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个重大问题研究
IMPOKTANT ISSUES
科技创新视域下的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
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贾向桐
【摘要】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在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过程中起着决 定性作用,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与生态和谐统一的核心要素。长期以来,科技创新的经济学维度 不断突显,生态问題被压制了下来,但从科技创新的实质内涵来看,生态价值本身就已蕴含其中, 这也内在规定了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基本路怪与界限*科技的创新与生态发展具有天然的统一性。 生态科技正是这一张力的集中体现,创新构成科技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而可持续性则导引着科技 创新的整体方向,这也成为当代科技发展战略乃至整个科技文化建构的时代性议題。【关键词】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绿色科技生态价值 【中陶分炎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DOI 】1(1.16619/j.cnki.rmltxsqy.2020.02.006
科技的进步与创新问题构成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以至于“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这 一时代所关注问题的关键词。马克思很重视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以至于每次看到科技 新发现或创新的出现,马克思总是“感到衷心喜悦”,因为科技的创新直接意味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进步, 而且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意义重大,“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力量”。111事实上,自然 科学以及人的科学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科技创新不仅仅关乎科学与技术本身的新突破和可持续发 展,进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这也直接关系整个人类社会和周围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 问题。反言之,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亦是科技创新的应有之意,这是实现未来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 的基本目标与方向。
贾向桐,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主要著作有《实践优位视野 下的科学形象》《现代性与自然科学的理性逻輯》《历史主义、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等。
50 I学术前沿I 2020.01下
科技创新与发展中的令球化生态学意蕴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 速度不断加快,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融合进入到 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科技的快速更替为人们带来 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繁荣,由此人类社会也正面临 着一个未曾经历过的技术风险社会。随着科学与 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结构的每一个层面,现代社 会在整体上(包括社会生产、社会与文化)正在 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也意味着一系列难以预知 的社会问题随之而来。而且,科学技术本身总是 直接面对有限经验的世界.这造成我们的现有生 活和经验难以精确确定新科技的社会后果,这也 是科学技术风险社会难以回避的原因所在,科技 应用的多重逻辑可塑性意味着科技在社会与环境 层面存在的不确定性风险。科技与创新对传 统社会的文化、政治、经济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 影响,其中,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态环境的冲击非 常直观可见,但又很容易为人们所忽略或无视, 当代社会“完整的发展目标,包括经济的增长、教 育的提高、性别平等以及疾病与饥饿的减少,如 果在没有改变当前环境退化问题的情况下是很难 实现的。据估计,24%的全球疾病问题与环境因 素密切相关,发展中国家死亡人数的25%与环境 危机相关,发迖国家的对应数字是17%”。121应对 科学技术应用带来的生态问题挑战,已经构成新 时代人们面临的一项基本历史使命,而这一时期 科技创新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发展关系至关 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与现代社会的高度融合,科技 创新与其社会应用越来越具有了同步性,从新科 学与技术的开发到成熟应用的时间跨度越来越不 明显。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科技创新发展与生态 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一致性的难度,毕竟技术创新 带来的问题尚需时日才能得到确认和关注,而新 的技术创新评价表现得又相对滞后。与此同时,
新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生态影响不断扩大,
具有了非常突出的全球性效应,科技创新总是整 个世界范围的革新,“在今天,气候变化被广泛 认为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汽车、电力公司的 排放、滥砍滥伐和其他人类活动正在使得地球变 暖,破坏生态系统以及人的健康”,这种全球范围 内的生态环境危机无疑是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 之间新相互作用的结果”。w这种全球化环境问题 的治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它不仅需要先进技 术的硬件支持,同样亟需相应科学软环境的紧密 配合和服务跟进。
由近代科技文明带动的工业发展,对自然界 而言具有明显的高耗能与高污染特征,科学技术 在现代性逻辑的联合下强势介入自然界,人与自 然之间的平衡关系随之被打破。可见,近代科技 的发展本身就预示着人类生态环境亦将发生 一场新的变革,但是,人们的观念只是停留在了 科技创新的社会、经济效应层面,这就注定了传 统科技发展与创新中会忽视人类生态环境的相应 变化。
为此,康芒纳指出,“科学,在现代的 物理学和化学上,产生了操纵自然的科学能力”, “只是在后来,这种新技术在科学基础上潜在的 致命缺陷才被发现。这就像一个两条腿的凳子。 在物理学和化学上发现是很好的,但是由于第三 条腿被丢掉而成有缺陷的了,这丢掉的第三条腿 就是环境中的生物学”。141人们所理解的“很好”的 创新主要是基于经济学效益的,例如熊彼特,正 是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创新,科技创新的几个具体 内容主要表现为科技新产品的研发、商业化与推 广等环节,科学技术是作为生产要素来对收效与 产出对比进行衡量和考虑的。但是,在创新主体 与目标的衡量中经济因素并非唯一性的,而且这 种经济参数是短期效应的产物,科技创新的经济 导向势必忽略与经济“无关”的生态环境以及社会 和文化间题。特别是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 强,它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JAN 2020 I FROIMTIER5 I 51
二十四个重大问題研究IMPORTANT ISSUES
这在客观上不但加重了“人的技术负荷”问题,而 且也加速了自然资源的消耗,进而对自然环境的 自我承载和修复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这使得 科技创新与发展本已被掩盖的生态意义再次突显 出来。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意义为当代科技创新提 出了新的发展标准,科技创新的视野必须兼顾经 济与生态原则的和谐发展,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复 杂性与不确定性既给人类带来希望和繁荣,又会 带来问题和危机。近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我们带 来前所未有的社会财富,但也同时消耗了自然界 不可胜数的不可再生资源,环境的退化是经济发 展付出的基本代价,科技发展并不能实现无限可 持续增长,这种发展不能超越自然界生态承载的 极值,也即生态学意义本身就蕴含于科学技术之 中,“地球生态系统受掠夺的总速度,是有某种 上限的,它反映了生态系统周转速度所固有的限 度。如果超越了这个限度,这个体系将最终趋向 崩溃”。151因此,要丰富科技创新的生态可持续发 展内涵,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必须包含人类环境效 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将生态综合价值融入科技 创新的各个环节,使其成为创新社会的内在原动 力,这是当代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关键。
屮态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维度
科技创新与发展的生态化和绿色化是彻底实 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它构成当前整个 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可靠保证,因为科技创新“在 增加我们对人与自然如何相关的理解的同时也增 加了迭择的范围。为了达到生态效率,保护和储 存自然系统以及改变消费模式,我们必须寻找科 学与技术的持续改进”。161科技的持久发展才能够 为社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材料和物质基础和条 件,而只有创新才能为这种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 技术与思想上的有力支撑,这才使得“创新需要包 括长期的可持续维度成为现实”。171科技创新对生
52丨学术前沿丨2〇2〇.〇丨下
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的可能性与基本 实现途径。在科学主义看来,生态文明的可持续 发展之所以遇到一系列间题,从根本上说还是 源自于人类科技发展与创新能力的不足,这种 看法当然有其缺陷。毕竟科学与技术不能解决 人类存在的所有问题,但同时也不可否认.生 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仍需新技术的发展作为重要基 础,环境间题的确和我们的科技水平本身的有限 性相关,这一有限性可能导致生产污染和资源消 耗的问题。
因此,科技创新在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占 有特殊的地位,它对推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 展意义重大。须知,传统科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 题还需以改进和创新相关科技设备的水平为基本 目标,在原有技术基础上有所针对地进行创新发 展,而推倒原有科技基础从头开始既不可能也无 必要,“只有采取那些对自然资源和环境服务要求 较低的新技术来取代自然资源密集型的旧技术成 为可能时,那些旨在消除自然资源市场价格扭曲 现象的才有可能,或者更有可能真正地发挥 作用”。181在此意义上,科学技术的创新的能力和 速度的确至关重要,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乎科 技发展水平的程度,这一点对于一个国家乃至全 球整个的科技战略都极为重要,简言之,创新构 成科技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解决全球性生态 间题的基本方法。
此外,生态学对科技发展及其创新具有重要 的导向作用,这种环境评估对科学技术的健康发 展具有关键意义,“即使是世界上现有的最好技 术也无法保证不超过生态承载能力,即不消耗自 然资本,因而不毁灭地球支持未来生活和福利的 能力”。191例如,某种生产加工技术在原来生产模 式下生产出了低成本、高消耗、高污染的产品, 这种产品实现了厂家利润的最大化,那么未来对 这种生产模式的改造应该主要针对原有技术的生 态与经济效益方向,创新导向是产品生产的低成 本、低消耗和低污染(甚至没有污染)。所以,
在科技创新路径方面,我们总是要强调科学创新 在资源再循环和低排放等方面的技术作用,因为 是环境方面出现的问题,这使得与生态环境有关 的自然科学学科显得更加突出,“特别是对气候变 化、水源的供应和设施,自然科学可以发挥其传 统作用,提供巩固环境的创新性技术”。M
不仅如此,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还要 求科学技术从原有较为单一的学科创新走向综合 的跨学科创新,这是科技发展本身的发展规律, 也是科技健康前行的要求,当代大数据、区块链 技术的发展正是这一趋势的集中体现。科技创新 在本质上表现为知识和信息的扩展和更新问题,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创新在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结构之中的传播和发展速度更快,而且超越了 学科的单一性,具体到科技创新对生态环境方面 的影响,生态化的跨学科发展和创新成为重中之 重,因此,未来的“生态技术应建立在现代生物 学、生态学和信息科学等最新科学知识发展的基 础上”,跨学科的发展成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方向, 也构成科学创新的基本路径,多学科的综合创新 对生态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以各种再生型或 低耗型常规技术为补充,形成结构合理的整体性 复合型技术网络体系”。1111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的飞 速发展,为跨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 的可靠基础,这些跨学科新技术也为生态可持续 发展开拓了更开阔的空间,为社会发展实现了经 济、生态、社会与文化效益的统一。
当然,科技创新对科技和管理等方面 的影响和要求也不可忽视,科技创新理应包括整 个科学技术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而不是仅关注 创新的技术性和理论层面,科技创新理念、思 想与管理、组织、服务等环节也是科技创新的 重要领域,新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理应也成 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学科。所以,科技创新驱动 (innovation-driven)研究应该包括创新驱动的 理念与思路、创新模式和机制的优化、人才驱动 等诸多方面与人文价值等人文创新软环境的分析
和研究。其中,特别是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和应用方面,也是直接关乎科技创新成败的重要 领域,“科学在主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 用。事实上,许多都是建立在科学研究提供 的证据基础上”,“自然科学为环境对人以及对国 家间发展的环境价值提供了可测量和表述的方 法,正如我们将看到的,生态科学使得我们可 以计算与之相关活动的环境效益与投入”,大量 生态学相关的研究“帮助我们作出有利于可持续 发展的”。1121这些理论与技术创新会为环境 问题直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对于生态学的减 量化(Reduce)、再循环(Recycle)和再利用 (Reuse)的3R原则意义重大。总的来看,“对发 展而言,科学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性的解决方 案,更重要的是,这是确立关于引导发展与投入 问题的科学理解。科学在面对环境挑战时的 作用非常明显。对生态系统功能的理解为我们评 估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了有价值的生态系统服务 的工具,不断增长的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理解不但 使得这一发展具有了优先性,而且确认了围绕这 一目标的和共识”。M
绿色科技: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 互动
“创新是提高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推 动力,绿色技术创新是战略新兴产业向区域低碳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我们在 强调科技创新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可持续发展对于科技创新的 导向和互动意义,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形成的 综合性大系统中,社会实践(包括生态实践)的 需求会直接激发科学与技术的创新,这反过来也 会变革社会实践本身。1151而且,科学技术的发展 和影响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地域界限,当代科技的 创新与发展总是相对于整个世界范围而言的,与 这种境况相对应,科技创新与生态可持续发展良
IAN 2020 I FRONTIERS I
53
二十四个重大问题研究IMPORTANT ISSUES
性互动的视野也必须是全球化与绿色化的,这就 是说,科学技术在超越区域化而面对全球化的创 新与生态环境的全球化是一致的,“将创新与技 术集中在全球间题和满足全球需要的技术方 面”,这种“理解前沿创新的双重性,不仅仅是高 精尖技术,强调全球性问题对科学技术的 关键性”,特别是在环境资源等的压力下,科技 的焦点创新更是如此。1161这决定了绿色化对科技 创新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双重重要意义,科技的 生态化才能真正贯通科技创新发展和生态可持续 发展的良性互动,而生态化指引的科技创新才能 有效推动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实现科技创新 的持续发展。
在这里,科学技术在生态可持续发展中起到 的特殊作用非常关键,“科学不但是问题的解决 者,同时也是结构性和推测性原因的风险制造 者。事实上,科学作为一种风险的制造者,可 能并不是能够通过‘合理性’实践就能简申避免 的”,h71经济与生态效益共同构成科技创新与发 展的基本标准,它制约和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未来 面貌,这样,新科技创新的主要技术标准和生态 可持续发展的标准统一起来,这体现为科技发展 和创新成果的低污染、高效能与可持续性。反言 之.可持续的生态化标准成为新时期科技创新的 重要方向,它为科技创新的标准、内容与方 提供了关键导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内 核在科技创新的助力下,一方面能社会生产 力,丰富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能保 持周围生态环境的丰富多样性,“生态技术被视为 减少排放和提高市场效率的重要资源,这种技术 在处理像气候变化这类问题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不只如此,绿色的环境技术集中在降低 环境退化、减少绿色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健康、 辩护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提高在资源的使用率等方 面的创新”,这样一来,绿色科技极大地满足了可 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这种创新,也减小了物质 资料的消耗,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生产率和吸
I学术前沿I 2020.01下
引力,’。1,81
从理论与现实实践层面来看,当代社会对科 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二者的有机结合努力,改变 了传统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为绿色科 技或生态科技的兴起与发展。科技创新发展在综 合社会和生态环境双重角度以及在衡量经济增长 与环境和谐发展平衡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科技的 绿色化实现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绿 色科技是伴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 断加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是现时代正在形成 的生态文明形态对科学技术为经济社会与生态 环境的和谐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引导和生态化规 范”。|19|在这种可持续的生态文明观念指导下,科 技创新负担起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任,生态化 价值随着新科学技术融入社会结构之中,创新构
成科学技术与社会融合的推动力,科学技术在社 会结构,特别是生产和消费等结构层面支撑作用 中的生态意义更加重要,这样生态可持续发展与 科技创新的关系就表现为如何处理“金山银山”和 “绿水青山”之间的关系间题。
更进一步说,事实上要实现科技创新与生态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还在于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应用 存在的双重社会效应,“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也表现在对生态的正负影响上,既有助于资源、 环境、生态问题的解决,也可能成为资源、环 境、生态问题的制造者。科技创新提高了资源利 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能力,也带来了森林资 源锐减、生物物种灭绝、土地沙化扩大,以及水 危机、石油危机等资源环境生态问题”。M绿色科 技及其创新构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和动 力,“用绿色科技引领新发展,在全社会推进生态 化生产生活方式转型,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 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势在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是治本之策,而绿色发展 关键着力点在于科技创新,用创新驱动发展”。1211 在这方面,技术的生态评估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在“生态系统评估(Ecosystem Assessment)为全
球不同的生态系统以及影响它们的过程状况提供 了详尽分析,具体提供供给服务、调整服务、文 化服务和配套服务”。M科学技术创新与发展的生 态评估联系着纯粹技术性发明创造与人文应用软 科学的发展,它们本身亦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 统”,使得传统生产模式中真正将“再生循环”纳入 必要环节。
在此基础上,科技的生态创新(Eco-
innovation)成为重中之重,尤其是在环境问题
上,“生态创新策略需要通过克服市场壁垒而加速 环境技术的发展”,进而需要“更有开创性、国际 协作和整体性的革新”来面对气候等自然生态问 题的冲击。1231而绿色(生态)科技则兼顾着科学 技术的经济与生态效应综合平衡的重任,进一步 说,生态或绿色科技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术, 而且是一种动态的社会科技文化。须知,单靠新 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不能真正解决掉所有的社会问 题,科学技术的社会文化发展和创新应该是和科 技本身的发展同步的,创新驱动连接起社会与科 学技术的社会整体发展。随着新的科学技术不断 融入社会大系统,科学与技术的一系列配套运行 机制和操作程序逐步转化为一种社会和文化 运行过程。当然,这种社会活动本身并不完全遵 循原先设计的技术逻辑,这一活动过程与结果仍 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而且我们很难在从根本上 按照科学技术的标准改变技术发展的这种特征, 即无法用纯粹技术手段左右其社会后果的多种可 能性。因此,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有机融合还需要 在技术层面之外通过人们之间的文化价值来实 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在此意义上也成为现代文化 问题。
结语: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科技创新与可 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科学
技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创新在可持续发展中
的意义重大,我们对科学技术以及生态问题的讨 论还需从技术层面上升到人类文化的层面来进 行思考。现代性社会的价值观伴随着科学技术 不断强力介入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 面,也使得传统文化观念难以避免技术的功利主 义冲击,社会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碰撞 在科技创新的急速发展中被无形加速了。而且, 科学与技术活动本身就是整个人类社会文化实践 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这是“科技创新的实质是 人才驱动”的内在原因,科学与技术活动都是人 的活动,其背后承担着重要的人文文化精神,在 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和科 学精神都是同等重要和关键的因素,“自然科学 总是在两个层面起作用,我们可以描述为好奇 心驱动(curiosity—driven)和需求驱动(need— dnven),它们有时在不可思议的途径相互作 用”。1241我们的科技创新不仅需要需求驱动的创 新,也需要以好奇心为代表的纯粹人文方面的创 新,而且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从根本上沟通环境 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发展的中介桥梁,特别是 随着科学进步与技术创新间题日渐成为时代性议 题,科学技术的文化建设越来越构成这一时代问 题的关键研究维度。
在科学、技术与社会不断加速融合发展的今 天,科技创新对整个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影响越来 越大,科学、技术与社会创新的综合发展使得现 代技术与社会大系统的相互作用大大深化,从而 结合成一个以技术创新为整体驱动的生产一一消 费不断循环的统一场域。社会运行的技术框架具 有多样化、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 也决定了人们应对新技术创新发展的多样可能性 问题。科学与技术既是社会生产与文化的变革者 与推动者,同时也是先进、进步生活文明发展的 承载者,科技创新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最终还要上升到科技文化层面。因此,科技创新 核心地位的真正实现需要生活文化中的科学精神 与人文精神的协调统一,人文文化对科学技术的
JAN 2020 I FRONTIERS I
55
二十四个重大问题研究IMPORTANT ISSUES
发展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这也是我们从根本上反 思近代科技背后人类中心主义以及现代性价值观 念的重要内容。
总之,面对当代环境生态问题的挑战,科技 与社会的发展都要在“创新中寻找出路”,进而“打 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让发展更加平衡,让 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 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升发展公平性、有效性、 协同性”。m科技自身就具有创新的本性,其实 质内涵中生态价值的开发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健康 发展提供了前提保障,创新驱动为生态环境的可 持续性提供了坚实基础,科技的创新与生态环境 的可持续性为新时期社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共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物质与文化框架。这 样,“生态与科技相契思想使科技不再仅仅是为 了满足人类好奇心而探索的理论、知识,而是赋 予了科技人文性责任,并以此指导其工具理性发 展方向,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人类自我实现、社 会进步发展、生态环境系统优化的重要手段和载 体”。U61因此,科技的创新与生态发展具有的统 一性在二者的相互协和作用下都能够得到充分展 开,科技的生态化或绿色化正是这种相互和谐发 展的产物,从而使得社会性创新真正构成发展的 内驱力,而可持续性则导引着科技创新的方向, 并将当代科技创新推动到整个科技文化的建设和 发展的视野之中。
(本文系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 “当代科学哲学的自然主义进路研究”的阶段 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JZX17-001)
注释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
民出版社,1995年,第575页。
[2] Gordon Conway et al., Science and Innovation
for Developmenty BCPC Publications Ltd, 2010, p. 222.
[3] Daniele Archibugi and Andrea FilippettiThe Handbook of Globa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56丨学术前沿1 2020.01下
Innovationy wiley-blackwell, 2015, pp. 558-559.
[4] [美]巴里.康芒纳:《封闭的循环一
自然、人和技术》,侯文蕙译,长春:吉林人 民出版社,1997年,第105页。
[5]
Gordon Conway et al., Science and Innovation
for Development, BCPC Publications Ltd, 2010, p. 220.
[6] [美]赫尔曼.戴利:《超越增长:可持
续发展的经济学》,诸大建等译,上海译文出版 社,2〇〇6年,第21页。
[7]
J〇hn H. Marburger III,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n a 21st century context\", Policy
Sciences, 2011, Vol. 44, p. 212.
[8] 李志青:《社会资本技术扩散和可持续
发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
32页。
[9] [美]赫尔曼.戴利:《超越增长:可持
续发展的经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第5页。
[l〇]John H. Marburger III,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n a 21st century context\", Policy
Sciencesy 2011, Vol. 44, p. 224.
[11] 秦书生:《生态技术论》,沈阳:东北 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9页。
[12] John H. Marburger III,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n a 21st century context\", Policy
Sciences, 2011, Vol. 44, p. 224.
[13] Gordon Conway et al., Science and
Innovation for Development, BCPC Publications Ltd,
2010, p. 358.
[14]
Li-yan Sun et al., \"Ecological-economic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based on entropy weighted TOPSIS method\", Ecological indicatorsy 2017, vol. 73, p. 5.
[15] Kenneth D. Pimple, Emerging Pervasive Inform,
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Springer, 2013, p. 2.
[16] [17]
Paul Sollie and Marcus Diiwell, Evaluating [22] John H. Marburger III, \"Science, technology
New Technologies, Springer, 2009, p. 31.and innovation in a 21st century context\", Policy
[23]
Ghulam Samad and Rabia Manzoor, \"Green
Daniele Archibugi and Andrea FilippettiSciences, , 2011, Vol. 44, p. 227.
Growth: 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pproach\", 472.
[24]
J〇hn H. Marburger III,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n a 21st century context\", Policy
\"The Handbook of Globa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wiley-blackwell, 2015, p. 5.
[18]
Growth: 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pproach\",
The Pakistan Development Review, 2011, Vol. 5〇, p.
Ghulam Samad and Rabia Manzoor, \"Green The Pakistan Development Review, 2011, Vol. 5〇, p.
487.
[19]
时代的规范与学界研究的进展》,《科学学研 究》,2〇〇6年第I2期,第448页。
[2〇1黄娟:《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关 系》,《师范大学学报》,2〇17年第2期,第33页。
[21]王娅:《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绿 色科技要素》,《科学管理研究》,2〇lS年第3 期,第17页。
Sciences, 2011, Vol. 44, p. 209.包庆德、邱艳霞:《绿色科技:生态
[25] 展——
**:《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
在世界经济论坛20 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
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7年1月18日,第3版。
[26】沈元军:《生态与科技相契的困境与 破解的逻辑探究》,《黑河学刊》,2〇19年第5 期,第4页。
责编/阏F琬
Ecologi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Jia Xiangtong
Abstrac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the core driving force for \"leading development”,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sustainable process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and is the key factor for achieving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and ecological harmony. For a long time, the economic dimens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been constantly highlighted,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have been disregarded. Howe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ubstantial conno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cological value itself has been contained in it, which also internally defines the basic path and boundar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cological progress have a natural unity, and the ec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just the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it. Innovation constitutes the internal dri\\ 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le sustainability guides the overall dire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is has also become a current issue of our times about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ontempor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v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tir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ulture.
Key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logical value
JAN 腦 I FRONTIERS I 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