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伟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23期
黄伟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 要:元认知作为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可分为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两个方面,主要说明了学习者对认知的认知与学习效率间的关系。飞行教学作为一项专业性、实践性极强的教学活动具有其独特性质。本文旨在论述在飞行教学活动中引入元认知理论的重要意义,并浅析了在飞行教学活动中引入元认知理论的方法。
关键词:元认知 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控制 飞行教学
中图分类号:G8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8(b)-0146-02
飞行教学是一项系统而又灵活的工作,与一般教学活动有所区别,飞行活动由于受到时间、地点、天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学生的训练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应当明晰自身情况以及飞行学习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全面监控并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飞行教学中引入元认知理论具有广泛意义。
1 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认知和控制。[1]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在进行认知的自己外,设立另一个自我,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监控,如果自己的认知过程出现偏差,“另一个自我”便会提醒学习者,使之有机会认识到认知过程的不合理之处,从而矫正不合理的认知过程。
元认知最早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弗劳威尔把元认知分为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两个方面:元认知的知识是指学习者对于认知的知识,包括学习者对于自身情况的认识、对学习材料学习任务的认知以及对认知策略或如何解决认知任务的知识。元认知控制是指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包括在认知活动进行之前对活动过程的计划、在认知活动进行中对自身学习状态的监控以及发现问题时对认知活动的调整修正。
根据弗劳威尔的理论,元认知知识使学习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即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元认知控制则指引学习者知道何时、如何做什么,即运用自我监控机制确保任务成功完成。两者相辅相成,元认知的控制是在获得元认知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元认知的知识指导着元认知的控制,并会由于元认知监控提供的信息而不断发展。在完成认知任务的过程中,元认知的知识和元认知的控制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共同实现着对认知活动的监控、调节。
2 在飞行教学中引入元认知理论的意义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精辟地说明了认知活动中自我意识、自我监控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地位。[2]元认知对认知活动起自我监控和调节的作用。它在学习、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众多研究指出,元认知能力与学习者的学习
效率呈正相关的关系。而飞行教学活动作为使学习者完成认知任务并形成动作技能的复杂教学活动,引入元认知理论显得尤为重要。
飞行教学是一个由单个或局部到完整系统的复杂动态过程,包括了地面课程、模拟机或训练器课程、飞行课程三大部分。课程具有不同特点:地面课程侧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对飞行原理、飞行环境、飞机系统、航空气象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了解必备航空知识和基本技能和方法;模拟机或训练器课程通过座舱实习、程序练习和特情处置,掌握学习的目标任务;飞行课程则是对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的综合运用,学习者需全面了解自身状况、飞行状况以及天气等其他外部因素,并对飞行活动作出判断,面对各种情况进行处理。
在这一复杂的认知过程中,地面课程、模拟机或训练器课程属于元认知的知识,其过程为学生进行飞行训练并取得飞行驾驶执照做好了充分准备;飞行课程中元认知监控则会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在有效掌握了必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自身掌握情况如何、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应当如何调节,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处理,直接决定了学生在飞行学习中进步速度的快慢。
飞行教学采取了阶段考核制,作为飞行教学质量体系的重要环节,本着对飞行工作的负责态度,凡是阶段检查不合格的学生都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由于这个原因,部分学生对于自身飞行水平的错误认识导致了严重后果。比如,有的学生不注重地面飞行理论的学习,无法通过地面理论考试,长期无法进入飞行课阶段学习;有的学生在模拟机或训练器课程中,没有认识到此课程的目的正是完全模拟机舱环境与飞行程序,对此训练满不在乎,使模拟机或训练器课程失去作用;更多的学生则是在飞行课程中,由于对自身飞行水平作出过高估计,认为能让飞机落地就达到飞行训练的目的,一心希望尽快单飞,从而忽视了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连续性以及对飞行意识的培养,导致了阶段飞行检查无法通过,造成停飞的严重后果。由此可见,在飞行教学中引入元认知理论,使学生增强对元认知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元认知监控,具有重大意义。
3 如何将元认知理论应用到飞行教学中
3.1 使学生充分元认知知识的重要性,加强学习
在飞行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给学生灌输元认知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明确人与人是不同的个体,飞行活动的外部条件复杂多变,飞行活动虽然有一定的程序,但是对待不同情况的处置却各不相同。飞行活动作为对安全要求最高的行业,要求学生对这些问题情况进行事先的周密考虑。学生只有完全掌握飞行活动的知识原理方法才有可能完成好这项工作。
教师还应当不断向学生强化地面课程、模拟机或训练器课程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确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平时加强对学生的检查、抽问,了解他们对学习任务的了解程度,对于过分自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使其明确飞行学习是一项连续性的活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的差错都将直接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在飞行教学中,也适当增加对基础知识的提问,如果发现知识方面的遗漏,及时提醒其补充完善。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熟悉飞行训练教材体系的重要部分——飞行训练大纲,使学生明确学习的过程以及如何进行学习。飞行训练大纲是统一飞行标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能够指导学生明确自己每一步的学习计划,有效进行预习和复习。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训练大纲,更能使之明白自身与大纲要求之间的差距,增加学生之间的可比性,便于问题的及早发现。
3.2 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元认知监控的培养
教师应当在学生熟知元认知知识的基础上,再开始进行飞行课程的教学,在飞行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在飞行初始训练时,学生依靠外部反馈,特别是视觉听觉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如通过观察教师的动作和听讲解来认识动作的基本要求。[3]随着动作的熟练,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不再依赖于视听反馈,而是自己进行思考。比如,在飞行过程中发现学生高度的偏差,不再直接语言指点其爬升或降低多少高度,而是询问:“目前高度多少?”后问“要求高度多少?”使学生自己意识到应该如何对目前情况作出判断并进行反馈。
飞行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学生独立驾驶飞行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放手量,即在飞行初始阶段严格把握学生的动作质量,在飞行教学意识培养阶段则尽可能给学生较大空间,考查他们在面对实际情况时的操纵能力。比如在常见的气象条件发生改变时,学生应当立即判断是在受逆风、顺风或是侧风,并及时按照变化的气象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实施操作,此时,在不影响飞行安全的情况下,教师就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使其完成思考判断过程。
教师应当在飞行讲评中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分析,使其在完成训练课程后,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程序、操作,还要发现并修正其中出现的错误和偏差,更要独立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对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和评估。教师要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意见,更要倾听学生的反馈,鼓励其进行自我分析,从中发现出现问题的根源。
元认知作为目前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如何深入理解此概念,并充分将其运用于飞行教学中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本文对此进行浅析,相信此理论的运用必将得到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383.
[2] 陈涛.提高自我监控能力让优生
更.http://www.sdjxyj.net/content_show.asp?ContentID=4502.
[3] 罗晓利.飞行中人的因素[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10):1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