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年9月第9卷第18期 I ab Med Clin,September 2012,Vo1.9,No.18 ・ 2363 ・ 配套的鉴定药敏试条进行。BV试剂检测采用广州池泉公司 产品。 2 结 果 大大提高了复发性VVc的治愈率,有效地预防其复发 。 虽然很多BV患者无症状,但却可以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 与异味。近年研究表明,BV不仅与宫外孕、泌尿系感染、不孕 症、盆腔炎、附件炎等妇科疾病,而且可导致 产、胎膜 破、绒 毛膜炎、产后子宫内膜炎、羊水感染、产后切L]感染,与宫颈癌 的发生也有一定的联系。因此,BV受到愈来愈多学者的关 注。本次调查显示,惠州市惠城区桥东街道办事处社区妇女 2.1 3种阴道病检出率 TV检出率为1.1 (84/7 652), VVc检出率为16.7 (1 278/7 652),BV检出率为14.3 (1 094/7 652)。 2.2假丝酵母菌检出构成比 白色念珠菌82.2 (1 050/ 1 278)、热带念珠菌4.8 (61/1 278)、光滑念珠菌4.4 (56/ BV感染率为14.3 ,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 ・致 】。鉴于BV 对妇女及其妊娠的危害性,在妇、产科以及施行人工流产术前 进行BV常规筛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Amsel法仍是 诊断BV公认的金标准;然而,由于该法操作繁杂,费时费力, 1 278)、克柔念珠菌4.1 (52/1 278)、其他念珠菌4.6 (59/ 1 278)。 3讨 论 TV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是妇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也 是性传播疾病之一。本次调查显示,惠州市惠城区桥东街道办 事处社区妇女TV感染率为1.1 ,与文献Eli报道有较大的 差异,可能与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及本实验室冬天未对标本进 行保温有关。临床上多采用眯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奥 硝唑等治疗[2]。阴道毛滴虫属厌氧性寄生原虫,适于在pH 4.92~5.45、温度35~37℃、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在干燥环境 及较长时间日晒下可杀灭。但在o ̄C下能生存5 d,自来水中 存活30 min,50℃水中存活4 rain,温生理盐水中存活6 d,所 在实际工作中准确实施上述标准并不容易。由于BV患者阴 道分泌物中唾液酸酶活性明显高于非BV患者,所以该原理的 试剂特异性较高,同时具有操作简便、观察结果快速的特点,在 临床已被广泛应用 ]。 参考文献 El3徐文严.性传播疾病的临床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135—137. [2]李洪杰.滴虫性阴道炎的诊疗EJ3.中外健康文摘,2011,8 (19):164—165. 以即使离开人体也有传播能力。TV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性传 播,其他传播方式还包括马桶、浴池、游泳池、衣物及手的传播, 医源性传播主要是通过不洁的阴道检查而致,新生儿、婴儿可 在通过患病母亲产道时或在护理时由污染阴道毛滴虫的物品 及手而传播。湿片法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滴虫感染最常用的检 查方法,但其敏感性相对较低,以阴道分泌物为标本只能检出 35 ~8O 的患者;相对男性,湿片法的敏感性更低,而培养法 E33洪桂珍.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诊治EJ3.中外 医学研究,2011,9(7):120 122. [4]邹存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药物治疗[J].中外健 康文摘2Ol1,8(2O):176. E53丁吉丽,江秀秀.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 假丝酵母菌病88例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5,17 (3):52. 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应用则大大提高了其检测的敏感性。 因此,临床上选用更有效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十分必要。 近年来,VVc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成为白带异常增多的 主要原因之一,VVC大多数一经治疗即可治愈,但少数患者却 容易反复发作,复发率约15 。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与夫 妻、性伴侣的传播、全身或阴道局部免疫功能下降、局部潮湿、 温度高、治疗不彻底、念珠菌中非白色念珠菌增多及抗真菌药 的滥用有关。另外,肠道念珠菌及阴道深层念珠菌是重复感染 的重要来源。本次调查显示,惠州市惠城区桥东街道办事处社 E63左太荣.重视细菌性阴道病的危害EJ3.医学信息,2010,5 (5):1195. [7]齐效娟.特异性唾液酸酶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结果判定 影响因素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f12): 933—936. Es3王恒秋.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试剂的评价[J].中外医 学研究,2010,8(12):112一l13. [9]叶辉铭,石文升,白海燕.唾液酸酶测定法在诊断细菌性 阴道病中的应用EJJ.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2O07,1 6(5): 392—393. 区妇女VVc感染率为16.7 ,非白色念珠菌引起的VVc占 17.9 ,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_3 ]。临床上对单纯性VVc 以局部用药为主,对复发性VVc则以全身用药为主。有文献 报道采用达克宁栓与口服氟康唑联合,通过药物的协同作用, (收稿日期 201 2 03 1 6) 尿液潜血反应假阳性临床分析 骈桂玲(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摘要】 目的455000) 检验尿液潜血试验与尿中红细胞的数量形态的结果分析。方法 对200例尿标本进行尿分析 仪检测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结果 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阳性40例,其中镜检有红细胞的34例,镜检无红细胞的 有6例。结论 临床工作中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与显微镜检查红细胞应联合应用,对于肾损伤的确定、有关疾病的 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尿液潜血; 镜检红细胞; 假阳性; 尿液分析仪 D0I:10.3969/j.issn.1672-9455.2012.18.0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9455(2012)18—2363 O2 尿液潜血检查是尿液检验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常用的 微镜检查对鉴别肾小球与非肾小球血尿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 尿液分析仪检测无法替代的。现在对200例¨诊患瞢的随机 检验方法有尿液分析仪检测和镜检红细胞两种 。特别是显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年9月第9卷第l8期Lab Med Clin,September 2012,Vo1.9,No.18 尿样用尿液分析仪检测和显微镜检查红细胞两种方法进行 比较。 1材料与方法 阳性。(41某些氧化性污染物也可使尿潜血反应假阳性。(51 菌尿时有些细菌会产生氧化性物质,导致潜血反应假阳性。 (61标本不新鲜,存放时间过长或高温存放,极有可能出现尿潜 2011年本院200例门诊患者的随机尿样。 血反应假阳性 。 1.1标本来源1.2尿液分析仪检测 在混匀的10 mL新鲜尿液中浸人尿 试纸条1 S后取出,上仪器进行测定,自动打印尿潜血结果,结 果报告分为:一、+/一、+、++、+++、++++。 1.3显微镜检查取尿液10 mI 于试管中,以l 500 r/min 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留沉淀0.2 mL。充分混匀后,取出约 2o L于载玻片上,加上盖玻片,然后用较弱的光线以低倍镜 观察全貌,再用高倍镜辨认细胞。结果报告为×个/高倍视野。 2结 果 尿液分析仪检测尿中红细胞异常敏感,有时可与镜检结果 存在差异,要充分考虑影响因素,并结合临床进行全面分析,原 则上,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阳性结果都应以显微镜法复检,这 是做好尿液检验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所在。迄今为止, 没有一台仪器的检测结果能完全替代显微镜,尿沉渣镜检以其 独特的临床价值仍是尿液分析中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 参考文献 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阳性4o例,其中镜检有红细胞的34 例,镜检无红细胞的有6例。潜血反应阴性160例,其中镜检 有红细胞的3例,镜检无红细胞的有157例。两种方法结果出 现差异。 3讨 论 [1]向碧英.尿液分析仪与镜检法检测尿液中红细胞的结果 对比_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57—58. [2]李建华,李航.尿液潜血试验与镜检红细胞结果的对比分 析[J].吉林医学,2011,32(321:6833. [3]李建华,杨翠琳.尿液潜血试验与镜检红细胞结果的对比 分析[J].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11,12(3):123. [4]熊云梅.不同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应用探讨 3.1 阳性 即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阳性,镜检也阳性。常见 于肾损伤、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等其他相关疾病。 3.2假阳性 即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阳性,镜检阴性。其常 见原因:(1)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既能与完整的红细胞(RBC) 发生阳性反应,也可与RBC溶解释放的血红蛋白(Hb)发生阳 性反应,而显微镜只能检出尿中未溶解的RBC。(21当心肌或 [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6):282. [5]王军伟.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 药,2011,6(29):113一l14. [6]王丽凤,黄学伟.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与显微镜检查红细 胞的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91:676—677. (收稿It期:2012-03—02) 骨骼肌发生严重损伤时,血浆中肌红蛋白(Mb/增高,经肾脏排 泄,使尿液中Mb增高。故潜血反应阳性,镜检RBC阴性。 (3)某些患者尿中含有对热不稳定酶,可使尿潜血反应出现假 两种dxJL股静脉采血方法的对比研究 朱志霞,曾晓兰(重庆市西郊医院儿科【摘要】 目的40O05O) 探讨空针直刺法与一次性采血针斜刺法在股静脉采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患儿随机分为 两组,分别应用空针直刺法和一次性采血针斜刺法在股静脉采血。通过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斜刺法成功 率(96.15 )明显高于直刺法成功率(85.90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斜刺法的成 功率明显优于直刺法。 【关键词】股静脉采血; 空针直刺法; 一次性采血针斜刺法 OOI:10.3969/j.issn.1672—9455.2012.18.06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9455(2012)18-2364—02 静脉采血是儿科护士常见而且重要的护理技术操作_】]。 而股静脉采血是通过皮肤直接穿刺股静脉采取血标本的方法, 它在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和监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 用,尤其适用于小儿采血。成功的股静脉采血即要做到一针见 血,还要减少患儿随机的痛苦,争取抢救时间 ]。为了减少患 儿的痛苦,本科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对门诊治疗的 156例患儿随机采用直刺法和斜刺法采血,观察两组患儿的成 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清股动脉搏动点,在其内0.5 cm处作为穿刺点进行空针垂直 穿刺,然后逐渐向上提针并同时回抽,见回血固定针柄并抽取 所需血量,取针后棉签压迫5~10 rain。斜刺法:同法固定/J ̄JL 及其腿部,从脐窝向腹股沟引一垂线,其垂点平行向下1~1.5 cm作为穿刺点进行3O。~45。斜角斜刺 ],见回血后固定针柄 并抽取所需血量,取针后棉签压迫5~10 min。 1.3准备与判断 1.3.1用物准备次性采血容器。 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的一次性空针 1O mL和一次性采血针、消毒用物一套、无菌手套、洞巾、棉签、 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本院儿科门诊患 一1.1 一般资料儿l56例,年龄均小于1岁,随机分为直刺法对照组78例,其 中男35例,女43例;斜刺法试验组78例,其中男38例,女4O 例。两组均进行股静脉采血,从年龄,性别,分布情况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3.2操作准备标本容器。 核对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检验项目及 一针见血并采到足够血量者,断定成功;没 1.3.3结果判断2结 果 有一针见血或者没有一次性采到足够血量者,断定失败。 1.2方法直刺法:患儿平卧,其中一腿部外展外旋45。呈蛙 状嘲,常规消毒后,操作者用左手食指在腹股沟中内1/3处摸 两组均于采血后观察30 min,结果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