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月考检测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考试范围(第十三章—第十六章)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共24分)
1.(本题3分)工作和生活中,手机已成为人们常用的工具。如图的华为智能手机的电池电压最接近( )
A.3.7V 【答案】A
【详解】智能手机的电池电压一般为3.7V,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我国居民三相电源的电压为380V,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本题3分)沿海地区具有“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其原因是( ) A.海面经常刮风 C.水的比热容大 【答案】C
【详解】水的比热容较大;冬天夜晚降温时,由于海水比热容较大,温度降低的慢;夏天白天升温时,温度升高的也慢,因此沿海地区才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故选C。
3.(本题3分)8月1日清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关于升旗过程中的一些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面国旗的质量约为5g
B.升国旗时国旗上升的速度约为10m/s B.沿海地区水多,会自动的制冷和制热 D.水的比热容小
B.0.7V
C.220V
D.380V
C.带动国旗上升的电动机的效率可达到100% 【答案】D
D.旗手的正常体温约为37℃
【详解】A.国旗的质量与一个苹果的质量差不多,在200g左右,故A错误;
B.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从第一个音符响起到最后一个音符终止,所用的时间是:2分07秒,旗杆高32.6米,由
vst知道,升国旗时国旗上升的速度约为
s32.6mv=0.257m/st127s
故B错误;
C.由于克服摩擦及散热等,电动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故C错误;
D.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故D正确。 故选D。
4.(本题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产生电子 B.电压表不能直接测量电源两端的电压
C.通常情况下,即使通过导体的电流为零,导体的电阻一般也不为零 D.导线越长,其电阻一定也越大 【答案】C
【详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不是产生电子,故A错误;
B.电压表测量电压时需要与待测部分并联,所以可以并联到电源的两端,测量电源的电压,故B错误;
C.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即使通过导体的电流为零,导体的电阻一般也不为零,故C正确;
D.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只根据长度无法判定电阻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C。
5.(本题3分)在学习“电压”时,我们引入“水压”进行对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把电源比作抽水机,电流比作水流 B.只要有水压就有水流,只要有电压就会有电流 C.水压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D.这一研究方法被称为“类比法” 【答案】B
【详解】A.在电路中,电源相当于抽水机,电流相当于水流,电源的作用是在用电器两端形成电压,相当于抽水机形成水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水压是水流形成的原因,电压也是电流形成的原因,没有水压不会形成水流,同样没有电压就不会有电流,但是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之一,如果用电器发生断路,即使两端有电压,同样不会产生电流,所以B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水流的形成原理,将电源看作“抽水机”、电压比作“水压”、电流比作“水流”,应用了类比的方式研究物理知识,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本题3分)“践行低碳环保,倡导绿色出行”,常德市城区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电动公共汽车为市民的绿色出行提供了方便。电动公共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动机,前后两门(电路开关)中任意一个门没有关闭好,电动公共汽车都无法行驶。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
A. B.
C.【答案】C
D.
【详解】A.若后门没有关好,汽车可以行使,后门关好后,电动机短路,无法行驶,故A不符合题意;
B.若后门没有关好,汽车可以行使,后门关好后,电动机短路,无法行驶,故B不符合题意;
C.只有前门和后门同时关上,故C符合题意;
D.前门或者后门只要关上一个,汽车就行使,故D不满足题意。 故选C。
7.(本题3分)将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梳子靠近不带电的小纸屑,小纸屑容易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是( ) A.两个底面平整的铅块,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B.书本被水浸湿后,里面的纸张全部粘在一起 C.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D.用硬卡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卡片“粘”在杯口 【答案】C
【详解】将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梳子靠近不带电的小纸屑,小纸屑容易被梳子“粘”起,这是摩擦起电现象。
A.两个底面平整的铅块挤压后能粘在一起,这是分子引力作用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 B.书本被水浸湿后,因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里面的纸张全部粘在一起,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这是摩擦起电现象(化纤布料的衣服与人体摩擦),故C符合题意;
D.用硬卡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纸片“粘”在杯口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本题3分)某同学用浅绿色的洗洁精、红墨水、黄色的食用油调制了一杯“彩虹液体”,如图所示,用盖子密封好。过几天,发现不同颜色液体的界面变模糊。液面下降了一点。对上述现象的推测合理的是( )
A.现象:液体分层;推测: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现象:界面变模糊;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现象:液面下降;推测:液体分子变小
D.现象:食用油在最上层;推测:食用油分子最小
【答案】B
【详解】A.液体分层,是由于不会互溶的液体,密度大的液体在下方,密度小的液体在上方,故A不符合题意;
B.界面变得模糊,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 C.液面下降,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C不符合题意;
D.食用油在最上方,是由于食用油的密度最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共20分)
9.(本题2分)汽车刹车过程中,因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地面、轮胎和空气的内能。转化获得的这些能量,将无法重新自动地转化为汽车行驶所需的能量,此现象说明能量的转化具有______性;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______。 【答案】 方向 不变
【详解】[1][2]汽车在刹车过程中需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些能量无法再转化为使汽车行驶所需要的能量,是因为能量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10.(本题2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L1两端的电压为U13.7V,L2两端的电压如图乙所示,则L2两端的电压U2________V,电源电压U_________V。
【答案】 2.3 6.0
【详解】[1]如图乙所示,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3V,即L2两端的电压为2.3V。
[2]由图甲电路可知,L1与L2串联,由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得电源电压 U=U1+U2=3,7V+2.3V=6.0V 即电源电压为6.0V。
11.(本题2分)如图所示电路中,当S1、S3断开时,S2闭合时,L1与L2是 ________ 联;若同时闭合S1、S2、S3则会造成电路 ______ .
【答案】 串 短路
【详解】[1]当S1、S3断开,S2闭合时,电流依次经过灯泡L1与L2,所以它们是串联的; [2]若同时闭合S1、S2、S3,这样就直接用导线把电源两端连接,所以会造成电源短路. 12.(本题2分)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图中表示的是其中的________冲程。某小型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2400r/min, 该汽油机每秒完成________个工作循环。
【答案】 做功 20
【详解】[1]如图所示,进气口和出气口关闭,汽油燃烧,对活塞做功,活塞向下运动,则是做功冲程。
[2] 某小型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2400r/min, 该汽油机每秒转速为 2400r2400r=40r1min60s
每转两圈,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故该汽油机每秒完成20个工作循环。
13.(本题2分)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带电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的张角变大,则验电器原来带______电;在金属箔张角变大的瞬间,验电器金属杆里的电流方向是从______。
【答案】 正 金属球到金属箔片
【详解】[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去接触带电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金属箔片的张角变大,说明金属箔之间的斥力变大,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则验电器原来带正电。 [2]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在金属箔张角变大的瞬间,验电器金属杆里的电子从金属箔移动到金属球,验电器金属杆里的电流方向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反,故验电器金属杆里的电流方向是从金属球到金属箔片。
14.(本题2分)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这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 _____,温度变化 _____,以免对生物体造成损害。(填“大”或“小”) 【答案】 大 小
【详解】[1][2]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因此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
15.(本题2分)有一箱木炭,热值为3.4×107J/kg,用掉一半,剩下木炭的热值为 ___________J/kg;戴眼镜的同学佩口罩时,眼镜容易“起雾”,这是呼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_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3.4×10 7 液化
【详解】[1]热值是燃料的特性,不随质量改变而改变,因此用掉一半,剩下木炭的热值仍然是3.4×107J/kg。
[2]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时眼镜上面容易“起雾”,这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因此发生了液化现象。
16.(本题2分)如图所示是某潜水器深度测试仪的简化电路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压敏电阻,其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R0为定值电阻,其作用是 _____。闭合开关S后,当潜水器下潜深度增大时,电流表的示数将 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保护电路 变大
【详解】[1]根据电路图可知,压敏电阻与定值电阻R0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如果电路中没有定值电阻,当压敏电阻的阻值较小时,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较大,电流表可能被烧坏,而电路中串联定值电阻可以起到保护电流表的作用,即起保护电路的作用。 [2]闭合开关后,当潜水器下潜深度增大时,由 p=gh
和 F=pS
可知,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增大,而压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压敏电阻的阻值将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 17.(本题2分)电路如图所示,灯泡L1和L2并联只需要闭合开关 _____,为了电路安全,一定不能同时闭合 _____两个开关。
【答案】 S1和S3 S2、S3
【详解】[1]两个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这两个灯泡是并联的。已知L1的左端和L2的上端已连接在一起,故把L1的右端和L2的下端连接在一起,再与电源连接在一起即可,故灯泡L1和L2并联只需要闭合开关S1和S3。
[2]若同时闭合开关S2、S3,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到电源两端,电源短路,这是不允许的,即为了电路安全,一定不能同时闭合S2、S3两个开关。
18.(本题2分)如图1所示,是王智睿同学做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实验时的电路图,电路中的两只相同的电压表选用了不同的量程,两只电压表的指针恰好指在同一位置处,如图2所示,则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之比是______,电阻R2两端的的电压是______。
【答案】 1∶5 8V
【详解】[1]由电路图可知,开关闭合后,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电
压表V2测电源两端的电压。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两只电压表的指针恰好指在同一位置处,所以,电压表V1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其示数 U1=2V
电压表V2的量程为0~15V,分度值为0.5V,其示数 U=10V
则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之比 U1:U=2V:10V=1:5
[2]电阻R2两端的的电压 U2=UU1=10V2V=8V
三、作图题(共9分)
19.(本题4分)请将下面的实物图所对应的电路图画到实线框内。
【答案】
【详解】由实物图知,两灯并联,开关S1和电流表A在干路上,开关S2在L2支路上,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由此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
20.(本题5分)如图所示,有灯泡L1、L2,开关S、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若干,要求:L1、L2并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电流表测总电流,电压表测L2的电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L1变亮。请画出电路图并连接实物图。
【答案】
【详解】灯泡L1、L2并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在干路上;电流表测总电流,电流表也在干路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灯泡L1变亮,说明变阻器与灯串联,且滑动变阻器滑片右边的电阻连入电路;因电压表测灯泡L2的电压,最后将电压表与L2并联,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共22分)
21.(本题7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甲电路进行实验:
(1)实验中,小明应该选择两个小灯泡规格是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图甲中的电路图把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得交叉);_______
(3)小明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_(选填“闭合”或“断开”)状态;
(4)小明先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亮,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在的故障是_______(选填“灯L1断路”或“灯L1短路”); (5)排除故障后,他测出了L1支路上的电流I10.8A,然后他把电流表依次接入电路分别测量出L2支路电流I2、干路电流I,两次测得的结果都如图丙所示,则I2_______A、I_______A.小明由此数据得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________(写关系式即可);
(6)本次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
【答案】 不相同
有一组实验数据,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断开 L1断路 0.2 1 I=I1+I2 仅
【详解】(1)[1]实验中,为得出普遍性的规律,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不相同的。 (2)[2]由图甲知,L1、L2并联,电流表与L1串联,故连接如下:
(3)[3]为保护电路,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4)[4]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可能是灯泡L1短路或断路造成的, 灯说明电路故障是L1断路。
(5)[5][6][7]干路电流I大于支路电流I2,说明测量干路电流I使用了大量程,测量支路电流I2使用了小量程,大量程的分度值是0.1A,小量程的分度值是0.02A,因此干路电流I为1A,支路电流I2为0.2A,则有 0.8A+0.2A=1A
由此得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I=I1+I2。
(6)[8]本次实验只测了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应更换灯泡测出多组实验数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22.(本题7分)如图1所示是“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
L2发光,
(1)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______;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2)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 B.使用相同的烧杯
C.水和煤油的初温一定相等 D.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
(3)某同学用同一个加热装置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
①根据图像,给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时,______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______的吸热能力强些;
②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则煤油的比热容是______J/(kg·℃)。 【答案】 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加热时间 CD 煤油 水 水 2.1×103 【详解】(1)[1]加热水和煤油时,要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这样可以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2]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酒精灯放出的热量就是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也就是相等的,根据转换法,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2)[3]要“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热源(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承装液体的容器相同和液体质量一定,实验中关键看水和煤油升高温度的大小,所以初温可以不同;因为水和煤油的密度是不同的,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C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D。
(3)①[4][5][6]由图2知,给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煤油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会更多,由图2知,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加热时间更长,这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强些。
②[7]由图2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温度是水升高温度的2倍,由c煤油m煤油Δt煤油=c水m水Δt水得
c煤油c水m水t水m煤油t煤油11c水4.2103Jkg℃2.1103Jkg℃22
23.(本题8分)某实验小组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实验中:
(1)他们先按如图1所示的实物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恒为6V,小灯泡L1和L2规格相同且额定电压均为3V;
①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电压表V2测量小灯泡L2端电压,电压表V测量小灯泡L1和L2串联后的总电压;___________
②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只有一个灯泡发光,三个电表(均完好)中只有一个无示数,则电路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
③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电压表V1、V2和V的示数分别为U1=3V、U2=3V、U=6V。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只写出表达式);
④小红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得出如下结论: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小明认为
上述实验做法有不妥之处,小红所得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为使实验结论更具有科学性,请你提出合理建议: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他们又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实验时,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多次记录三个电压表的示数。(小灯泡电阻不变) ①与(1)中实验相比,该实验的优点是 ___________;
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电压表V1的示数将变___________,V2的示数将变___________,V的示数应为___________。
【答案】 路
灯泡L1(或L2)短
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操作简便 大 小 V1
UU1U2和V2的示数之和
【详解】(1)①[1]由于两灯泡的额定电压均为3V,故电压表V2应选用0~3V的量程,电压表V测量两灯串联的总电压,应选用0~15V的量程,如图所示:
②[2]依题意可知,只有一个灯泡发光,则电路不可能断路,可能是某一小灯泡短路,若L1短路,则V1无示数,V2、V均有示数,符合题意,同理,若L2短路,则V2无示数,V1、V均有示数,符合题意。
③[3]由实验数据可知,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即
UU1U2
④[4]上述实验中存在的不妥之处:一是两个小灯泡的规格相同;二是仅由一次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结论具有偶然性。为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进行多次实验,找出普遍规律。
(2)①[5]在(1)中实验需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需断开开关,先拆除、再连接导线操作复杂,比较麻烦,而(2)中实验,只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即可改变小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操作简便。
②[6][7][8]闭合开关后,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压表V1测灯L两端的电压,由
U1IRL可知,电压表V1的示
数将变大;电压表V2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串联分压原理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则V2的示数将变小;电压表V测电路的总电压,而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故电压表V的示数应为V1和V2的示数之和。 五、计算题(共25分)
24.(本题8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0,电阻R2的阻值为60,当只闭合开为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A。求: (1)电源的电压U;
(2)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I。
【答案】(1)24V;(2)1.6A 【详解】解:(1)由电源的电压
U=R1I11.2A20Ω=24VIUR可得,
(2)通过I2R2的电流
U24V0.4AR260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电流表示数为 II1I21.2A+0.4A=1.6A
答:(1)电源的电压U=24V。
SS(2)开关1、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I=1.6A。
25.(本题8分)一杯0.2kg、100℃的开水,置于桌面一段时间后温度降到30℃。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忽略开水蒸发时损失的质量。 (1)这个过程中,开水放出了多少热量?
(2)这些热量相当于多少质量的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酒精热值q=3.0×107J/kg)
34【答案】(1)5.8810J;(2) 1.9610kg
【详解】解:(1)已知m0.2kg, t100℃30℃=70℃, c水=4.2×103J/(kg•℃),开水放出的热量为
Q放cmt4.2103J/(kg?℃)0.2kg100℃30℃5.88104J(2)已知
Q吸=Q放5.88104J7q3.010J/kg,由Qmq可得 ,
Q吸5.88104J3m1.9610kgq3.0107J/kg
4答:(1)这个过程中,开水放出了多少热量5.8810J;
3(2)相当于1.9610kg的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6.(本题9分)一辆汽车以恒定的功率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在第10s时速度达到20m/s,通过的路程为120m,设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不变,大小为f4103N,求:
(1)在0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2)在010s内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所做的功;
(3)若发动机的效率为30%,则在010s内,需要燃烧多少克的汽油。(已知汽油的热值为5107J/kg,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12m/s;(2)8×105J;(3)53.33g 【详解】解:(1)在0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vs120m12m/st10s
(2)由图象可知,汽车在10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汽车的牵引力 F=f=4103N
汽车的功率
PFv=4103N20m/s=8104W
在010s内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所做的功 WPt=8104W10s=8105J
=(3)根据
WWQ放可知,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8105JQ放==30%
由Q放=qm可知,在010s内,需要燃烧的汽油 8105JQ30%m放0.05333kg53.33gq5107J/kg
答:(1)在0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2m/s;
(2)在010s内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所做的功为8×105J;
(3)若发动机的效率为30%,则在010s内,需要燃烧53.33克的汽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