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教师培训完整稿培养行为习惯

新教师培训完整稿培养行为习惯

来源:意榕旅游网


新教师培训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新教师的到来给我校融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无限的激情,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不断听课、学习、努力教学,想从教学上争得一份属于自己的荣誉,争取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但是“什么才是合格的教师呢?”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给过我们答案,他说“简单地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下面我就结合德育处的常规工作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基本可分为“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主要的方法是训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各自现有的教育资源,结合各种教学活动,把“做人、做事、学习”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自然成习惯。

一、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

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作为教育者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这样,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

1、学生认知能力较差,做事只凭兴趣,很多时候不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作为教师就应借助课堂、班会、少先队活动等平台进行思想教育,讲讲在学校、在家里、在公共场所要养成的习惯。比如:在学校楼道里行走,要靠右行,不奔跑追逐,不大声叫喊,学会休息和做文明游戏等。在公共场所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脏物,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早晚刷牙。

2、班主任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要这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比如:在学校楼道里行走,不奔跑追逐。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学校里有很多同学,如果你在楼道或楼梯上奔跑,正巧有一位同学从教室里出来,你跑得太快,就会撞到刚走出教室的同学,可能两个人都会受伤。这样,学生明白了在学校楼道里行走,不奔跑追逐的道理,增强学生的自觉性。

三、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1、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从个人卫生着手促进学生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作为常规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每天的清洁卫生工作,一定要常抓不懈。严格执行每天三小扫,一周一大扫。此外,每天还要不间断得搞好卫生保持工作;德育处要求每个班级在清洁卫生工作中,分工到人、责任明确。班主任要提高认识,督查到位,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

2、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不断挖掘学生的自治潜力。设立班级文明监督岗,劝阻和警示不文明行为,大力倡导并保持“你丢我捡”的好做法,我们还要求学校组成检查小组每天参与校园的卫生检查

工作,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3、深入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等形式倡导道德自律,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行为规范。努力做到“管好自己的嘴,不随地吐痰、不出口成‘脏’;管好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管好自己的腿,不跑跳打闹、不践踏草坪”,时刻谨记校规“三个轻轻”(轻轻地说话,轻轻地走路,轻轻的做事。)。

4、教育学生感恩父母,不带零花钱进校;全面推进学生仪表规范化,长发、不穿校服不准进校园;教育学生生活不攀比,手机、游戏机、MP3等通讯娱乐工具不准带进校园。

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亲历亲为,耐心细致,示范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每一个习惯的养成,即使是最简单的习惯,也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示范。教师每天与学生接触6—8小时,而低年级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甚至更长,所以班主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学生最经常、最直接模仿的对象。比如:每天学生进行班级卫生大扫除时,教师要坚持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边打扫边教学生如何扫地、拖地、劳动工具怎么摆放……,这样学生劳动积极性高,从老师身上也学会如何打扫卫生。在这种方式的培养中可以发现:教师参与打扫,与你指挥打扫是不一样的。又如:当我来教室看到地上有废纸时,我会赶紧捡起,我

用粉笔写字时,都是横平竖直……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教师的样子去做。地上有纸屑时,会有学生去打扫干净,写字时也会很工整。“身教胜于言传”的道理正在于此。

五、留心观察,树立榜样,激励养成

“学校无小事,件件需认真。” 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没有小事可言。习惯的养成正是一件件小事中情感体验的积累。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学校的规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的作用,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去做。譬如,下课时关电灯,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放学排队,可以使学生养成按时离校,遵守纪律的好习惯。比如,有一位班主任,每天早上对学生进行零用钱登记,原则上不准学生带钱到校,即使带来了也要向老师说明用处,这样就杜绝了学生买零食现象的发生,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对于充满竞争意识的小学生来说非常管用。工作中,每每要求学生养成一种习惯时,我总不忘给他们找一个身边的同学作榜样。这学期,我们班到了一个新的教室,教室值日成了我最为头疼的事。每次值日,不是没有擦黑板,就是忘了排桌椅……虽然几次三番地提醒,均不见效。这周周一,当我迎着朝霞步入教室的时候,竟意外地发现今天教室的黑板擦得格外干净,我激动得不能自已,随即称赞道:“今天的值日生真负责,黑板擦得真干净!”只此简单的一句话,没料到,第二天的值日生更加用心,他们不仅擦净了黑板,还把地拖得一干二净。我知道:这就是榜样的作用,同学们已经在暗地里较上劲了。我暗自高兴,因为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将永远伴随着我们。

六、严格要求,制约训练,促进养成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比如班上一名同学在周一早上升国旗时,站没站相﹑左右摇晃,还小声和别人讲话。回到教室后,我利用其他同学自由活动的时间找这位同学谈话。我首先向他讲道理:升国旗时要站直,千万不能和别人讲话,凝视着国旗,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本周内,我利用活动时间反复训练他站的姿势:立正时,五指并拢,中指指向裤缝。每天坚持训练,一直到下周一升国旗礼仪、行为规范标准为止,否则,还要继续练习。从此,这位同学在升旗时表现得非常好,其他同学也从中受到了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学生,须一步一个脚印。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我们能做到心中有计划,注重每一个小细节,这样持之以恒,学生的良好习惯就能逐渐形成。

最后我想对我们的教师说,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一份事业,教育工作是艰辛的,但更是幸福的,因为学生因你而精彩!

德 育 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