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梅曾亮《柏视山房文集》 选段 翻译

梅曾亮《柏视山房文集》 选段 翻译

来源:意榕旅游网
过去太史公为循史作传,从春秋一直到周代末年有接近数百年的历史,然而太史公为之作传的,不过四五人罢了,多么困难啊。难道是确有这样的人但事迹没有流传下来的有很多吗?例如麴今、何易于,假使没有人将他们的事迹写可到诗歌或文章中,他们也会被理没。不再被后世的人所知。处于尊显地位的人容易被人看到,而卑贱困顿的人则很少有人传述。情况本来就是这样的吗?有人说:循史只是把百姓放在心上罢了,凭惜智勇获得功名不是他们在意和考虑的事。任峻、邓艾、杜元凯这类人,他们所兴办的对国家人民有益的工程,与召信臣的功业是等同的,不过他们的建功立业之心占大部分。君子也探求那些人的内心,而不把“循使”这样的美名送给他们,那么符合循吏之名的人,大概是很难得的吧。

当今之世,我找到了一个人,叫石家绍,字遥臣,是翼城人,道光二年的进土。在江西做知县,死在铜鼓营同知的任上。从、同僚、其他、父兄长辈到学生、百姓和差役,没有不认为石家绍是循使的。他入京时,除夕节在我的斋中喝酒,谈论《史记》,话不绝口。询问他所做之事,则笑着推辞,不谈论自己。等他去世,看见他的朋友为他所写的传记,都是作为百姓父母官所应当做的,他人有的怠惰了、虚伪了,只有他勉力真诚地行动来竭尽自己的爱民之心。

江西曾经发生大灾荒,钱财和粮食都没有备办,但已经有数万饥民聚集在西山,齐声高呼要求救济。巡抚署房屋都在震动,高管都不知所措。有人说:“快招请石令。”石家绍赶到,众人都迎向他伏身跪拜道:“愿意听从您的安排。”这样赈济才得以缓解危情没有变故。如这样哭叫纷乱之时,看见一个人就服帖顺从的情况,只有婴儿面对慈母才会这样,而石家绍面对数千万不宁被饥饿逼迫的民众也能如比。况且他对待民众,还没像刘邦那样“解衣而遗衣之,推度而道食之”,发生这样的情况是为什么?那些特别优异无法超越的行为,本来是有伦常关系的人应该有的,至于父母对于子女,即使是极尽爱护之情却不值得奇怪,所以凭着你做地方的身份,百姓也能完做到治下百姓所应当做的事情而已。然而除了地方官有父母一样的民之心,就不能做到,这救是你得民心的原因吧?

曾经自己写到:“好的,就是百姓的父母;不好的,就是残言百姓的官史。为民父母我不能,残害民众我不敢,我还是做百姓的仆人吧!”因此自号日“民佣”。唉!怀抱孩子的父母,大概是每天做仆人而不自知吧,这就是石家绍用来自我定位的话了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