性弯曲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重组竹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部形成有供锁固于铺设基层上的锁固钉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有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有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第二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重组竹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延伸至所述第一弹性弯曲部的顶端,所述第二缺口延伸至所述第二弹性弯曲部的顶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重组竹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部、第一延伸连接部、第二延伸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2

CN 207363164 U

说 明 书

一种新型重组竹板连接件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重组竹板连接件。

背景技术

[0002]地板和墙板等装饰板属于常见的建筑材料,其结构已为公知,在将装饰板如重组竹板铺设在铺设基层(地面或墙面等处)时,对重组竹板的固定比较繁琐,通常是利用水泥等胶凝材料进行粘结固定,但是胶凝材料通常都需要一定的凝固过程时间才能对重组竹板实现固定效果,在这期间,重组竹板很容易因各种振动等外力作用而出现移位,严重影响重组竹板铺设的美观性等质量。[0003]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相邻的重组竹板进行高效精准的限位固定,操作简单灵活,结构新颖合理,实用性强的新型重组竹板连接件。[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0006]一种新型重组竹板连接件,包括处于相邻两重组竹板之间并与铺设基层连接的锁固部,与其一重组竹板连接的第一延伸连接部,和与另一重组竹板连接的第二延伸连接部;所述第一延伸连接部和第二延伸连接部分别朝相应的重组竹板方向延伸。[0007]定义铺设基层处于水平面内,重组竹板水平放置且具有朝上的正面、朝下的背面和处于竖向平面内的竖向侧面;所述第一延伸连接部和第二延伸连接部处于所述锁固部的上方,所述第一延伸连接部和所述锁固部之间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延伸连接部和所述锁固部之间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二连接部。[0008]所述锁固部为沿铺设基层延伸的金属板,所述第一延伸连接部和第二延伸连接部为沿重组竹板正面延伸的金属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沿重组竹板相应竖向侧面延伸的金属板;所述第一延伸连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端连接的第一连接边缘和与第一连接边缘相对且向下按压相应重组竹板的第一按压边缘,所述第二延伸连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端连接的第二连接边缘和与第二连接边缘相对应且向下按压相应重组竹板的第二按压边缘。

[0009]所述第一按压边缘设有第一按压抓手,所述第二按压边缘设有第二按压抓手。[0010]所述第一按压抓手包括多个形成于所述第一按压边缘且向下延伸的尖齿,所述第二按压抓手包括多个形成于所述第二按压边缘且向下延伸的尖齿。

[0011]所述第一延伸连接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边缘和第一按压边缘之间且向上拱起的第一弹性弯曲部,所述第二延伸连接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边缘和第二按压边缘之间且向上拱起的第二弹性弯曲部。

[0012]所述锁固部形成有供锁固于铺设基层上的锁固钉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有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有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第二缺

3

CN 207363164 U

说 明 书

2/4页

口。

所述第一缺口延伸至所述第一弹性弯曲部的顶端,所述第二缺口延伸至所述第二

弹性弯曲部的顶端。[0014]所述锁固部、第一延伸连接部、第二延伸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重组竹板连接件,突破传统地板或墙板等装饰板连接件的构造形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重组竹板铺设在铺设基层上,使相邻的两重组竹板之间形成空隙,将锁固部对应放置在此空隙处,并使第一延伸连接部和第二延伸连接部分别搭设于相邻两重组竹板上,此时可在重组竹板的相应处设置对应容置第一延伸连接部或第二延伸连接部的凹陷部,然后利用锁固钉等部件将锁固部锁固在铺设基层上,而且随着锁固钉的锁固,第一延伸连接部和第二延伸连接部会将相邻的两重组竹板压紧固定在铺设基层上,进而可对重组竹板进行有效固定,同时锁固部可对相邻的两重组竹板的间隙进行精准限定,重组竹板的铺设更加精准高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重组竹板连接件,其可对相邻的重组竹板进行高效精准的限位固定,操作简单灵活,结构新颖合理,实用性强。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侧视结构示意图;[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0021]图中:

[0022]1-锁固部11-通孔2-第一延伸连接部21-第一连接边缘22-第一按压边缘221-第一按压抓手23-第一弹性弯曲部3-第二延伸连接部31-第二连接边缘32-第二按压边缘321-第二按压抓手33-第二弹性弯曲部4-第一连接部41-第一缺口5-第二连接部51-第二缺口6-重组竹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002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重组竹板连接件,如图1-5所示,包括处于相邻两重组竹板之间并与铺设基层(地面或墙面等处)连接的锁固部,与其一重组竹板连接的第一延伸连接部,和与另一重组竹板连接的第二延伸连接部;第一延伸连接部和第二延伸连接部分别朝相应的重组竹板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重组竹板铺设在铺设基层上,使相邻的两重组竹板之间形成空隙,将锁固部对应放置在此空隙处,并使第一延伸连接部和第二延伸连接部分别搭设于相邻两重组竹板上,此时可在重组竹板的相应处设置对应容置第一延伸连接部或第二延伸连接部的凹陷部,然后利用锁固钉等部件将锁固部锁固在铺设基层上,而且随着锁固钉的锁固,第一延伸连接部和第二延伸连接部会将相邻的两重组竹板压紧固定在铺设基层上,进而可对重组竹板进行有效固定,同时锁固部可对相邻的两

4

[0013]

CN 207363164 U

说 明 书

3/4页

重组竹板的间隙进行精准限定,重组竹板的铺设更加精准高效。本实用新型也可用于重组竹板的初步固定,然后再用水泥等胶凝材料进行进一步的牢固固定。[0025]优选地,定义铺设基层处于水平面内,重组竹板水平放置且具有朝上的正面、朝下的背面和处于竖向平面内的竖向侧面;第一延伸连接部和第二延伸连接部处于锁固部的上方,第一延伸连接部和锁固部之间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连接部,第二延伸连接部和锁固部之间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锁固部逐渐锁固在铺设基层上后,第一延伸连接部和第二延伸连接部会同时向下按压固定重组竹板,将重组竹板锁固在铺设基层上,而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在两重组竹板之间对空隙尺寸进行精确限位。[0026]优选地,锁固部为沿铺设基层延伸的金属板,第一延伸连接部和第二延伸连接部为沿重组竹板正面延伸的金属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沿重组竹板相应竖向侧面延伸的金属板;第一延伸连接部具有与第一连接部的上端连接的第一连接边缘和与第一连接边缘相对且向下按压相应重组竹板的第一按压边缘,第二延伸连接部具有与第二连接部的上端连接的第二连接边缘和与第二连接边缘相对应且向下按压相应重组竹板的第二按压边缘。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部件均为金属板,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变形性能,当锁固部逐渐锁固在铺设基层上后,第一延伸连接部利用第一按压边缘对相应的重组竹板进行抵顶按压,第二延伸连接部利用第二按压边缘对相应的重组竹板进行抵顶按压。[0027]优选地,第一按压边缘设有第一按压抓手,第二按压边缘设有第二按压抓手。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按压边缘可通过第一按压抓手将相应的重组竹板抓住,第二按压边缘可通过第二按压抓手将相应的重组竹板抓住,增强固定效果,避免重组竹板移位。

[0028]优选地,第一按压抓手包括多个形成于第一按压边缘且向下延伸的尖齿,第二按压抓手包括多个形成于第二按压边缘且向下延伸的尖齿。此结构可确保第一按压抓手和第二按压抓手对重组竹板的摩擦力。[0029]优选地,第一延伸连接部包括形成于第一连接边缘和第一按压边缘之间且向上拱起的第一弹性弯曲部,第二延伸连接部包括形成于第二连接边缘和第二按压边缘之间且向上拱起的第二弹性弯曲部。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锁固部逐渐锁固在铺设基层上后,第一弹性弯曲部和第二弹性弯曲部逐渐产生弹性变形,将弹性势能稳定持久施加给第一按压边缘和第二按压边缘,进而使第一延伸连接部带动第一按压抓手对相应的重组竹板产生稳定持久的按压抓紧力,使第二延伸连接部带动第二按压抓手对相应的重组竹板产生稳定持久的按压抓紧力,而且随着锁固部逐渐锁紧于铺设基层上,第一延伸连接部和第二延伸连接部对重组竹板的按压抓紧力越强。[0030]优选地,锁固部形成有供锁固于铺设基层上的锁固钉穿过的通孔,第一连接部形成有与通孔相对应的第一缺口,第二连接部形成有与通孔相对应的第二缺口。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锁固部通过锁固钉锁固于铺设基层上,具体是,锁固钉穿过锁固部的通孔,锁固钉的钉帽向下抵顶压紧锁固部,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形成供锁固钉的钉帽上下移动和水平转动的空间。[0031]优选地,第一缺口延伸至第一弹性弯曲部的顶端,第二缺口延伸至第二弹性弯曲部的顶端。此结构可使第一连接部至第一弹性弯曲部的顶端区域形成应力集中区域而作为

5

CN 207363164 U

说 明 书

4/4页

弹性变形的主要部分,使第二连接部至第二弹性弯曲部的顶端区域形成应力集中区域而作为弹性变形的主要部分,可增强整个连接件的弹性变形性能,且各保证第一按压边缘和第二按压边缘的结构强度。[0032]优选地,锁固部、第一延伸连接部、第二延伸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部件均为一体成型结构,结构更加完整,强度高且弹性变形性能稳定,结构简单,性价比高。

[0033]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6

CN 207363164 U

说 明 书 附 图

1/5页

图1

7

CN 207363164 U

说 明 书 附 图

2/5页

图2

8

CN 207363164 U

说 明 书 附 图

3/5页

图3

9

CN 207363164 U

说 明 书 附 图

4/5页

图4

10

CN 207363164 U

说 明 书 附 图

5/5页

图5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